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古丽扎娜客!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乡土】后岙,春风十里龙戏潭-幸福昆阳

全部文章 admin 2019-01-12 129 次浏览
网站分享代码
【乡土】后岙,春风十里龙戏潭-幸福昆阳

后岙水库是离昆阳最近的水库,这里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因此,平时偶有空闲,总喜欢去走走,呼吸一会新鲜的空气,领略一下湖光山色。静静地坐在水库边,望一望宁静的湖面,听一听晨钟暮鼓,抖落一身的疲惫,精神又能抖擞起来。
群山环绕小村隐
从东面进入后岙水库的主要道路有三条:一是经前爿到后岙;二是从闸桥头沿着溪边进去到后岙;三是从雅村沿着山边入内到后岙。不过,我平常习惯从闸桥头下车,沿着溪边的水泥路进去。此溪不宽,宽度有两至四米,两边都是田野,春暖花开时,田野里开满油菜花,黄灿灿的一片,有一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此溪属于水亭河的一段符晓薇,据闸桥旁边的“平阳县昆阳镇镇级河长公示牌”中写道:此河名为水亭河,河道起点为后岙水库,河道终点为塘桥,河道长度为4770米。此溪是水亭河最前边的一段,不过,我认为应称之为溪,而不能称之为河。因为,溪流在河流的上游和山谷一带,一般来说窄于五米的水流为溪流,宽于五米的为河流,故闸桥至后岙水库这段水流,准确地说,应是溪。

沿溪边的路,前行约五六百米,路上建有一个巨大的牌坊,上书“管岙底”三个大字。牌坊的柱子上正反面各有两副对联,其正面中间的一联写道:“环山后绿清幽此地灵千载洪钟太平古寺”、“对面长川俊彩多人杰几余胜迹吟朗新亭”。此坊从功能上说,是属于标志坊,立于村口,作为空间段落的分隔之用。其实,也意味着进入此坊后,就跨进了管岙底的地界。陈硕嵩管岙底是此处地名的俗称,民国时期,此地属于一都管岙村所辖,而且因位于管岙村的最里面,故称为管岙底。如今,此地名为后岙,85《平阳县地名志》载:“后岙,系水亭乡人民政府和后岙村委会驻地。151户,734人。位于县城西北5公里处。北靠山,南北各有河流通鸣山。属平原地区。当地《陈氏宗谱》载,明嘉靖间(1522~1566),陈氏由瑞安陈山头迁居于此,始成村落。此村与前爿相对,故名后岙。”由于行政区划的调整,现后岙村归昆阳镇水亭社区管辖。而“岙”的意思,《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岙,浙江、福建等沿海一带称山间平地(多用于地名)。”后岙在群山环抱之中,北面背靠荒山背、杨老爷殿山、坑头背山、大馒头山,西面是莲花山、走马灯山,南面近处是龙景山,远处是管岙山,只有东面连接着着万全平原。

穿过牌坊,前面一百米左右处的溪上,有一座小桥,桥边有一棵大榕树,树冠粗大,树形如伞,茂密的树叶垂挂下来,贴近水面。树下的溪里有一个水埠头,时不时地有妇女在洗涤衣物。在夕阳的照射下,树影婆娑,溪女浣衣,一副小桥流水的景色,令人心旷神怡。

在小桥旁,有一座寺院。寺名增福禅寺,正面三间两退,两边有边厢,东侧边厢外另有一个厨房。大门前有一副对联,写道:“增长善根须当事佛”,“福田广种应要布施”,这副对联,仔细一看,是一副藏头联。进门后是天井,天井里面是大雄宝殿。据村民介绍,此寺是一座古寺,建造的时间已经比较久远了。大跃进时,被征用于水亭乡人民政府办公场所,改革开放后,水亭乡人民政府迁于他处办公全职业宗师,此处又改为寺庙,现寺里住着尼姑。我查阅了一些文献资料,找不到增福禅寺建造时间。本想进去看看有没有石刻碑记之类,但来了几次,均铁门紧闭,无法入内。偶有一次在寺庙门外,恰好遇见一位妙龄女尼从外面归来,我连忙上前,打了一个招呼,并询问了几个关于寺庙建造时间的问题,想不到这个尼姑仿佛十分惧怕,一言不发,只是摇了几下头,急急忙忙地跑寺里,关上铁门。我很是费解,也很是无奈,想想佛门净地,不宜强行打搅,只好转身离开。


