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古丽扎娜客!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乡村记忆】龙居镇之麻湾村(下)-东营区广播电视台

全部文章 admin 2018-04-12 197 次浏览
网站分享代码
【乡村记忆】龙居镇之麻湾村(下)-东营区广播电视台
随着社会经济和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龙居这个千年古镇也随着时代的节拍在发生着变化,从我们这代人记忆中的低矮土坯房、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被钢筋混凝土所替代,小时候嬉戏的农村大场园被现代化的文化广场取而代之,古老的传统及习俗在逐步改变,有的甚至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老的村貌已不复存在,一些奇闻异事也渐渐消失在历史的云烟里。
/01/
风物传说
文物 -旧家谱
石碑:据年长者记忆:村东敕建的石牌坊为颂扬“忠孝节义”。当时在山东属最高最大的石牌坊之一。有九米多高,两辆马车可并排通过。昔日,因黄河洪水泛滥,拆石修筑河堤而毁,至今底座巨石仍在,每块数吨重。近几年胜利油田作业队在牌坊遗址附近施工时,时有石碑出土,碑座乃巨大石龟。传说叫“贔屃”是龙生九子之首。东营区电视台曾作过专题报道。至今仍有多块功名碑深埋地下。


麻湾村村民在迪吉大厅遗址旁边挖出一块青石,经鉴定为乾隆手迹,字行草,龙飞凤舞,苍劲有力,尽显帝王之气。上刻二枚无边帝田黄章。惟精惟一和乾隆宸翰。录《菜根潭》上半句话:“会心不在远,得趣不在多。盆池拳石间,(便)居然有万里山川之势”。 “便”字在书画作品中常去掉。传说还有另一块相对称,但是字迹略不相同陈怡真。推测应为:“片言只语内,(便)宛然见万古圣贤之心,才是高士的眼界,达人的胸襟”。遗憾的是至今没找到。但是下图所示青石,乃是书法艺术爱好者和收藏者难得一见之精品。

