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古丽扎娜客!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临朐】高立基:“贤文化”探讨-临朐

全部文章 admin 2019-03-21 131 次浏览
网站分享代码
【临朐】高立基:“贤文化”探讨-临朐

?【约稿】最新稿约及稿酬机制
?临朐四中,抹不去的回忆
?此生,有你同行
?临朐薰衣草花海盛开,太美了!


近日,闻听七贤中学正在开展“贤教育”寂静岭暴雨,传播特色文化——“贤文化”,很是震撼。作为一种载体,“贤文化”教育,无疑会有效地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核心价值观的落实。
我为七贤中学的做法鼓掌、点赞!
我的故乡长沟村,当属“贤文化”地域范畴,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我在朱位村马愉状元祠堂工作生活过一段时间;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在当时的七贤公社机关工作过四年,对七贤的人文历史和文化底蕴深感兴趣并有所研究,现提出几点看法,供参考。
一、“贤文化”的核心与内涵
很难给“贤文化”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但它的基本内涵应该是:厚德良才,博爱仁仁,美善向上,与时俱进,奋发进取。
“贤文化”是儒教、道教、佛教精髓的融和,是南北文化交流碰撞的产物,是历史文化沉淀、传承发展的结晶,是历代先进文化与人民群众践行的哲学总结。其核心涵盖了近代和当代“又红又专”、“无私奉公”、“天下为公”、“为人民服务”等基本内容。
见贤思齐,良好的社会风气、清明的社会环境,让七贤地域“贤文化”享誉齐鲁大地,造福当地民众。
二、“贤文化”形成的历史渊源
“贤文化”形成于七贤,不能不探讨它的历史渊源。
(一) “贤文化”形成的地域概念
“贤文化”形成于以七贤为中心的地域而非行政区域。它东起牛山,西至弥河,南界丹河(冶源水库),北靠朐山,面积100余平方公里。山水相映成趣,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东红公路穿境而过,是一处久年开放而又相对集约的风水宝地。
(二)古驿道文化的融合点
域内的东红(北起东营港——南至临沂红花埠)公路是古驿道的提升和发展,是“贤文化”发展的根源。七贤作为古驿道南来北往的融合点,兼容并蓄南北文化,并与当地文化联姻,淬炼成先进的、高品位的“贤文化”。
打开《中国历史地图集》,细察西周时期全图,辽阔的西周版图上,惟一标注的关口,就是穆陵关。穆陵关是最早出现在中国历史地图上的关隘,是名符其实的“天下第一关”。西周始建于公元前1044年,结束于公元前771年,就算穆陵关始建于西周晚期,也有二千八百多年的历史运财至叻星。而齐长城则是齐桓公(?-前643年)时期开始修建,因此才有了“先有穆陵关,后有齐长城”的说法。
穆陵关扼守齐国(临朐沂山)南大门,从鲁国进入齐国,过大关、蒋峪、辛寨镇,便进入了七贤地域。贯穿七贤,然后很快便踏进益都地盘,出益都不远叶世官,便是齐国国都临淄。
此古驿道乃我国东部交通干线,以临淄为中心,南通鲁国,辐射江南地区;北接燕赵,延伸至蒙古。
当年及此后,这条驿道成为文化传播的干线。历代有十几位皇帝如乾隆帝及诸多文人如唐朝的大诗人李白、宋代的大词人苏轼都从此道路过。李白的一支后裔就留在临朐,至今无人考证出居住何地?说不定就与七贤店的李氏有关。唐代大诗人刘长卿的名作《穆陵关北逢渔人归渔阳》大体就在此地所作。
(三)七贤店遗址及齐国造币厂和古代兵营
自东周(公元前770年)始,七贤的文化经济就繁荣发展。
七贤店遗址的发现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该遗址位于村北一高台地上,面积约3.5万平方米。1982年文物普查时发现。文化堆积层暴露在沟边断层上。第一层为耕土层,厚约0.2米,内含陶片、灰坑等。第二层为汉代文化层,厚约0.3米,内有汉瓦、夹滑石、云母的陶缸碎片、盆罐口沿及底部残片、灰坑、小型墓葬等。第三层为东周文化层,最厚处近3米,内含较多的灰坑及大量东周及汉代陶片、兽骨等,还有小型土坑竖穴墓、大片的红烧土遗迹、小型瓮棺。采集的标本有鼎、鬲足及豆、盂、罐口沿和底座等。陶质分泥质、夹砂两大类。纹饰为弦纹、绳纹等。遗址保存较好。1991年1月县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考古人员近年在长沟村沟崖发现了齐国钱币,由此推断当年这里曾经是齐国的造币工厂。为“贤文化”的久远历史增添了新的佐证。
