您好,欢迎访问古丽扎娜客!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九里志】依周朝礼制,建九里王城:兼话古人的城市生活-中瑞鼎峰泰安

全部文章 admin 2018-10-31 211 次浏览
网站分享代码
【九里志】依周朝礼制,建九里王城:兼话古人的城市生活-中瑞鼎峰泰安

人类最早建造城市的历史,在中国可以追溯到夏朝时期,据《竹书纪年》记载,夏朝的都城名为斟鄩(zhēn xún),从夏朝第三任君主太康开始,到夏桀皆以斟鄩为都,其位置在洛阳盆地故洛州巩县西南五十八里处,也就是今天人们广为熟悉的“二里头文化遗址”。
夏朝都城斟鄩——二里头遗址复原图,中国最早的城市形态
九里王城,中国最早的城市
不分城镇居民还是农业居民,都住在城里
到了周朝,《周礼·考工记》有了关于城市建造的严谨明确规定:“匠人营国异世农场主,王志千方九里……国中九经九纬。”意为,国之都城,九里见方,内部道路九横九纵。在周代,城池大小有着明确的等级制度:天子王城九里见方,诸侯国城七里见方,大夫邑城五里见方,因此“九里”象征着天子所居王城的至尊威严。这段记载,印证了周代“以礼治国”的一个侧面,也是国悦·半山九里的案名由来。
周朝丰京镐京王城规划模型,九里见方,九经九纬
周朝时期,无论普通百姓还是耕作的农民,都居住在城市里,并不像后世散落在耕田之间的一处处村落。天明时分,城池开门,老百姓可以出城耕作,天色一晚,就要在城门关闭之前结束劳动,返回城里居住,这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历史先民的生活写照。究其原因,那个时代人民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不足,只有住在有高大城墙保护的城市里,才能抵御野兽和战争的侵扰。
古代城墙又高又厚,宽阔的城墙上可以开拔军队,跑四驾马车重生方寸山,
在防御入侵方面有天然的优势
里坊治国,中国早期的城乡行政建制
盗贼和犯罪分子在古代的城市里
理论上是无路可逃
春秋战国之后,周礼渐渐不被统治者所尊崇三明明网,城池制度也突破了原来的规模限制,各地都在兴建大型的城市,而原来的“里”,也渐渐成为一种国家行政单位。自周朝时期就有“里”的行政单位记载,《周礼·地官·遂人》:“五家为邻,五邻为里。”意即二十五户人家为一里。秦汉以后,里的范围逐渐扩大,各朝各代以七十二户、八十户、一百一十户人家为一里不等。里的行政长官叫做“里正”,级别相当于现在的村长,汉高祖刘邦在起义之前的管制是秦朝的“亭长”,就是里正的高一级行政长官,十里为一亭,职位相当于现在的乡长。
汉高祖刘邦是亭长出身,相当于现在的乡长
在汉代时期,把全城分割为若干封闭的 “里” 作为居住区,商业与手工业则限制在一些定时开闭的“市”中,这就是城市“里坊制”的最初形态。统治者们的宫殿和衙署占有全城最有利的地位,并用城墙保护起来。“里”和“市”都用高墙围起来,设里门与市门,由吏卒和市令管理,全城实行宵禁,也就是天黑以后,居民只能在居住区“里”内活动,既不能出里,更不能出城,一旦违反宵禁半夜在街道上行走,就会被官府当做“盗贼”当场抓捕。
唐长安城复原图,入夜之后,所有街道不能有人员走动,
否则即被视为违反“宵禁”当场抓捕
这种制度的建立当然是为了便于统治,试想,一座城市每到夜晚,街道上就空无一人,所有人都回到高墙环绕的“里”中居住,而一里之中的人都互相熟识,一旦发生盗贼、犯罪事件,犯罪人员既不能在街道上奔逃,更不能躲入“里”中而不被人发现,很容易就被官府抓获。
一城之“里”,古代都市的繁华世界
古代人的城市生活一点都不无聊
而且丰富多彩
在这样严密的城市结构里,古代人的生活会不会非常无聊呢?答案是,一点也不。
因为虽然晚上不能逛“市”,“里坊”内的夜生活还是丰富多彩的。以唐代长安城为例,全城划分为一百零八个里坊,表面上看市民们只能在白天活动,天一黑就得回到家宅,但事实上并非如此。里坊外入夜之后不得有闲杂人等,但关了门的里坊内在晚上还是可以自由活动的,每个坊内都有基础配套的食肆、店铺等,夜里店铺照样营业,市民依旧可以在坊内过着潇洒的夜生活,呼朋唤友痛饮通宵也无妨。
唐代长安城108坊,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到了宋朝以后利云卡盟,这种城市里坊制度被彻底打破,宋代开封城里的城市生活之丰富,恐怕如今的人也难以想象。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开封几乎是一座不夜城,每到夜里白城一中,各种酒楼食肆、乐坊歌舞、街道摊贩、小吃美食,让整座城市热闹非凡,彻夜不息,而天还未亮,街市上又开始新一天的繁华,凌晨起床的人们,不仅可以买到各类早点,雇到车马轿子,甚至连热乎乎的洗脸水都有人挑着担子当街叫卖,可谓方便至极。
宋朝时期,城市生活已经非常丰富
图为清明上河图部分繁华景象
明清之后的城市气象,从今天的北京城依然可以看到往日的缩影,已经和现代城市雏形相差不多,这种以“里”为最早的城市规模单位的居住方式,正在从“王城至尊”转变成了百姓之家的寻常生活,但关于“九里之尊”的尊崇意义姜柔,依然保留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忆里,成为今天城市生活的一种地标印记,吸引着人们想起五千年城市演变的历史云烟与繁华故事。
老北京地图,和现在北京城二环里的格局并没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