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古丽扎娜客!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乡土风情】潮阳县自然村命名规律的探索-潮之阳大海在其南

全部文章 admin 2017-08-16 140 次浏览
网站分享代码
【乡土风情】潮阳县自然村命名规律的探索-潮之阳大海在其南
潮阳县自然村命名规律的探索
潮阳县于东晋隆安元年(公元397年)始置县于海北,称潮阳县。先民根据地理环境、生产、生活条件等方面的情况,选址创村或定居,形成聚落,始命村名。历晋代沿革至今,全县共有606个自然村。这些村名是历史的化石,也是社会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村名作为具体地域的指称,常受区域内的语言、地理、环境、民俗和历史文化等的约束,蕴藏着丰富的自然人文信息,在命名上表现出一定的规律,对探索自然村的由来、含义、沿革、演变,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源于自然条件
潮阳县东南濒南海,西南有大南山,北有小北山,两山之间有练江平原,练江从中连亘;小北山之北至榕江属榕江平原。潮阳县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武泽锦熙,伸入南海,地形地貌复杂,有山有平原、濒海、多水域,自然村的命名也多与此相关。
〈1〉以山、隘、峰、径、岗、屿、埔、陇、洞命名。大南山雷岭峰海拔521米,为县最高峰,地面高程100米以下的低丘也较多,缓坡连绵不断,在此创村、定居,村名来源于此。
以山命名:井都镇神山村,因有一小山,山上有巨石状似眠床,得名神山村;西胪镇凤山村,因村境有山,山形似凤而得名;雷岭镇龟山村,因山状如龟,故称;贵屿镇浮山村,因地处平地,突起小丘而名。
以岭命名:红场镇蛇地岭村,因该地有岭,形状弯曲似蛇而名;西胪镇竹岭村,因岭植竹,故称。
以岗得名:棉城镇的凤岗村,以村背依山岗,其岗似凤得名;金玉镇柳岗村,因有山岗,四面环水,岸柳成荫而名。
以峰命名:红场镇尖峰村,因村北有一尖削山峰,故名。
以隘命名:谷饶镇的径脚村,地处山隘之边得名;仙城镇的径中村,在山隘之前得名。
以屿命名:铜盂镇壬屿北村、壬屿南村,因平地突起一小丘,林木葱郁、气势不俗,称壬屿重生之苏湛。在屿之北创村偷烧鸭,称壬屿北村,于屿之南创村,称壬屿南村。
以埔命名:西胪镇的埔尾村,因地处蛇仔山缓坡之下方垤地中煤招标网,故名;峡山镇西埔村,创村时,村西有埔地得名;贵屿镇的山力村,因村地原系山洪流过,淤积泥沙碎石成埂地,称山砾埔,因“砾”与“力”潮音近而称山力村;沙陇镇的内埔、草埔、高埔村,谷饶镇的头埔、牛踏埔村,西胪镇的后埔、大园埔村,都以埔得名。
以洞命名:棉城镇的洞内村,因地处东山南麓,昔时有洞,称洞内;海门镇洪洞村,昔有洞,洞主姓洪,故名;河浦镇古家洞村,因昔有一洞,故称;西胪镇洞口村,村创洞口而名。
以陇命名:多于缓坡地带,由于山洪冲积,泥沙淤积,形成带状埂地成陇,如两英镇西陇村,河浦镇东陇村,井都镇陇尾村,胪岗镇上陇村,均以陇得名。
〈2〉以溪、河、港、湖、塘、沟、坑、塭、浦命名。潮阳县濒南海、海岸线长42.6公里,境内地势坦荡,拥有练江、榕江、濠江及其支流和山区壑流。水网密布,与此相关产生了自然村名的由来。
以河命名:河溪镇的河溪村,地处小北山北麓,有一壑流流经村西,接一水道注入牛田洋,称河溪村;峡山镇的河陂、后河村,铜盂镇的河陇村、河尾村,灶浦镇的河下村,关埠镇的河腰村,都以河命名。
以溪命名:于水道近处创村得名。陈店镇溪口村,因地势低洼,为洪水注入练江而得名;谷饶镇溪尾村,因地处赤寮溪下游故名;两英镇的古溪村,昔因水源缺乏,从大南山开凿一水道,称苦溪,后雅称古溪村;雷岭镇的双溪村,因地处二水道汇合处,称双溪村。
