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古丽扎娜客!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乡土】僧伽及僧伽塔-都梁微文化

全部文章 admin 2018-01-23 161 次浏览
网站分享代码
【乡土】僧伽及僧伽塔-都梁微文化

2004年初夏路过镇江,在盱眙老乡的引领下,有幸游览了宝塔公园。公园里鼎石山上有一宝塔,名僧伽塔,塔旁铭记塔文:僧伽塔,始建于唐,原在泗州城,瘗(yì)西域高僧僧伽(624-710年)真身,故名。南宋绍兴年间,因避战乱由泗州高僧等奉僧伽像来镇,于寿邱山建造僧伽塔。明万历中,县学张凤翼将塔迁至鼎石山上。清光绪中叶,塔顶全部塌落,但塔身仍巍然耸立山顶。1981年,省政府拨专款由镇江市人民政府加以修缮,1983年全面修复,使古塔重现昔日风采。该塔按明代风格复建,砖砌仿木结构,高32.5米胡冰冰,七级八面,密檐疏层,内为方形,错间而上,塔壁厚达一米,承于白石须弥座上。

读罢塔文,我才知道唐代泗州城有一僧伽塔。回盱后,我查阅了有关资料,以解好奇之心。
据《盱眙县志》载:普光王寺,一名普照王寺,唐时建于古泗州城。其左为灵瑞塔。唐中宗景龙年间,僧伽大师逝世,建塔藏其佛体。该塔几废几兴。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重建,高13级,改名雍熙塔。元延祐二年(1315年)再重建,砖砌,高50米,5年工成,书画家赵孟頫奉敕撰文记实。明末大修,题其门曰“古浮图塔”。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塔与城同没于水。

看了这段文字,我终于明白了,原来当时的灵瑞塔就是传说中的僧伽塔。若不信,以下资料还可作进一步佐证。
据赞宁《宋高僧传·唐泗州普光王寺僧伽传》记载:“释僧伽者,葱岭北何国人也。自言俗姓何氏……伽在本土,少而出家。为僧之后,誓志游方。始至西凉府,次历江淮,当龙朔初年也。登即隶名于山阳龙兴寺,自此始露神异。”僧伽是初唐活动于江淮一带的西域高僧。唐高宗龙朔元年(661年),僧伽在山阳龙兴寺寄居,从此渐渐显露出神异来。同年到泗州临淮县(今盱眙县)置普照王寺布道,名声远播,受到百姓的崇拜,人称“泗州大圣”。景龙二年(708年)战国小兵,中宗诏见陛陛陛下,赐号“国师”,亲为书额“普光王寺”(因讳天后名而改照为光)。景龙四年(710年)僧伽圆寂,享年83岁。唐中宗还其愿,并为其敬漆肉身,送回泗州临淮建灵瑞塔供养。乾符中谥“证圣大师”。宋大中祥符加号“普照明觉大师”。

古印度将塔称作“悉堵波”,原义为“坟”,为天竺有地位之人死后的一种礼遇。佛塔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咏华山,经过与中国的楼阁建筑结合,演变成为中国式的佛塔。僧伽作为当时的“国师”,田宸羽礼应得到厚葬,灵瑞塔实为僧伽塔。
赞宁的《宋高僧传·唐泗州普光王寺僧伽传》虽流传广泛,但最早记载僧伽传奇故事的是唐李邕的《泗州临淮县普光王寺碑》:“……普光王寺者,僧伽和尚之所经始焉。和尚之姓何,何国人,得眼入地。龙朔初忽乎西来,飘然东化,独步三界郭云深,遍游十方……尝纵观临淮,发念置寺,以慈悲眼目,信义方寸,兴广济心,仪普照佛……辟天师于九重,补人主于十利。嘉寺榜之立名,宠圣札之题字。追已灭之化身,了见在之文义。灾无忏而不除,福何求而不致?副真僧之贞宝,接群公之雅器。播永日于山河,刻巨石于淮泗。”

一代大文豪苏轼,他曾几次路过泗州,瞻仰了泗州僧伽塔,留下了不少关于僧伽的记述。治平三年(1066年),苏轼护送父亲丧舟行还蜀,由汴入淮而至杭州,因遇逆风而不能进,系舟于汴河岸上大附中,舟人劝他“祷灵塔”,他为此写了《泗州僧伽塔》一诗:“……舟人共劝祷灵塔,香火未收旗脚转。回头顷刻失长桥,却到龟山未朝饭……”灵塔,灵瑞塔也,即僧伽塔。

既然泗州城有僧伽塔,为何镇江亦有僧伽塔?
李邕在《泗州临淮县普光王寺碑》中描述了一些关于僧伽的神奇传说,诗人李白更是竭力推崇:“真僧法号曰僧伽,有时与我论三车。”宋太宗公开崇拜僧伽,不仅宋僧赞宁为僧伽立传,把僧伽列入《宋高僧传》,还有蒋之奇《泗州大圣普照国师传》、李纲《书僧伽事》、李祥《大士灭度后灵异事迹》等,他们以各种形式来宣扬僧伽。帝王君臣的崇信仰拜,文人居士的神化宣扬,劳苦民众的精神需求,推动了僧伽信仰在全国传播。正因如此,从唐中宗至北宋结束前,全国各地广兴僧伽塔、寺、堂、像等,纪念遗迹无数。所以,宋时在镇江建立僧伽塔不足为奇。
目前庞晓杰,全国尚存有与僧伽有关的寺、塔二十多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