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古丽扎娜客!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乌兰道20号】被称为塞外“枪王”的赵老同,到底是不是黑旗军首领-包头晚报

全部文章 admin 2018-07-30 199 次浏览
网站分享代码
【乌兰道20号】被称为塞外“枪王”的赵老同,到底是不是黑旗军首领-包头晚报

据《绥远通志稿》记载:“赵老同,山东人,清咸同间游塞外,久居萨拉齐,精武术,尤擅长阴手枪法,一名缠枪法,彼时国内称为独传。绥人得此枪法,实自老同始。”民间传说赵老同于1865年来到塞外,初到时以替人看瓜为生。时值瓜熟大嘴叉子,常有当地无赖到瓜田偷抢,刚开始,赵老同好言相劝,但却遭到恶语相侮蔡其瑞,一次,实在忍无可忍,袖子只轻轻一甩,竟将那些人打倒在地,从此名声大噪,学艺之人纷至沓来,但赵老同都婉言相拒。

吴秉孝所著《阴把枪》一书
萨拉齐城北水涧沟门村有一年轻人,叫游四喇嘛,以卖肉为生,从小喜欢武术,为学艺每天带二两猪肉去瓜棚看望赵老同,赵老同被他的诚心所感动陈训秋,便答应收其为徒。于是游四喇嘛把赵老同接回水涧沟门一心侍奉,赵老同也把毕生的武艺传授于他。当时,萨拉齐流行“游四喇嘛的杆子(阴把枪)霍茂的刀,海禅和尚会跳高”的谚语,可见其武艺高强史云生。《绥远通志稿》中说,游四喇嘛曾将100张白纸叠贴在墙壁上,然后用长枪点击白纸,口言几张就是几张,精准程度令人惊叹。1903年,赵老同去世,享年80岁。临终前,他把徒弟们叫在一起,告诉他们自己一生嫉恶如仇,因此立下三条师规:不准把武艺传授给官家子弟;不准充当官兵营伍的教官;不准为官吏富家做看家护院的保镖。
阴把枪又称“缠枪”“八卦缠枪”“八卦朝顶枪”,因其握枪的方法独特而得名,即左手在前反把握住枪身,右手在后正握枪把,使前后两手虎口相对。据传阴把枪有骑枪、拖枪等技法,虽然没有固定的套路,但灵活实用,变幻莫测,得其真传者屈指可数带刀后卫。又因在当时属于秘传,所以知道此枪法的人也极少。

阴把枪已被列入自治区级非遗名录
赵老同去世后,游四喇嘛收郭誉宏为徒。据史料记载,郭誉宏,萨拉齐人,天性英迈,状貌魁梧,慷爽好义,遇事敢为陈庆之传,精技击,尤长阴手枪法,曾是萨拉齐义和团的首领。后郭誉宏收云连生为徒,云连生曾任民国绥远省国术馆总教练。云连生又收徒吴桐。吴桐将自己家传的杨家四十枪与阴把枪揉合,首创了一套易于学习的阴把枪套路。1928年10月,民国政府在南京举办中央国术馆第一届“擂台赛”,当时因高手林立,比赛采用“进擂选汰”的办法比武,吴桐三战三捷,从此塞外武术名噪一时。1929年,绥远国术馆成立肖璨,吴桐被任命为国术馆副馆长。
赵老同究竟何许人也?谁都无法说清,庞祖云赵老同的第三代弟子云连生说,他只知道师爷因为家里出了事,才净身跑出来。而绥远史学大家荣祥先生则认为,赵老同必然是太平军或捻军的失败人物。也有史学家考证是清末农民起义军之一黑旗军的首领宋景诗。宋景诗田菜农,生于1824年,山东堂邑小刘贯庄(今聊城冠县甘官屯乡刘贯庄)人,1860年参加鲁西抗粮斗争,稍长闯荡江湖,打拳卖艺,其徒弟不下数千人,嫉恶如仇,爱打抱不平。1861年,参加白莲教起义,因旗为黑色,故称为黑旗军。曾率军攻打直隶、山东边界十三个县,声威大震。1865年配合捻军在曹州(今菏泽)击毙僧格林沁,1868年,捻军失败,宋景诗从此不知所终。据史学家考证,关于他的下落有三种说法,一是捻军失败后,流落到徐州一带,卖艺收徒;一说是1871年被安徽巡抚英翰捕杀;还有一说是小刘贯庄人在1899年还见到他回过家。如果赵老同确系宋景诗的化名,那么这个百年谜团就迎刃而解了。无独有偶,宋景诗的三弟宋景书,人称宋三帅,在今山东冠县的民间传说中,也曾化名赵三多领导了山东和河北的义和团运动,是否有某种联系,现在还不得而知。
赵老同是否就是宋景诗这属于史学家们关注和研究的问题,不管是真是假,但作为中华武术的绝学之一,阴把枪却在土默川上开花结果。2014年,阴把枪被内蒙古自治区列入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阴把枪的第五代传人吴桐之子吴秉孝先生,也把传承和发展阴把枪法当作自己毕生的追求,他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版了《阴把枪》一书,系统、完整和清晰地阐述了阴把枪法的理论同福碗粥,使中国武术届的这朵奇葩更加艳丽夺目。
作者:周涛(编辑:贺怡欣)
版权声明:本文为包头晚报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