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古丽扎娜客!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乡约大美】榆树湾火红的年代——记八·二五学校自力更生,立德树人的回忆-大美准格尔

全部文章 admin 2018-09-07 146 次浏览
网站分享代码
【乡约大美】榆树湾火红的年代——记八·二五学校自力更生,立德树人的回忆-大美准格尔

榆树湾火红的年代
龙口长河奔流不息,火红之光穿越时空。
正确办学理念的伟力,在不断发展的教育时代潮流面前,始终与时俱进,始终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

榆树湾八·二五学校,位于准格尔旗东南部,北靠大山,南邻黄河,东傍险俊急流的龙口,山环水绕,黄河中间 立着一座小岛屿似的太子滩,地理条件极为恶劣。高岩成二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这里是鄂尔多斯第一大工业重地,建有硫磺厂、水泥厂、电厂、炼铁厂、分布不规则的煤矿、小煤窑、瓷器窑等。空气污染严重,磺烟缭绕,灰尘满天,一氧化硫、二氧化碳时时侵袭着所有人的肌体。过去这里又是晋、陕、蒙三省交界的水旱码头,居住人口较多,加之厂矿的工人子女,附近的村民之子女,需要就近上学,学校只能建在这样一个环境。
学校占地面积新旧加起来约4000平方米,操场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
这所学校的前身是1948年政府成立二三十人复式班的小学,到1954年达到学生60多人,一至四年级的初级小学,到1958年学生达到200多人,设教学班一至六年级,成为一所完全小学马德龙病,从1958年至1965年,学生人数增到300多人,设一至六年级6个教学班,办公室也增加到2栋2间,教师人数已达到20多人。
1966年至1971年,学校规模进一步扩大,小学一至六年级均为双班,附设初中班6个,学生人数增加到700多人,老师30多人。由于教室不够用,在硫磺厂的支持下,以原有教室的基础,又新盖了3栋教室,扩建了东河滩大操场。
1968年,准旗革命委员会成立,陈宽厚被指定为学校领导小组组长,又任命为党支部书记兼校长,教导主任为郑大椿。
陈宽厚,准旗五字湾人,中师学历,中共党员,汉族,当年27岁,是一位倍受人尊敬的实干家。他事业心强,以身作则,无私奉献,精诚团结,带领着一支敬业吃苦、团结进取的教师队伍,干出了一番闻名遐迩的不凡业绩。

1969年至1984年一期间,是八·二五学校办学的鼎盛时期,教学班级设置到16个,还另设了1个学前班,那时学前班是全旗首创,学校学生达到了1000多人,课程开设有语、数、理、化、政、史、地、音、体、美、写字等,教职员工有40多人。
从1969年到1984年这一时期,在校教师加流动教师先后共有133人,大专生6人,高中、中师生66人,其余都是初中毕业生,代小学课程和音体美等副课。其中女教师先后有28人,兼职教师7人。前后13届初中毕业生人数累计有1100多人。半工半读高中毕业生人数5届共109人,这一届届毕业出去的学生,各奔殊途。有继续考入高中、大学的,有考入中专中师的,有进入工矿企业当工人的,有奔赴农村广阔天地的,现在他(她)们正是投身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一支强有力的生力军。
要想办好一所学校,真正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必须要有一个善于学习、研究、教育新理论,坚定走好教书育人正确道路的带头人和协同合作,共同进取的好班子。
1968年,榆树湾八·二五学校领导班子,面对的是那个时代的派性对立,学校瘫痪状态,教师零落,学生四散的烂摊子。怎么办?首先,领导班子的几名同志,分别上门把被打发回家的教师请回来,并通知学生全部到校上课,恢复了正常教学秩序。

这个学校地处矿区,周边是靠天吃饭的农村,怎样为当地的工人农民培养子弟,为国家培养真正的有用人才,成为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关注的焦点。按照党的“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教育方针,结合地区实际,着眼于教育人、培养人。紧接着学校领导班子确立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工俭学、开门办学”的总体思路。领导和教师通过学习和讨论,一致认为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在动乱年代,老百姓还是希望子女能在学校学到应有的知识。办学必须保证质量,不能耽误了学生。
于是,学校领导班子本着几点办学宗旨:
