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古丽扎娜客!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丰阳文苑】第2期:山阳婚嫁习俗大变迁——李水荣!-掌上山阳

全部文章 admin 2019-06-25 170 次浏览
网站分享代码
【丰阳文苑】第2期:山阳婚嫁习俗大变迁——李水荣!-掌上山阳
点上面“掌上山阳” 关注加入微信平台!掌上山阳 微信公众号:zssy114
无论您在哪里,只要您是“山阳人”,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掌上山阳",即可加入山阳信息服务平台,我们将定期为您推送山阳同城爆料,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等诸多优质信息。商务微信:zssy114 找工作/租房子/招聘求职/生活服务点我发布小信息
婚嫁习俗大变迁李水荣
中国在变化,农村在变化,农村的结婚彩礼也在变化。
“洞房花烛夜”,是人生四大喜之一。无论是贫民还是王孙贵族,都向往美满和谐幸福的婚姻生活。因为婚姻关系着一个人的情感世界是否甜美丰盈,婚姻的和谐与否影响着一个家庭、甚至社会的和谐。因此,自古以来,世人都说:婚姻是人生的大事,婚姻不是儿戏。

新中国成立之前,因为受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与封建习俗影响,婚姻礼俗曾一度沿袭着旧习俗。甚至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初期,仍可看到旧时那繁琐的婚礼。男女授受不亲的思想深深地植根于人们的思想意识里。旧时男女授受不亲,只有入洞房才识“庐山真面目”。常听父母讲旧时的故事,说很多女子结婚前根本不知男方的模样,只等洞房花烛夜方可知晓,掀开红盖头,才恍然发现是个瘸子,或是个瞎子....即使如此,女子只能认命,因为婚姻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1950年,新中国第一部法律———《婚姻法》颁布以后深海巨鲨2,人们的婚姻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重大的转变。
我见过的婚嫁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之前的婚嫁都是听村里的大爷大妈说的。

我的大姐出嫁时,正直三年困难时期,因为家境贫寒,自然嫁的夫家也是贫苦不堪。听母亲说,大姐出嫁时,男方给扯了几身衣服,算是彩礼,他们二人由媒婆陪着步行30多里举行的婚礼,没有花轿,没有车等。因为那些都是大户人家,有钱有势的人才用得起。穷家找穷家,也是门当户对吧。也有穷家女子嫁入富家的,可女子自出嫁后,常受婆家的欺压,挨打受气是家常便饭,鲍飞人们的思想便更加倾向于“门当户对”了。家境条件好一些的,婚嫁彩礼相对好得多,比如嫁妆: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三大件”,后来又增加了半导体收音机(手提式)而发展成“三转一提”。
老百姓常说:好女不穿嫁衣。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社会婚嫁风俗。因为贫苦的老百姓养个女儿大多是为解决父母的忧愁马赛丽。所谓“百善孝为先”,女儿要尽孝道,自然要忧父母之忧,想父母所想。父母最大的忧愁就是给儿子娶媳妇,完成为人父母的职责了。在父母没有能力而为时,女儿就要帮衬父母。因此,那个年代对于穷苦老百姓来讲:女儿的彩礼是理应给父母所用。也许有很多女子心里不平,但社会习俗和思想观念如此,她们也只能自我安慰道:好女不穿嫁衣。不穿嫁衣的女子,是尽孝道深海喂食者,是世间的好女子。
我童年时,看到的婚嫁习俗大多都是如此的。有时候,我很为女子悲叹。也许因自己是个女儿身吧,幼年的我,就为姐姐们叫屈。感觉社会对女子是不公平的,好像女子生来就是为男子服务似的。自然,因为我年幼,很多问题,我想破了脑袋也想不明白。

60年代,人们谈婚论嫁时,首要的标准是看出身,看成份。工人和贫下中农成份是铁硬的,出身不好的话,即使男子再高大英俊,姑娘再貌美如花,也常常俊男娶丑妇,靓女嫁恶夫。虽说不合理,但却是那时的“时尚”机时小偷。
70年代,是不爱红装爱绿装的年代,听年长者讲:那时男女结婚,新郎、新娘共唱《东方红》或《大海航行靠舵手》;学两段毛主席的“最高指示”;向毛主席像三鞠躬;向家长三鞠躬;新郎、新娘互相鞠躬,也是三次;向来宾敬礼;分发喜糖(当时的硬水果糖是9角6分钱一斤);然后“做席”:买点白菜、洋芋、萝卜、粉条、豆腐混炒,往桌上一端,再打上2斤散装白酒,就算是一“席”了,这样的“席”在那时被称作“素酒席”。

当时的贺礼大多是这样的三大件:脸盆、电壶、毛巾或被面。而结婚三大件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
进入80年代,随着经济发展,收入增多,生活水平提高,“彩礼”之风重新大盛,也引发了许多令人思索的社会问题。女方看家底,收彩礼;男方论门第,讲排场。巨额彩礼,时髦衣裳,高档家具、隆重婚礼。新的结婚三大件是: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家境条件好的,自然办的是风光体面,可对于那些贫困老百姓却是辛酸泪一把啊。辛苦大半生,全填进儿子的婚嫁彩礼里了。没有经济能力,也必须四处举借。记得,童年最喜欢看的热闹就是“娶新娘子”了。谁家要是娶媳妇了,几乎全村老少都会奔走相告的。原本大家都高高兴兴地去看新娘子下车。有时,却看到令人惋惜的一幕:新娘子的娘家人趁新人下车,讨要下车礼钱,原本可能是嬉闹却不曾想会闹成悲剧,引起双方家庭打闹起来,最后不欢而散。
跨越世纪之交,人们的婚姻关系中开始出现一种回归传统的思潮,稳定、美满的婚姻成为人们的追求。婚礼的花费虽然还是居高不下,但婚礼的形式中却开始出现越来越浓郁的文化意味。各种因为婚礼而出现的婚庆公司生意火爆,婚礼中的招式花样迭出。

2011年以后,人们追求的是没有约束的个性化婚礼。他们不再拘泥于世俗的传统婚礼,有的新人结伴举行集体婚礼,有的小两口旅游结婚,目的只是让自己的感情得到尽情的释放。
但相比以往的新人,90后,00后们,除过对男女双方家庭的考量之外新中国影都,更注重的是个人的价值体现(如赚钱的能力、社会地位等),这体现在婚嫁彩礼上,一路水涨船高,让人唏嘘。出嫁时的嫁妆,洋车洋房,电视电冰箱已不在话下,电脑早已进入了千家万户,传统的嫁妆,新人早已不再稀罕。

除过嫁妆变得高大上之外,彩礼更是一路高歌猛进,呈现几何级数上涨。县城彩礼一般都要8万元左右,农村也要5万左右。当然也有开明的女方家长,不讲究彩礼。但随着物价飞涨,七大姑八大姨算下来,一人买一身衣服,买一点礼物,没有三五万根本是办不到的。
说到底,结婚嫁妆和婚嫁彩礼的高涨背后,说明了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对物质文化需求的不断升级。同时,也饱含了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美好期待。虽然有一些新郎家庭因为结婚背负了一些债务,但这其实也是女方对未来生活的一种追求,对改善生活条件的一种提前消费。同时,变压力为动力本间贵史,即使因结婚而背负一些债务,一般都会很快还清,并迅速走上幸福生活的新征程。(作者为山阳县政协学文委副主任)以上文章转自山阳政协文史资料第二十辑·西部大开发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