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古丽扎娜客!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诛仙后续首都教育晒5年成绩单,这些改革给你带来什么实际获得?丨首都教育砥砺奋进的5年(综述篇)-北京教育播报

全部文章 admin 2020-11-14 227 次浏览
网站分享代码

首都教育晒5年成绩单,这些改革给你带来什么实际获得?丨首都教育砥砺奋进的5年(综述篇)-北京教育播报




这五年,北京市教委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加强顶层设计,强化统筹协调,结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通过深化教育供给侧结构改革,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植首都教育体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
这五年,优质、均衡、公平的首都教育让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老百姓的实际获得感大大提升;孩子们的幸福感也蹭蹭上涨!
这五年,咱们首都教育到底经历了哪些变化?
从今天起,北京教育播报推出“首都教育砥砺奋进的5年”系列报道,和大家一起晒晒首都教育的成绩单!
优化教育资源供给
增强群众获得感
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
实施第一、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通过新建改扩建、提升办园条件等措施积极增加学前教育学位,缓解社会反映强烈的“入园难”问题。
建设学前教育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社区办园点,更好地满足本区域学前教育的多样化需求。

大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等要求,2015年4月,北京市委市政府发布了《关于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意见》,对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坚持以优质均衡发展为目标,以优质教育资源的重组和整合为杠杆,精心绘制北京教育新地图。
横向联手增加优质资源
通过对外引进名校办分校、城乡一体化学校,整合区域教育资源,采取“学区制”“一校多址”“教育集团”“教育集群”等方式,实现增量推进,存量盘活,拉动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广覆盖。
纵向贯通培育优质资源
通过新建九年一贯制学校、九年一贯对口直升、优质高中名额分配等方式,纵向拓展入学新通道,提速普通校成长为新优质校的进程。
从2016年开始,每年设立市级财政资金4400万,支持和引导全市各区通过学区制、九年一贯制办学、集团化办学等方式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
2015年,我市16个区整体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县督导评估,标志着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迈上新台阶,为我们在更高起点上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振了信心,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加大社会资源统筹力度。
不断建立并完善教育部门与社会单位携手育人机制,着力构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长效机制。
社会资源大课堂
从2014年新学期起,全市百万中小学生有计划地走出校园,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所有中小学把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实践学习列入课时计划,时间不少于全部学时的10%。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实施课外活动计划,从下午3点半到5点,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中开展体育、艺术、科技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开放性科学实践+综合社会实践活动
开展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和初中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实施城区学生学农和郊区学生游学项目,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着力构建实践育人的机制和环境,学农实践活动得到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的批示和肯定。
对口支持、民办教育机构参与、高校办附中附小
统筹在京高校、各级教科研部门、民办教育机构及其他社会力量等多种优质资源,支持中小学特色发展,使一批尚有发展潜力、百姓身边的学校迅速发展起来。
实施高校办附中附小项目,通过深度合作、共享资源,26所高校对口支持56所附中附小建设,发挥教科研专业引领作用,市、区教科研部门对口支持41所中小学发展,民办教育机构参与到全市11个区105所中小学学科教学改革。

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中小学学科德育指导
坚持立德树人,全面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修订《北京市中小学学科德育指导纲要》,落实课程育人主渠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学科教学。
“四个一”实践活动
创新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中小学开展“四个一”实践活动,截止目前,有近45万名中小学生参加。
学校文化建设
深入推进文化育人,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学校文化建设示范校创建和文明校园创建活动,评选出学校文化建设示范校516所,文明校园344所。
“一校一品”体育教学改革
持续推进中小学体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在16区的38所中小学开展开展“一校一品”体育教学改革项目试点工作。
发展青少年小学足球
根据《教育部等6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制定《关于加快发展北京市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的实施意见(2016-2020年)》,深入推进校园足球发展。
高参小、外教支持英语教学改革
扩展高校和社会力量参与中小学体育美育发展工作,弥补了学校体育艺术工作发展不均衡、师资力量短缺、活动场地不足等问题。协调有关部门引进外教支持中小学英语教学改革,50余名外教已先后入校,在促进项目中小学英语教学改革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深化课程教学改革
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整体优化基础教育三级课程体系,丰富课程教材配套资源,出台了北京市基础教育部分学科教育改进意见,积极推动教育教学“减负增效”。

