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古丽扎娜客!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乡土】昆阳这片冬日风景绝佳,更有你未曾听说过的美丽传说……-幸福昆阳

全部文章 admin 2019-07-13 159 次浏览
网站分享代码
【乡土】昆阳这片冬日风景绝佳,更有你未曾听说过的美丽传说……-幸福昆阳
伏虎鸣山听风啸 清风塘河马蹄疾
隆冬时节,连日阴雨绵绵,恰逢天空放晴,我们一行四人,从北大门出发,沿着水泥与石块相嵌的游步道,一路北行。
不远处,黛色浅深山远近 ---鸣山渐入眼前。 此山腹有洞,发出呜呜鸣声而得名,又极像伏卧的老虎,故名伏虎山。七星之首为虎山
据民国《平阳志,舆地志》载:
“鸣山之西北步廊山又西为叶岭。迤东北为大金山,小金山。转西北为竹山,又东北为湖边山,一名湖屿,共为七星山‘。意为鸣山,步廊山,叶岭,银山,小金山,竹山(祝山)看戏网,湖边山(河里山)等七座山。仿佛天上洒落在北塘河西侧南面的北斗星,(俗称上横江).伏虎山为北斗七星之首。
七星桥在在此山东北侧山下方村,高速鲍岱大桥下,名古的,桥新的。七星桥旁有座潭,因七星桥而得名,故名七星潭。当地民间俚语:鸣山山,鸣山直落山下方,山下方转弯是小"台湾'——鲍黛。鲍黛夫妻迎客樟
鲍岱,倚山伴水,河面最宽,四面绕水,有“小台湾”著称。东临高速,与塘河古老长桥,看朝霞照射下的古桥,陈子湄更外妖娆;西架高铁路。这里很静,长寿老人居多。过去,有间碾米厂生意生隆,船只一直排到塘河外……鲍黛夫妻迎客双樟。凌空隔岸虬枝交结在一起,似久违的恋人,相隔百年才相拥在静谧的河岸边。
据当地老人称,这两棵相望的樟树,大的是雄香樟,植于清代康熙年间,小的也有一百多年的树龄。每当夜幕降随时,香樟发出淡淡的幽香,盈盈溢在大妈少妇的广场舞间。据说这两棵香樟是嫦娥带着小白兔,留恋人间,香囊的香樟种子留下的。瞧,香樟树下这头青年男女在喃喃私语,那头大妈少妇在广场音乐中翩翩起舞。三潭映月——鲍黛
鲤鱼潭在村迤东鲍黛大桥下,据说此潭在大干旱的时候,也不干涸。据村史载:村迤东半里许,塘桥长桥下,水潭方圆五里,有潭鲤鱼跃之。故名鲤鱼潭。迤西又有山脚下潭,现为山麓潭,潭中有一只老乌龟出没,又名乌龟潭。又迤西二里许,有一牛 弯潭。此潭状如牛弯。因名牛湾潭。与金山潭(金水牛),水牛潭成犄角之势。
鮑黛成村史有记载于明代,据《平阳地名志》中载:据当地《鲍氏宗谱》载,明正统年(1436-1449),鲍姓人迁此聚居,筑棣蓄水灌溉,名为鲍棣因“棣”与“岱”平阳方言同音一小撮世界,后村名遂成“鲍岱”。又鲍与棒,岱与袋平阳方言谐言,故戏谑为乞丐的讨饭家伙,‘’鲍焦一世披草眠,黛色浅深山远近‘’。
众观虎山,七个小村庄依山带水围绕此山(鸣山莲花池月潭,山下方七星潭,鲍黛跑虎潭与金牛潭,塘桥鲍岱大桥鲤鱼潭,庙头、垟底、山前西湖潭)。七小村犹如七星拱月 。
当地有民谣:伏虎观牛斗,两道夹水流。吃在庙头,尿在鸣山。这样说明庙头是伏虎山之头,鸣山是虎尾。传说此山‘’老虎‘’常出没林间,把山中的小动物及野猪都吃掉。成群的野猪跑到深穴洞中躲避起来。故那个深幽幽的山洞至今还在,当地人为它叫憨猪(野猪)洞。
金山潭金水牛与鲍黛垟牛弯潭银水牛(此潭状如牛弯因此而得名)对视如斗牛。此老虎觅食不够,想吃掉金银双牛。它跑过鲍黛村的金虎戏水潭。金山潭与牛弯潭两潭主眼看着事情不妙,连夜奏请玉皇大帝,玉帝派遣天兵天将用虎锁岩把老虎锁住。此锁岩从庙头村山前自然村山麓,横卧此山一直到山下方山麓下,从此老虎再也不能动荡,只好伏卧着。 金山旑旎金水牛
金山潭位于步廊村北侧,银山南面,金山潭边,山清水秀,风光旖旎。金山潭在金山和银山之间,潭深水清,碧波荡漾。这里至今还流传着有关:”金水牛"的美丽传说。花园潭位于步廊村南面和三杆桥村交界处,潭底有一块三平方米左右的石块,传说是“金水牛”带着小牛来玩时因留恋于花园潭的美景因此留下小牛长居于此,因得名为“水牛岩”。 北塘河畔----上水礁坑溪水,过十八家,岭下,石塘岭太行山突围,至白岩,有来自风门山的溪水注入,往北行奶奶十六岁,在河里山附近分别有来自西岙和北山的两条溪水注入。到河边和金山之间,有来自西桥头之水注入。至金山潭,分为两支,一支向东南行,为鸣山河与鲍岱河的部分注入之水;一支转向东北行,过老鲍,至后林垟转往东南行,在小姜垟附近注入北塘河,为后林河。
距县城约3公里处。座落于昆阳镇鲍岱村北畔塘河东岸,跨三大寮河龙口舌段入北畔塘河口处。
从塘桥沿着北畔塘河路往北走,步行三百米许,一条大河跃入眼前,微波涟涟的河面上有一座长长的桥。只见两岸杨柳依依,乌桕着水,水中倒影有树,树影迷离孙建弘。每当晨曦与夕阳西下,河上长桥的细长身躯倒映在微波中,显得那么清幽,那么寂静。与高速鲍岱大桥相辉印。既有现代化的文明,又有古老的恬静。