(一)坚持为全社会办教育的新理念。办学过程中,这个班子创新意识非常新颖超前。首先动员了全社会的力量,成立了榆树湾地区教育委员会,把附近大小单位的一把手全部邀请到教育委员会,几大厂矿的领导分别是教育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千帜雪。硫磺厂厂长李文高、李逢春先后担任教育委员会正主任,水泥厂厂长(老革命)乔生智、电厂厂长杨树雄分别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外贸主任张树红以及派出所所长王德华,粮站主任刘挨定、煤矿矿长等分别是教育委员会的委员。陈宽厚为教育委员会的常务副主任。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讨论、决策学校的有关事宜,真正为学校注入了社会活力,形成了强大的社会办学氛围。
那时,教育经费非常紧缺,学校办公设施条件很差。几大厂矿领导非常关注,就从人力、物力、财力多方面给以无条件的支助,学校电料、电费全是硫磺厂包揽。附近其它社会团体也同样重视学校,比如:过“六·一”儿童节,学校所有少先队的红领巾都是缝纫社无偿缝制。
(二)坚持成立家长委员会
家长委员会是当时教育战线很少听说的名词,而榆树湾八·二五学带头人陈宽厚和他班子的成员,潜心研究教育教学规律,认为培养教育学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全社会的责任,家长是第一老师,社会是第二老师,教师是第三老师。于是,提出成立家长委员会,让全社会关心学校教育教学。按照地域,居民小区建立了家长教育小组,每天早晨,榆树湾硫磺广播室定时安排学校生活的新闻内容。学校小记者们写得师生中所发生的先进事迹、好人好事小新闻及时播放,学校经常定时安排召开学生家长会,让学生家长及时了解孩子们在校的学习及表现情况,配合老师提高整体教育教学效益。

由于采取了这些得力有效的办教育措施,很多单位为了给学生在校外提供体育活动场所,主动在单位院内建了乒乓球台。
(三)、坚持发扬抗大办学精神,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办学道路。
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学校党支部绣了一面“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八个大字的红旗,带领全校师生走出校门,在黄河畔上创办工厂,在荒山野岭开荒种地。1969年以来学校相继办了火柴厂、墨水厂、粉笔加工厂、油漆厂,缝纫组等,1970年又办起了木工厂、石灰厂。接着又办了印刷厂、支农维修厂。为了拓宽师生在开门办学中的实习基地,又在麻地梁开荒种地40余亩,在长滩庙壕开辟了农林牧为一体的劳动基地200亩。养羊170多只,植树10000多株,当年生产粮食5000多斤,饲养驴、骡各1头。为解决经费不足的困难,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还发动师生自己拣煤块、拾柴、捡废铜烂铁、捡矿砂等变卖成现钱,解决班费购置文体用品。通过这些勤工俭学活动,大大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让学生身体得到锻炼,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体质。
师生的艰苦努力,使勤工俭学积累了一定的收入,从1972年开始,学校全部减免了学生的所有书本费、学杂费,还给每一个教学班订了报纸、杂志。这样既为学生创造了学习条件,又减轻了学生家长的负担。
勤工俭学创办工厂、农场,既解决了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又为学生提供了学工、学农基地银箔贴图。
为了普及初中教育,有效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学校领导时时想着附近偏远农村和矿区孩子上学的事。就在距离几十里外的庙壕,十几里地的二道沟煤矿区域,办起了两所分校,提供了两地孩子念书学文化的条件,雇佣2名校长和若干教师在那里办学。(庙壕分校校长周杰锋,二道沟分校校长刘宝仁)
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师生来源不停地增加,这就必须改善办学条件。先后建了5孔教师家属石窑,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又建了20孔卜海石窑四合头大院,建筑面积共计约1220平米,单以卜海石窑当年价格计算,共需资金240000元,教育局两次共拨建筑费13000元,其余全部由勤工俭学费用支付,以及各厂矿单位给予物资运输支助。显而易见,仅这一项就为国家节省资金230000元。那个时代这是一笔多么庞大的经济数字啊!
