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古丽扎娜客!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乡土】因为家风,洪洞这个普通窑洞里出过县长、博导,留美科学家……看完垂泪!-洪洞588信息网

全部文章 admin 2018-03-19 167 次浏览
网站分享代码
【乡土】因为家风,洪洞这个普通窑洞里出过县长、博导,留美科学家……看完垂泪!-洪洞588信息网

南窑纪事
原洪洞纪委副书记马和平
根据三叔生前交待,写一写〈南窑纪事〉,我明白他老人家的"用心良苦",他是想通过老家住过的南窑变迁,来展示我们家族几代人的故事。其实窑洞的本身并不重要。俗有:"留园,谁园,吾园千古佳话",但后确成了房是主来、人是客。因而要我们展示一种"南窑精神"或者说一种家风,是勤劳、朴实、勇敢kldby,还是能吃苦耐劳,保持拼搏进取精神?故取其精天赐良儿,领其气,接其神,才是长者之意!传承接续家族精神,才是后代发展精彩之本!
听爷爷讲述过,我们原来并不是住在南窑洞,老家在很远很远的一个地方,一个叫山东莱芜的地方。那还是在很久很久以前,即民国六年(1917年)的某一天,二十岁的爷爷马文忠(家谱记载叫马文径)带着二爷、三爷、跟着老爷爷马万春和老奶奶,在天色朦胧亮,村里人还在熟睡之际,一家人泪别故乡,推车挑担,翻山越岭炼铁手,风餐露宿,踏上了逃荒之路。
天苍苍,夜茫茫,路漫漫,情切切。何处才是他们的容身之地?没有人能告诉他们!从山东出发,没有任何目的地,盲目的走着,走一步、算一步,能活一天算一天,饥寒交迫,顶风冒雪,深一步、浅一脚,不知道经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一路乞讨来到了山西洪洞,落难在秦壁这个小山村。最早住在村西头的马王庙,后来搬到井坡窑洞,虽然仍是吃了这顿没那顿,但总算有了个落脚的地方了。随着年龄一天天的长大,李美熹爷爷己到了成家的年龄。老爷爷才告诉爷爷,原来在山东老家,姓王的一家给你订过一桩娃娃亲,既然咱们现在己经有了着落了,你回山东看能不能找见陈毅锋?爷爷一个人又踏上了返乡的艰难历程。回到山东,打听到奶奶家,谁知道情况更糟糕,原来一大家子人,死的死,亡的亡,恓惶的只留下姐弟二人,十九岁的姐姐独自带着六岁的弟弟相依为命!在那年代,真可谓:"宁为太平犬,莫为战乱人" 这就是是当时生活得真实写照。
奶奶作出了一个她后悔了一辈子的艰难决定,为了给家族中留下唯一血眿,决定把六岁的弟弟留在老家(我们应该称呼老舅)怕六岁的小孩在逃荒路上,自己走不动,别人也背不了,一旦死亡在逃荒途中,恐连尸骨也找不到了!因而在六岁的那个小老舅熟睡之中,爷爷领着奶奶又一次踏上了去山西的逃荒之路。真不知六岁的小孩醒来不见自己唯一的亲人姐姐,该如何?是拼命呼喊?还是发疯般的寻找?真不敢相像当时的那种情景。历史在演义中常常会给人们出许多无奈的必选题。让人们一生都反复思考着、纠结着,当初的选择是对?是错?后来听说我那个六岁老舅,吃百家饭长到十几岁,能跑动了,跟着逃荒人群走了,最后落难到东北吉林。
土改后,我们家才翻了身,分到了土地,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并在此繁衍生息,重建家园,几多心酸,几多庆举,令人不堪回首。爷爷、奶奶用分到的土地,从别人手里换下现居住的这块地蹦巴拉,并在此建起了几孔南糊堤窑洞。南窑便成了爷爷奶奶的居住地;父辈们的发祥地;承载着童年时梦想;我们曾经的婚房;我们家的尊称;我们孩子的应急托儿所、根据地;家族后人走向社会的出发地。
总观我们家的家史,爷爷奶奶地地道道的农民,但他(她)们从自己的人生经历中悟出了一个他们认为正确的道理:"没有文化不行,文化可以改变命运"。他们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要求自己的后代学习文化,来实现愿望。俗话说:"十年寒窗无人知,一举成名天下闻"有人说南窑洞是块风水宝地,出过县长,其实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南窑的晩辈们继承了父辈们耐劳拼搏的精神,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走向了全国、甚至全世界。有的走到国企,成为优秀员工;有的走到教育战线,成为祖国的园丁;有的走到金融、保险行业,成为监察专员;有的成为国家公务员;有的成为长江学者、博士生导师;有的在北京从事股票分析研究;有的在大洋彼岸,美国北卡罗来那州任高级工程师,搞软件开发;有的在美国威斯康新任高级科学家,搞干细胞研究卤鸡胗。无论他(她)们身在何处,从事何项工作,都是社会的有用之才,都是南窑的骄傲。
时过境迁,南窑由原来的糊堤窑变成了砖窑;砖窑发展成现在的二层楼房,但南窑的称呼始终没变,古朴的村里人,有古朴的膜拜心里,南窑就是我们的家史,像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更像一颗参天古树,用她那古老的"摄像机"将社会上发生的一切一五一十的存储在她谜一样的年轮里,悠久而威严地屹立在那里,没有人去触犯她。
(来源:清风临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