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古丽扎娜客!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乡愁】你可知道徐州的“三洪”?-掌上铜山

全部文章 admin 2018-07-03 166 次浏览
网站分享代码
【乡愁】你可知道徐州的“三洪”?-掌上铜山

说起这徐州的”三洪”就不得不提古泗水。泗水是古代著名的河流,在徐州城东北与西来的汴水相会后继续从东南流出徐州。期间因受两侧山地所限,河道狭窄,于是形成了秦梁洪、徐州洪(百步洪)、吕梁洪三处急流。洪的本意是大水。这里是方言,石阻河流的意思。如今,三洪虽然随水系改变而消失多年叶真理,仍留下许多人文史话令人回味。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白居易---《长相思》
“汴泗交流郡城角,筑场千步平如削。”
韩愈诗---《汴泗交流赠张仆射》
秦梁洪
秦梁洪,位于徐州城北十八里处的大运河段。秦梁洪的知名不仅因其为三洪之一,更因其与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在此捞鼎而声名大振。
秦始皇为什么要捞鼎呢?原来,大禹继天子位后,用九州所贡之金铸成九鼎,将每洲的山川形势、奇神怪兽铸在鼎上,昭示九州百姓。九鼎被视为国之象征。公元前258年秦灭周后,秦国运九鼎到咸阳脱裤族,途中,一只鼎不慎落入泗水。秦始皇灭六国后驾车巡游,路过泗水,想起了曾经丢失的鼎,于是令人打捞。《史记卷六· 秦始皇本纪》有载“始皇还,过彭城,斋戒祷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没水求之,弗得。”

徐州汉化像石馆有一块“泗水捞鼎”的汉化像石,整幅图画故事连续,构图紧凑,生动有趣:一排士兵和役夫费力的将鼎从泗水中拉起邪恶内涵漫画,一条黑龙从水中飞起,怒目利齿咬断绳索狂暴连击,士兵和役夫骤然跌倒,周鼎又沉入水中。

”泗水捞鼎”虽被记入史册,但是近有学者指出,其并非史实,而是汉朝政者有意编写。飞龙出水喻意“秦末泗水龙”------泗水亭长刘邦拯救黎民于水火。整个故事宣扬的是汉高祖刘邦君权神授。
徐州洪
徐州洪又称“百步洪”,在徐州城东南故黄河和平桥至显红岛一带,长约百步,苏轼知徐州时与弟苏辙分别有咏歌百步洪的多首诗词传世,故后人多以百步洪名之,徐州洪反而无人提起了。

这里还流传着苏小妹投水救城的传说。这个美丽的传说背后其实都是出于人们对苏轼抗洪救民的感恩和爱戴。

当年的百步洪,是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百步洪又分中洪、外洪、里洪,其形像川字。百步洪的奇石怪壑和惊涛骇浪,既是行舟的大碍,又是难得一见的自然景观。苏轼在徐州任知州时,曾多次游览百步洪。曾与好友驾小舟闲游到此,作诗《百步洪》:
“长洪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水师绝叫凫雁起,乱石一线争磋磨。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方颖超。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
诗中连用七个奇特的比喻,描述了百步洪的险,章玉善并借水抒发胸中宏志。

百步洪是漕运必经之地,从宋哲宗开始,历任官吏皆力维此处畅通。清咸丰五年(1855)黄河改道,河道湮废,百步洪激流不再。今天的百步洪广场,位于故黄河西沿。政府大力改造黄河故滩,在此修堤,植树纳粹追凶,建亭、立碑。广场立有两块巨石,一重70吨,一重40吨,石上刻有“百步洪”三字,苏轼的《百步洪》诗作也刻于石上。
吕梁洪
吕梁洪则位于咱们铜山区的吕梁山下。三洪之险闻名天下撕夜吉他谱,而吕梁洪之险则为三洪之最。分为上洪、下洪,两洪相距七里杀戮轮回,水流湍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即传为孔子在吕梁山临洪观瀑时发出的感慨。

自孔子观洪之后,吕梁声名远播,当地村民为纪念孔子神州侠侣,把孔子观洪的村子叫作悬水村(现铜山倪园村),把孔子夜宿的村子叫作圣人窝。凤冠山上,后人为了纪念他在山顶修建孔庙、川上书院、孔子观道亭,留下了许多古迹遗址。还有两块珍贵的古碑。一个是明朝书法家文征明书写的“疏凿吕梁洪记”碑,因文、篆、书俱佳,又称“三绝碑”。还存有“岳飞的《送紫岩张先生北伐》诗碑”。

历史上,在元代乃至元代以前,作为京杭大运河咽喉要道的吕梁洪,其水运之艰险并没有得到任何改观,基本处于“原生态”。吕梁洪真正成为交通要道、国之命脉,是在明朝。当时,徐州作为江淮漕运的咽喉要地,每年经徐州运往北京的粮船达一万两千艘。为保障徐州段的通畅,官府不惜代价,用了130年,才将两洪(百步洪、吕梁洪)怪石凿平。明朝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到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间,这200多年铸就了吕梁的鼎盛,漕运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