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
深化北京数字学校建设,让全市学生切实享受到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科优质资源的服务。
2015年以来,通过北京数字学校网络平台和电视平台,每年为100多万师生提供微课程资源、在线答疑、作文批改等优质教育资源服务。2016年下半年实施的北京市中学教师开放性在线辅导计划试点,面向全市中学和教师研修机构的区级以上骨干教师招募在线辅导教师,先行为通州区的初一和初二年级中考学科(不含体育学科)提供在线辅导试点,进一步丰富了在线教育服务供给。
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有效促进教育公平
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见成效。
取消“共建入学”
2014年,义务教育阶段取消“共建”入学方式,进一步规范特长生入学工作,实行计划管理,首次启用全市统一的小学入学服务系统和初中入学服务系统,教育行政部门依据权限进行查询和监控,各区县公布学校的服务片区,做到每一个孩子和每一所学校公开透明。
义务教育入学服务平台、优质高中机会查询系统
2016年建立一般公办初中进入优质高中机会查询系统,让学生及家长明确知晓升入优质高中机会。全市使用统一义务教育入学服务平台,全程记录每名学生的入学途径。
就近入学比例:小学94.50%,初中90.68%
严格入学工作纪律,坚决杜绝“以钱择校”“以分择生”“以权入学”等不良行为。持续提高就近入学比例,2016年全市小学就近入学比例94.50%,初中90.68%。建立证明证件材料联合审核机制,依法保障符合条件的非京籍儿童入学。

深化中高考改革。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2016年4月,出台了《北京市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2018年新中考更多选择
根据方案,新中考将于2018年“大变脸”,新中考方案在考试科目和分值设置上做了大胆改革,为考生提供多种选择,目的是促进考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020年新高考实行“3+3”新模式
新高考从2020年实行“3+3”新模式,取消文理科。增设学业水平考试,从2017年起,高一学生将开始实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要求13门科目都要合格。从2020年起,综合素质评价将纳入高校录取,为高校选拔学生提供参考。
保障随迁子女受教育权利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公平,把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升学考试工作,作为保障和改进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的重大举措,从2012年以来,出台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京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方案》、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京参加高等职业学校招生考试实施办法等系列文件,保障随迁子女公平受教育权利。

改进招生管理办法。
“名额分配”比例提至50%,进一步向一般初中倾斜
完善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做法。2015年起开展市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统筹工作,优质高中部分招生计划和市级统筹招生计划实行分配到初中校,“名额分配”比例从2014年的30%提高到2016年的50%,且进一步向一般初中倾斜。
“1+3”培养试验
从2016年起,在城六区开展“1+3”培养试验,在一般校初一年级结束后,提前给予当年就近入学的学生一次升入优质高中的选择机会,即学生在初二年级结束后进人实验学校,在实验学校连续完成初三及高中共四年学习。通过创新系列中招新政机制,强化统筹,大幅增加了初中毕业生的升学通道,为不同潜质的学生提供多元、适合的选择途径,让更多的学生有实际获得感,以此引导学生更多关注和选择家门口的普通学校,就近完成义务教育。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不断提高育人质量
探索人才培养新途径。
研究起草进一步提升北京高校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
2012年起,开展了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办学工作试点,累计已经达到153个。2014年在职业高中开展综合高中班改革试点,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通与协调发展。
2014年起,在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市东城区职工业余大学等15所高校开展招生考试改革试点,实施高职、成人高起专应届优秀毕业生免试推荐就读本校成人专升本学习的入学,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试行统考与职业技能测试相结合的入学方式试点。
2015年起,在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等七所院校开展胡格教育模式改革试验,试验项目以汽修专业为首批试点专业。2017年,在首都医科大学开展临床医学(乡村医生)专业招生改革试点,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

开展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试验。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自2015年起,支持部分职业院校与示范高中、本科院校、国内外大企业合作,选择对接产业发展的优势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完成高中阶段基础文化课学习后,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和本科专业教育。
参与贯通培养的学校在招生专业上瞄准高端产业,与未来5年首都大力发展的高精尖产业有关。2016年贯通培养项目涉及招生学校12所,招生计划8252人,且招生计划全部分配到初中校,实际招生4319余人。

