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古丽扎娜客!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乡村记忆】系列报道之九——沂源县东里镇“东安村”-掌上沂源

全部文章 admin 2019-06-23 172 次浏览
网站分享代码
【乡村记忆】系列报道之九——沂源县东里镇“东安村”-掌上沂源


沂源县历史文化悠久,内涵丰富,自古以来,人杰地灵。沂源县广大的乡村,有着风格迥异、丰富多样的生活传统、劳作传承、民间习俗和宗教信仰,乡土传统文化遗产存量丰富,庞祖云保护传承意义重大。为弘扬沂源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掌上沂源》联合沂源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推出大型系列报道《乡村记忆》,陆续推出一批具有浓郁乡村特色的村庄李诗英,今天为您推送第九篇:——沂源县东里镇东安村。东安村

沂源县东里镇东安村,沂河在其南崔恩熙,红水河流其东,地处莱芜到沂水、东里到青州的交界处;全村510户, 1500多口人赤面恐怖症,山滩耕地1800余亩 。
东安村久远的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是一处原始社会末期人口较为集中的古村落。
东安村名,源于东安郡、东安县。东安古城遗址,1997年被淄博市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又被省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是省级文明村。东安古城

东安故城,由内城和外城组成,老城顶在现东安村北。内城北起五花石山和石门,南至现村中东西大街,约800米;东起城隍庙东侧大路,西至龟盖岭,约500米;分布面积40万平方米。外城范围较大,北起五花石山后,南至沂河北岸,长约1200米;东起红水河右岸,西到沂源第三中学院墙东的鸳鸯桥(又叫断魂桥),宽约2500米;总面积3平方公里。
考古发现,东安古城遗址有商、周、汉代城墙;故城的周围发现了距今 6300 余年的大汶口文化墓群、距今2200 多年的战国墓群和距今1600 多年的汉代墓群。
古城从龙山时代就开始修建。夯土的城墙历经岁月,已遭严重破坏。现仅存老城顶一段。老城顶遗址地面土呈黑色,有明显烧过残留灰烬的痕迹。文化层厚约1—3米。在地表和断面,散落着大量春秋战国时期建筑遗物筒瓦、板瓦、陶片、花纹砖、半圆或圆瓦当的残片。已发现较完整瓦当上面有古篆体文字“千秋”“万岁”“天地相印”“长乐未央”“宫官”等字样。这一时期的生活器皿,鬲足、豆盘等随处可见,表明古城在东周时期就非常繁盛,到秦汉时代已经是一座规模相当可观的古城了。
古城顶,原有一片很高的土台子。村里“学大寨”时期,填河造地,把土台子全部挖走。台东四季美农贸城,内城由西向东延伸的高大黄土坡梁也一同下挖元神真仙。除城隍庙被保存下来外,周边面积至少1500平方米范围内、深均3米的黄土被挖走査海生。如今,城顶已是住户和农家果园,栽植上了苹果和葡萄。
古城北部和东部有护城河;北、中部地面有殿宇和城墙遗存,尚未发掘。
古城遗址北部是大片古代墓地,已发现有春秋、战国及汉代墓群,以东周墓葬最为多见。

出土器物有龙山文化时期的石斧、石刀、石锛、骨针、蚌等。
商代墓葬出土了铜编铙、镶嵌绿松石的弓形器、车具、戈、簇等30余件器物。经鉴定,属殷商中期的陪葬物,墓主可能是中小奴隶主。此处铜编铙一组三件,大小依次排列,两面均铸饕餮纹胜利之日,音准精确,音质清脆,反映了3000多年前这里先民高超的音乐水平和青铜制造水平。现在,山东省仅有两套。
在汉墓,出土秦半两、汉五铢、大泉五十等铜币,还有铜、铁冶炼的遗迹遗物等;尤其在墓内周壁石板块上,重见天日的雕刻画像有“车马出行图”“飞虎图”“飞狗图”,想象丰富,刻工精细,较好地反映了墓主人的生活、出行及地位等级。
明万历年间,蒙阴县时任工部主事公鼒曾查看东安城,从留下的诗篇里可窥见东安城之一斑:“禾黍离离覆短墙,黑云千顷昼茫茫。一间草屋祠山鬼,几尺蓑城属海王。归鸟渐从村树没,晚风遥送豆花香。故人只在墙东卧,手拍柴门解客囊。”
东安古城遗址地上,现唯一保存下来的庙宇是城隍庙。经专家考证,此庙由官方建于东周春秋时期,几经修葺,历时已有2600多年。城隍庙独院,3间,庙内正面供奉城隍老爷塑像,两边对联是“王法如山公道人间在,法网难逃严惩罪恶人”,横批是“赐福众生”。
郡县所在地
东安故城,在春秋时期为纪国浮来邑,北去齐长城铜陵关仅12公里,东去穆陵关20公里。城下即鲁国至莒国的通衢官道。所以,这里南有沂河、东有浮来水为天然屏障,北控齐,西抑鲁,南抵莒、楚等国,正处在三岔路口的点上,历来也是官府、兵家必占、必争之地。纪哀候六年(齐襄公八年加布林,前690),齐灭纪后,纪王携卿大夫徙迁于此,辟为难时都城。

