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古丽扎娜客!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乡土文学】乡村七月-x5c杨光举-育人文学乐园

全部文章 admin 2017-12-13 154 次浏览
网站分享代码
【乡土文学】乡村七月x5c杨光举-育人文学乐园



军君育人文学:家教-育人-阅读-写作-课堂-文艺!
心理健康|家庭康复|子女教育|各种考前指导
微信:wxztjss197688888
邮箱:2724412559@qq.com

乡村七月
杨光举
“七月的风,吹开盛开的花朵;七月的雨,带来丝丝清凉……”七月,滋生着万物;七月,孕育着希望。
然而,这样的诗句,只有坐在空调下的闲人雅士或者移居深山老林的隐者才能写出来。七月的神州大地,就像一个巨大无比的蒸笼,热浪滚滚,酷暑难当。男人们光着膀子,穿着短裤,急急匆匆的走在大街小巷,仍然大汗淋漓。人们在梦里都摇着蒲扇,还能闻到一股汗味儿。酷热的七月,特遭都市人的痛恨。有少妇一手打着花雨伞,一手拉着小孩,从空调房里走了出来,一个巨大的热浪扑面而来,感觉就像被热浪狠狠的揍了一通 ,顿时一个趔趄。于是,她一边咒骂着色鬼男人和恶劣天气镜辟天,一边尽量简化着装,把自己打扮的像一个可以行走的小蘑菇,亮着白花花的玉腿,招摇过市。即便是这样,也难以抵挡高温,人就变得烦躁起来,恨不得一头栽进水里算了,可有这个勇气的毕竟寥寥无几。于是,人们不得不怀念乡村了。在某个周末,便有女人携夫带子,来到城市边缘的农家乐。然而,那毕竟是人造的,有几分虚假,几分做作,就像仿制出来的古玩,算不上真正的乡村。
真正的乡村,需要劳作,需要耕耘,是一种品味,是一种生活。在山里的农村,远远望去,遮天蔽日的松柏下面,长眠着我们的先祖;绿意盎然的杏树梨树旁边,沃野千里,土房三间,屋后青山环绕,门前小溪静静的流淌。这,就是九里了;这,就是保康的乡村七月了。
火车提速了,社会进步了,火箭卫星上天了,航空母舰下水了。农村的路修平了,房子打扮洋气了,可农村人仍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仍然挥动着陶渊明用过的锄头。坟地里的苍松翠柏庇护着先祖,先祖的灵魂庇佑着他们的子孙后代。参天大树做成了后人的棺材,幼小的树苗还在茁壮成长。用来取悦小孩的果树,现在已是郁郁葱葱,就像一把把遮阳伞。
农村人习惯性的把九点以前叫早上,九点到三点左右叫早半天,三点以后叫晚半天。晴天里的农村人,根本就是闲不住的。早上和晚半天,农村人会赶着牛羊上坡,一直微笑着看着牛羊吃草,也有年轻后生夹着一本厚书,抽工摸夫的品上几页,抑或手捧一只短笛吹上一曲。九点以后,牛羊便呆在栏圈里悠闲的吃草纳凉,享受着城里人一样样儿的待遇,农人们却要去田间干活了。包谷已经出天花了,挂穗子了,太阳一照,绿茵茵的,各种各样的蝴蝶在头顶翩翩起舞,蜻蜓上下翻飞;辣椒地里,开满了白色的小花,蜜蜂在嗡嗡的忙个不停,一串串青翠欲滴的辣椒就像一个个绿色的灯笼;成片成片长势喜人的烟叶憋着一股劲儿,把一个个花苞鼓得不能再鼓,好像再说:“不开不开,等到明早再开!”果不其然,一大早,太阳便打开了摄像头,艳阳普照大地,所有的烟株便齐刷刷的把花苞高高举起,就像一个个等待拍照的美女,在“一二三,茄子”声中,变魔术般的把一个个花苞变成花朵。
农人们头戴一顶草帽顶一片南天,脚穿一双胶鞋踩一方黄土,古铜色的脖子上搭一条不太干净的毛巾垂笑君子兰,晶莹的汗珠小溪般的从草帽的四面八方流淌下来。从田这头忙到田那头,又从田那头忙到田这头。到田埂了,他们抹一把汗,咕咚咕咚灌下一肚子泉水出逃的公主,然后一边小憩一边望着偏西的日头欣赏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他们不苟同于古人对“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诠释,他们认为并非远古时代的地主恶霸拿着皮鞭在威逼着他们劳作,真正的原因是烈日下的断根杂草不会复生,顶着太阳淋的芽敌效果更好,高温天气采摘的辣椒才能卖到好价钱……他们仰头望着瓦南泛白的天空,很感激太阳对他们的帮助,感慨的说:“好天气啊!”