深入推进高校协同发展与资源共享。
“双培计划”、“外培计划”、“实培计划”
实施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计划,2015年出台了《北京高等学校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计划》,为北京市属高校学生到在京中央高校和海外境外知名高校进行访学、到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实习实践拓宽渠道。重点实施“双培计划”“外培计划”“实培计划”,实现专业学科交叉融合和优质资源共享。
2016年“双培计划”录取学生1471名,涉及高校40所;“外培计划”覆盖21所市属高校,60余所海(境)外名校,共实际派出学生343人;“实培计划”遴选支持了395项毕业设计(论文)项目、429项毕业设计(创业)项目、300项大创计划深化项目、6个实验教学开放共享项目。持续推进北京学院建设,北交大、北航、农大、北理工、中财共接收279名同学进入北京学院学习。
卓越人才培养计划
深入推进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成立北京卓越艺术人才(美术、设计)培养高校联盟,该联盟由中央美术学院牵头,清华大学、北京服装学院等20所高校搭建校际交流平台,助力创新创业教育。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不断提升服务社会能力
实施北京高等学校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计划。
制定并实施《北京高等学校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计划实施方案》,目前已经认定了清华大学未来芯片技术、北京大学工程科学、北京工业大学未来网络科技等共21个高精尖创新中心。通过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推进高校改革,充分激发和释放创新活力,产出一批有影响力的成果,培养一批高精尖创新人才,推进北京高校争创一流,服务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力争在重大领域取得突破性科研成果。

提升高校社会服务能力。
落实《教育部科技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市政府《加快推进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协同创新若干意见(试行)》,制定《北京市属高等学校“2011计划”实施方案》《加快推进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若干意见(试行)》,实施市属高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和中央在京高校重大成果转化项目,研究制定科研评价机制改革试点方案,加快推进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协同创新。
加强北京实验室和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建设,促进以高校为主体、需求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建设,共建立11个北京实验室、57个北京市哲学社会教育科学研究基地,完成首批15个北京高校协同创新中心中期评估工作。

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创业。
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出台《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建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创业孵化各环节有机结合的创新创业支撑体系。落实“北京高等学校高质量就业创业计划”,提升就业创业服务能力和毕业生就业创业水平。
构建“一街三园”大学生创业体系
着力构建“一街三园”大学生创业体系,形成“中关村为核心,南北园互补”的空间布局,目前100余家创业团队入驻市级创业园孵化。评选出首批北京高校示范性创业中心28个,推动高校大学生创业工作向纵深发展。
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97.2%
截至2016年底,为北京地区高校的23万多名毕业生办理了就业手续,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7.2%,稳居全国前列。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综合素质
启动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
此次改革将原来相互独立的中学、小学教师职称系列统一并入新设置的中小学教师职称系列。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都可参评正高级职称
从2016年起,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都可以参评正高级职称,健全了职称层级,打通了教师职业发展通道,有利于统筹中小学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促进中小学教师队伍协调发展,民办教师等也首次纳入评审范围。2016年本市评出68名正高级中小学教师。

加强改进师范生培养管理。
推进师范生培养内涵式发展,全面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建立健全师范生管理机制,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师范生培养与管理的意见》,构建开放灵活的师范生培养体系,深化师范生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师范生培养模式,完善师范生就业办法,完善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

推动义务教育校长教师合理有序流动。
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教育发展差距,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目标,以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区教育行政部门均衡配置区域内师资力量为重点,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指导意见》,创新交流形式和机制,加强政策支持和保障,推动义务教育校长教师在区域、城乡、校际间合理有序流动。

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创新乡村教师编制管理
为落实国务院《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进一步缩小城乡师资水平差距,让每名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制定实施《北京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办法》,创新乡村教师编制管理,乡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按照城市标准统一核定,全面推进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区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激励机制。
提高乡村教师待遇
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实施乡村教师岗位生活补助政策。制定实施《北京市乡村教师特岗计划(2016-2020年)》,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的要求,帮助全市乡村学校解决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有效补充紧缺学科乡村教师。

强化高校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
制定实施《“十三五”时期北京市属高校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支持计划》,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坚持引进与内培并重,重点引进两院院士、千人计划、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级教学名师、海聚工程等高层次领军人才,同时加强市属高校自身培养起来的高层次人才的政策支持力度。
重点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与支持计划、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级教授和特级教师评聘计划、特聘教授支持计划、长城学者培养计划、教学名师支持计划和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计划、卓越青年科学家计划、高水平创新团队建设计划。