(四)、坚持搞好党支部,一手抓班子建设,一手抓教师队伍建设。
榆树湾八·二五学校领导班子,设党支部书记兼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团支部书记5人组成。首先要求班子内每一名成员,学在前,干在先,树立良好的形象。带领教师高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面大旗,坚持面向社会开门办学的理念,坚持以学为本,注重因才施教,坚持社会实践活动,注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实用人才,注重立德树人,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为达到这些目的和效益,学校每年搞一次开门整风,把开门整风的文件发到社会各单位,广泛征求和听取社会对学校及教师的批评意见。有时把社会各单位领导邀请到学校,把学生家长代表邀请来,提出指导意见,改进学校存在的不足之处,发扬先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一个学校的教师队伍精良与否,决定这这个学校的办学效益。
学校领导班子,首先从思想师德方面提高教师。每天晨读时安排半小时学习时间,学政治、学时事、学英雄事迹、学多方面的正能量内容。更重要的是注重采取积极措施在业务上提高教师。组织教师与教师之间互相听课学习活动,定期开展教研活动。
经常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提高教学业务能力。曾今带领教师去山西偏关县学校,河曲二中、楼子茵乡镇学校听课学习。有一次,河曲县教育局长带领他们各校教师前来该校参观、听课指导。临省陕西麻镇中学、哈镇中学领导教师纷纷前来学校进行教学研究和指导。
学校还采取送出去的办法来提高师资水平。不定时将年轻教师送在伊盟师范学校,教育学院进修学习。这样逐渐形成了一支职业道德高尚,业务水平精湛、思想感情深厚、团结进取、无私奉献的典范师资队伍。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全社会上人尽皆知,由于知名度高了,为全盟、全旗先后输送出一批又一批校长和行政领导。
(五)、坚持搞好教学改革,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多元化的合格人才。
在文化革命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教科书没有或不完善。学校就干脆组织教师自己编写刻印教材,给学生上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将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抄底吧吧,将大课堂和小课堂相结合,到校办工厂和农场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榆树湾八·二五学校,由于走了正确的办学轨道,采取了合理科学的规章制度,不断提高师资质量,老师自发的无私奉献,坚持狠抓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夯实了文化课功底。届届学生学有所成。1973年、1979年、1980年全旗终考成绩学校总分以及各科成绩均为全旗第一。前后的几届学生中考和统考成绩也连续名列前茅。实践证明,教学改革、开门办学,有利于将学生置于社会大课堂,加强课外实践,学生走出校门学工、学农、学军既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又提高了素质,增长了才干。
办学过程中,学校高度重视了发挥学生特长开发的挖掘培养。专门成立了文艺宣传队体育运动队。拓展爱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和技能。排练演出过很多文艺节目,例如:“红色娘子军”、“洗衣歌”,自编“纳林河畔红小兵”(词、曲由于向远谱写),还有自编各种小节目,三句半,民族舞等多种类型节目。后又成立了三厂一校文艺宣传队。不仅在校内演出比赛,节假日还为硫磺厂、水泥厂、电厂等单位演出,到附近麻地梁部队演出,丰富了他们的文娱生活。有一年暑假,用小平车拉着服装道具到陕西省府谷县麻镇联合演出,互相交流文艺活动成果。几年来,学校培养出大批文艺人才,给准旗专业文艺团体乌兰牧旗、晋剧团先后输送11位专业人才,还为很多乡镇、社区文化站充实了文艺精英,她们现在还继续为全社会活跃文化生活阵地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开门办学的宗旨是为祖国培养出多元化的实用人才,具备为社会各行各业服务的多种功能。学校从1971年开始至1975年连续5年共招收5届半工半读学生,招收对象为应往届初中毕业生,学制两年,颁发高中毕业证,半工半读班先后毕业出去的学生共计109名。