夜幕降临了,这是农民最惬意的时候。常常是晚饭后,女人忙着洗刷,孩童在月光下戏耍,男人们则光着膀子,斜倚在大核桃树下的青石板上,吹着山风,悠闲自在的吸着烟数着天上的星星,回忆牛郎织女的故事,等女人忙罢了,便有一句没一句的聊些油盐酱醋柴和米的闲话,直到草上生了露水方肯就寝。
夜深了,起风了,早上果然下雨了。阴雨天是农民的礼拜天,下几天就睡几天。男人除了吃饭拉屎,基本都在床上度过。雨水如线,风过处,丝丝清凉。远山雾蒙蒙的,每片树叶上都有一个两个水珠,旧的滚落下去,新的又从天上掉下来。门口的小溪里,涓涓清流唱着欢快的调子;悬挂在峭壁上的那条银白色的瀑布咆哮起来了,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七月的天气瞬息万变,一阵狂风,几个闪电,几个晴天霹雳,指不定就酝酿着一场毁灭性的灾难。那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冲毁了牌坊湾大桥,无情的洪水吞噬了我一个同学的哥哥年轻的生命。今年七月十八,核桃大的冰雹夹杂着暴风骤雨,筛豆子般洒落在歇马后坪等地,庄稼被砸得七零八落,看着网友们频频传来的一张张图片,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种田人,我伤心欲绝,那是乡亲们半年辛苦劳作的成果啊!当时,他们站在田间地头,必定是心如刀绞,欲哭无泪,庄稼碎了一地,他们的心也碎了一地。此时此刻,受灾的父老乡亲们,不是在保康的某个工地挑砖头,就是在马桥的某一处矿山拉板车。咋办呢?上有体弱多病的老人等着养老送终,下有正在补课的学生等着生活费用。
牛,依旧在悠闲地啃着嫩草,可牛脖子上已经没有了劳作的老茧,失去了祖传的手艺,没有了劳累,是牛的悲哀,只等着它们长一身肥膘,牛贩子一车拉到马良宰行,城里的餐桌上,将有一顿美味佳肴威薇。山里的猪成了宠物,吃住有了很大的改善,也变得讲卫生起来。鸡的打鸣不再准时,因为有灯泡的干扰王品荣。只有狗吠声依旧洪亮。现在的老鼠不再怕猫回到白垩纪,怕狗。
土地不再是农民的全部,生计有了更多的选择。年轻的男女就像山里的溪水一样不断外流,一方面感受外面的花花世界,一方面挣钱养家糊口。但,只要有一个人在,土地就不会荒芜。种田不再是一种生计,而是一种习惯,天性不改。 而七月是孕育并彰显生命的美好时刻!
哦,乡村七月;七月的乡村,我怎能忘怀?!

【作者简介】杨光举,歇马九里杨家岭村人,现谋生于苏州,业余爱好读书,写写文字。

【编者简介】赵天军,笔名军君,湖北省保康县歇马镇王家埫村人,先后毕业于湖北省老河口师范、襄樊学院,在九里、百峰、欧店中学工作过、目前在歇马镇小学工作。20多年来,热爱支持教育事业,吴正元是生本教育忠实的实践者,是文学创作的爱好者,有逾100篇论文和文学作品在刊物和网络上发表,曾先后获得多种表彰!
【写给读者】我想创造性的将学校与社会融合、让家长与学校互动,引导学生与教师一同自信的生活、学习、快乐的成长,使鲜活的生活现实与有限的书本知识衔接起来,服务于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观察生活,体察百姓,感受人间百态!
【编辑动态】由于《育人文学乐园》总编面临着多家业务拓展与合作,又从事多方面的工作,为了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不断创新与提升,微信平台每周发刊由6期,改为周二、周四、周六3期;喜马拉雅FM有声平台改为周一、周三、周五3期,还有其它平台,合起来每周超过7期,比以前总量增加1到2期(有特殊日子和事情除外)!谢谢您的关注与收听,懂您,并齐心合作,是我们事业共同发展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