以港命名:贵屿镇凤港村,因村西有一溪港,称后港,后雅称凤港村;胪岗镇的港头村,昔时地处溪港的发源地,袁洁仪故名;司马浦镇的港口村、港尾(美)村、港西村,金玉镇的澄港村,都以港得名。
以湖得名:海门镇的湖边村,据明隆庆《潮阳县志》载:“大湖在东南,地濒大海,韩昌黎所称祀神至海上”。即此,因村创于湖畔,故称湖边村;井都镇的平湖东村、平湖西村,因地处一湖之东和西而名,成田镇的三湖村,两英镇的澎湖村,都以湖得名。
以塘得名:峡山镇的董塘村,村有练江支流绕过,形成水泽,汇成大塘得名;棉城镇大南塘、小南塘村,地处县城之南,濒临龟头海,多池塘,称南塘,分大小两个聚落,故称。
以沟得名:金浦镇的大沟;峡山镇的上西沟、西沟、沟头,沙陇镇的牛沟,成田镇的深沟,两英镇的崎沟,都以村境有流壑水道而得名。
以坑得名:由于山洪冲泻,滔滔流水,形成谷地洼地为坑,以此得名,如谷饶镇大坑村,沙陇镇石坑村,两英镇瓯坑、云坑、暗坑、上小坑、下小坑、西坑村;雷岭镇洋功坑,龙坑村;金玉镇东坑、官母坑、深坑村,河溪镇的上坑村,都以坑得名。
以塭命名:因地处海水流通的滨海地带,择点设闸、置网、渔获,设塭,以塭得名,和平镇的塭内村,昔系水塭,后形成陆地,称塭内村;黄厝塭村,创村时,因近处有塭,塭主姓黄,故称;司马浦镇的塭美村,胪岗镇的银塭村,均以塭得名。
以浦得名:以地处水域边地带为浦。金浦镇金浦村,因南濒龟头海,地势低洼,称深埔村,后雅称金浦村;河浦镇的河浦村,因东北濒临江,称濠浦,因“濠”与“河”音近而称河浦村;司马浦镇司马浦村,因地处练江支流水边,且其祖先曾任司马官职,故称司马浦村;还有金玉镇的玉浦村,井都镇的浦东村,峡山镇的上东浦、下东浦村、灶浦镇的灶浦村等,均以浦得名。
以窖命名:以近处有洞穴为窖得名。司马浦镇的窖墘、窖尾仔村,铜盂镇的玉窖村,均以窖得名。
[二]源于人文条件
潮阳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历东晋至今,人文昌盛,名人辈出,如明提学李龄、御史陈大器、大理寺卿周光镐、御史萧端蒙、浙江提学林大春、女诗人郭真顺,清进士郑之侨、进士范家驹,及近代电影艺术家郑正秋、著名编导蔡楚生等,都闻名遐迩。潮阳县素有“海滨邹鲁”之称,故潮阳县自然村的兴废、演变、蕴藏着丰富的人文信息。
〈1〉以意识命名:寄望吉祥、兴旺富裕、表达美好愿望。仙城镇仙城村,初名九石埔,元末地师虱母仙于出入大南山门户建城,称山门城,后雅称仙城;沙陇镇华瑶村,因地处平川沃土,绿水萦绕,似桃源胜境而称华瑶村;峡山镇义英村,因村境十八曲水迂回,得天独厚,毓秀钟英,遂名“厚英”,宋嘉泰元年(1201年),时值饥馑,村人翁胜保申报朝廷,赈济灾民,朝廷嘉其仁义,御赐村名“义英”。铜盂镇胜前村,以许姓祖先从梅花村分裔至此定居,因村址在沈姓屋前,取名沈前村,至明正统五年,村人许申任福建省长山知县,致仕回家,取“今胜于昔”之义,改名胜前村;井都镇诗家村,昔系四户人家在此定居,称四家村,后发达,村人殷实、富裕,本崇尚诗礼之义,遂改名诗家村;河溪镇桑田村,位于榕江出海口之西岸,背山面海,因昔年海滩泥沙淤积成埂。其先民于此垦植,取沧海变桑田之义,称桑田村;谷饶镇谷饶村,明清时因系丘陵地带,常闹旱灾,所谓“三天无雨天大旱”,一片赤地,称赤寮,清末,村民修陂凿河,引水灌田,生产发展,取五谷丰登之意,遂改名谷饶村。
〈2〉以人工建筑命名:
以陂命名:多于山旁或水塘岸边开凿水道引水,蓄水而建闸、建陂,于此创村而名。谷饶镇新陂村,地处小北山南麓,从山旁开渠筑陂,称新陂村;仙城镇第七陂村,因村旁有一水陂,从序数排列至此第七,称第七陂村;红场镇大陂村,因村有一大溪流过,拦溪筑陂,称大陂村;还有峡山镇的河陂,陈禾陂村,成田镇的沙陂村,都以陂得名。
