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古丽扎娜客!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乡土文化】竹囮郑氏祠堂:供奉皇亲的祠堂-松阳新闻

全部文章 admin 2019-06-06 154 次浏览
网站分享代码
【乡土文化】竹囮郑氏祠堂:供奉皇亲的祠堂-松阳新闻


在松阳,只要一脚踏进一个传统村落,你就会见到不同姓氏的祠堂。作为公共建筑全安琪 ,祠堂所处的位置总是最显眼的,它的造型是端庄的,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它不仅会有漂亮的马头臧雅菲,还会有精美的檐下雕刻。
竹囮村的郑氏祠堂就在村口。当然,与它们并列的还有另外两个重要的公共建筑,一个是先锋庙,一个是宝云堂,顾名思义,一个是佛教的,一个是道教的。竹囮村三个并列的公共建筑,将这个村村民所尊崇的对象一览无余地作了展现。


村民所尊崇的祖先、佛、道之所并列呈现的,是松阳的特色还是竹囮村的特色呢?
我在脑海中筛了一遍相关的传统村落,发现还真是松阳境内“只此一家,别无分号”的存在。虽然它们的建筑并没有特别之处,但它们的存在方式别具特色,而且冲出死亡营,竹囮郑氏祠堂还是松阳唯一供奉女性祖先的祠堂。
族谱记载,郑氏祠堂于乾隆年间缔造,在光绪年间曾大加整修,1927年因为“人事不慎”,导致宗祠被焚,1930年进行重建。从记录来看,它是清中期的建筑,又重建,兼具民国时的风貌。从现状来看,几根檐柱及撑拱都是未染岁月的颜色,想必是近几年修葺的。


为了防止风水外流,一般祠堂会有院墙将其挡住,郑氏祠堂没有院墙梅花烙主题曲,就在两米开外立起一垛照壁,照壁上画着寓意“福禄寿喜”的图样,与祠堂之间的路面是卵石路,祠堂四合,一个天井,两侧有回廊及偏门,前厅为戏台,中间为过道,演戏的时候过道被木板一搭与两侧的舞台连为一体。从戏台及檐下构件看,竹囮村人确实没什么财力,以至于在最讲究形式的清中期建筑中没有留下那些华丽的雕刻痕迹,亦或曾经是讲究的,但祝融之灾后没有财力将其还原。
我静静地看着壁龛上彩绘着的祖宗时,我又发现了一处有别于松阳境内其它祠堂的所在,站在众先人中间的居然是一个身穿绘有龙头服饰的一个女性,女性的身边有两仕女举着障扇,两仕女执如意,显然,这个女性不简单!在我正疑惑之际,发现壁龛顶上悬着一块朱漆黑框的牌匾,左面金镏“沈藩定陶戚里”六字。落款时间为嘉靖29年(公元1550年)。


原来,壁上彩绘之女子就是村民曾提到过的郑娘娘,是朱元璋四世孙媳妇。朱元璋将第二十一子封为沈王,建藩于潞州,沈王四世孙朱诠鑨在1507年被封定陶王,1552年去世,竹囮村的郑娘娘就是朱诠鑨的母亲。
一个明朝的王,除了不能参政,却可以在封地上享受各种荣华,在封地内还可以尽情游山玩水,这样的空间,显然为王邂逅深山中的村姑创造了土壤。一个村民给我提供了一个脚本,说是沈王狩猎,路经竹囮村,看到当时的郑淑英有一条又黑又长的大辫子,但脸却很脏。而彼时,郑淑英或许就在村边的小溪旁,她站在一队陌生人马面前,俯身将脸洗干净,当她抬起头再次面对沈王的时候,王可能被瞬间闪瞎了。村民说,郑淑英将脸上沾着的脏东西洗掉后,露出一张十分俊俏的脸庞。原来是郑淑英的母亲知道她长得漂亮,出于保护一个女子贞洁的目的,在她外出时就让她以“脏乱差”的形象出现,免得被歹人惦念。就这样,沈王迎娶了深山中的美丽女子,尤其在其儿子成为定陶王后猴枣化痰散,在母凭子贵的时代,郑淑英成为了郑娘娘。