东寨、西寨、中寨在挖土时发现了大量的剑戟之类的古代兵器和人头盖骨及战马股骨,说明这里古时曾经是兵家营寨。后来的村名据此恐有关联。很可惜当年的出土文物未进行考古鉴定。
三、“贤文化”形成的深厚文化底蕴
(一)竹林七贤的踪迹
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七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一直受到人们的敬重。
相传,“竹林七贤”曾云游沂山和临朐,在七贤驿道北河边客栈饮酒寻欢数日,谈天说地,题诗作词。此后,店主慕“竹林七贤”大名,把“七贤店”的酒旗高挂于店前门面,招徕客商。再后,紧靠驿道的村庄也改称为七贤店村。
(二)状元文化影响
明清543年间,山东共出了10名状元,马愉是其中之一。
马愉(1395—1447),字性和,号澹轩,朱位村人。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敏好学,1427年(明宣德二年),中进士第一,是明朝江北的第一位制科状元放你在心里。初授翰林修撰。1434年(宣德九年)秋,朝廷选拔史官和庶吉士37人进学文渊阁,以愉为首。
1436年(正统元年),充经筵讲官,迁侍读学士,参与《宣宗实录》的撰修,升侍讲学士。1441年(正统五年)入内阁,参与机务,再升礼部右侍郎。1448年(正统十二年)病故,赠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谥"襄敏",钦赐御葬。
马愉一生著述颇丰,有《马学士文集》(澹轩集)留存于世。后入《四库全书》存目中。 1998年,国家出版发行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在集部第32册中,收录了《马学士文集》全八卷,共收讲章17篇、赋颂5篇、诗230首、赞5则、歌3篇、铭5篇、序102篇、记5篇、跋11则、哀词4篇。
马愉的状元文化对临朐及七贤影响巨大。
(三)进士傅国与草根文人马益著
傅国(1576-1644),字鼎卿,号丹水,晚年号云黄山人,明朝官吏,猫林沟村人。狗蛋的博客1613年(万历四十一年)中进士,授河南通许知县。因其廉洁勤政,治理有方,迁户部主事,升员外郎,后因犯事削官归里。建"凝远楼",富藏书,广研读,潜心著述。著有《云黄集》《四书中注》《昌国艅艎》等10余部。我幼时读南流完小(邻近猫林沟村)曾受惠于其藏书。其后裔——我的同窗同桌同学曾经常带其所藏古书,在我借阅欣赏的同时亦大开眼界贝通网。
傅国所著《昌国艅艎》近10万字,为私修临朐县志。在《祥异》中记述了1615年(万历四十三年)旱灾造成饿殍遍野,骨肉相食的惨状。《昌国艅艎》列入山东省古籍整理规划项目,经订正后,于1996年由济南出版社出版。
马益著,字锡朋,一字梅溪,胡梅涧村人。
出身于农民家庭,赋性聪颖,博学多闻,却怀才不遇,屡试不第,只于1757年(清乾隆二十二年)得岁贡。马益著耕读一生,终身布衣,年逾八旬尚勤奋著作。除著有流传甚广、极为实用的大白话诗集《庄农日用杂字》外,还有《四书声韵编》、《诗韵撮要》等十几种。
马益著的一大特点是广交文友。他邀请《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在家中饮酒交心、畅谈创作体会、舒展情怀,并陪同曹雪芹拜谒马愉状元墓的情节被后人传为美谈。曹雪芹抚摸着他祖上(马愉好友、同朝官员)曹鼐为马愉亲笔题写的碑文,久久不愿离开。
(四)传承与发展
七贤地域群星璀璨、人才辈出,“贤文化”在传承中发展壮大。这里,仅把我熟悉的几位友人略加概述。
马连礼(1930.11—2013.08.08),吴家焦窦村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山东省人民政府原特邀顾问,原副省长、省委政法委原书记,省诗词学会会长。1948年9月参加工作,先后任潍坊地区五井煤矿党委书记,益都县委副书记、县长,寿光县委书记等职。马连礼逝世后,规格极高。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等送花圈并对逝者家属表示慰问。
作为政治家的马连礼,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及党的方针、政策有很深的研究。晚年抱病撰写出版了毛诗词“三论”(《毛泽东诗词史诗论》《毛泽东诗词美学论》《毛泽东诗词纵横论》)及《毛泽东诗词承载奇重探胜》等专著,在当代毛泽东诗词的研究中产生了重要影响。我极为尊崇马连礼的为人和学识,并为他的专著撰写书评,得到他的首肯。马连礼逝世后,我把悲痛的心情写进诗歌并公开发表,以悼念他那不朽的精神。
李达源 (1932-2009),七贤店村人,著名画家、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
