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古丽扎娜客!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乡土短评】乡土情怀最动人-乡土黔江

全部文章 admin 2018-12-11 163 次浏览
网站分享代码
【乡土短评】乡土情怀最动人-乡土黔江


乡土情怀最动人
——浅评六哥《干田》《自留地》系列作品
昨天是农历节气的小满,有老乡读者在朋友圈里转发了“乡土黔江”公众号里六哥的文章《父亲的干田》,评论说:“读了这篇文章,我又想起那些年帮我屋老汉整的干田西力士 。”而在老家农谚里说“小满不满,干断田坎”。为了预兆今年的风调雨顺,黔江也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六哥的文章,在这一场雨里,又焕发出了蓬勃生命力。
每次看到六哥《父亲的干田》、《母亲的自留地》这两篇文章,我总会不自觉的想起腾格尔的歌曲《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腾格尔用他的歌场讴歌了北方游牧民族对草原对生命的敬重,而六哥这两篇文章则表达了武陵山区农民对大山对家园最深切的热爱。我们承认,我们是草根写手,是浑身带着泥土气息的农民或农民二代,我们的写作不如受过高等教育、进入体制内的专业作家那么有水平,对文章的起承转合和故事情节的把握方面都有欠缺。但检讨过后,我仍然要对我们内心深处的乡土情怀作肯定,点个赞。

六哥在《父亲的干田》里写道,当下雨的清晨,父亲叫醒熟睡的“我”一起出门犁田时,“我头的天挑了一埂天的牛屎粪,身上酸疼得一点都不情愿。黄雨桐也只有披上蓑衣,打同光脑壳任雨淋。赶上小牛儿,拿起钉耙紧跟随其后。可怜一子母牛!它们就没得遮雨的行礼,雨水顺着牛毛往下滴,全身打得焦球湿。”我从中看出的是一种爱。有父亲对儿子的爱,自己赶着牛扛着犁耙,让儿子扛着轻便的农具钉耙;有作为人对牛的怜爱,一子母牛没有遮雨的行李,雨水顺着牛毛往下滴。字里行间,有一种朴质的善良。耕牛是农家重要的生产工具,也是有生命力有情感的。牛为人类犁田承担最繁重的体力付出,而人则会起早贪黑的上山割草照顾它们。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交换,但说人与牛有感情,但凡是在农村长大的,肯定不会觉得矫情。就如同现在城里人的爱车,只要有心灵的交流吉事果,久而久之同样可以培养出感情。
而在六哥的文字中,同样有童趣和轻松的一面。凭他的仔细的观察和多年后清晰的记忆,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那种苦中作乐的乐观。“在整干田的过程中,田地里翻出来许多土狗崽和虫蒜,吸引了各种小鸟来挟虫虫在我团转飞来飞去好看得很。小燕子垒窝衔泥巴,随时飞来站在牛背上。也有的八哥和水丫鹊也来帮忙啄牛草币。吃少午时抽这个空空,看到这风景承德县贴吧,至今难忘! 当一道毛坯犁完后,要犁第二道追我魂魄,待犁完第二道后,父亲高兴地说:“田完艺口平”啦,明天可以打耙呐!在浑浊的水中洗清完枷担行礼,我俩爷子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吃夜饭。”父亲的高兴,也让读者心里一阵轻松,这是劳动结束过后的满足和成就感,能让父亲结束繁重的劳动,也是做子女的感动轻松的原因所在。

《母亲的自留地》,虽然带有点民间神话传说的色彩,但我们同样能感受到一个平凡人对母亲的爱和愧疚。“纤翻儿常回忆起母亲的那双手有马贵将,抚摸在“纤翻儿”脸上时,粗刮刮的,但她的眼神里却有孩子最想要的柔软和温存。他晓得母亲的手……是在自留地挖菜园子土的时候,被挖锄把打起的水泡,到了第二天水泡破后就磨起血泡,慢慢地打起干结疤疤,天长日久,母亲的手逐渐就变成了那样子”母亲就这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劳动,在自留地里种出各种粮食蔬菜,将孩子慢慢养大。
当孩子长大,母亲老去的时候,却因为各种无奈的原因,不能陪伴在她的身旁。“母亲盼望着纤翻儿有朝一日能回来,左三年、右三年,都没盼回纤翻儿,抑郁成疾,已经永远的长眠在屋则边的那块自留地。母亲走后,自留地里再也没有黄花和满园子的蔬菜,旮旯角角都长满了丝茅针和水麻叶。”荒芜的是曾经母亲年轻的身影,长出的是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愧疚和思念。读到这里,身在异乡的游子蒋多多,都会深深的感动,为了那遥远的家,那满头白发的母亲。
也许有人会觉得,乡土情怀有点过时,乡土文字是冷门。诚然,比起那些网络直播平台的主播们动辄几万几十万的粉丝追捧,每月上万的收入,乡土和乡愁显得有点尴尬。国内外的研究者发现,中国人的乡愁情结,首先是一种对于“故土”地理空间的“情感”;其次是对家乡“过去”时间的一种“记忆”及其对家园“未来”的期望。所以中华民族的优秀的文化基因要传承要复兴,要让美丽乡村和新型城镇化真正的在青山绿水之外,获得人们心理上对家园的认同,“看得见山水,留得住乡愁”才有其真正存在的价值。
后边这一段扯得有点远。六哥是我们家乡70后外出漂泊群体的代言人,他带给我们的感动,引起大家感情上的共鸣,是预料中的事。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父亲的干田》《母亲的自留地》这样打动人心的文章,有了我们大家心里不曾泯灭的乡土情怀,我们的心灵才有一个安放栖息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