郑淑英是哪年邂逅王,在竹囮村找不到相关线索,《竹坌郑氏宗谱》中只有沈府定陶王在嘉靖二十九年发出的令谕:沈府定陶王令谕府亲郑清等知道:有予母太妇郑氏,沈封在山西潞安府,原籍系南直隶浙江处州府松阳县。比先,予赐皇戚牌面,近者远年多被风雨损坏,傅小芸彼处人民不以府亲,往往坐派。况离此窎久远,甚为有玷。今予将母太妃神像并《钦赐诰命》及《御祭文》,誊写付尔等立祠堂奉祀,永保身家。予伏暏我《皇明祖训》内壹款,凡王亲有犯之家,止许法司举奏,并不许擅自拿问。且如予府亲累被欺害凌虐,实乃有辜恩典。今特令与郑琯、郑瓒、郑清并满门人等,将赐与牌面,悬挂本宅,永护身家。给付令旨雪莲菌的危害,执照有司,不得冒派亲视。故谕。步微澜。


1550年,沈府定陶王钦赐诰命及御祭文,令谕府亲郑清等立祠堂奉祀。然而,郑氏祠堂为什么没有在接到御祭文之后就建祠而是在乾隆年间才开始建造祠堂,我只能作私下的猜测,是这个国戚太穷了!
竹囮位于松阳的群山之间,村民以务农为本,兼做一些畚箕,虽倡导耕读,但出仕者寥寥罗泳娴。仅靠务农为本的一族之力,确实无法建造一所供全族祭祀祖先的祠堂。但可以肯定的是,郑氏在竹囮有香火堂,郑娘娘在祠堂未建之前,都在香火堂接受村民的拜祭。


族谱中会将一个家族的外纪及内纪加以记录,竹囮郑氏可能还是因为财力的原因,在清光绪年间才始修族谱,而从村中播迁至周边村庄的各个郑氏,如程岭根郑氏在乾隆年间就开始编撰宗谱。在竹囮的族谱中称这支郑氏在唐朝末期因避黄巢之乱而居于衢州括苍等地,几十代之后,郑禹在元朝末期迁居于此。程岭根村郑氏称,始祖原为温州府丞,携其家小赴任,道经括郡属邑松阳,一病不起,就对三个儿子伯一、伯二、伯五说道:“吾历郡甚广,不若斯邑民庶地胜,土沃人淳,可以居之。且疾将笃,此天遗斯阜,以为吾骸骨之埋也。”因为父命难违,于是郑氏一家就定居于城西之文华坊。三子伯五后代繁衍,子孙散处不一,竹囮就是文华坊郑伯五之后。


族谱中稍有出入都情有可原,诚如程岭根族谱所言:明末清初屡遭兵燹毁没。及今,文无所考,献无足徵,历传于言,始恨十得其三,只以敬华、敬高、敬隆三昆,由竹囮始基于此,此以无讹矣!根据其记录,敬华兄弟的父亲即为郑清疯人愿歌词,郑娘娘就是郑清的胞妹。
公元2010年,竹囮至张山头村在建造康庄公路时,挖机触碰到了一座坟茔,坟茔里面有4只宝瓶、一把宝剑,从被挖开的陪葬品来看,应该就是郑娘娘至亲的坟地。为了避免至亲的坟地被盗,民间曾有“一个金头埋在十八个地方”的传说,随着时间流逝,传说留下了,真相就被荒草和黄土所隐藏。
就是这样一些远且穷的村庄,数百年来在时间的“冰箱”中冷藏着岁月的秘密,还保鲜着村民的一些习俗。在竹囮,则保留着吃乌饭、迎神庙会及延请戏班唱戏这样的习俗小赚网。
因此,每一年的农闲时节,郑氏祠堂里供奉的郑娘娘及一干先人牌位,先锋庙里的李先锋、李大夫等诸神都会请到祠堂,一同观看生旦净末丑粉墨登场。
图文:黄春爱
监制:杨卫中统筹:孙志华 编辑:叶竹芳
中共松阳县委宣传部主管
新松阳采编中心、松阳县广播电视台联合出品
如果您有什么新闻线索或者奇闻异事
欢迎您来投稿!
投稿邮箱:zgsy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