1994年参加国际文化交流展,在日本美术馆展出,获银奖;先后应邀为《当代阿炳》、《故乡梦》音像封面题字;为北京香山公园书写大型景点碑《知松园》;为北京紫竹园清代皇家行宫作巨幅国画《墨竹图》、为北京凤凰岭景区书写楼匾《紫气东来》、《祥光普照》及楹联。其大量书画作品在报刊发表, 1985年出版《李达源墨竹集》,被文化部外联局推荐到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李达源也是我熟悉的艺术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曾经著文报道过他的事迹。为了怀念他,我将他生前为我作的墨竹图印在了新近出版的传记《心声絮语》的扉页上。
其实,七贤地域范围内及与七贤有缘的人一般都会不遗余力地为“贤文化”贡献力量。我和著名作家、潍坊电视台副台长张明志也不例外。我们共同给“贤文化”的成长培土浇水,为建设“贤文化”大厦添砖加瓦。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从七贤公社走出去的我们俩,在新闻系统发光发热,同时获得山东省首届双“十佳”(十佳记者、十佳编辑)殊荣,被评为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并获得高级(教授)新闻专业职称。后来又分别主持潍坊日报和潍坊电视台的业务宣传工作,受到国家级的表彰奖励。我出版了10部著作,张明志则出版了18部。友人赞誉我俩:
尘世知己笔耕缘,牵手并肩扬风帆。
半百联袂登巅峰,文坛双杰传美谈。
四、“贤文化”坚实的社会根基
文化是一定历史阶段、一定的地理和一定的人类种群的生存状态、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反映。特色文化是某个族群或某个区域长期以来由于物质生活、文化传统、民俗民情、社会风气、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演变的产物。每一个地方的特色文化都是它外在形象与精神内质的有机统一,是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机统一。“贤文化”亦如此。
(一)宗教礼仪
七贤地域的人们主要信奉儒教、佛教和道教。教化人们除恶向善。大村如孔村、胡梅涧、焦窦、梨花埠、大山、七贤店等普遍建有庙宇院落,山阿偏僻处建有道观,供奉玉皇大帝、释迦牟尼等神尊;小村多建有关帝庙、财神庙、土地庙等,保佑村民。
七贤地域讲究礼仪,尊崇道德,教人尊老爱幼,童叟无欺。
(二)民俗艺人
七贤地域的民俗习惯赶山会和庙会,天旱了祈雨,求神灵验了得上供还愿。民间艺人有铁匠、银匠、木匠、泥瓦匠等。梨花埠是远近闻名生产“过门笺”的专业村,亦扎制花灯。弥南村生产的烟花爆竹历史悠久,畅销齐鲁。近年,潍坊国际风筝会的烟花晚会让弥南在国际友人面前涨了脸。胡梅涧的桑蚕业历史悠久。“临朐县,桑一半”,胡梅涧领衔。新中国成立后县政府在该村成立了养蚕所,研究指导全县的桑蚕生产。
(三)教育医疗
七贤地域重视教育和卫生,对提高人们的文化、身体素质起了很大的作用。早年许多村庄设私塾;在全县最早有了小学和朱位高级小学;从1960年起设立中学,至今有近一个甲子的历史,为当地培养了一批批莘莘学子。
七贤的卫生保障事业起步早,早年有乡村郎中、中医先生,如今不光乡镇有正规医院,村庄有门诊部,还有特色医院,如吕家庙接骨院等。
(四)群众文化
七贤地域群众文化蔚成风气。早年,胡梅涧、梨花埠、吕家庙等村逢年过节都会唱大戏(京剧),后来胡梅涧村建立了俱乐部,差不多每个孙庄都建立了文艺宣传队,演唱吕剧、戏曲。乡村之间还互相送戏,加深了邻村的友谊。不少村庄建有图书室、阅览室,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
这些林林总总的民间文化现象和素材为提炼“贤文化”的境界奠定了基础。
五、几点建议
要按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从实际出发,将挖掘和传承有机衔接大摩女,同时吸纳现代文明的优秀成果,推进特色文化创新,提升“贤文化”的感召力、凝聚力和生命力。
为此,建议做到三个结合:一是“贤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学习传播相结合。二是“贤文化”与吸纳儒教文化的精髓相结合日食妖后。三是“贤文化”与新时期的时势及特色教学实践相结合。
做好“三个结合”,七贤中学培养具有高度文明素质和社会担当的一代新人的目的就一定会达到!
——2017.6.3于潍坊(图片/网络)

高立基,潍坊日报原副总编,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