俗话说:“园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慎审之,无不如此。原迪吉大厅,乃麻湾刘家首富之堂屋,共十间,富丽堂皇,稀世家珍,琳琅满目。上图就是墙壁所镶的青石,长120cm*65cm上刻乾隆手迹和二枚帝田黄章。现在,迪吉大厅遗址附近到处是碎石烂砖,偶尔还有瓦当、哈巴狗子和碎瓷片等物。如图所示:
此物名叫“螭吻”,也是龙生九子之一。喜欢四处张望,常在古建筑檐角上,寓意稳固。但是,必须考取功名后才能安。在清朝,百姓和富商的房屋上是决不允许安“螭吻”的。
图为2009年春天出土的一块奇石
经鉴定此乃灵壁奇石,敲击有金玉之声。体如巨兽、头似济颠、自然朴真、丑而不陋,形态通透,秀漏灵动、石峭清奇、纹理华丽,没有任何雕琢痕迹。
“麻湾刘家不发船,济南府里没了盐”:麻湾以前号称“小上海”,因濒临济水,当地叫“大清河”或者“盐河”。河流水深浪缓,实乃黄金水道。麻湾西靠盐河有大码头,货栈商铺林立金边龙舌兰,钱庄当铺多处。昔日商船多于此停泊。商船上可直通济南,下可顺驶渤海。当时谚语;“麻湾不配货(装船),空过铁门关”。商贾在麻湾购不齐货物,到了利津就此行虚渡了。当年麻湾商业发达,人口众多,小到买油条、开油坊,大到开钱庄、当铺。五行八作,无所不有鬼影人。发达的盐业几乎控制华北。广饶盐场和羊角沟盐场前身都有麻湾刘氏经营的铭文。建国后公私合营,立为国营盐场。在山东原蒲台县县志中有详细记载。(当时的县志总编是刘土育,后人定居济南)当年颜语;“麻湾刘家不发船,济南府里没了盐五子连心。”
麻湾钱庄: 麻湾另一个大产业是棉麻纺织,百姓家家纺线织布。种棉植麻是生存的基础。大批的土布经水路运往龙口,或渡渤海北上营口,直抵沈阳。当时东三省有许多山东蒲台麻湾“吉”字号布庄。后在沈阳形成了“山东会馆”。 麻湾刘氏在山东的商铺更多,著名的有济南 “庆泰昌银号”“ 庆聚昌银号”,惠民有“吉升号当铺”和“惠吉钱庄”;在天津、龙口、羊角沟、淄博、青岛、博兴、兴福等地都有商铺和钱庄。
/02/
麻湾的传说
传说一 湖干鱼净 神马无踪
相传,古代麻湾四姓居民中,胡氏人口最多。至元十一年(公元1351年),明教胡代海曾来此地认亲。第一次来想认同宗,但是,当地人对“回回”有看法,没有成功。第二次来,他称娘舅是此地人,也姓胡失散多年。他三岁时死了娘,舅舅收留抚养六年,因家贫外出要饭,各奔西东,也不知道舅舅是否还在世,想找到舅舅后报恩。若找不着舅舅,就给当地胡姓老者,每人一个点心盒子,以表孝心。从此,胡代海常来常往此地,亲戚朋友越来越多。一家最大的糕点铺成了他的据点。他的随从和探子,天天飞马往来,热闹非凡。后来“八月十五杀鞑子”齐了心的月饼,就是从这儿运往各地的。这家店铺在的名气大增,麻湾糕点闻名华北。原来,元朝鞑靼是贵族。五十岁后就不跟随军队征战四方,分配到汉族由各户来奉养。鞑靼一户一个,吃香的喝辣的,是各户的户主,掌管全家的财产。他们不干活,手拿皮鞭,说打就打,说骂就骂邪帝囚女,汉人敢怒不敢言。天长地久,啥时候是头。老百姓心里恨透了这些人,慢慢的就起了反心。再加上明教发展教众,很快这里就成了气候。鞑子是杀了,这里的人跟朝廷也结了仇。八月十五杀了鞑子,没等到过年,官兵就得到消息,回来报仇,只吓得当地人四散逃命。元军到处,见人就杀。屠村后再登东山,见哪里有人烟就杀向哪里。只杀的山东千里地赤,再无人烟。传说;胡氏后人南迁,青壮投奔了胡代海。于氏外逃,不知去向。马家人藏于村北的祖坟,吃草根树皮活下了几人。但是,家族的元气大伤,渐渐地没了人。不过,现在麻湾村北还有块地叫“马家地”,有条路叫“马道”,有条大土坎叫做“马家墙”。传说是马家祖茔,后人从下面打通相连,刘嘉楠可逃避兵匪灾难。后来,就仅有一道土坎了。地特碱,寸草不长。现今,麻湾已没有马家后人了。宗氏后人藏于菜窖中,靠吃生菜得以生存。现在麻湾的宗姓居民,才是真正的当地人。至此,麻湾街才有了“干了胡、没了于、跑了马、迷了宗”的传说。取其谐音,湖干鱼净神马无踪有此而来。
传说二龙渊麻湾 风水通天
麻湾的风水好,从古到今就有这种说法。传说源头是一个南方人会“赶风水”,在麻湾住了很久,想探明麻湾风水的来龙去脉。他从南山往北赶,过蒲台三十里就赶不动了。由东海往西赶,风水过不去盐河。从北海向南赶,到了潘家窑风水散尽再无半点痕萨奇·史泰龙迹。这一行有讲究,风水不能赶绝了,必须留一条出路。西方是生门银魂主题曲,他不敢从西向东赶了,就在麻湾租房住了下来梁永斌。奇怪奇怪真奇怪,此地无山川龙渊,哪里来这么霸道的磁力。难道我学艺不精?方家认为:四聚格局,必出王侯。此处三聚之地,难道要出文魁将军不成。此地土山无峰,湖能见底,按说成不了气候。难道是......百思不得其解!这个南蛮子就住下来,四处查访打听相关消息。一天住在店里,过往行人都住大炕,南来的北往的东拉西扯,瞎吹牛。一个说:俺那里八百里秦川大着呢,有人一辈子都转不出来。一个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们那里真好。又一个说:不到四川不知道地儿多大,山多高。“俺山东无景致,出了个小人儿两丈七。俺还听说;四川串四川不如山东一个湾,山东一个湾,连着半边天。”众人无语。
南蛮子说;渤海湾是吧,全国就一个,还有吗?这人说;怎么没有,麻湾不就是个吗,你真少见多怪;‘麻湾麻湾,湾大无边,前行出海,后通龙渊,三天三夜,转不完一圈。’南蛮子说;我们南方这种大湾多了去了,不足为奇。这个当地人说;目光太浅,你不看看东西南北,还真不知道这湾有多大,上船我拉你转转。转转就转转,我正好没事,跟你出去玩玩。
第二天,当地人拉着这个南蛮子出发了。此人心想;转不了多远就回来了,这湾能有多大。开船直行向西南,南蛮子看着舵把,再慢的船一天也走二三十里吧,不等天黑就到对岸了。船向西南继续前进,主人烫了壶酒,边喝边走。不知不觉船到了大河里,顺流而下,越走越快。这天正好有雾,四面水茫茫无边无际,南蛮子打盹,在船上睡了一觉。醒来一看,大吃一惊!到了什么地方,四面再也看不见岸了。船主说;你放心,才到麻湾湾中心。管你吃喝,陪我聊天解解闷就行,十天半月就回到起点。南蛮子道:麻湾麻湾,果然不一般,没有经历,再不敢乱言,大道通海,小道是龙渊。后来,有才份的人编成歌谣流传甚广。
要问麻湾有多大,上船拉你转一转;
村东盐山上的船,村西下船正三年;
别问南北有多远,丰字无头南北串;
小孩乘船北路走,白胡老头下了船;
问咱水路怎么走,湾弯通到渤海湾;
连那四川串四川,不如山东一个湾;
天南地北都转遍 ,麻湾确实不一般;
万般景致咱都有 水旱码头更齐全;
风水宝地众人聚,人杰地灵出高官。


