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古丽扎娜客!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乐平人】洪皓的传奇故事。-乐平特搜

全部文章 admin 2018-07-26 176 次浏览
网站分享代码
【乐平人】洪皓的传奇故事。-乐平特搜


洪皓
(1088—1155年),字光弼,宋饶州乐平县金山乡岩前村(今属乐平市洪岩镇)人,南宋初年著名爱国英雄。他出使金国,被羁留15年,面对敌人的威胁利诱,坚贞不屈,死守大宋使节印符,不辱朝廷使命,历尽艰辛,终于全节而归。其事迹当时就声震华夏,被宋高宗称誉为“忠贯日月,志不忘君,虽苏武不能过”,史称其“独处冷山,节侔苏武”,是垂范史册的风节名臣。乐平历史上称之“洪公气节”,则缘由于此。
忧国爱民敢拒权奸
洪皓先祖原居婺源,其十世祖徙居岩前,世代以农为主业,
至其曾祖开始兼营商业,在饶州城(今鄱阳)开有商行,经营粮食土产等,往来于乐平与鄱阳。洪皓幼年亦在家乡读书,曾与乐平籍石昉、夏康佐、李常等(后均中进士)同窗王真洁,有资料称他“书无所不读,虽食不释卷”。到其父辈,叔父洪彦昇高中进士,历任知州、御史等职,史称洪彦昇对身居太师宝座的蔡京、童贯等权臣专横跋扈、朋奸误国罪行,多次上疏,无情揭露,敢言敢谏,斥其败坏先朝法度,排斥异己,敛财忘义,祈望罢黜不用,赶出京城。洪皓在叔父的教诲与影响下,其忧国忧民、藐视权奸之心,在高中进士,步入仕途后日渐凸显。
一如:洪皓于宋政和五年(1115年)中进士,开始涉足仕途。其时,朝中大臣王黼、朱勔见洪皓文才超群,仪表出众,都通过朝中同僚,向洪皓表示意欲招其为婿,但洪皓通过侧面探问,得知王、朱乃投降派蔡京党羽,于是都婉言谢绝了。出仕后辛巴达航海记,无论在何处任职,他都力主抗金,反对议和。出使金国前,洪皓任泗州知州、淮南路抚谕使时,率众讨伐降金叛军李成。对宋高宗为避金兵准备迁都建康之举,洪皓上书力谏,劝阻迁都。
二如:洪皓中进士即出任台州宁海县(今浙江宁海)主簿,不久又升迁秀州(今浙江嘉兴)司录,其间宣和六年(1124年)恰遇当地闹水灾,田野一片汪洋,哀鸿遍野。他虽官卑职微,但在地方遭受水患,百姓流离失所嗷嗷待哺之际,毅然开仓赈灾,甚至甘冒死罪截留上调朝廷之粮而拯救百姓,并表示“愿以一身易十万人命”,被当地老百姓敬称为“洪佛子”。
三如:绍兴十三年(1143年),金主生太子而实行大赦,洪皓虽允许还乡,北边仍不太平。而此时的临安(杭州)京城,宫殿华丽辉煌,朝廷歌舞升平,看到此番景象,痛心疾首,使其南还后大失所望。他即往丞相府,面对奸贼秦桧,色声俱厉地责问:临安乃帝王暂居之地,为什么宫廷建筑得那样华丽堂皇,难道不想收复中原吗?一席话问得秦桧无言以对,并且立即向朝廷揭露秦桧为金将起草受降檄文的丑事。洪皓十分赞同张浚对金抗战,史书载,洪皓“称张浚为金人所惧,乃在宋不得用”,见桧即言不可苟安钱塘,数次得罪奸臣秦桧,为桧所忌。从而使得奸贼秦桧恼羞成怒,指使党羽李文会向洪皓发难,弹劾洪皓不尽孝道,使得还朝后升任徽猷阁直学士的洪皓降职任饶州通判。
忠贞爱国不辱使命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洪皓知泗州(今江苏盱眙北)兼淮南、京东等路抚谕使,对付叛军李成。五月,宋高宗准备将都城由杭州迁往建康(今南京),以避金兵锋芒。洪皓不顾职位卑微,上书谏阻。他的意见虽未被采纳,但却因此为高宗赏识。高峰圭二高宗特意召见他,擢升其为徽猷阁待制,假礼部尚书,任大金通问使,率队出使金国。八月,赴金国至太原,被金扣押,十二月被迁往云中(今山西大同市),在同行的副使被诱降的情况下,洪皓宁死不屈。
