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古丽扎娜客!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乡村探秘】探访大新中越边境村庄——通音屯-大新潮生活

全部文章 admin 2017-12-30 175 次浏览
网站分享代码
【乡村探秘】探访大新中越边境村庄——通音屯-大新潮生活

探访中越边境村庄
初识通音:一个充满乡愁的边境村庄
大新县下雷镇土湖社区通音屯位于下雷镇西南部,距下雷镇政府25公里,距大新县城60公里,邻近天等县、靖西市。共有120个自然户(总分户161户),全村人口共515余人。2017年6月,笔者第一次走进通音屯。幽深的小巷铺着石板,村里人踏着古人的脚印,把石板踩出一个个凹陷的印记,延绵一代又一代的记忆。阵阵清风拂面而过,清幽的气息扑鼻而来,让人内心不禁泛起阵阵涟漪。

村里道路还没有硬化,走进村里,到处都是泥泞。

村前的路边,有一排树林。是村里人平常聚集聊天的地方。树上装有一盏灯,灯下摆放着几块水泥板和石凳,供人们休息时下棋或者打牌。

一座三间的平房,是2002年10月28日修建的通音小学教室。吴一迪如今遗弃了好几年。站在校舍前,凝视着斑驳的墙壁,仿佛听到了莘莘学子朗郞的读书声。

几经风吹雨打,“通音教学点”校牌被风刮掉了一边的钉子,牌子斜挂在墙壁上。

由于村道太狭窄,通音屯的楼房家门只能横斜着做。村上的楼房几乎是这样子。

不管你起的楼房建得多高,进入家门的台阶无例外地横斜着。

其实,这种现象从废弃的房址中看得出来,已经是很久以前就存在的建筑现象了。

看,这户双向横做的水泥砖楼梯,别有一番情趣。远看简直像一座石拱桥。

楼梯下,是放置柴火或农用具的好地方,既可避雨,又不浪费空间。

这几年来,随着党的富民政策阳光普照下,村民们大都建起了楼房。但是,老旧的红泥巴房还没有拆掉。仿佛是村民将它作为储存记忆来保存。

老房已经老旧,衰朽的门板,斑驳的土墙,苔痕碧绿,宛然病入膏肓行将就木的衰者。但是,它的存在,唤起了人们许多乡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各种现代家器纷纷进入寻常百姓家。于是,前几辈人用过的生活石器已经退出历史的舞台。

通音屯地理位置偏僻,但山上的石头有许多是宝贝。看,墙角下的那块就是磨刀石的好料。

村中至今还保留着有一座清朝古墓龟息法,是农氏家族。考究的碑石足见墓主人当年的丰盈与富足。尽管岁月久远,但墓碑上刻文还依稀可见小崔会客。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通音屯河水发现有金矿石。于是杰西麦卡尼,村民们就集资买来机器设备“淘金”。后来村民发现金矿石量太少了,发财梦破灭。当年用过的淘金设备如今还遗弃在房前屋后的角落里。

建起了楼房,有了单间的卫生间兼冲凉房瑞之清,原来用过的铁皮简易冲凉房,让出了楼房,安置在屋后。

村上有了自来水,以前用来挑水用的水桶,如今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功能,遗弃在家门口,等待主人的处置。

通音屯是个风水宝地,有山又有水。看,一条小河多村前淌过,让通音屯增添了许多灵气。

通音屯有强烈的卫生意识,在河岸上修建了一个焚烧池。专门焚烧死老鼠之类的动物。

河岸边有许多梨树栅栏密码,树上结满了果实。但是,由于村民大都外出打工,留守的村民太少,加上生活上的富足,没有人去采摘,任凭成熟的果实烂在树上极限街区。

通音屯人多地少。尤其是水田,少得可怜。村西头的那片10亩左右的水田,是通音屯最大的耕作区。

村子大多数村民都住上了楼房。但装修最好的是许家两兄弟住的楼房。

那天是通音屯“一事一议”硬化村道的开工日子。村民们积极投入到义务劳动中。

通音屯的村后,有几棵野生的李果树,果实酸中带甜,是解酒的好食品。

看了绿色的李果,口水情不自禁地流出来了。

通音屯的村东头有一条石板古道。古道上有一个石拱门。据说,那是解放以前动乱时任福耀,村民们用来抵御外来入侵的一座“屏障”。

村子附近有一座山,山脚下有一个洞,洞口有用石头垒起的石墙。据村上的老人说骆驼蹄子,这座山洞可神秘了。解放前,不少革命志士为避开国民党反动派的追杀,从四面八方秘密聚集在洞里,商讨对敌作战方案。

通音屯的村后,有两座山,山里有两个溶洞。走近 洞口,一股冷气扑面而来。如果是夏天,那的确是乘凉的好去处。况且,听说溶洞内风景很美,人们不禁产生要进去观赏的念头。

溶洞的洞口开阔,进洞的路子斜着朝下,蜿蜒曲折。进到洞里,洞内宽敞,别有洞天。

洞顶悬挂着大小不同的众多的石钟乳,洞底长着很多石笋,石钟乳和石笋连接起来,形成了许许多多的石柱。

景色优美,千奇百怪。人们不禁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到惊叹。可惜光线不足,照相机能力有限,无法将洞内的美景一一拍下。只能望景生叹。
感言:无论是客居他乡,还是旅居国外;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贫民百姓;我相信挂职网,故乡永远是一个令人魂牵梦萦的地方。而乡愁异界纨绔剑神,就是一本厚重的书,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品读!因此,美丽乡村建设,应该是在整治村容村貌和生态环境的同时,注重修缮村落文物古迹,这样,游客便自会慕名纷至沓来。
来源:大新人文
编辑:Edi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