此河是北塘河支流之一,称为三大寮河,又名临区河,这里就是三大寮河的龙口舌段,也是三大寮河与北塘河的交汇处。河面最宽处有一百多米,比北塘河最宽处还宽,比京杭大运河的平均宽度也宽,因为北塘河最宽处为94米,而京杭大运河的平均宽度为90米。此桥俗称塘桥长桥,这里接水亭、石塘诸山之水。暴雨时水流湍急,很长时间里没建桥梁。1945年时才由临区下里人黄裘(号馨山,字昌桂)出资建造。施工师傅是很有技术的郑姓泥水匠。桥式结构仿泉州洛阳桥,筏形基础,船形桥墩。只是石桥要短得多,只有四墩三间,南北两侧用石砌河堤连接石桥。当时称倡义桥,民间则误称为“鲳鱼桥”或“鲳鱼墩”。

此桥于20世纪70年代初拆建,施工者恰是郑姓师傅的两个儿子。重建时先把原来的堤坝、桥墩拆掉,桥址东移若干米,现在的桥有15孔,桥面由185块水泥平板(每块平板约有50公分)组成,连引桥桥长共有105米,桥宽2.4米,桥高8米,水泥平板人行桥。如今,有的桥墩已经微斜,所有的桥墩都用铁管加固过,桥面的一些栏杆也已经损坏。刮风下雨时,行走在桥上,让人有点心惊肉跳的单身女王。
桥的东边河中有一个半岛,形状宛如巨龙伸出的舌头,当地人称之为龙口舌。
有诗云:
長橋鮑岱至今存腾旋,龍口舌邊別有村。
野老不知名倡議,訛稱俚語鯧魚墩。(王建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