在云中,见到金国权臣完颜宗翰,完颜宗翰不许洪皓请归二帝之要求,逼迫他到金廷操纵的伪齐刘豫政权去当官。洪皓严词拒绝:“万里衔命,不得奉两宫南归。恨力不能磔逆豫,忍事之邪!留亦死,不即豫亦死,不愿偷生鼠狗间,愿就鼎镬无悔浮沉洛杉矶。”(《宋史?洪皓列传》)完颜宗翰大怒,下令推出斩首。两名壮士“执剑夹承”,拥之以下。洪皓面不改色,从容而行。一位贵族见状,深受感动,不觉失声说道:“真忠臣也。”遂用目光制止剑士暂缓行刑,并亲自跪下请求完颜宗翰免除洪皓一死。完颜宗翰虽然免洪皓死,但决定把洪皓流放到遥远的冷山去。
在滞留近一年后,绍兴元年(1131年),洪皓被流放在距燕山3000里其地苦寒的不毛之地——冷山(今黑龙江五常境内的大青顶子山),从云中至冷山走了60日,冷山天寒,四月生草,八月飞雪。金天眷二年(1139年),被陈王完颜希尹带到燕京(今北京)。在燕京田海蓉老公,洪皓见到了昔日好友宇文虚中,宇文虚中被金人扣留后当了金朝大官,于是极力劝说洪皓留在金朝当官,并积极向金熙宗推荐,金熙宗表示可以任为翰林直学士,洪皓坚辞不就。金朝参政韩昉看出了洪皓寻机逃回宋朝的意图,让洪皓任中京(今内蒙古宁城西大明城)副留守,洪皓坚决不允。金人又降其官为留司判官,并催促他尽快起行,洪皓置之不理,誓死不就。金人见高官厚禄留不住洪皓,又遂令其“校云中进士试”,洪皓装病力辞。但韩昉不允,洪皓只得前往云中。到了云中以后,他不履行职责,对院官说:“今取士以诗赋,吾故学经耳。”云中院官和考官没有办法,只好将洪皓送回燕京。在燕京期间,他一直关心宋朝的发展和强大。当听说完颜宗弼在顺昌(今安徽阜阳)被刘锜打败而宋朝却撤兵的消息以后,写了数万言的秘信,谓:“顺昌之役,金人震惧夺魄。燕山珍宝尽徙以北,意欲捐燕以南弃之。王师亟还,自失机会。今再举尚可不小心祸大了。”(《宋史?洪皓列传》)此后洪皓曾屡次派人向被囚禁在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县)的徽、钦二帝及在临安府的宋高宗秘密传递消息,报告金王朝的虚实。
直至绍兴十三年(1143年)绍兴和议成,洪皓回归南宋,前后一共在金国渡过了15年,虽然备尝艰苦,被扣15年仍不屈服。返朝后高宗和韦太后在后殿接见了他,宋高宗称赞“忠贯日月,志不忘君,虽苏武不能过”,故史书称其“独处冷山,节侔苏武”。清梁章钜《楹联丛话》云:“西湖葛岭下有洪忠宣公皓祠。《钱塘县志》载:‘忠宣于建炎初使金,不屈,历十五年始放归,赐宅西湖葛岭后。后人因就地建祠。’我朝雍正九年,李敏达卫重修,并书一联云:‘身窜冷山,万死竟回苏武节;魂依葛岭,千秋长傍鄂王坟。’亦自确切。”
传播文化融合民族
洪皓在金国的15年间,一方面始终从维护国家民族利益和尊严出发,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不为高官厚禄的引诱所动心。并在自身处境非常艰危生活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一贯地仗义救人,解救了众多被困金国的宋人。另一方面,尤其是坚持向女真族传播汉文化,向女真子弟教授《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等儒家经典。又将金国的自然地理、历史沿革、经济社会、风土人情、礼仪制度、政治制度用文字记下,南归后,写成《松漠纪闻》,使宋人加深对金国的了解。因而,洪皓成为在汉金两族中构架文化桥梁的使者,在促进中华民族统一与交融事业中,传播文化、融合民族,洪皓功不可没。
洪皓在传播文化、融合民族上,一是致力于向女真族传播汉文化,用儒家“和合”、“中庸”之道灌输金人弟子,劝导金国贵族。
