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古丽扎娜客!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乡土情缘】朱玉华:记忆中的“打河车”-乡土文学

全部文章 admin 2017-08-30 233 次浏览
网站分享代码
【乡土情缘】朱玉华:记忆中的“打河车”-乡土文学


时光老人停不下匆匆脚步,但不会忘记,将不合时宜的物什,甩到脚后根。比如“打河车”,曾经是那么不可或缺,热闹纷纷,现如今,早就被丢得无影无踪。
小时候,我们那里缺水,尤其是夏秋之交,滴水贵如金。你若不信,民谣可以作证:
有女莫嫁高田塅,
禾种下泥车下凼。
下雨三天涨大水,
停雨三天忙抗旱。
这民谣,虽略显夸张,但也反映了缺水的真实性。
那时候,水车是家家必备的生产工具,有的一家有两三条之多。如遇天气不好,早春整秧田的时候就要用上水车。水车全部是用木质材料做成,一个长约1丈,宽约六寸,高约八寸的木板槽,槽中间托着一条4寸左右的木板,槽的两头分别安有六个齿的轱辘,中间用约5寸长酒杯大小的木棒,一头做成槽状另一头扁形,叫做“龙骨”。每一根“龙骨”钳有一片4寸见方的木板,叫做车叶,将龙骨一根一根地连接成圈,套装在水槽内爱神苏西。将水车一头插在水塘里,另一头轱辘处每边装有一个把手,摇动把手带动轱辘转动,轱辘带动龙骨,一片片的车叶将水堵在车槽里,随着轱辘的旋转,达到将低处的水车往高处的目的。
最热闹,也是最艰苦的要算“打河车”了方步亭原型,就是用水车将河水引上来。我们村前的捞刀河,因河岸较高,所以要用多部水车接力。第一部水车叫做“发水”车克里斯韦伯,顾名思义,就是首先将河水引上来的。人站在堆砌好的水凼里,每只手里拿个小竹筒,将小竹筒套在轱辘的把手上。弯着腰双手不停地摇动把手603663,水源源不断从车槽里流出来。第二条水车安在第一条水车的车水凼里,将第一条车凼里的水往上车,依次类推,直到河水能够自流到田间。所以很多时候要安排10多条水车接力才能将河水车上来。车水是件非常费力的劳动,每条车一般要有两人轮换。那个时候农民们没有钟表时剑波,为了掌握时间,只能在每个车水凼前插上一根香,并在香上等距离地做好标记。开工时将其点燃,按香燃烧的长短来计算时间,燃烧到标记处则换人。
如果车的倾斜度大、车的频率快就更加吃力了。很多时候每台水车都要配上一个“打拐”的人,所谓“拐”就是用一长4、5尺的木板或竹片做成,顶端有个圆孔,圆孔套在水车把手上,打拐的人抓住另一端,随着车轱辘的旋转一推一拉,从而帮助车水人减轻劳动强度。也有弓着身子双手攀动车叶助力的。车水的人个个赤膊短裤,全身上下湿淋淋的,分不清是水珠还是汗珠。一场下来,大都就地坐在水凼旁边,直喘粗气。
记忆中的“打河车”,场面热闹而壮观,人虽劳累但乐观。加上接替的、打拐的、送茶水的、送饭菜的、修水车的、看热闹的人很多,“哦嗬”声、助威声、喝彩声此起彼伏孙文雪。“发水”的人车的快,后面的每条车也必须跟着快,谁要是慢了谁的车水凼里的水就会外溢,流回河道,这是谁都不愿看到的。体力弱的、没什么耐力的往往当场被累倒在车水凼里。
 
“发水”,沈佳润要求速度基本均匀,绝不能一阵快一阵慢。太快,上面的人接不住,水会冲坏车水凼;太慢,则上面无水可车,干着急。所以发水车的人一定要由稳重且有耐力的人担任。
“打河车”实质是一场协作协调的作战,也是对大自然的一种无奈的抗争,尽管费时费力,但当时也没更好的办法,无可奈何而为之。他拼的是耐力、体力和毅力,做是生存、收获和希望的努力。
后来抽水机取代了水车,随着抽水机的“突突”声响起,相当于几条甚至十几条水车的流量,欢笑着流进田间地头,父辈们只要背着锄头巡查一下水的流势,轻松惬意诱拐大神,笑容常常挂满脸庞。到七十年代初期,水库建成,渠道修通。渠水清清酷航官网,奔流不息,灌溉自流,水旱无忧,从此再也不用为水发愁。
“打河车”这种场面早就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可在我的记忆中,还是那么清晰我和上官燕。
2017年10月31日于悉尼

《乡土文学》投稿用稿规定
1、《乡土文学》选入稿园地为原创作品投稿选稿群,凡投稿请一定注明作者和日期,以便编辑选稿发稿,否则一律不用。
2、作者如果自己有公众号,想借《乡土文学》推介,必须先投稿本平台,待《乡土文学》发表后再在自己的平台发表,否则不予受理。
3、本平台开设《情诗快递》《寿星祝福》收费服务,收付标准100元/次,需要找人代笔的另收200元/次。
4、本平台不定期推出个人专辑,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主动提出申请,提供:个人简介2000字以下,照片3到5张,诗文总计20篇首(字数2万字以内)。本平台将适时编辑个人专辑,重点推介。
(1)填表注册,缴纳会费100元,微信红包发damo359880941成为“乡土文学社”正式会员
(2)直接联系管理人员damo359880941,缴纳200元推介费。
(3)在《乡土文学》平台发表的作品打赏钱超过200元。
5、编辑人员和投稿邮箱 
 
主编邮箱359880941@qq.com
小说组长 
李长洲2210199792@qq,com
责任编辑
李乾生575908262@qq.com
王战云1079250137@qq.com
诗歌组长 
林晚同421207470@qq.com 
责任编辑 
史寿林shshl2005@126.com
散文组长 
龚军辉1378435115@qq.com 
责任编辑
刘燕宏475240815@qq.com
 《乡土文学》编辑部
2017年10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