增福禅寺不远处,有一个广场。广场上的南侧建有一个长廊,做工精美,古色古香。长廊后面的一侧是别墅群,隐在山林与田野之间,也是显得比较雅致。另一侧是龙戏潭游泳池。这个游泳池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里面有大小两个泳池,都是用后岙水库里的水,水质比较好,所以,每逢夏季,人们纷纷前来游泳。
古殿榕影庙会忙
在杨府爷殿山下有一座杨府侯王殿,俗称杨府爷殿,而山也因此殿得名。正面六间,上书“杨府侯王”四个字。殿里有戏台,庙会时邀请戏班子来此演出。《平阳傀儡戏与庙会》载,过去后岙杨府爷殿庙会时,经常请杨希望班到来演出。大殿里供奉的正神是杨府爷,陪祀的有陈十四娘娘、土地公公等神谛。

杨府爷本名杨精义,唐代人,644年生于安固县廿八都苌芬西村,据考证,苌芬西村旧属瑞安县集善乡,今属瑞安市陶山镇碧山渡头村。1985年,瑞安碧山龟岩村发掘出一块青石材质的残碑,清光绪四年(1878)庠生陈见龙等人重立,碑额为《杨太老仙翁正直真君福佑圣王行实》。碑文写道:“大唐贞观甲辰年(十八年)五月廿四辰时诞生,翁姓杨,讳精义,居安固,廿八都苌芬西村人也。夫人葛氏得训,其子国正、国天、国心、国顺、国猛、国勇、国刚、国强、国龙、国凤,媳十房……子孙共五十二人。至己巳年(总章二年)翁得中二甲进士,丁丑年(仪凤二年)官封都督大元帅、□□□□。甲申年(嗣圣二年)三子国心得中二甲进士,官封洋湖都督;其杨四、杨八、杨九俱为元帅……翁至六十五岁辞职告归。原有祖山一岗名曰北山,翁乃创造一寺,号松古□□,□□田百亩余归于寺中,以作香灯田供奉诸佛950509,自在北山坐静修道,翁寿一百零八岁,一旦拔宅飞升,□登天府。翁自逝世后,精光不散,道义常昭,由是灵著海澨,祈祷感应。礼部叶启正、户部陈天□于□子年奏封为太老仙翁正直真君,封葛氏大郡夫人,十位尊王封苌芬本地地主。”另据1990年立于鹿城区杨府山祖庙《北山杨府庙移建志》碑载,“玄宗天宝十年(751),拔宅飞升,尸解著灵岩。公七子国刚,追承父志,隐居瑞安陶山白云洞修道。道成后与父跨鹤遥怡而来,招其兄弟俱入仙籍”。杨府爷信俗是浙南民间影响最大的信俗,也是我国东南沿海最著名的民间神祗之一,奉祀神庙达500余座,在万全平原上也有许多杨府爷殿。我在杨府爷殿里仔仔细细地寻找了好几回,找不到碑记,回家后查阅应该资料,也找不到后岙杨府爷殿建造的时间。不过,基于以下几个理由:一是殿后之山以殿名命名;二是后岙杨府爷殿形成庙会;三是平阳等地的杨府爷信仰主要盛行于明代,与抗倭有关。可以断定,后岙杨府爷殿始建的时间应已有几百年了。

后岙杨府爷殿庙会的时间是每年的农历七月十八。《辞海》对庙会的解释是:“庙会,亦称‘庙市’。我国的市集形式之一。唐代已经存在。在寺庙节日或规定日期举行,一般设在寺庙内或其附近,故名。”后岙杨府爷殿庙会在万全平原上算不上规模最大的庙会,因此,在“大跃进”至1978年期间,曾经停办,改革开放后重新恢复举办。这个庙会从其形式来说,应属于斋醮庙会,始办的目的是为保地方太平,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等。庙会时,除了本地香客及观众外,还引来了四面八方的客人,他们在庙前的大榕树下和周围的街道上,办起了临时点心店、饭店等。庙里的戏台下、庙外的集市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杨府爷殿东侧是昆阳镇福利中心,共有十九间三层,属于老人福利院。据说,这里的设备设施比较齐全,而且依山傍水,环境优雅,适宜老人们居住。
山如卧龙潭如珠
在后岙深处,有一个水库,以地方为名,称之后岙水库。《平阳县水利志》载:“后岙水库,位于昆阳镇水亭后岙村。水库上游主河长3千米,源于旧院、园垄、走马灯三条溪流,集雨面积3.5平方千米。水库始建于1958年1月,竣工于1965年10月,坝高11米,为均质土坝,坝顶长320米,总库容125万立方米,正常蓄水量83万立方米。因引水渠尚未配套,仅灌溉农田1600亩(设计7500亩)。1958年1月至1960年4月,共投工26.25万工,完成土石方21.7万立方米,国家投资3万元,移民67户,淹地390亩。但在1960年春,在未开溢洪道的情况下堵口,遇到7月31日7号台风暴雨,降雨365.6毫米,大坝被洪水冲开一个决口(长25米),冲失土方1.1万立方米。二期工程于1964年1月开始动工。历时1年10个月,再投工13.42万工,完成土方8.1万立方米、石方1.16万立方米、混凝土1080立方米,国家投资12.5万元,拆屋31间,用地37亩。1965年5月23日开始试蓄水,1965年10月工程建成。1975年和1980年两次除险加固。1985年11月至1986年1月,又采用套井回填法,在大坝坝轴上再筑一道长100米、深14米的粘土截水墙,处理大坝渗漏。”前几年,再次对大坝进行了加固。

