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古丽扎娜客!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习俗礼仪】行业风情——农业-志慧泉港

全部文章 admin 2017-09-02 134 次浏览
网站分享代码
【习俗礼仪】行业风情——农业-志慧泉港超级女巡按

?提示:点击上方"志慧泉港"↑免费订阅本刊
清《惠安县志》载:“县西北多丛(聚集)山,有竹木果实薪炭之饶。田皆逼厄(险要的),山谷间导水于高者注之。水耕火耨(锄草),伐山为业……农民往往依崖涧,缚茅为屋,植篱以障内外,多者仅数家,田原肥美……”可见原位于县北的泉港一带自古农业的自然环境条件较为理想,主要产有甘薯、水稻、大麦、花生、大豆、蚕豆和豌豆等粮油作物;盛产龙眼、荔枝、余甘、枇杷、柑橘、茶叶等名果佳茗,其中涂岭镇丘后村的特稀晚熟荔枝曾作为进京贡品。泉港一带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是以农耕为主的农村,形成了生产民俗中“以农为本”的尚农特点。本书的前几个章节叙述的民俗风情,也主要是从广大农民的生活习俗出发,故本节只作简单叙述。
泉港人民勤劳、朴实,素有男耕女织习惯,一般男干重活、女干轻活。缺少劳动力的家庭,妇女也干重活,“乡村妇人芒乔负担,与男人杂作”。旧时多数妇女农事大忙时下田劳动,农闲时做针线、绣花、织布、缝纫等。1952年土地改革后,男女平等,农村妇女除下田劳动外,回家还得干起繁重的家务。每当较大的农事完成后岳王庙跪像,农家也大多打点酒,买些肉鱼,加点菜,滋养身体。
旧时境内农民每年端午节、中元节、中秋节等,总要到田头压金纸烧香、献菜肴水果敬祀田头公,其意在于祈求田间土地神护佑庄稼免受鸟兽糟蹋,保佑五谷丰登。现此俗已鲜见。谷物将熟时,农民往往于田间插稻草人,草人穿破衣戴烂帽,于头上挂扎一串敬神祭鬼的冥币郑佳恩,旨在吓鸟驱鼠,防止庄稼受损。在稻谷成熟季节,为防范台风暴雨的损坏,或个体农户因劳动力缺乏而导致过熟脱粒,有亲帮亲、邻帮邻的传统习惯,不付报酬,仅供三餐和点心,俗称“有吃没工钱”,或戏称“没钱也得腹肚圆”。
旧时在广大农村,还存在以下三种雇工形式:
丫头。民国以前,贫困的家庭,将8—10岁的小女孩,出具卖身契卖给富家当婢女供使唤,长大以后由买主卖出去为人妻妾,或由卖主赎回后再出嫁。丫头过着奴隶般生活,受尽折磨,吃不饱,穿不暖,经常挨打受骂,这种非人制度随着1950年土地改革而结束。
放牛仔。贫穷家庭子女多,为了减轻吃饭负担,把孩子临时送到富户牧牛、羊,富家给饭吃,不付工资。放牛仔可以辞退,王翊丹也可以辞职,没有人身的依附关系迈克尔里德。
保姆。1949年前,富裕人家招聘奶妈或保姆时夕次盱眙县,经达成口头协议,由雇主提供膳宿,每月发工资,一年两套衣服(春、秋两季)。雇主可以辞退,保姆也可以辞职。
长期以来,智慧的泉港农民特别重视用天之道和因地之利。所谓用天之道,便是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许多农谚,如:“早春好佚桃(玩耍),早夏粒米无(夏天早来,却因涸早,晚冬收获减少)。”“春天南,夏天北,无水通磨墨(春天刮南风,夏天刮北风,可能大旱)。”“正月寒死猪李欣玥,二月寒死牛,三月寒着播田夫(一至三月的天气都很冷)。”“冬节在月头,寒在年冥兜(春节);冬节在月中,无雪也无霜;冬节在月尾,寒在正二月。”“上半月看初三,下半月看十八。”“南闪(闪电)百日晴,北闪在眼前。”……这些农谚世代流传,成为传授生产经验的一种特殊方式。
牛是农业耕作的主要动力。经济好的一家养一头,经济差的两家或数家合养一头,轮流放牧、饲养,初二、十六“做牙”拜牛栏,由轮养户办理。在大忙季节,每晚给牛喂晒干的甘署藤、早稻秆。要买牛,到牛墟上相牛。相中意了买下来,在两个牛角上系一条红布,叫做“挂红”,以示吉利。
1949年以前,猪养大了出卖,要先在灶公前焚香,卖后当晚要备牲礼谢灶公。买猪仔时,猪筐要系红布条,仔猪买回来快进门时,大人和小孩都要大声喊:“大猪公!大猪公!”傍晚在灶前供牲礼焚香,祈求灶公庇佑猪仔日夜长大,快快养成大猪。1949年后,此俗逐渐消失。
来源:《泉港民俗风情》
郑重声明:转载本微信公众号内容须注明来源“志慧泉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