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古丽扎娜客!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乌兰道20号】1939年,那桩不该被遗忘的抗日往事-包头晚报

全部文章 admin 2019-04-27 210 次浏览
网站分享代码
【乌兰道20号】1939年,那桩不该被遗忘的抗日往事-包头晚报
日军进入中国后,横行无忌,在绥远省境内,动辄以武力相威胁,俨然以太上皇自居。在遭受压迫时,反抗事件屡有发生。1939年3月酒膏,日寇调骑兵集团出包头,一路向西急进。此时,包头已然陷落,阎锡山退守晋西南,独守孤城的傅作义于转年春率军来到绥南,后又进驻绥西,在五原建立大本营。驻蒙军司令官冈部直三郎是个沉郁的人。作为华北方面军的参谋长,他辅佐寺内寿一在华北取得巨大战绩。在塞北,冈部可以调动的军队相比之下虽然不多,但却掌握着一个骑兵集团。而绥远地区广袤的地理环境,十分适合施展骑兵的战力。以小岛吉藏为部队长的骑兵集团,有两个旅团的兵力,一共四个联队。在包头附近驻扎着两个联队:固阳的第13联队和在安北的第14联队。其他两个联队作为机动部队在绥远地区随时集结待命。在小岛吉藏的直接指挥下,日军一路杀奔五原,三湖河和乌拉山之间的狭长谷地是必经之路。此时,正值冬春交替之际,冰封雪裹的三湖河,沉沉一线东西向伸展。三湖河原为黄河的一支,后主河道南移,靠近鄂尔多斯台地北部沙漠,原来的古河道逐渐变成支流。其蜿蜒东行115公里,至全巴图村之西复入黄河。主支二流之间被冲击成平滩,土质肥沃,膏腴一方,历史上一直是乌拉特部落的优质牧场。从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开始,蒙旗贵族逐渐将这里的牧地私租于走西口过来的陕北汉人垦种。清末民初的一年春天,陕西府谷县傅家堰乡(现归府谷镇)元坨子的杨家最早来到这里租地耕种。府谷县是沟壑纵横的贫瘠山区。清朝光绪末年,因陕西连遭旱灾,庄稼颗粒无收,不少人为了糊口活命,背井离乡逃往异地他乡。元坨子村18岁的青年杨驹独自一人离开故土,出神木、走西口,流落到鄂尔多斯坛盖木独乡,给当地王爷打短工、做长工,并在此娶妻生子,37岁那年因病不幸去世。其妻曾氏中年守寡,她为人善良,性格刚强,不畏艰辛,劳作育子三峡房市网。听说西公旗(今乌拉特前旗)的王爷放地,杨驹的长子杨眉毛和二弟杨金毛担着行李物什,随同母亲来到三湖河北岸的包头哈业胡同乡(现九原区哈业胡同镇),在乌拉山梅力更召脚下租地安家。因杨眉毛最早迁移到这里,所以人们就以他的名字给村子命名为杨眉毛圪旦。这一脉原本是北宋杨家将后人,杨眉毛是杨六郎的第36代孙。“清白传家,忠勇世家”是后来人们对杨家的溢美之词,再后来就成了杨家的家风。杨眉毛和杨金毛都是体格健硕、体力超强的壮汉刘金迪,性格上继承了母亲强悍的风骨。那年春天,杨眉毛和杨金毛凭借两张铁锹和强健的身体,开垦了一片荒地,种上了糜黍。也许是“天不灭穷人”,这一年风调雨顺,庄稼喜获丰收,秋收下来除了交租、留够一年的口粮和种子外,剩余的还兑了钱,买了一些必备的家具。第二年又买牛扩租,之后开始修房置地,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到1929年,杨家就有大片的土地,长短帮工20多人,还有牛群、羊群、碾坊、磨坊、干货铺,山中还有放牧的房院和棚圈。1935年秋日的一天,中共地下党员杨岐山(杨眉毛的本家侄子)携本家叔伯弟弟杨文山从陕北来到杨眉毛圪旦开始在哈业胡同秘密发展党员,建立地下交通站,同时给陕北红军筹粮筹款,为此,高岗曾三次来包,面见杨岐山。由于杨眉毛圪旦有水利之便艾婉冲,所筹粮食多由黄河航运到达陕北红军营地。