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古丽扎娜客!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乡土文化】小后畲,山巅之上的小平原-松阳新闻

全部文章 admin 2019-04-28 214 次浏览
网站分享代码
【乡土文化】小后畲,山巅之上的小平原-松阳新闻

松阳县大东坝镇小后畲村被列入国家传统村落,这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村庄。
这些年很多偏僻的村庄都修建了康庄工程,使得类似小后畲村这些地处偏僻、个体较小、产业不强的村庄都有了一条通往外界的水泥路。
要进入村口,得先穿过了一片已经开垦好的梯田,站在梯田的顶端,可以遥望整个小后畲村的面貌。何以用遥望两字姜薯鲤鱼?

在梯田与村庄之间隔着一个小盆地,那个盆地,就是小后畲村民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这个位于海拔560米高的小盆地,足以让人对山区的地理风貌产生质疑,谁能想象得出在大东坝境内的高山之间会有一大片一大片的小平原呢?
在大东坝境内的高山之巅,一些大片的台地被走过路过的人发现,然后慢慢地填上名叫“燕田”、“小后畲”、“百鸟朝凰”的村庄。土地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蓝天驾校官网,哪里有整片的适宜开垦的土地,哪里就会有人类的种子落地生根。

村子里的老人告知,小后畲村的曾用名叫“鹅梨树畔”。为何“鹅梨树畔”又演变成了小后畲村?《地名志》载,因村后象平舍洗纹灵,所以改名小后舍异域求生日记,再演变为小后畲。
一个村庄的名字,与一个人的名字一样,叫着叫着会因某个原因而更名,有些人让人记住了绰号,有些人让人记住了笔名。村落的名字是为了识别大山丛中一个村庄与另一个村庄的区别,在松阳,村庄的名字都以接地气的土气的名字居多。

一个新村落的产生大抵是以下几个原因,一是为躲避战争北方南下的人口所建立的新村落,二是鉴于人口与耕地的压力,在原有村落的周边进行再垦荒造地建造新村落,三是随着原有村落人口的繁衍,人们舍不得占用农田扩大村落,而把家室造到不碍农田的地方去。小后畲村在明朝永乐年间迎来第一代居民,但因何原因未有明确记载,族谱中只记载其先祖的潘出自松阳县竹源乡大竹溪荥阳郡孟氏家谱。一百余年前,潘端书、潘端钿、潘端益、潘端选这些同排行的兄弟从银岭塆陆续迁入,银岭塆村与小后畲毗邻,却属于安民乡管辖。小后畲村附近有银矿,清代时曾被开采过,至今留下一个可以容百余人的矿洞,这个银矿就是让银岭塆形成村落的前提,但不知与小后畲的建村有没有直接的关系。

从梯田到小后畲村,需穿过小盆地的中间地带,盆地中只有廖廖几幢宅子,其余的民房都是依山而建,根据专家的研究,浙江聚落的其中一个特征是环农业特征,聚落选址以近地、靠水、向阳、不与农业争地为原则。小后畲的先人就是如此,为了不与农田争地,而把住宅修建到了山边,使得小盆地上的大片良田得以保留,他们根据生活所需,种上了水稻、玉米、青菜、莲藕等等。没有刻意的规划,完全是一派天然的田园气息。

小后畲不仅田园风光保存地很完好,吴一迪建筑也保存地很好。岁月的时光似乎停留在上个世纪,那时建造房子所用的人力都是村民之间互相调工的,房子的墙基是山上采下的岩石凿成块状砌成的,夯墙的土是从山上挖来的,瓦片是村外的瓦窑烧好后一担担挑进来的,建房所用的梁、柱、枋、檩、门、窗所用的木材都是从周边山上伐的。这些陈旧的建筑都曾拥有过崭新的时光,那些崭新的时光,曾见证过上世纪小后畲人的芳华和对家园的向往,它们用土木的身架守护着小后畲人煮酒煮茶煮饭的烟火日子。

小后畲人的尊祖意识很强,但村子人口不多。他们旧宅子的中堂均设有香火堂,摆放着自己祖宗的牌位,祭祖的仪式一般就在自家的香火堂和公共的香火堂里完成。在每年的重要节气中,他们除了祭祀祖宗,也去村口的禹王庙祈求一年风调雨顺,年长的潘氏们早已把这些习俗深深地烙在记忆中。

小后畲村中还有一个公共建筑,就是上世纪建造的学校,因村中人口少,当时的村小学都是复式教育,一个老师同时教着几个年级的学生,几个年级的学生坐在同一个班级中玄壶,这个年级的课上了又接着给另一个年级的学生上课。现在,小学校已经成为村民委员会的办公场所,有的教室按照要求改成了村民文化室,有所改成党员活动室,一些教室的板壁上,还留着当年一些孩子的杰作。

村子在2003年浇筑水泥路,在那之前,村民出入的方式都是走路,货物的运输方式就是靠肩挑背扛,庆幸的是,公路开通十五年了,小后畲村民没有大肆地改造家园,他们只是把家园收拾得更干净了。小后畲村从建立到现在,没有改变的还有那一派田园风光琅琊榜聂铎,和那一树树的鹅梨味道。
图文:黄春爱
监制:杨卫中 统筹:孙志华 编辑:叶竹芳
制作:松阳新闻网
原创作品如需转载,请注明转自松阳新闻公众号
如果您有什么新闻线索或者奇闻异事
欢迎您来投稿!
投稿邮箱:zgsy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