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古丽扎娜客!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乡土热点】嗨咗!嗨咗!快来听马喇抬工号子!-乡土黔江

全部文章 admin 2019-04-02 181 次浏览
网站分享代码
【乡土热点】嗨咗!嗨咗!快来听马喇抬工号子!-乡土黔江
真乡土|最黔江
乡土黔江 倾情奉献
歌从高炉峒上来
——古老的马喇抬工号子焕发生机
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喇抬工号子》
流传创作:马喇民间艺人
搜集整理:石岩峰
改编作曲:曾广、孔祥福
参与演唱:马喇中学学生
经作者授权乡土黔江公众号发布,特别鸣谢!
说到黔江本土的乡土民族文化,就不得不提流传于马喇镇一带的高炉号子。大约形成于明清时期的高炉号子,作为原生态山歌体系,是从重体力劳动的号子中所派生出来的。《吕氏春秋》记载:“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后与本地山歌结合,形成一种特殊的声乐艺术,并逐渐发展成当地人自娱自乐的艺术形式。在演唱形式和腔调方面,高炉号子既有西藏民歌的高亢,蒙古民歌的嘹亮悠长制造情缘,也有南方民歌的柔情与缠绵。高炉村地处马喇镇海拔千多米的高山地区,他们离天最近,常年将群山踩在脚下,要用号子抒发豪情。
随着近年来全社会对民族文化的重视,在相关政策的扶持下,古老的高炉号子从山谷田野间,渐渐走向了各类文化节、艺术节的舞台。2006年,由高炉村4位老人组成的号子表演队,参加黔江区首届乡村文化艺术节夏之雨,获优胜奖。高炉号子再次为人熟知。2008年,高炉号子在重庆解放碑演唱,更是声名鹊起。2009年,高炉号子正式列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演唱高炉号子的老人。资料图
在高炉号子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列入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在马喇镇当地,也有不少的民间艺人、音乐教师以及受他们熏陶影响的中小学生,在进行自发的传承和传播。
马喇小学音乐教师石岩峰,作为土生土长的马喇湖人,这些年一直通过各种形式,坚持对包括高炉号子在内的山歌、小调进行传承。他除了到乡村进行走访、搜集、整理外泉水钩,还意识到:这些民族文化必须在年轻人中间传承下去张春旺,需要潜移墨化地融入年轻一代的日常生活里。于是他在马喇小学的校园里通过开办课余兴趣班、培训班的形式,教他的学生传唱高炉号子及民歌小调。学生们对这种充满乐趣的本土艺术非常喜爱,纷纷参加学习。石老师带着他们,分别在多次校园文化节、艺术展演上表演、获奖。随后,他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奔走、付出的事迹也被黔江电视台和其他媒体报道足坛教父,在社会上影起了强烈反响。至此,高炉号子和民歌小调这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再次焕发出了生机。

石岩峰老师在搜集整理民歌小调
(黔江电视台新闻截图)

石老师和他的学生在一起

石老师在报刊上宣传马喇号子

石老师的学生在表演高炉号子。梁利强 摄影
辛勤付出后的收获
几年后,在马喇小学里跟着石老师学高炉号子的第一批学生升入了初中。热心于家乡非遗文化传播的马喇中学教师曾广,又接过了带领同学们传承高炉号子的接力棒。
高炉号子的形式多样,有《老号子》、《过街号》、《过河号》、《过桥号》、《棋盘号》、《大哟哈号》、《小哟哈号》、《定庚号》、《哥妹号》等20余种腔板。而作为最通俗易懂的“抬工号子”(也称报靠号子),与其他号子比起来,更有易记、易传唱的优势。
抬工号子作为一种劳动号子,用于在山区抬石头、抬轿、抬嫁妆时通报道路情况,也是遇见各种障碍物传达技术性提示,既能统一步伐,还能鼓舞情绪。抬前者喊(报靠),抬后者和(调整行进节奏、方向)。在劳动时,多人协同作业,必须有一个号子头。全体抬工都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号子头的指挥,听号子头的口令行事。抬工号子根据字数,分为三声号、四声号和五声号。这种号子虽说有些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随意性,但也有基本的规范性,全体抬工必须“懂得起”。 这一唱一和的号子声,或舒缓或急迫,根据路况而定一磅的福音,久而久之,约定俗成:
(号头)抬就抬呀 (众)走起来呀
(号头)抬头望呦(众)搂起上呦
(号头)弯弯坡哦 (众)斜起上呦
(号头)洋洋坡呦(众)搂起上呦
(号头)平阳大路 (众)甩开大步
(号头)羊肠小路 (众)跟紧脚步
(号头)天上明晃晃呦(众)地下水凼凼呀
(号头)天上一枝花呀(众)地下牛屎粑呦
(号头)大路一条线喽(众)走路像(呛)飚箭呐
(号头)大路一展平喽(众)走路像(呛)腾云喽
(号头)左边有点虚呦(众)右边多踩些呀
(号头)当中有个(音“改”)眼呐(众)踩在两边点呐
(号头)桠桠碰脑壳呕(众)帽子要挂脱哦
(号头)上坡要走齐哟(众)肩膀磨破(lia)皮呀
(号头)下坡要走八哟(众)蹬起八字刹呀
(号头)腰杆往上顶喔(众)脚步要踩稳呐
……

参加乐器比赛的曾老师
优异的成绩。

曾老师和他所在的佳音乐队。
(以上图片来自均曾老师微信)
一向热爱音乐、喜爱民族文化的曾老师觉得天津五中,在网络时代,有必要让抬工号子这种凝聚着当地劳动人民历史记忆的文化元素,通过更多的途径和形式来传播和传承。他经过反复研究,通过自己的理解,对原有的歌词进行了一些二次创作,然后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谱曲、配乐,并在当地文化部门的指导和民间艺人的帮助下进行录制,教给学生们王莽新政。因为这些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加上老师的精心传授,通过反复的练习,终于大功告成。
听着这欢快热烈的号子声爽口大拌菜,我们不禁被乐轼中极富震憾力的节奏感、画面感所打动,脑海里浮现出了一群身穿黑色对襟上衣,黑色长裤、头包黑色丝帕、脚蹬草鞋的土家汉子,抬着石头,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口里喊着嘹亮的号子,周凯旋走在莽莽群山间、吊脚楼外芳草萋萋的山路上。
过几天,曾老师和他的学生们,将带着这首《马喇抬工号子》,去参加黔江区第九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我们相信栗色小天使,这嘹亮、悠美的号子,饱含着马喇人民对家乡、对传统文化的爱,会传得更远,响彻在更广阔更瑰丽的青春舞台,回荡在武陵山区春风里锦绣堆叠的高山大谷间。
(文:随风飞扬)

抬工号子表演(网络图片)
相关文章链接:
【乡土-记忆】石岩峰|马喇山歌小调
END
文章虽然到这里结束了,
但估计很多人会说:
号子还没听过瘾啊!
别急,乡土黔江在近期
还会继续推送一段音频:
同样是曾老师和他学生们的心血
最有地方特色的
马喇抬工号子+花灯调+彩龙船+吴幺姑
原汁原味的“民族音乐串烧”
敬请期待
乡土黔江——
最接地气的原创文学类公众号,
为你呈现武陵山区原生态的
生活之美。
如果喜欢,
请点赞、转发!
原创| 真实| 乡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