以桥命名:因潮阳县有练江、榕江及其支流,江河繁多,纵横交错,水乡泽国,为沟通两岸而建筑津梁,有些自然村名也以桥得名。峡山镇的拱桥村,因村前有横跨练江支流的石横桥一座,称拱桥村;又如华桥村,因地势地洼,四周大小溪流相连,绿水环绕,如一小岛,称华渚。明时,因门前石桥常积水,行人涉水过桥而改称下桥村,后美称华桥村。还有胪岗镇的桥东、桥西村,关埠镇的新桥村,都以桥命名。
以渡命名:练江、榕江穿绕县境,绵亘东西,支流蜿蜒,渡口鳞次栉比,故有些自然村以渡得名。铜盂镇萧渡村,因地处练江中游南岸,唐进士洪奋虬建桥横跨练江两岸,称萧湘桥,后桥废而设渡,称萧湘渡。嗣后设村,称萧渡村;陈店镇牛草渡村,因该地原有一牧牛草地,濒练江,在此设渡称牛草渡,故村以此得名;又如流西渡村,也以渡得名;贵屿镇渡头村,因地处窖渡北垠得名;河浦镇渡头仔村,以村北有一渡而名汕头龙泉岩。
以路命名:古有驿道、铺递和较大的道路,有些村也以路命名。如金浦镇官路村,以昔时驿道从村贯过得名;关埠镇的路内村、路外村,因通往揭阳县曲溪镇要道两侧,以路分内外为村名;灶浦镇玉路村,因昔时村道弯曲,而称曲路村,后美称玉路村。
以厝命名:创村时建造房屋,以厝得名。胪岗镇溪头上厝村,和平镇溪头下厝村,沙陇镇长厝村,两英镇古厝村,仙城镇东北厝、李厝、许厝村,金玉镇何厝、苏厝村、红场镇乌头厝、丰厝村,关埠镇庄厝村,谷饶镇新厝村等,都以厝得名。
以岩、宫、庙、庵命名。宗教信仰,佛教传入,在潮阳县有悠久历史,远在晋时已有西岩古刹。唐大颠于贞元六年(公元790年)创东岩,贞元七年(公元791年)再建灵山寺,以后其它庙宇也相继建立,一些村名由此产生。西胪镇岩前村,因村前有一岩寺而名;又如乌岩村,以境内有一黑色石构成的岩寺而称乌岩村。灶浦镇的新庙村,因创村之前,其祖先到此留宿一庙宇中,后创村,称新庙村。金玉镇前宫村、神仙宫村,以宫得名,仙城镇刘厝庵村以庵得名。
以寨命名:昔时创村或定居多先筑围墙或因兵荒马乱,防寇贼,筑栅为寨,后村也由此得名。灶浦镇涂寨村,贵屿镇新寨仔村,仙城镇铁桶寨、林厝寨,陈店镇范厝寨,沙陇镇葫芦寨,和平镇上寨、中寨、下寨村等都以寨得名。
以寮命名:不少村创于明朝,常遭倭寇、海寇袭扰,据明隆庆《潮阳县志》载:“村俱被寇残毁大半,半为丘玗”,后人到此搭寮定居,又有的经营副业,搭寮看守,在此创村,遂以寮得名,寮以方位命村名:西胪镇的西寮、南寮村,成田镇东寮、中寮村,灶浦镇溪西寮村,金玉镇下寮村,铜盂镇洋尾寮村,两英镇背寮村。也有以大小命名:如成田镇大寮村,谷饶镇寮仔村。寮以姓氏命名:西胪镇马厝寮村,仙城镇朱厝寮村,金玉镇徐厝寮村,和平镇陈厝寮村。寮以地形命名:和平镇大岗寮村,成田镇千山寮村玫瑰镜糕。寮以行业命名:红场镇打铁寮村。寮以意识命名:陈店镇足食寮村。
因军事设防命名:潮阳县地处南海之滨,昔为防寇袭,置卫防守。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依地势筑城置卫,始建海门城,为县治保障,迁守御千户所于此,原系海口村,遂改为海门;棉城镇古帅村,明万历元年(1573年)于该地建设护城营地,驻兵戍守县城,称古戍,清光绪五年(1879),于该村立“廉明知正堂樊示”石碑一块,上刻“古帅”二字。遂改村名为古帅。
〈3〉以种族命名:潮阳县昔少数民族居住,后以种族命村名。据明隆庆《潮阳县志》载:“有曰輋户者,男女皆椎髻箕倨跣足而行,依山而处”。又载“畲”、“”、“斜”皆俗字。如西胪镇内、外村,昔有畲户聚居于山坳之内称内村,于山坳之外称外村;又红场镇大村,因地处大南山之北,昔有畲户居住,称大村;还有棉城东家宫村,昔有蜑人于此晒网栖息,后定居,称蜑家宫,因“蜑”与“东”潮音近,而改称东家宫村。
〈4〉以创村人或定居人命名:红场镇的陈五田村、蔡肥村,雷岭镇的刘仕可村,沙陇镇的炖灶村,峡山镇的赵西港村,都以其创村人姓名命名。

原载1991年《潮阳文史》第7辑
作者:李统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