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古丽扎娜客!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乡土铅山】重田珍书——虹桥·窑山-铅山风情

全部文章 admin 2017-10-16 136 次浏览
网站分享代码
【乡土铅山】重田珍书——虹桥·窑山-铅山风情

沿着网友留言的线索,我前往虹桥乡窑山村寻找有“重田珍书”匾额的老屋。
窑山村得名于本地的瓦窑,清代咸丰年间,抚州人在此烧瓦窑为业。
后来陆续有不同族姓迁徙而至,繁衍成村。
过去的窑山仅仅指窑山街。
现在的窑山村则包括二十多个自然村,其中就有本期微信介绍的上屋丁家和石排王家。

石排王家,叶坞王家分支。




这些老屋已经无人居住了。



老屋的木雕残记录着那个年代的疯狂。

老屋很有特点,却不是要寻找的。


这个物件难得见到了,在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里有记载隋主沉浮,叫做狗气杀。农村的鸡食盆,竖的隔栏留什么给你,鸡脖子伸得进去吃食,狗却够不着蒋林珊,只能干瞪眼气死。

留守的老人。


留守儿童。

隔代抚养,是现在中国的特色。

上屋丁家。


已经很靠近葛仙山乡的斜岭村了。


新修的村道已经把斜岭与窑山连接起来。

上屋丁家老朝门已经有300余年的历史,重田珍书四个大字依然清晰如新。

重田珍书,是丁氏家族的祖训。

丁祥有,今年79岁,三儿三女,人丁兴旺,四世同堂。祖先从山东济南府迁徙而来,与王畈丁家共族谱。

丁祥有的父亲丁国俊少年时,高岩成二家境贫寒,但父母背负着沉重的生活负担,仍然送子求学,希望有一天能出人头地,光宗耀祖。
民国末年,丁国俊抱着满腔热忱,决心报效祖国,投笔从戎,参加国军,不料投错了主。新中国成立后扭计杂牌军,他在而立之年,因为有文化,被新政府录用,成为铅山县政府工作人员。但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恰逢全国特大灾荒,因家中妻子儿女(当时已是七口之家)生活无从着落,迫于无奈每伴清清宝,不得不卷起被盖辞职回乡马烈孙,从此沦为农民,郁郁不得志。
在古稀之年,回想起自己坎坷沧桑的的一生,觉得“重田珍书”这个祖训很有道理。写下遗嘱,希望一众子孙后代,努力培养后代,耕读并重。

其实,在那个年代,像丁国俊一样的人,还有很多。丁国俊一家的遭遇,是那个时代的缩影。

这栋老屋看着不起眼,也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老屋为丁祥有的爷爷建造。



老屋的木雕精美绝伦,在虹桥不多见。


燕子网的壁画更是内容丰富,栩栩如生。

虹桥盛产红薯,几乎家家都做红薯粉。这个大木桶就是用来沉淀红薯粉的。


村子四周都是竹山,春末初夏晒笋干,成了家家户户的规定动作林家三娘子。

炊烟起,鸡归埘,倦鸟回。

真诚感谢向导——窑山村王书记的带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