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古丽扎娜客!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乡土】100多年来,亳州人穿衣服的变化,哪个触动了你?-亳州发布

全部文章 admin 2018-08-29 179 次浏览
网站分享代码
【乡土】100多年来,亳州人穿衣服的变化,哪个触动了你?-亳州发布


一百多年来,虽然上衣下裳的基本格局没变,但亳州城乡群众的服装,随着历史的发展,也有明显的时代烙印刁琳琳,反映出历史前进的步伐。无论流行某中款式,都有那个时代明显的痕迹,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社会风尚面貌。
清代

在亳州一带,清代时男性成人盛行长袍马褂,长袍为右开襟,内衬为对开襟短褂,比明朝以前的衣服紧身,大袖改为窄袖,布扣代替了衣带。袍长至踝,两侧摆长1尺左右。马褂袖窄、对襟,襟前有5扣;女人穿滚边衣裤,有的是绸缎做的。
辛亥革命后

辛亥革命后,城乡殷实人家,女性青年爱穿旗袍,也有青年妇女穿百裥裙的。男性青年穿大褂、戴礼帽,亦有穿中山装和西服者。富者穿绸缎长袍,多为蓝色或紫色,不束腰,外罩黑色八团礼服尼马褂或皮马褂。
处于社会低层的劳动人民:冬季,男性穿对襟布衫,外穿大襟长袄或短袄(俗称撅屁股袄),鞠敬伟腰束长带,下穿棉裤或叉裤。穿棉裤一般不着衬裤或罩裤,裤腰肥大,扎裤带时将裤腰折起,裤脚扎布带。女穿肥大棉袄,右襟,棉裤与男性同;夏季,男上身穿对襟褂或无袖汗衫,下穿短裤或裤头(又称裤衩);女穿右襟单褂,长裤都市碎戏。穿衣的讲究是“男不露脐,女不露皮”。
农民爱用大带束腰,下身穿大腰深裆无口袋直筒裤,用黑蓝带扎裤腿。农村妇女穿右开襟半衣,又叫“布衫子”,衬衣和外衣同式;下身穿和男式同样筒裤,用长带扎裤腿。
贫者多用印花布,或方格土布;富者穿丝罗缎绢。农村人穿衣的原料,基本上是用自家粗布加工的,春秋夹裤冬,季棉袄棉裤孙道存。一般农村老年男性以有一件棉袍为荣。而农村男孩爱穿“百家衣”,也叫“百纳衣”。
三四十年代
三四十年代,中山装、西装、青年装相继进入城市,但穿者不多。抗日战争时期华华手机网,国民党政府官员,统一穿灰色军服。
富人冬戴风帽,身着长袍马褂,下穿直筒大腰棉裤,足着棉袜;春、秋戴礼帽,着夹袄夹裤,出门穿长衫。
—般百姓冬戴线帽,上着土布右开襟过膝大棉袍,下穿棉裤,脚穿麻窝(麻、草结的鞋);春、秋穿土布对襟单褂,腰系青布巾,穿草鞋或撒鞋(鞋脸较深,上面缝着皮梁或三角形皮子);盛夏敞头赤膊。
家境稍裕的青年,外出穿海昌蓝大褂,少数人穿西服,着皮鞋。
老年妇女冬戴头箍或顶包头,有的又叫“勒子”。上穿棉袄(肥胖宽大,右开襟,大陀襟镶边,领口、袖口饰花边,钉布扣五、七枚)贺州党建网,下穿大腰直筒棉裤(裤角镶滚边万绮雯三级,扎腿)。中青年妇女,出门穿海昌蓝褂,着荷花色袜,吊带,绣鞋。
建国初期

建国初期,流行列宁服、中山装、军便服、学生服,青年男女多穿蓝色。曾有一首歌说:“广播响,电灯亮,电灯底下找对象。不要彩礼不要钱,只要一身学生蓝。”建国初,时尚列宁装,男青年戴蓝军帽。女青年上穿站领盘香扣对襟短褂,夏穿肥胖仅及膝盖的二蓝色裤,柿黄色袜,带袢鞋。1955年前后,风行苏联花布。
60年代

60年代,男女多穿灰色、蓝色,款式多为中山装,女青年穿对襟花小褂,穿裙子者渐多;冬季男女均穿棉裤、棉袄。“文革”初期,男女青年多穿黄绿色军装,腰间扎一皮带,尤其流行绿军帽,城乡风行一时。
70年代

70年代,服装以蓝、灰、黑三色为主,男性一般穿“二五大衣”、中山装、西装、衬衫,松紧口鞋。青年中流行短瘦小裤腿,拉链衫,的确良衣料穿者渐多;后期流行筒子裤、喇叭裤,裤长盖脚面鞋跟。
80年代

80年代,青年男女服装款式新颖,花色绚丽。男上衣有呢子大衣、西装、港衫、茄克、猎装、青年装、击剑装、香槟衫等,下着西装裤、喇叭裤、牛仔裤。女性着西装、连衣裙、丝绸绣花时装、滑雪衫、羊毛衫和各种纹饰的毛线织物。城镇居民穿皮鞋,农村人穿运动鞋,旅游鞋城乡居民都爰穿。夏季时,男性穿各种颜色的喇叭裤、西装裤、牛仔裤、彩色背心、运动裤、花衬衣,以香港产品为时髦;女青年有的和男青年相同,有的穿连衣裙,或五颜六色款式新颖的花褂。冬季时,男性青年内穿毛线衣,外穿薄棉袄或皮夹克,下穿毛线裤,外罩单裤。女子喜欢以穿滑雪袄为时髦。春秋穿羊毛衫,外穿衬衣,男青年穿西装者已普遍。夏季冬季男女均内穿毛线衣、裤,外穿单褂、裤,外罩呢子大衣,穿棉裤者极少。城市青年服装变化迅速,趋向于自由活泼舒适大方,款式奇特。城市中老年自60年代以来孤儿怨结局,几乎全是中山装、军便服、西式筒裤。农村多数老年人服装变化很滞后,不怎么讲究,多为城市中亲戚下放的服装。
作者简介:
佘树民男,1959年10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安徽亳州人。1976年高中毕业后下放农村两年,1978年考入安徽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后在亳县委农工部、宣传部任职吞噬成尊,从事理论教育工作多年。2000年地级亳州市成立后,任亳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联主席、党组书记等职。现任亳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民宗侨外)工委主任。 
多年来,围绕亳州丰厚的历史文化,挖掘整理民俗、民间故事、名人掌故等,创作出许多歌颂家乡的诗歌、戏剧、影视剧本,还创作发表散文作品百万字,主编了《亳州之旅》、《亳州四名》,出版了《想到就说》、《我思我快乐》、《亳州老街盛景图》、《亳州风土民情》等书籍。
文字来源《亳州风土民情》;配图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