学校高度重视半工半读班学生的学习和管理,安排一名副校长和骨干教师担任班主任老师。
半工半读班和普通班开设的课程完全不同,用一定的时间去学习文化课知识,用一定的时间去学习专业知识。半工半读所学的专业课有:土木专业、医护专业、车工专业、电工专业、锻工专业、钳工专业、修理专业、车床专业、电焊专业、驾驶专业和铸造专业等。半工半读既解决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适应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为各行各业培养了多种层次的适用人才,形成了现代职业教育的早期雏型。
所有这些构成了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出现的而又与众不同办教育——这就是陈宽厚一班人领导的榆树湾八·二五学校。他们受到了全社会的一致好评,群众的称赞。更给当年在校的13届学生、家长、老师留下了念念不忘,回味无穷、流连忘返的深刻印象——火红的榆树湾年代。
榆树湾八·二五学校,一直是全旗、全盟教育系统的先进单位,七十年代中期,旗、盟两级教育部门多次在学校举办教育改革现场会,多个旗内、区内、区外兄弟学校前来参观学习,甚至还有远隔千山万水的青海藏族自治州教育系统参观团到学校访问、参观学习。
教师奋斗篇
榆树八·二五学校有一支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充满良知和社会责任感的教师队伍,他们多少年来,承前启后,兢兢业业,辛辛苦苦,尽职尽责,把全部精力奉献到培养合格人才的神圣事业上,13届毕业生的教学过程,他们从职业道德和老师良心出发,真正达到了呕心沥血的程度。老教师廉相珍、周乃憨、程子文、程文精、程浩波等一批农业户口教师,由于离校远,顾不上回家照料,常常收入受损,影响生活也毫无怨言。他们白天上课,参加勤工俭学劳动,晚上备课,批改作业到深夜。女教师更是争先恐后,拼命工作。国家规定产假是56天,而她们生孩子时刚满月就纷纷到校投入工作(如常玉兰、罗桂兰、乔凤英、杜翠英老师都是这样做的)。女教师魏秀琴,第二天生孩子,前一天还在讲台上,她竟然忘记了自己的预产期。
一个多才多艺多功能人才郑大椿老师,中学的课程,语、数、理、化、音、体、美等课程,科科都能代,而且很出色。平时工作他很认真,事业心强,人们赞美他送了个绰号叫“郑神秘”,1968年至1984年,一直在榆树湾八·二五学校抓教学工作。他自始自终,兢兢业业埋头奉献。他精心专研业务,曾在《内蒙古教育》发表论文,《小学语文教学之孔见》,出版专著《初中化学计算题解》,创作教学幻灯片《乌鸦喝水》、《猴子下山》以及《小学语文朗读录音教材》(八册)。
代语文课的佼佼者,陈浩波、李景森老师他们文学水平高,功底深厚,讲起课来,声情并茂,幽默风趣,抑扬顿挫。非常吸引学生,代课期间深受学生的青睐。
年轻教师,工作在这样一个充满正能量的环境,思想自然受到熏陶和感染,他个个热心诚恳,虚心好学,以身边优秀的带头人为榜样,以尊敬的老教师为楷模,勤勉奉献。
有一名中年教师,代语文课13年,先后送出6届毕业班,晚上12点前从没睡过觉,每两周的大作文,每周的小作文,篇篇批改。1980年胳膊不慎摔伤骨折,毕业班没有语文教师顶替锦绣王妃,他义不容辞地挂着未康复的胳膊上课,直到学生顺利毕业。那时,凡是代语文课的班主任老师,办公室常常看到他们几人在灯下伏案批改,校领导多次督促休息。
默默无声的张召业老师,退休前从始至终坚持在教学第一线,担任小学语文老师和班主任。每当他接新的一班后,首先分析班内的基本情况,狠抓常规,纪律、安全教育;认真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学生背会并经常检查对照自己,而且要求写出心得体会。对差生张老师从不歧视、厌恶,耐心、细致、循循善诱的引导。他这种默默奉献的务实精神,非常令人钦佩。他所代的小学毕业班,在全旗统考中年年名列前茅。
代语文课13年,担任毕业班班主任6届,当校长3年的中年教师刘培存,将半生的心血倾注在了榆树湾八·二五学校的教育教学事业上。为培养这里的人才奉献了16个年头。他送出去的学生,仅当过班主任的就有260多名,代过课的有500多名。这一批批杰出的人才遍布全国各地、各行业,这些学生正在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着无可估价的贡献,是祖国名不虚传的栋梁之才。这些杰出人才既是榆树地区人民的骄傲,也是学校所有领导老师的自豪。
诉说不完的优秀人才,书写不尽的典型事迹。榆树八·二五学校不论是元老领导,还是中、青年教师,他们所建下的功劳永远不可磨灭,他们的业绩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里,他们是为党和人民培养人才不可缺少的中阶力量。