水库的南西北三面都是青山,尤其是南面的龙景山,宛如一条卧龙,静静地卧在水库旁边,水库就像一颗明珠,两者相映成趣,相得益彰,故有人称此水库为龙戏潭。水库边有一条健身绿道,紧紧地围绕着水库,仿佛一条围在脖子上的绿丝巾,远远地望去,显得那么飘逸,那么仙艳。

沿着绿道进去,一边是郁郁葱葱的青山绿树,另一边是波光荡漾的水库和茂茂密密的水果经济林。这片水果经济林,几年前原先是竹林。当时傅吾豪,竹子十分高大,竹林非常茂盛,竹林里散落着密密的竹叶,很是幽静,很是典雅。微风吹过时何氏家谱,竹叶发出“沙沙”的声音,悦耳动听,就如一曲优美的古典乐曲。夏日,坐在竹林里,尤为舒服,倍感清凉,似乎宋代杨万里《夏夜追凉》的那一句“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描写的就是这种意境。如今,这里改种桃树、葡萄等经济作物后,虽然,再也看不到青翠的竹林了,但每当桃花盛开时,我穿梭在桃林中,粉红的、深红的、浅白的,各种各样的桃花,在青翠欲滴的绿叶映衬下,显得鲜艳娇美,令人目不暇给,神迷意醉,也不失一种乐趣。

穿过桃林中的小路,来到水库岸边,有一条栈道连接着水库中的亭子。亭居水之中,宛如水中央,亭里有两副对联,一副是平阳县著名书法家张鹏翼先生九十六岁时所撰并书写,上联为“相与清游扶杖行径栏九曲”,下联为“别开胜境结亭稳坐水中央”。另一副对联也是张鹏翼先生所撰,但为吴招廉所书,上下联分别为“近岸山光最幽静”、“四周水色爱澄清”缱绻决绝。这两副对联非常贴切地描绘了亭子及周围的湖光山色,让人感到此处颇有几分超凡脱俗,颇有几分仙风道骨。坐在亭子里,环顾四周,青山倒映,岸树迷离,波光粼粼董默,锦鳞游泳,微风徐来,神清气爽。此情此景中,我油然而生一种空灵的感觉。
瀑飞莲花潭娑竭
在水库后面的北侧,有一条小溪,溪名莲花外溪,溪水流入后岙水库。据溪边的“平阳县昆阳镇镇级河长公示牌”写道:此溪起点为大馒头山塘,终点为后岙水库,溪流长度为3040米。我与两位友人沿着溪边的小路,溯溪而进,一边是小溪,溪里躺满了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卵石,水流淙淙;一边竹丛,非常茂密且有些阴森。走了一段小路后,溪边已是无路可走。我们只得在溪中,踏着溪里的石块,深一脚浅一脚,稳一脚滑一脚,艰难地前行。我的鞋子和裤子都被弄得全部湿透,几经周折,终于到达山脚下,看到了一个不大的水潭。

