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古丽扎娜客!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串讲·中医】黄疸知多少-e临床

全部文章 admin 2018-05-10 142 次浏览
网站分享代码
【串讲·中医】黄疸知多少-e临床
点击上方“e临床”关注我们~
作为一个中医学生,黄疸对我们来说可谓是一点都不陌生的,大多数人都能描述出黄疸的症状,但是,今天小编要给大家介绍更为系统的黄疸相关知识,今天,就让小编带你们熟悉一下这个病症吧。

黄疸
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的一种病证,其中目睛黄染尤为本病重要特征。
鉴别诊断
01
与萎黄鉴别。
黄疸的病因为感受时邪,饮食所伤,脾胃虚弱,砂石、积块瘀阻等;萎黄的病因为大失血,久病脾虚等。黄疸的病机是湿浊阻滞,脾胃肝胆功能失调,胆液不循常道,随血泛溢;萎黄的病机是脾虚不能化生气血,或失血过多,致气血亏虚,肌肤失养。黄疽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特征;萎黄以身面发黄且干萎无泽为特征,双目和小便不黄,伴有明显的气血亏虚证候,如眩晕耳鸣,心悸少寐等慈善点击。二者的鉴别以目黄的有无为要点。
与黄胖鉴别。
02
黄胖多与虫证有关,诸虫尤其是钩虫居于肠内,久之耗伤气血,脾虚生湿,致肌肤失养,水湿渐停,而引起面部肿胖色黄,身黄带白,但眼目不黄。
辩证分型
阳黄
1、湿热兼表
症状:黄疽初起,目白睛微黄或不明显,小便黄,脘腹满闷,不思饮食,伴有恶寒发热,头身重痛,乏力,舌苔黄腻,脉浮弦或弦数。
治法:清热化湿,佐以解表。
方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甘露消毒丹。
2、热重于湿
症状:初起目白睛发黄,迅速至全身发黄,色泽鲜明,右胁疼痛而拒按,壮热口渴,口干口苦,恶心呕吐,脘腹胀满,大便秘结,小便赤黄、短少,舌红,苔黄腻或黄糙,脉弦滑或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通腑化瘀。
方药:茵陈蒿汤。
3、湿重于热
症状:身目发黄如橘,无发热或身热不扬,右胁疼痛,脘闷腹胀,头重身困,嗜卧乏力,纳呆便溏,厌食油腻,恶心呕吐,口粘不渴,小便不利,舌苔厚腻微黄,脉濡缓或弦滑。
治法:健脾利湿,清热利胆。
方药:茵陈四苓汤。
4、胆腑郁热
症状:身目发黄鲜明,右胁剧痛且放射至肩背,壮热或寒热往来,伴有口苦咽干,恶心呕吐,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而干,脉弦滑数。
治法:清热化湿,疏肝利胆。
方药:大柴胡汤。
5、疫毒发黄
症状:起病急骤,黄疽迅速加深,身目呈深黄色,胁痛,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壮热烦渴,呕吐频作,尿少便结,烦躁不安,或神昏谵语,或衄血尿血,皮下紫斑,或有腹水,继之嗜睡昏迷,舌质红绛,苔黄褐干燥,脉弦大或洪大。本证又称急黄。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开窍。
方药:千金犀角散。
阴黄
1、寒湿阻遏
症状:身目俱黄,黄色晦暗不泽或如烟熏,右胁疼痛,痞满食少,神疲畏寒。腹胀便溏,口淡不渴,舌淡苔白腻,脉濡缓或沉迟。
治法:温中化湿,健脾利胆。
方药:茵陈术附汤。
2、脾虚湿郁
症状:多见于黄疸久郁者。症见身目俱黄,黄色较淡而不鲜明,胁肋隐痛,食欲不振,肢体倦怠乏力,心悸气短,食少腹胀,大便溏薄,舌淡苔薄白,脉濡细。
治法:健脾益气贺根森林战役,祛湿利胆。
方药:六君子汤加茵陈、柴胡。
3、脾虚血亏
主症:面目及肌肤发黄,黄色较淡,面色不华,睑白唇淡,心悸气短,倦怠乏力,头晕目眩,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补养气血,健脾退黄。
方药:小建中汤。
联想记忆之方剂
01
甘露消毒丹
[功用]利湿化浊,清热解毒中国大虎头蜂。
[主治]湿温时疫,邪在气分,湿热并重证。发热倦怠,胸闷腹胀,肢酸咽痛,身目发黄,颐肿口渴,小便短赤,泄泻淋浊,舌苔白或厚腻或干黄,脉濡数或滑数。
茵陈蒿汤
02
{功用}清热利湿退黄。
{主治}湿热黄疸。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腹微满,口中渴,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沉数等。
03
茵陈四苓汤
{功用}用于湿重于热。
{主治}黄疸,渴饮水浆,小便亦少。
大柴胡汤
04
{功用}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主治}少阳阳明合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本方常用于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少阳阳明合病者。
05
茵陈术附汤
{主治}阴黄身冷,脉沉细,身如熏黄,小便自利者。
小建中汤
06