领导纪实篇
火车跑的快,全凭车头带。一个凝聚力极强的集体,一定有一个事业心强,作风正派,道德品质高尚,大公无私,团结同志,关心体贴员工,以身作则,身先仕卒,在社会上威望高,很受人敬重的领导班子。那就是“领导加长者加朋友”型的领导角色。
优秀带头人陈宽厚同志,1965年8月调入榆树湾后,至1975年6月,先后 八·二五学校的教导主任、党支部书记、校长。兼任准格尔旗榆树硫磺厂党委委员,1972年10月,兼任准格尔旗教育局副局长,1975年3月,任准格尔旗马栅人民公社党委书记,1975年6月至1979年4月,任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党组成员,1979年8月,至1984年2月,任内蒙古自治区教学仪器公司副经理,党委副书记,1981年2月至1984年9月副厅长兼内蒙古自治区招生委员会办公室主任,1985年8月至1999年8月,任内蒙古林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1999年4月至2000年7月任内蒙古农业大学巡视员。2000年7月退休,享受正厅级待遇。
带头人带出了凝聚力强,团结进取的优秀班子。在八·二五学校工作期间,这个班子,积极投身于基础教育事业,认真探索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门办学,改革创新,精心打造了享誉内蒙古的教育品牌。
这个班子领导成员,人人艰苦朴素,个个勤俭奉献。尤其带头人,一心想着学校,终年投身在事业上,放了寒假,腊月二十几才回老家与家人过年,最晚正月初五就返回单位,筹划新一年的工作。
工作期间,带头人只住在一个设有教师伙房院内不到15平米的一个小南房里,地下陈列着一个破旧不堪的办公桌和一把椅子,炕上放一卷小行李卷和一个小方桌,桌上摆满了马列毛主席著作和教育教学资料。简朴到再无法形容了。

凡是和这位敬重的人一起工作过的同志,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他心里装的是事业,脑子里思谋的是为教师谋利益。一位副校长开会去了,他每天早晨为他的家属从黄河畔将水给挑回去。有一名女教师生下孩子没有奶水,带头人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怎么办?于是,他及时从老家买了两只奶羊,从班车央求司机猎车兽魂,多付1人的班车费,硬给转车拉回学校,这样,不仅解决了这位女教师的喂奶问题,还解决其他人的缺奶问题,使这位教师放下了思想负担,安心正常上课。
十多年来,这个班子,就是这样细致入微地关心体贴每一名教职员工。他们向心力,凝聚力,在那个时代,周边地区绝无仅有。在这里工作过的无论新老教师,还是新老员工无不敬重这个班子的领导。这就是榆树湾八·二五学校,全体师生自我奉献,精神超人,团结进取凝成一股绳的根本原因。
由于有这样一个精诚合作的好班子,持有正确的教学理念,步入正确的教学轨道,坚持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学校历年教学质量考核,在全盟、全旗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数年间,榆树湾八·二五学校先后被评为全旗、全盟及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系统的先进单位。学校还多次承办全旗、全盟、全自治区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前来参观学习的教育界人士络绎不绝。
班子内的一名得力助手浅野启介,教导主任郑大椿同志,满族,中共党员,大专文化,小学高级教师,在准格旗榆树湾地区从事中、小学教育数工作20年,曾今荣获过伊克昭盟盟委行署授予的“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20年如一日,因为工作业绩卓著突出,于1983年3月份任党支部书记兼学校校长。1984年3月份调入准旗教育局任教育股股长,1988年调入伊盟东胜市三完小任党支部书记兼校长。1998年从伊盟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提前退休。
干一行,爱一行,学一行,钻一行的苏文源老师,196 年月,调入榆树学校工作,先教书代课。小学初中能上能下,1973年任榆树八·二五学校后勤主任。工作吃苦,任劳任怨。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做了很大贡献。1978年,由于人才凸显,被伊盟教育处领导看重,调入盟师范任后勤主任。