此潭名为渴婆潭,又名娑竭潭,民国《平阳县志·舆地志三》载:“自鸣山折西为管奥山,上有白石岩,又上有莲花峰,下有流水漈渴婆潭,一名娑竭潭,水清冽,岁旱祷雨辄应。旁有芝峰,西为清阬岭。”此潭又名为娑竭潭,是因为娑竭为娑竭罗的略称,娑竭罗是佛经中海的名字,意译为“成海”。娑竭龙王指得就是咸海中的龙王。这位龙王本来是古印度传说中管理水蛇的海王,后来被演变成了佛教的护法天神。其目的为除难,众多的修法中,系属于秘法中之秘法,供奉为每天三柱香,农历十八,十五日、将“舍利盐”放在俱攞钵过滤溶化后擦拭神像,诚心修行俱攞钵表面会慢慢生长如树根桩一样的物质。所以,潭取此名,则寓意于此潭有龙,故古代天旱时,人们常至此求雨。明代万全榆垟人、福建盐运司副使蔡芳曾于弘治十七年(1504)写了一篇《樟木潭龙祠记》,“平阳去城东二十五里,有山半枕于海者曰仙口山,又曰神山,旧名叶奥山。其山斜迤成南,有别峰曰白眉石,上有龙湫,曰樟木潭。崖上飞瀑成白帘,阔可八九尺,下泻于潭。潭水深不可测,或云透于海。当旱时,乡民祷龙者必入谷口,度山腰,磬折而后至止焉。乃弘治甲子(1504)夏四五月不雨,瓯窭汙邪裂欲龟,民嗷嗷告病矣。邑大夫新喻李侯不遑宁处,靡神不索,吁旻自省,素食斋居者累旬。初走祷于管奥山之潭,不应。……”其中谈到平阳知县李奎昭到樟木潭求雨之前,曾经去管奥山之潭求雨,而其所说的管奥山之潭,应该就是渴婆潭。古时,此潭较大,也较深,但自从后岙水库建成后,水流的速度有所变化,所以,潭的面积也就变小了一些。其实,在后岙还有一些地方的名称与龙有关,如太平寺与渴婆潭之间,有一处名为元龙坑。另外,在太平寺后面的山坡上,有一处名为龙潭坑。

渴婆潭之上,是莲花峰,即莲花山,山中有一个瀑布,水流直挂而下,流至渴婆潭。前几年,我和几个友人去登莲花山时,也曾经过瀑布旁边,巨大的溪流悬空而下,形成一道宽阔的水帘,甚是壮观。只是站在水库边,遥望过去,由于距离较远,瀑布挂在半山脚,纤纤细细,犹如一位窈窕淑女,姿态万千。
桃林深处太平寺
桃花盛开时,透过花间的空隙,看到水库后面有一座寺院。白墙红瓦,隐在山水之间,藏在桃林深处,风光优美。此寺为太平寺,民国《平阳县志·神教志二》载:“太平院,在管奥,唐咸通间建(旧志。按旧志别出太平兴国院一条注文无异考,太平兴国为宋太宋年号,寺建自唐咸通间,决无名适相符之事,自是误衍为二,今删)。”太平寺是一座千年古刹,原先比较破旧,近年来,进行了重建,如今已初具规模,前面的天王殿和后面的圆通宝殿已建成,而中间的大雄宝殿和两边的钟鼓楼还在建设中。预计建成后的太平寺,将会是后岙水库边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宋吏部侍郎应节严的墓,在太平寺后。民国《平阳县志·古迹志三》载:“吏部侍郎应节严墓,在万全乡管奥太平寺后,林景熙撰志铭。”但现在由于水库建造后,其墓地沉陷,已不知具体位置了。93《平阳县志·卷三十七·人物》载:“应节严(1211~1300),字和父,城西人。淳祐四年(1244)武科进士;十年,又中文科进士,官至权吏部侍郎宝谟阁待制,阶中奉大夫。任两淮制置司主管机宜文字参议时,正遇上元征南元帅阿琼掠地进犯,军情火急。他一边向制置使印应雷献应变之策,一边率领将校登城固守,矢石雨下,岿然不动,边郡得以安全。宋亡后,展转回到故乡,隐居不出,自号平坡居士。平时常慨叹自己‘禄丰功啬,不克徇义,耻也。’元大德四年卒,享年90岁。”


在太平寺前面有一条小溪,名为后岙溪,此溪起点为走马灯山塘,终点为后岙水库倩碧洗面皂,全长2520米。溪流不大蝶形封头,水流缓慢,节假日里,常有人在附近野炊。循溪而上,踏上山间石径,可达走马灯山的清风寨避暑山庄。
若从太平寺前继续沿着绿道前行,前面就是水库的南岸杀科。此间风光最为优美,绿道缠绕在山腰,树木茂盛,山间的树枝弯腰而下,与路边的绿树一起,仿佛为绿道构成一个个徇丽的拱门。站在这里,一眼望去,远山,近水,山水相融;湖亭,红寺,隐隐约约。尤其在烟雨中,雾绕群山,烟笼湖面,绿竹成荫,桃红柳绿,白鹭翔集,蓑翁垂钓,犹如一个人间仙境。

每次离开后岙水库,心里总是有些依依不舍。故将此情,聊寄于一首小诗:“春风十里龙戏潭,草长莺飞鸢高翔。古寺门前桃花开,碧波水中锦鳞藏。”(陈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