洪皓留金期间,通过言传身教,将汉文化向北传播。著名的故事如“桦叶四书”即是一证,谓洪皓“无纸则取桦叶写《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传之,时谓‘桦叶四书’”,以用儒家学说教授女真子弟,从而深受女真族官民欢迎。洪皓知识渊博,不但精通经学、史学,也精通诗文词赋猛鬼出千,留金期间曾经写下上千首诗词,皆清新朴实,含义深远,他的诗词在白山黑水之间、燕山南北广为流传,史载金人“争抄诵求锓锌”。洪皓把微言大义寓于他的诗词中,潜移默化地传播了中原文化与儒家思想。通过教授金人读书、写诗填词和其他接触方式,他与许多女真人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女真人也把他视为知心朋友,热情地邀请他参加婚礼、礼佛、生产等活动。他每到一地,人们“争持酒食相劳苦”,在涿州,过鞑靼帐,古书说“其酋闻洪尚书名,争邀入庐,出妻女胡舞,举浑脱酒以劝”(《容斋五笔》卷三)。冷山气候寒冷,十分荒凉,一年四季多被冻指裂肤的寒冷包围着,当时是女真贵族完颜希尹家族的驻地。洪皓以他渊博的学识和聪明才智,很快得到了完颜希尹的赏识斑斓叶,完颜希尹破例让他教授自己的八个儿子读书。洪皓时刻不忘自己的使命,一有机会就劝金国贵族与宋议和。完颜希尹最初力主攻宋,曾说:“孰谓海大,我力可干。但不能使天地相拍尔。”洪皓听后,警告他说:“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自古无四十年用兵不止者。”(《宋史?洪皓列传》)建炎四年(1130年)以后,在宋朝力量趋强的背景下,金人与南宋开始议和,在议和期间,完颜希尹曾就所议十事征求洪皓意见。洪皓条分缕析,完颜希尹以为洪皓说得实在,并没有诳他,遂于绍兴十年(1140年)带领洪皓赶赴燕京(今北京),意欲遣洪皓归宋进行议和。
洪皓在传播文化、融合民族上,二是将在塞北见闻写下《松漠纪闻》一书,向宋人传递金人信息,促进汉金两民族的相互了解与交融。
洪皓在金期间,对金国的自然地理、历史沿革、经济社会、风土人情、礼仪制度、政治制度以及物产等都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松漠纪闻》原书为洪皓留金时所记金国杂事,及归宋时,惧为金人搜获,悉付诸火。还宋后乃复追忆复述,形成《松漠纪闻》一书(“松漠”是“千里松林”和“平地松林”之意。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太宗在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境设置松漠都督府,由契丹酋长充任都督。因洪皓流放的地区就在古松漠都督府之北now傩雨,书中所写的内容都是发生在广大的塞北地区,因此取书名《松漠纪闻》)。在当时,因避权奸秦桧私史之禁,书未刻印,遂秘而不宣。后其长子洪适于乾道初知绍兴府、浙东安抚使时,厘为正、续二卷。又后,次子洪遵根据洪皓生前谈及的往事,整理为11条,称《松漠纪闻补遗》,这就是今天所见的《松漠纪闻》。
洪皓长子洪适在《松漠纪闻续》中云:“先君衔使十五年,深阸穷漠,耳目所接,随笔纂录。”一个汉人在金的“耳目所接”传到宋后,为多数汉人“耳熟能详”了,因该书刻印后,使古代因交通通讯不便的金汉两族,从互不了解的隔绝中走了出来,从而为尔后的中华民族的统一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洪皓还宋后,因忤权奸秦桧被贬,在地方如饶州、英州等地任职。直至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秦桧死后召回,死于南雄(今广东南雄)越大庾岭途中,终年68岁,谥为“忠宣”。于杭州西湖边葛岭赐建国公府,在其故乡乐平县城建有洪忠宣公祠,宋室赵汝腾应洪适曾孙洪芹之请撰《洪忠宣公祠记》蛊惑仔。著有《文集》、《春秋纪咏》、《姓氏指南》、《松漠纪闻》二卷、诗集《鄱阳集》四卷、词集《鄱阳词》一卷。有子洪适、洪遵、洪迈,皆史册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