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古丽扎娜客!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乡土情怀】立春,义井采风记(2)-乡土泗州

全部文章 admin 2018-08-22 172 次浏览
网站分享代码
【乡土情怀】立春,义井采风记(2)-乡土泗州
村口一位没有留下姓名的热心人,听说我们为找“义井”而来,热忱的把一行人领到古运河南岸,查看古井。......关于义井传说和由来,这里口口相传的有很多版本,并且众说纷纭。

一种说这里是“御井”,隋炀帝走运河下扬州,曾经驻跸于此,这是专门为他修砌的御井,只供御膳房取水制作美食之用。支持这种说法的村民举出例证,说御井向西不足200米,在古运河两岸,曾经有两座相距很近的高台土墩,今天这里还留下墩前孙庄的地名,正是当年独特的“两岸双墩”,百姓口中的“烽火瞭望台”,为大隋皇帝的南巡,提供了高规格的保驾护航。

一种说这是“无意井”,在古井的西侧曾有一座横跨古运河的桥梁,在这里形成了东西水路,南北陆路一个交汇点,慢慢出现了茶馆、饭铺、旅店、驿站,而早先开凿的古井,慢慢湮灭在一片房舍之中,有时行路人苦寻而不见,有时无意之中得见,故而有人称此“无意井”。

一种说这是“义井”,说是古井年久淤塞,又逢干旱,汴河两岸庄稼颗粒无收,百姓饮水困难,却又筹集不到钱粮、苦于没有能力淘井清淤。一位过路的客商,(有说是驿差)见此情景,慷慨解囊,兑现了此前生病时在墩前土地庙的发愿,捐资完成了淘井打水的义举。

一种说这是“易井”易庭源,说古井年代久远,最早开凿的年代已不可考证,只知道这口井的被麻绳拉来拉去以丹格格,井栏被“易”的支离破碎,井口也被“易”的越来越大。泗县方言中,易字是磨损的意思,麻绳以滴水穿石的磨砺,改变了一口井的格局,让我们感叹的,不仅仅是岁月。

此时村子里大多关门闭户,土地的出资不足以养家糊口维持生计,大多数人只得进城打工谋生,在整个白天泰森盖伊,老人和孩子才是这里真正的主人。我们迎上一位抱着孩子的大妈,请教她关于立春的风俗、问起她对立春的印象。对于这个不经意话题,老人一怔;以前打春是要给小孩帽子上缝红绿公鸡的,这两年都忘了。你要问我缝公鸡干什么?我只能说,这是盘古兴下来的老古式,也不知到底有什么用处。


老人们依然习惯用“盘古”、“老古”来模糊的形容历史的厚重与久远,却无法就身边的现象给晚辈们以具体准确的答案。如今,务实的乡亲们不再探究缝在孩子帽子上的“迎春鸡”,是否取鸡字的谐音和吉祥的谐意;不再联想雄鸡可以“败五毒”,护佑孩童,减少毒虫伤害;不再相信帽子上带黄豆的布公鸡能让孩子远离疾病。今天的人们已经习惯用百度搜素来解释身边的疑问,却对口口相传的文化、耳濡目染的民俗无动于衷。同样被乡亲们不经意间遗忘的,是脚下这片土地过往的故事和千年运河流淌着的传奇李春江上腿。此次采风走访,乡亲们除了“隋炀帝下扬州,楚国稷子拌香油”之外,再也没有更多关于这条母亲河的话题了。

纂修于大清康熙年间 《虹县志.祠祀》一篇关于“立春”有这样一段记述:勾芒神,黄光宜鞭春立祭,祭用牲醴庶品。祭文:维,神职司春令,德应苍龙,生意诞敷,品汇荫达。某等忝牧是邑,具礼迎新,戴仰神功,佑我黎庶。尚飨!
由此得知,立春在泗县人俗语中称为“打春”,是古时代“鞭春立祭”时鞭打春牛的延续,在清代的虹县或者泗州,都有过立春时节沧海桑田造句,官府组织的打春仪式,在每年立春的前日,在县衙旁迎春池,盛满清水,县令率众官吏卒,身着公服,高擎仪仗和春字牌到祭坛,祭祀春牛和芒神。县令在春场扶犁耕地一垄,以迎春气而兆丰年。然后迎春队伍将土牛、芒神抬至大堂前迎春池旁安放。立春之日,县署一门打开,对百姓开放,大堂前设香案、摆明烛、猪羊、白酒等祭品艾莎·卡扎菲。百姓执彩旗化蝶飞歌词,吹唢呐,积聚而来最爱上海滩,县令面北而跪作三献酒,并诵读祝文。礼毕,众官手执彩杖,肃立春牛两旁,赞礼官唱:”长官击鼓!”县令三击鼓。赞礼官又唱:“鞭春(打春)!”众官吏绕牛三圈,县令将春牛击破。牛肚里事先填满的五谷干果纷纷落地,众官吏与百姓欢呼抢食,以其五谷丰登,吉年有余。随后出县衙开始游街闹春,大街小巷彩棚栉比,披红戴绿。鼓乐、狮子、旱船、高跷等民间杂耍奇玩尽兴表演,万家空巷,官民同乐,到处洋溢着吉庆欢快的气氛,将打春这一活动推向高潮。(待续)

致谢:此次采风活动,得到了宿州市民俗研究中心研究员、泗县运河收藏负责人于超先生积极响应并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