{主治}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
{功用}常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慢性胃炎、神经衰弱、再生障碍性贫血、功能性发热等属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者。
顺藤摸瓜之中药
1.茵陈
清湿热,退黄疸。用于黄疸尿少、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
2. 白术
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
3. 干姜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温肺化饮。于脘腹冷痛,呕吐腹泻;肺寒久咳气喘,痰多清稀。
4. 党参
补中益气,和胃生津,祛痰止咳。用于脾虚食少便溏,四肢无力,心悸,气短,口干,自汗,
5. 山药
清热,解毒。治温病发热,热毒血痢。
6. 茯苓
宁心安神,败毒抗癌。药性平和,利湿而不伤正气。
7. 郁金
行气解郁,凉血破瘀。治胸腹胁肋诸痛,失心癫狂,热病神昏,吐血,衄血,尿血,血淋,妇女倒经,黄疸。
8. 焦山楂
消食健胃,行气散瘀。用于肉食积滞,胃脘胀满,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俄瑞斯忒斯,产后瘀阻,心腹刺痛,疝气疼痛;高脂血症。焦山楂消食导滞作用增强。用于肉食积滞,泻痢不爽。
发散思维之针灸
1.阳黄
针灸治疗:胆俞、中封、阳陵泉、内庭、三阴交等,腹胀配中脘,呕吐配内关,便秘配大肠俞。
2.阴黄
针灸治疗:脾俞、公孙、中脘、足三里。配命门、天枢等。
3.黄汗
针灸治疗:肺俞、合谷、胆俞、三阴交,配足三里。
4.瘀血黄疸
针灸治疗:肝俞、膈俞、三阴交,配章门、中脘。
综合记忆之中基
1,心:心为君主之官龙港招聘网,主神明。心主血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
2,心包络:亦称心包,是包裹在心脏外围的一层衣膜,膜上分布着明显的脉络。护卫心脏,传导心主的命令。
3,肝:肝藏血。主疏泄,调节精神情志,促进消化吸收。肝主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 肝气通于目, 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
4,脾:主运化,主统血,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5,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外合皮毛。主肃降,通调水道。开窍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与喉咙、声音有关。(金实不鸣,金破不鸣)
6,肾:藏精气,主生殖,发育。主滋养和温煦各脏腑组织。主水。主纳气。 主骨、生髓、充脑,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司二阴。
举一反三之中诊
问诊:黄疸,色泽欠鲜明,伴发热,头痛头重,身体困倦,胸脘痞闷,纳呆,腹胀便溏,苔厚腻,脉濡者.是湿重于热之阳黄证。湿热内蕴zdns,湿重于热,故黄疸色泽欠鲜明。
黄疸,色泽鲜明,伴发热恶寒,无汗.腹胀胁痛,大便不通,恶心呕吐,舌红,苔黄腻,脉浮数者,是阳黄兼表证。为表邪未解,湿热内盛,胆汁外溢所致。
黄疸严重,色金黄,高热烦躁,胸腹胀满。神昏谵语,衄血便血或肌肤斑疹,舌红,苔黄腻,脉弦数者,是阳黄重证。为热毒炽盛,不得外泄,内盛于里,肝胆功能异常所致。
黄疸,色泽鲜明,胁肋胀痛,脘闷腹胀,恶心暧气,纳食不馨,舌红,苔白,脉弦者,是肝气郁滞之阳黄证。为肝失疏泄,胆汁不循常道所致。
黄疸,色泽晦暗,纳少脘闷,腹胀,大便不实,神疲乏力,畏寒,舌淡,苔白腻,脉儒缓者,是寒湿阻遏之阴黄证。为寒湿之邪蕴滞中焦,肝失疏泄,胆汁外溢所致。
黄疸,色泽晦暗如灰色,伴烦躁不安,胸腹胀满,四肢欠温,冷汗,大便溏薄,甚则神昏谵语.舌淡胖,苔白腻,脉沉细者,是阴黄重证。为寒湿内盛,阳气虚衰,肝胆功能异常所致。李芳雯
黄疸,肌肤不泽,神疲乏力,心烦,心悸.少眠,腹满纳呆,大便溏薄,舌淡.苔薄,脉濡细者,此为虚黄。为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肝胆功能异常所致。
关于黄疸你足够了解了吗?下面让小编说一个病例带你们熟悉一下黄疸吧。
病例

胡××,男,31岁拐弯枪。小便黄赤,舌苔黄燥,质红绛,脉弦滑而数。
辩证:湿热炽盛,肝胆郁结,腑气不通,营液灼耗,心神被扰。病起一周,证属急黄。
治法;清热通腑,凉血解毒。
方药: 生大黄、黑山栀12克,黄柏、枳壳、郁金各9克,菖蒲6克,鲜生地24克,茵陈30克,鲜白茅根30克,先煎汤、去滓取汁代水,放入上述各药浓熬,服2剂。

今天的介绍就到这里啦,敬请期待下一期哦。
出处
本文资料出自《中医基础理论》等书
图片出自网络
文字
编辑
刘冠灼
图文
编辑
校正
金哲宇
张玮 姚雨慧 杨春 魏笑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