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古丽扎娜客!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乡土】亳州这个叫“蚂蚱庙”的地方,来历可真不简单!-亳州发布

全部文章 admin 2018-07-05 131 次浏览
网站分享代码
【乡土】亳州这个叫“蚂蚱庙”的地方,来历可真不简单!-亳州发布


蚂蚱庙在南门外三里,宋汤河西岸,左邻希夷大道,现庙已不存。
蚂蚱庙名字几经变迁,传说依然动听。

(网络配图)
清朝雍正二年以前的漫长岁月里,此地建有“八蜡庙”。中国自古以农业立国,历代朝廷都把农业生产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生产力不发达,自然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影响重大,水灾、旱灾、蝗灾,都能使粮食颗粒无收,人们没有饭吃,就会直接动摇江山稳固。所以,从周代至清代,历代皇朝都对影响农业生产的八位神祗,实行供奉与祭祀政策,称为“八蜡之祭”——在冬至后开祭,大约在每年的腊月初八前后,沿袭成俗蒙古褶,所谓的“腊八吃粥”,似乎就是祭祀的“余饷”。
“八蜡庙”就是祭祀“八蜡”的神庙。“八蜡”是八种神祗:先穑(神农)、司穑(后稷)、农(农夫)、邮表啜(茅棚、井、地头)、猫虎(坊、堤坎神)、水庸(城隍、土地)、昆虫(蝗)。徐明朝自周朝开始,先民们就隆重祭祀“八蜡”,祈求这八种与农业有关的神祗,爱护农民,保佑五谷丰收。
“八蜡庙”祭祀八位神灵中的“蝗神”,塑像为一只大大的蚂蚱,虫面人身,在八种神祗中特别显眼。老百姓哪里记得住所谓的神农先穑,神像都差不多。但对虫形的蝗神却是一见不忘。蝗虫在民间称为“蚂蚱”,民间记不住“八蜡庙”,所以,以讹传讹,称它为“蚂蚱庙”。
到了清朝雍正二年,两江总督查题上了奏折,说民间反映“刘猛将军”对治理虫灾屡求屡应,请求在“八蜡庙”里同时祭祀“刘猛将军”。雍正下旨准奏,于是,形成了“同祭”制度,即:八蜡庙里既祭祀八蜡,又祭祀刘猛将军。
雍正三年(1725年),亳州几个武举人大约为了迎合“圣意”,捐资在城南三里修建“刘猛将军庙”,这时候,延续了几千多年的“八蜡庙”退出了历史舞台。“八位”神仙让位给了一个叫“刘猛”的神仙。
刘猛实有其人,元朝时在江南省任职篡命师,是位游击将军,奉上宪檄书,率队在境内灭蝗。无奈蝗虫遮天蔽日,人力无法抗衡,经过几夜搏斗,刘猛活活累死。传说刘猛死后,精魂不灭,天降无数大鸟,铺天盖地而来,顷刻之间,“食蝗立尽”。蝗虫落入水里,则水里生出鸭子无数,猛吃蝗虫,一荡而平。
地方官将这些灵异事件上报朝廷,于是,刘猛将军慢慢代替了“八蜡”,全国各地大都保存“刘猛将军庙”而废了“八蜡庙”——这种现象曾引起汉文化工作者沉思,认为是满清皇族对中华文化历史的骟切,阉割了中华文化。
亳州蚂蚱庙的蝗神,造像很独特,人称“蚂蚱王”。他人身蝗首,头上戴着一顶“儒冠”,据说是孔子高足子路的帽子,因为打赌输给了“蚂蚱王”。
传说孔子带着三千弟子周游列国,一行人来到当时的焦邑,大徒弟子路负责联络,走在前面。刚出城南,见一个老汉站在路上仰头看天,长吁短叹。这老汉面相奇异,面颊狭而长,胡须稀而焦,口中喃喃自语:“一年三季真难熬,一年三季真难熬……”
子路感到很奇怪:明明一年有四季,他怎么老说三季?忍不住上前拱手为礼:
“老先生,一年有四季,您怎么说是三季?”
老汉看看子路,嘲弄他说:“黄毛孺子,哪里懂得天地之理!我说是三季,自然是三季李润祺,哪有四季?”
子路见他出言不逊,不由辩道:“春、夏、秋、冬,四季轮回,天下皆知。自三皇颁行历法于天下,农夫赖以春种夏播,秋收冬藏,怎么说是三季呢?”
老汉嘲笑说:“你说四季,我说三季,你敢打赌不敢?你的老师是天下圣人子熊故事,只要孔丘说一年是四季,我把我的脑袋输给你!”
子路不以为然:“老先生,争辩几句色后戏冷皇,不过寻常之事,哪里需要赌上性命!既然你提到孔夫子,咱们不妨请我老师评判评判!”
二人来到孔子车前,把打赌的事说了一遍纪元崛起。孔子上下打量了老汉一番,吃了一惊,马上指着子路说:“小子无知,这位先生饱经岁月风霜,说话自然有道理,就是一年三季慢慢熬。”
老汉打赌赢了子路,却面无高兴之色,反而有些失望地扯下子路的“峨冠”戴在自己头上,说:“你输了,就以你的帽子代替头颅输给我吧。”
老汉把子路的帽子戴在头上扬长而去。孔子对一脸愕然的子路说:“输了帽子是小事,你可知道这老汉是谁?他是蝗虫之精,一年三季吃庄稼情定大酒店,农民已经不胜其苦,我要说是一年四季,他的子孙们冬天再不冻死,满天之下哪还有植物生存?天下百姓还有什么吃的?!”
子路恍然大悟。

(蚂蚱庙桥 资料图)
蚂蚱庙毁于文革。其址现有一座大桥,叫蚂蚱庙桥。
整理:张超凡 编辑: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