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古丽扎娜客!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乡土】情怀总是诗-旧书签

全部文章 admin 2019-06-03 167 次浏览
网站分享代码
【乡土】情怀总是诗-旧书签
课设的题选在九曲十八弯的大山深处,古老的瑶族村落,于是有了某日午后的一场争辩金锣oa,关于乡村在现代社会的去从。
实用主义者说,乡村会成为过去,因为文明即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附加,到机械替换人工的时候,乡村终会落败的神武雨霖铃,阡陌交通,男耕女织的光景,不会单因情怀而存在,即使因情怀而存在了,也只算是徒有其形。
我是在乡下长大的孩子,于乡村确乎是有情怀的,常想着古诗文里的桃花坞、杏花村。近几月来,也巧看了些与中国乡土有关的书,于是有了现更的这个系列。
霍华德说,乡村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来源。
追根问底起来,世上所有民族都曾经历过漫长的农耕阶段,游猎采集为生的先祖在水土丰沃处安定下来,与土地相投相报,世代赓续。城市发迹于乡村,渐而繁荣昌盛,成为国家。
而我总以为,没有哪一个民族是像我们中国人这样亲近土地,崇尚农耕的。
林语堂先生以家族制度、科举制度以及田园思想为巩固中华民族的三大文化力量。
因为乡村典型的生活,常被视为最理想的优美生活,农村的理想表现于艺术哲学及生活者,如此深植于一般中国人之意识中,应为今日民族健康之一大因素。
——P30 林语堂 《吾国与吾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历朝历代,中国的文人,为我们描摹了理想与现实契合的乡土生活,无不令人神往。
古时候,诗人学士较农夫更能欣赏农耕生活,才高者不乏有乐于田居者。这在如今想来似是不可思议的一件事,诸葛躬耕南阳,五柳晨兴荒秽,东坡竹杖芒鞋,他们腹有雄才大略,千古文章,却乐得面朝黄土梁毅苗。
即便是到了近代,也有名臣曾国藩,身居显要,手握兵权,而以养鱼、养猪、种蔬、种竹为内政四要。
由是林语堂先生道中国人是勤勉而知足的海啸录音机,富贵与安宁者取安宁,乃信清淡之幸福可延泽也。
能于平凡的生活中寻其美,享其乐,此种文化的基因,不可谓与自古而来的小农生活模式无关。“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既有唾手可得之闲情逸趣,自然是外世纷乱不理了。
参照先生的观点,中华民族可历经千年之劫而存,纵使在政治和军事上被征服,却未曾在文化上被同化,极大程度上得益于此种田园思想。
且不说那城镇化的曲线也总有20%的余地,单是这一种单纯而古老的念头,便使乡村不至于消亡聚u惠。她不止于一种情怀,也是一种文脉——中国人处世,总是在少壮时以儒家入世进取之态,老病则激流勇退,奉老庄之道,打理自家菜园。金恩荣落在空间上,可说是少年打拼在城市,老来享乐回乡村,如此。
晴耕雨读的理想生活,终归根植在相当一部分人的心中。城里的居民,虽不得“稻花香里说丰年”,也总愿意种得三两株花花草草,可见我们对于那乡土的眷恋,并未以城市的水泥森林而阻绝。
这乡土的情怀虽显矫情,也不至于是可耻的,衣食无忧之时,值得追寻的可不就是情怀与诗这样虚无缥缈,又可信手拈来之物嘛。
想他年国家兴达,田里乡间,耕读传家的知识分子多于专事农耕的老农也未可知。
彩蛋:
特举一少则儒,老而道的例子。
园林之母拙政园,其“拙政”二字取自晋代一赋中所曰“灌园鬻(yù,同“育”,养育)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为之政也”,是明代御史王献臣退官还乡时所建。
园林虽非乡村,而菜圃、桃林俱全,以此终老,不亦乐乎张梦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