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古丽扎娜客!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为你讲甘肃历史文化】范仲淹知庆州-甘肃武警

全部文章 admin 2019-08-18 207 次浏览
网站分享代码
【为你讲甘肃历史文化】范仲淹知庆州-甘肃武警

战友们,大家好。欢迎走进《为你讲甘肃历史文化》栏目,我是主持人郝友。本期为您讲述的是范仲淹知庆州。
范仲淹知庆州
三月二十七,羌山始见花。
将军了边事欧阳采薇,春老未还家。
这是范仲淹当年知庆州并担任陕西经略招讨副使时写的一首诗,流传至今,仍脍炙人口。
范仲淹
苏州吴县人。赵雅倩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先后任大理寺丞、秘阁校理、河中府通判、右司谏、礼部员外郎、天章阁侍制等职。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西夏王赵元吴举兵南侵鄜延,范仲淹知永兴军,五月改陕西都转运使,七月与韩琦并为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进升龙图阁直学士,八月兼知延州。宋仁宗庆历元年(1041年)四月,改知耀州,五月调知庆州,并为环庆路经略安抚缘边招讨使。
范仲淹到庆州后,面对西夏强敌,他大胆改革军制,操练兵马,把州兵一万八千人,分隶六将,每将三千人仿句大全,抓紧训练,分兵防御曾国犹,大大提高了边防军的战斗力。他还组织边民修筑了大顺城、槐安城、五交城、白豹城、定边城、平戎城、凤川城、甜水堡、安塞堡、业乐城、肃远城、乌仑城等城寨28座,烽火台44座,派兵防守,形成东西呼应、南北相连、互为椅角的边界防守网络。不久,夏兵三万人来攻,范仲淹据城而战。夏兵佯败,设伏诱宋军来追,范仲淹识破夏兵诡计,命士兵勿追。夏兵攻城不下,只好撤回。此后,夏兵不敢轻易来犯。
庆州
是羌汉民族杂居之地qq御剑天涯。西夏本是党项羌所建政权。为了边界的长治久安,范仲淹推行了团结羌民、依靠羌民的民族和睦政策。庆历二年(1042年)正月,他以皇帝的名义在环州宴请羌人1072人,设酒款待,论功行赏,奖给他们彩绢、茶叶、银器、衣物等,并订立盟约,和睦相处。羌人都表示愿做大宋臣民。他还推荐羌族中享有威望的种世衡任环州知州,以缓和羌汉矛盾。
为了争取人心,赢得战争的胜利,他力倡发展边区经济,先后向朝廷写了《攻守议》和《再议攻守议》两篇有独到见解的军事著作。他说,交战时八旗羊汤,要做到“生降者赏,杀降者斩,得精强者赏,害老幼妇女者斩,拒者并兵以戳之,服者厚利以安之”。
在策略上注意分化瓦解敌军。他认为,西夏军居住在“长河以北,依边而险,未易可取”。而宋兵是“远戎之兵,久而不伐,负星霜之苦,怀乡国之望,又日给禀禀忾,月给库缉。春秋之馈输,千里不绝。国用民力,日以屈乏。军情愁怨,务须姑息,比中原积兵之忧,异于夷狄者也”。所以,他认为一味的攻战是不利的,提出要“置营田以助之”“渐兴田利”“假士兵弓手之力,以置屯田为守之利”,让当地老百姓“居者勿迁,俾安土也”,使军队和民众都参加生产欧定兴,“人乐其勤,公乐其利”。这样,“虽戎狄时为边患,不能围我中国”。
对当时的交战双方,他分析道:“兵马精劲,西戎之所长也;金帛丰富,中国之所长也;礼仪不可比,干戈不可取,刚当任其所有,胜其所长。”对西夏和各少数民族部落应实行“招纳之策”,给以金帛君临九天,却能“息天下之弊”,换来人民安居乐业,国家的太平。在这一思想支配下,他和好友滕子京在庆州屯田兴水利,发展农业生产,对边防的巩固起了极大的作用。他的一首《劝农》诗写道:
烹葵剥枣古年丰,太守劝农农勉听。
莫管时殊俗自同,从今再愿调豳风。
经过艰苦努力,庆州边防巩固,粮草丰裕,人民安居乐业。范仲淹因治理边防政绩卓著,被提升为主帅,都延庆四路军马。庆历三年(1043年)回文联大全,朝廷诏封范仲淹为参知政事,即副相,负责朝政内务,后又曾在河东府、彬州、邓州、杭州、青州任职。宋仁宗皇祐四年(1052年),范仲淹殁于去颖州的路上,享年六十四岁。朝廷追赠其为兵部尚书,谥号“文正”。庆州人民立有“范文正公祠堂”。
范仲淹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他的散文《岳阳楼记》情景交融,文笔极其优美,成为千古典文。他在华池大顺城作《渔家傲·秋思》词,写的就是庆阳的边塞风光:
塞下秋来风景异魔血魂帝,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编辑:王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