/03/
刘滚青石关收义子
从前,麻湾刘家有位滚爷会武功,身高体壮,三五人不能近身,人送外号“滚滚堂”(可能是地躺拳)。在麻湾附近村庄收购土布,运出青石关,销往沂蒙一带。返回时购买黄豆运回家榨油,开油坊、买油条,生意越做越大。有一天,他推车上了一道山坡休息时,看到个十二、三岁的小孩在哭。问道:哭啥?孩子,你咋不回家呢?小孩说:我娘走了(指改嫁)爹死好几年了,没家了。来这找活路,被人打了。
滚爷听了生气道:欺负小孩,不是好人,找他去。同伴劝道:别惹事了,我们赶路吧。滚爷说;我仅去问问,不惹事。到了那里,果然有个黑大个说:这三道坡我都包下了,谁抢我生意就打他。原来他们是给过往的重载车拉脚,挣口饭吃。滚爷说:做事得先来后到,给这孩子点地方吧,你还能前后坡都干吗?黑大个说:外乡人少管闲事,他是你儿子吗?上来就想动手。滚爷一个小缠丝扣住,制服了黑大个。
那个小孩害怕了说:你走了他还欺负我,往后可咋办?滚爷想了想说;要不跟我走?管你吃饭。那孩子非常乐意。同伴劝道:你家里还有个儿,就不怕将来和他分财产?滚爷说;义字当头,况钱财乃身外之物,若儿无用,留下万贯也守不住。多个儿子还多条臂膀呢,看此儿,头正目善、眉骨高、音色苍,非等闲之辈,后必有大用。滚爷收为义子,此子本姓耿,更名刘修本。带回麻湾同亲儿子一起读书,后来同入太学,名扬天下。当地人称赞滚爷是仁义之举。

/04/
刘堦倾家资义筑大堰
刘堦是道光二十三年乙亥科恩贡,曾任职解州学正。咸丰三年,因腿疾在家休养。排行老二,当地人称“拐二爷”,是麻湾刘家大同吉掌家。
当时麻湾西靠大清河,过往商船众多,是鲁北著名的出海大码头。当时的麻湾街有货栈钱庄,商行当铺。货船上行可直行济南,下行可顺驶渤海直至营口。有句谚语:“麻湾刘家不发船,济南府里没了盐”,可见证当时的水运发达。但是,好景不长。咸丰三年秋,黄河发大水波及大清河。水位几乎同地面相平,低洼地常被河水淹没。
有一次,大水流向麻湾街,水到膝盖。当时的拐二爷可以不管闲事,吃着国家的俸禄,家里还有钱庄商铺。二爷却说:修筑大堰,护卫我们的家园,我义不容辞。号召四大院;有钱的出钱,有物的出物,全村家家出劳力,齐心合力修筑大堰。就一个“义”字,耗去了二爷的全部家财仍不够,全村集资历时两年修成大堰,高三米宽六米,南到乔家庄北至曹家店。护住了千家万户的良田。此事,人人称颂二爷义举,二爷在当地有口皆碑,是著名的头号人物,大事小事只要二爷点点头,人们就像得到圣旨一样。其威望超过了“进士大老爷”刘坛。成了刘氏家族德高望重的“掌门人”。
/05/
刘埜舫义助黄克强
刘埜舫排行老四,乡试副榜出身,曾先后两任广东灵山县知县。清末朝廷腐败,列强入侵,内忧外患,国运不昌。光绪三十二年,四爷连任广东灵山县知县,正好是辛亥革命前夕,广东风起云涌,全国仁人志士齐聚。连任的四爷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县里抓了许多“革命党”,上面要求立斩。四爷认为这些人“罪不至死”,其中有个年轻人叫黄克强,谈吐不凡有远见卓识。四爷以故人之子提审,黄克强坦诚自己的观点,指出时政利弊,无一点私心。四爷将其请进后堂,彻夜长谈,被他的坚强意志和救国救民于水火的进步思想所感动。四爷决定帮助黄克强完成义举,辞官回山东颐养天年。黄克强当时想认四爷为义父。四爷说:我助你是为了公义,我们成了父子,再相助那就是私情。我是朝廷命官,忠君报国是职责。但我们已很难改变中国现状,中国的希望靠你们年轻人。四爷将所有钱财全赠黄克强,辞官后只身回山东。黄克强就是后来的黄兴,是中华民国的缔造者之一,是孙中山先生的左膀右臂。
-END-
图文|《乡村记忆》 排版|王士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