此间,杨岐山还带来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发表的《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经常深夜组织党员在房顶开会,把革命思想和抗日主张像火种一样播撒到杨家以及周边的进步村民中间,还团结了很多西公旗上层贵族中的进步势力。这期间,杨眉毛为了支持抗战将远在包头(今东河区)的四合院卖掉给红军换成军粮。1938年7月15日,八路军朱德总司令发出了进军大青山的命令,按照上级指示,杨岐山也走上开辟大青山抗日根据地的道路。杨文山留在哈业胡同,以开车马店为掩护,继续开展革命工作。1939年农历二月初二,是杨眉毛母亲曾氏的生日,这几天没有过兵,全家人没有进山躲藏,准备在家中为母亲过生日,但因一时疏忽,不幸的事还是发生了。这天上午10时许,日军骑兵在小岛吉藏的指挥下分四路向西进犯。情况紧急,杨眉毛一家没能躲到山上,只好紧闭大门,战战兢兢躲在家中,大约一个时辰过去,日军的大队人马还没有过完。西到贾盖齐庙(乌拉特前旗白彦花境内),东至陈壕(巴彦淖尔盟与包头市交界处)约15公里的马路上,全是军人。中午过后西域雄狮,嘈杂声渐渐静了下来,大家松了口气,准备做饭吃。就在这时,门外传来急促的马蹄声英文版吻别,紧接着有三个日本军人跳下了马背。其中一高一矮的两个军人踢开大门闯了进来。那时的日军军装是“九八式”折领,去掉以前用的肩章,用领章表示军衔,吴正元右胸前佩戴“M”形胸章表示兵种,比如步兵是红色的,炮兵是黄色的,工兵为棕色,骑兵是绿色。从三个日本军人的装束可以断定他们是骑兵。高个子的鬼子叫小林,矮个子的叫水川,他们不由分说将一家大小十几口人逼回了房中炕上,小林嘴里叽里咕噜做着手势不知要什么。见一家人没动静,小林跳上炕举起枪柄照着杨眉毛的头部就抡了过去,看着杨眉毛横遭鬼子毒打,杨金毛当即上去阻拦,地下站着的鬼子水川见状,照着杨眉毛的头部就是一枪,可怜杨眉毛当场身亡韩信拜将。杨眉毛的长子杨继文再也按捺不住心头的怒火,还没等地下的鬼子再拉上枪栓,他就扑上去死死地将他抱住,由于用力过猛,鬼子手中的枪也被折断了。此时,杨眉毛的母亲曾氏胸腔中发出沉闷的“嗯嗯”声豆沙网,随即高声断喝:“和鬼子拼了!”她饿虎扑食般上去将鬼子小林抱住,一家人抱腿的抱腿,扯衣的扯衣,就和鬼子撕打在一起。地下的鬼子水川急了,从腰间抽出匕首向杨继文刺来,他敏捷地一闪身,匕首刺在了胳膊上,鲜血从棉袄上渗出来,鬼子挣脱杨继文的手,向大门口跑去,试图叫放哨的鬼子高桥进来增援。恰好这时,杨继文的二弟杨继武和家里的帮工赵元太等数人从外面干活儿回来,正好将鬼子水川和高桥挡在大门口,鬼子身着黄色羊皮军大衣,脚蹬马靴栗鹀,行动不便,转眼间就被他们生擒。血海深仇岂能不报,一家人一拥而上,棍棒、斧头一起上,小林的后脑勺遭重击,眼珠子里都是血;水川的前胸被撕裂;高桥的脖子被拧断,这三只“菜鸟”被杨家活活打死。此时,杨眉毛的母亲曾氏临危不乱,急中生智,沉着应对,随即,她组织大家将鬼子的尸体拉到马厩内用残雪和马粪埋上。望着惨死的儿子和绝尘而去的大队鬼子,这位英雄的母亲将儿子杨眉毛的脑浆收起塞到头颅中。杨继文和弟弟将缴获来的鬼子三匹战马、枪支弹药悄悄带上潜入山中藏起来。第二天,太阳刚露头,杨金毛便带着一家人,抬着杨眉毛的遗体回中滩送葬。杨继文和弟弟从付家圪堵(前旗境内)渡过黄河,将缴来的马匹、枪支弹药送到傅作义的队伍上(当时正值国共合作抗日),他们也随着参了军,加入到抗日队伍中。鲜血浸染的土地,埋下太深太沉的痛,也昭示着一个不灭的道理:面对异族入侵,肉体可以消亡,城市可以毁灭,精神必将永恒。在那山河激荡的烽烟里零下911,在无限艰苦而又充满无限希望的岁月里,绵延的是无数抗日志士和普通民众的钢铁意志。他们消灭寒威、激荡忠愤、同仇敌忾,只为血染的山河,值得我们和后世讴歌。
作者:贺志宏 杨晓明
(编辑:刘澎)
版权声明:本文为包头晚报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