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古丽扎娜客!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乡村旅游】改造古村,为乡村变革打开一个缺口!-乡村旅游规划设计

全部文章 admin 2019-01-11 149 次浏览
网站分享代码
【乡村旅游】改造古村,为乡村变革打开一个缺口!-乡村旅游规划设计



文村位于浙江省富阳西北山区的洞桥镇境内,村庄后面有一座形似笔搁的文笔峰,河山溪从文笔峰上潺潺而下,沿着村庄流淌了几百年,恐怕只有那座被木莲藤缠绕着的400多年的石拱桥,才知道这个村庄的前世今生卡那瓦罗。
在这些老民居逼仄的巷道中穿行,泛黄的春联、烟熏过的青砖、斑驳的挂锁、具有时代感的标语以及鹅卵石铺就的路面,这些痕迹仿佛在诉说着这里曾经热闹的时光。正是这片朴素的老民居,打动了我国首位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中国美院建筑学院院长王澍:“这些老民居才是中国的,也是我们要传承下去的东西校花我爱你。”这是王澍主持设计的第一片农居群落。从2012年开始,他和同是建筑师的妻子陆文宇一趟趟地奔向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用灰、黄、白的三色基调,以夯土墙、抹泥墙、杭灰石墙、斩假石的外立面设计,呈现他理想中的美丽宜居乡村。2015年,江苏省提出在2017年底前,完成4000个中心村村庄设计、1000个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建成一大批“浙派民居”建筑群落。屡获国际建筑大奖殊荣的王澍坦言,为村民设计农居并获得他们认可并不容易,因为这是在新型城市化的大背景下双手遮天,寻回乡村传统和意义的过程。王澍在文村的3年,为将来的乡村规划探出了怎样的路径?
保护建筑文化传承的“种子”
“现在城市的大拆大建,使得城市里的建筑文化传承几乎没有希望了,仅剩的一点‘种子’就在乡村,我希望它还能发芽营盘镇警事。”王澍的想法是:在不改变古村落面貌的同时,实现隐形城市化。改造一个村落称不上“化”,一定要三四个,并能连成一片,坐两站村际公交车,转一个山湾就能到另一个村庄了,这隐含着一种密度和自然同时并存的新型城市结构,特别适合浙江的情况,而洞桥镇的大溪村、文村这一片古村落,正是我们要找的“种子”。
以保护老房子为前提,改造新民居
文村“美丽宜居村庄”试点项目以保护老房子为前提,对那些老村中如癌症细胞的新民居,解决方案有两种:一是就地重建,遵循整旧如旧原则,目前已试点7户;二是深度改造,不是简单的外立面刷刷,而是像老中医把脉一样,望闻问切,根据每个房子不同的风格进行深度改造,刘特良比如,是夯土建筑的,就用新夯土技术改造;是砖结构的,就去掉那些难看的瓷砖,用美院研究的抹泥技术来改造;是杭灰石垒砌的,就找来村里的20多个石匠,让他们也参与进来……
权衡建筑与环境
建筑与环境的和谐,我们既需要民族的审美白莲须煲鸡蛋,也需要时代的创新和表达,二者是不冲突的。富阳在美丽宜居村庄建设推进中,能把这么多连片的古民居完好地保存下来,又混合以有文脉传承的新创造,将为浙江地域建筑文化特征的重塑带来不可估量的研究示范价值,也为保持地域乡愁的新型城市化探索了新路。建了房子,仅仅是开始在王澍于2002年出版的《设计的开始》一书中,他写道:“1986年2月那个清晨,东方刚刚放白,在湘西一个名叫洞庭溪的村边,我停下脚步股道家园,江边上,几个当地农民在造一座临江的吊脚楼,山坡陡峭,约45度,但青山翠谷中,刚刚搭起来的屋架却灵秀而坚定,细腻而澄明,我对同行的瑞士朋友说:“我有一股冲动,在此留下,就做个木匠。”王澍虽然没有留在湘西,但他的乡村理想,一直在燃烧。文村的这14幢民居,对王澍来说,也许就是一个开始。“我的理想,就是在未来的8至10年,在浙江做出七八个代表不同文化地域的村居设计样本。”王澍说,他并不希望只是为乡村带去建筑,他更想为乡村带去变革的力量。在文村,变化已经悄然发生。14幢民居,不仅在造型上夺人眼球,同时还享有独一无二的建房政策。比如,24户人家,户户都有大约10平方米的内院,但此院并不算在房子的落地面积范围内,村民相当于额外享受了一个小院子;农村建房爱上男主播,墙的厚度一般在24公分,新村夯土墙的厚度就有45公分,但在最后计算面积时,全都按照24公分计,也就是说,墙虽厚了,但没有影响到屋内的面积。王澍认为,这就是试点的意义所在,“从政策和规划上突破一个小口子,说不定能渐渐带动整个乡村风貌的改变。”因为王澍,文村已然成了热点。一家来自北京的农业互联网公司已经进驻,他们想在这里做生态农业,发展民宿;有的村民返乡创业了,因为来到文村的城里客越来越多。不过,王澍和陆文宇始终有一个底线:文村的新民居只能是由文村人自己住,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体现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的初衷。王澍的努力,也让文村人开始重新考虑古村的未来。文村最新有个规划,就是要全面整修古民居群内的水泥路,将其还原成青石板路,同时恢复文村古民居的水利枢纽,让400余平方米的太平塘与村内四通八达的石渠相连,将一幢幢老房子联系在一起。村里敲掉了河道两边的花岗岩,露出了令他们着迷的用杭灰石拼接出的人字形图案。许多年前,文村人用杭灰石来砌岸,直到前两年,各地流行在河道两边以花岗岩做硬化,文村也紧随其后。“我一开始就提出过要敲掉花岗岩,这回,是文村人主动提出并付诸实施了。”王澍有些得意,“这也再一次说明,乡村规划是一个综合方案,有更多的力量要加入,有更多的细节要跟上,建民居还仅仅是个开始。”“我很想知道文村会怎么发展。比如农民住进新房后,他们是否习惯?社会性的乡村建设力量的加入,如何引导乡村的经济业态转型?还有各种对乡村感兴趣的人,会给文村带来怎样的变化?”王澍说,“我们就像在湖面上投下了一颗石子,也想让更多的人参与讨论、关注乡村,这样,乡村的复兴才有可能实现。”
来源:美丽乡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后台留言联系小编。
电话|微信(可复制)
景老师:15910652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