西汉景帝二年(前155),朝廷始在此地置县,称东安县;东汉献帝建安初年,改县治为郡治。《山东考古录》载:“东安郡县城,在邑西北七十里许,今东安庄后……”《续山东考古录·卷廿一》沂水县条载:“后汉末(……或建安初立也)于盖县地置东安郡;魏因之。”东安郡,辖周边数县,隶属徐州。
据《中国历史地理图集》第四册载,南北朝时期,此城是北朝后赵(襄国)东安郡治所。郡府故址即今东安村。至前燕、前秦、后燕、南燕为东安郡治所未变。至北朝北魏时,东安郡废,置盖县。至东魏时,又恢复东安郡建制。
公元584年,开皇四年废东安郡为东安县,为莒州治,治所迁今沂水城。《隋志》载:“开皇十六年,别置东安于古盖城。”即公元596年,另设东安县在盖邑,属琅琊郡;炀帝大业十年(614),东安县并入沂水县。
东安,从西汉景帝二年设县至隋初,或为郡或为县,治所在此近400年。
李逵故乡

李逵,是《水浒传》梁山一百零八名好汉之一,也是家喻户晓、大众喜爱的传奇人物。
《水浒传》中介绍李逵:“祖籍是沂州沂水县百丈村氏。”“他在本县百丈村董店东住。”
百丈村原是东安村的一个自然村,《水浒传》中的李逵的原型的故乡就是东安。经考证:
(一)州县相吻合。东安村,从唐朝起,经五代,到北宋,500年来一直属沂州沂水县辖,在沂水县城西北70里处。
(二)董店,即现在东里店。《沂源县地名志》载:“东里店有千年的历史。相传有董、李两家店坊,人们以此称‘董李店’,后沿革为东里店。”实际东里建村,最先是董家在东安城西门外开店。由于生意做得红火,当时人们习惯简称董家店为董店。后来,李家看这里生意好做,也前来开店。若干年后,人们才合称其地为董李店。董店到东安原有5里槐树,是官道驿站的一部分;方位上,董店在西,百丈村在东,与《水浒传》中介绍的方位一致。
(三)有百丈崖在。东安村北1里处的虎山下有石崖,乡民称为百丈崖,有两个意思:一是形容崖高;二是石崖横亘南北有百丈,言其长。百丈崖在东安原去临朐官道左侧。每当盛夏汛期,百丈崖瀑布飞落成潭成渊,东流一里汇于红水河。水道两侧,荷藕、鱼鸭满汪,四周蒲苇如屏,是一景致。李逵一家当年住在崖下,依崖起名百丈村。
(四)有沂岭打虎地在。李逵“沂岭杀四虎”地,从百丈村西去6里辣条炒饭,顺黄崖峪翻过山梁,再走里峪就是打虎峪。打虎峪村西距沂河1里。村东原有三官庙,就是当年李逵背母来到庙前让母休息、等候找水之庙。《沂源县地名志·打虎峪》记载:“村西坡处有清乾隆年间立的修路石碑。相传宋朝水泊梁山黑旋风李逵在此打虎,取名打虎峪。现村内有老虎洞、亮虎台、虎路沟等地名仍传说至今。”打虎峪村东三官庙已拆除,“重修三官庙碑”尚存村中石桥上猎魔侠。打虎峪北为虎落北峪村,志载:“因与村南打虎峪一岭之隔,传说被李逵打死的老虎跃过山岭死于此地,以此取名虎落北峪。”
(五)有林地在。李逵被奸臣高俅药死后。李家怕朝廷报复,举家外迁谋生。李家的林地有两处;一处在院峪村东高台地,有方形石碑。20世纪“文革”前,外迁后人一直前来上坟。另一处在东安村北果园,“文革”期间平墓时平为土地 。
(六)民间有传说。东里店八秩老人杨发褀先生讲:听老人们说,李逵一家给何家种地,住在东安何家的场院屋子里,每天晚上都编秫秸篾子席到深夜 。何家良善,看李家忠厚、勤快,就把村北一片涝洼地送给了他家。涝洼地长苇子,可以编苇席卖。从此,李家就在苇子地边搭起团瓢屋子,住了下来。李逵一家人口渐多,邻村又相继迁来几户,遂成一个村。小村因在百丈崖下 ,随崖起村名叫百丈崖村,后来就叫百丈村了。
(七)村里有后人。东安村李贤兄弟,是李逵长兄之后。【文稿由沂源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提供】
本期编辑:刘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