探索教师培训新模式。
实施中小学教师开放型教学实践活动,为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教学实践服务,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制定实施《北京市中小学教师开放型教学实践活动计划(2016-2020年)》,在教师培训改革供给侧进行了的新探索,取得显著成效。
转变政府职能
不断提升教育治理能力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
深化行政审批改革
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及时清理行政许可事项,做好教育部下放我委承接的行政审批事项的运转衔接工作,做到承接事项一项不少,取消事项一项不存。
清理行政审批中介服务
清理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对中介服务机构不添加任何限制条件,保证中介服务与审批机关之间无任何关联。完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管理制度,完成了行政处罚事项梳理和权力清单编制工作,明确行政处罚权力事项的依据、主体、职权和运行流程。
建立 “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
建立了 “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明确了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的抽查机制,建立本部门检查对象名录库和具有行政执法资质的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实现了随机抽取检查对象和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确保工作落实。认真清理基层证明事项,确认保留了两项事项,清理了两项事项。

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对市属高校申报的目录内专业,只进行形式审核,报教育部进行审核性备案;对申报的未列入目录的专业,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帮助高校完善、补充申报材料,并报教育部进行审核。关于经费使用方面,科研项目侧重事前评估立项,诛仙后续减少预算支出审核环节,按照现行的财务规章制度,合法合规使用经费。
关于设备购置方面,原则上不得购置通用类设备,促进资源共享,所购设备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规定,纳入学校统一管理。从2016年起,对北京市教委高等学校学术评议委员会评价范围进行适当调整,将市教委负责的高等学校教师“教育管理研究”副高级及以下学术评议工作下放到各高等学校,将高职院校(含北京教育学院、北京开放大学两所成人高校)副高级及以下的学术评议工作下放到各院校。

深化教育督导改革。
加强教育督导改革顶层设计,改革机构职能,厘清市教委和市政府教育督导室职责边界,明确管理和评估监测职责。
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
落实国务院教育督导委《深化教育督导改革转变教育管理方式的意见》,出台《关于深化教育督导改革的实施意见》,成立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坚持教育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的原则,构建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现代教育督导体系,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
开展第三方教育评估监测
开展第三方教育评估监测,出台《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教育评估监测工作暂行办法》及系列配套文件,规范第三方机构参与组织实施教育评估监测工作,保障政府购买服务质量。创新开展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朝阳、顺义、大兴、怀柔4个区被认定为首批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
目前,全市1683所中小学校实现了挂牌督导全覆盖,处于全国领先水平,684名责任督学日常深入到每所中小学校进行经常性督导。

改革教育评价。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适应教育综合改革的新任务新要求,适应北京城市功能定位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
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2014年,制定实施《北京市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试行)》,2016年,制定实施《关于加强和改进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意见》,通过评价改革引导学校建立科学的育人观和质量观,通过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完善并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试行)》和《北京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试行)》。
为加强我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监测,全面提高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自2015年起建立北京市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启动市属高校专业评估和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切实推进和加强市属高校科学专业建设蕾妮斯梅
加大开放办学力度
不断开创教育开放合作新局面
不断扩大教育交流与合作。
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研究制定《新时期北京教育对外开放工作规划》《北京市对接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设立并启动“一带一路”外国留学生奖学金,留学生结构进一步优化。加强和改进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和出国留学中介机构的管理。提升汉语推广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优化孔子学院建设布局。
依法支持首都高校、高中和职业院校与国外知名学校通过多种方式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我市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达到21个,项目达到119个。定期举办京港澳学生夏令营等品牌活动,促进京港澳台青少年教育交流。

推动部分教育功能疏解。
严格执行本市新增产业禁限目录和人口调控政策,严控办学规模,压缩京外招生规模。研究制定本市推动部分教育功能促进协同发展工作方案,明确2020年和2030年的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加快北京城市学院、北京建筑大学和北京工商大学等新校区建设,已累计疏解学生1.6万人。
优质教育资源进驻城市副中心
加快编制城市副中心教育设施专项规划,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北京二中、人大附中等4所名校已进驻通州办学,实现一体办学、一体招生。
推进京津冀教育合作
积极推进京津冀教育合作,签署《“十三五”时期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专项工作计划》等合作协议21个,推动实施合作项目30余个。参与组建京津冀地区9个高等教育联盟、2个协同发展研究机构、5个特色职教集团。
怎么样?首都教育这五年的成绩是不是杠杠滴?!是否影响了您或您家孩子的学习生活呢?
如果有的话,记得给播报君留言,也聊聊这五年发生在您身边的教育故事哦!播报君有精美礼品送出哦!
内容来源丨“首都教育”(ID:bjedunews)
部分图片来源丨网络
编辑丨唐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