苏文源老师,更是多才多艺的多功能人才。在八·二五学校工作期间,他能写会画,能文能武,能高能低,教书时,既能代低年级,又能代高年级。学校成立文艺宣传队,伴奏没有打洋琴的队员,他亲自利用休息时间,早起晚睡,终于学成出色的扬琴伴奏家。学校需要拍摄照片,他耐心学会了照像洗像。现在他那里还保留着八·二五学校很多珍贵的像片。学校成立印刷厂,他亲自到伊盟印刷厂拜师学会排版技术,并又培养出徒弟为八·二五学校的印刷厂承揽业务做了贡献。当后勤主任时,学校买了四轮车,缺司机,苏老师又拜师偷艺学会了开拖拉机。方便服务学校后勤。虽然苏老师离开学校多年,但给学校师生留下可亲可敬记忆。
后启之秀刘培存,汉族,中共党员,大专文化,中教一级教师,1971年3月参加榆树湾八·二五学校教学工作。1984年3月任八·二五学校党支部书记兼校长,1987年3月调入准旗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兼电教股长。1991年10月份调入准旗农口任三田办副主任,1992年秋任农委副主任,至1996年8月。1996年9月调入准旗教育局教研中心党支部书记兼副主任,直到2002年提前退休。
十三年代课当班主任,年年被评为校级先进教师,由于踏实肯干,好学上进,担任校长以来,教学改革出了成果,向全旗学校介绍教学经验,准旗教研室就榆树湾学校教学改革经验,专门录制成录音带插放在全旗各学校。1985年被评为全旗全盟优秀校长,以这一条件准旗教育局给他专项指标:全家农业户转为市民户口,以此作为优厚奖励。
诉说不完的优秀人才,书写不尽的典型事迹,榆树八·二五学校的元老领导,还是中青年教师,他们所立下的功劳永远不可磨灭,他们建下的业绩,永远留在了人们的记忆里,他不愧为是祖国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优秀人才。承前启后的一批又一批领导,先后被上级部门提拔重用到别的重要领导岗位纹舞兰。靳存仁,1971年3月调入准一中任党委书记兼校长。李福荣,1973年调入马栅教办后又调入伊盟二中任后勤主任。许景荣1974年调准五中任副校长,后又调入盟公安处 招办主任。陈存弟1982年调入准三中任党支部书记兼校长。杜翠英,1982年调入准旗教育局工作,1991年任教育局人事股股长。刘宝仁,1983年调准八中任副校长,后任准旗职业中学校长。

榆树湾八·二五学校先后工作过的新老教师和教职员工有:(如下名列)
吴鸿德 鲁占西
匠存仁 陈宽厚 苏文源 邱亚英 郑大椿
程子文 程文精 常玉兰 魏秀琴 高果荣
杨继东 李淑贞 罗桂兰 陈存弟 周杰锋
鲁培荣 刘培存 任明辉 刘宝仁 田志忠
杜翠英 许文瑛 吕二元 刘玉明 薛当兵
王玉山 辛云飞 田德功 王文瑛 韩月英
王 波 王美清 吴胜彪 王振宇 王三群 武美莲
杨培雄 丁 宽 韩占义 李仁义 贾 铬 张立林
刘培荣 张文瑛 史秉义 王秀兰郑文新 孟晓梅
刘营生 任总理 王宝玉 韦普明 吕宝山 王永清
韩美玲 张万义 樊 裙 吴默然 侯秀娥 贺培义
侯永华 贺 华 周方外 李志军 王建忠 樊凤岐
樊 凯 侯贵处 岳喜卿 李耀宇 辛瑞香 李三燕
周引彰 田爱国 刘 平 刘 伟 靳树良 周尚荣
邬培文 刘万程 王文明
共92人
临时雇佣教师:
王白娥 李彩梅 李巧英 刘玉凤 李培文
工勤人员:
鲍贷财 田志贞 王培荣 杨 勇 金欢子
王四友 周根生 廉 雄 李 祥 程全荣
工读班兼职教师:
徐焕章 郜生旺 韦晋英 刘占元 刘生基(小)
王全富 张 牛 王荣顺 刘怀英 田存良
张国清 韩建文 郝开山 张广玉 张少华
付黑眼 鲁知基 田 友 杜瑞贵 武巨太
杜有生 杨贵全 田存柱 陈先开 李少春
张洪才 陈俊宝 刘干清 任文清
硫磺厂支援学校教师:
曹 亮 聂新功 田爱民 邰仕媛
庙 分校教师:
周杰锋 李金兰 田喜莲 高仲林 陈 涛 张志雄
刘六小
印刷厂工人:
石翠英 刘文莲 乔挨秀 吕凤娥 靳兰英
杨俊英 田 金 刘青莲 鲁振英 刘三化
王亮先 许二黄 孙桂莲
巍巍矿山留史迹,滚滚黄河送赞歌。
难忘的榆树湾,怀念的八·二五,纵然,随着时代的变迁,地域的新规划,这个古老的地区面貌全非,然而,榆树湾八·二五学校师生那不凡的精神风貌,艰苦奋斗那壮阔的动人情景,永远印在广大师生的脑海里。
辛勤耕耘果实累累,汗水浇灌桃李芬芳。
自1970年到1984这一段,榆树八·二五学校为祖国各行各业送出一批又一批杰出的人才。仅从这支教师队伍中,输送在校、旗内外、区内外、教育部门担任领导职务的就20多位。
历届学生中,为社会主义各行各业输送出大数据的优秀人才。有的是行政官员,处级,厅局及以上干部具初步统计大约就有20多位。科局级领导大约上100人。这些包括金融系统行长、主任,医学界的院长主任,新闻广播界的领导、记者。中央农林业部门的领导专家。大中企业的董事长、经理,煤矿的大老总,个体企业大、中、小老板,教师队伍中的精英骨干不计其数新欢外交官,文艺团体的佼佼者,农业战线上的成功人士,医疗战线上的白衣使者黄碧仁,真可谓桃李满天下,芬芳香四海!
榆树湾人杰地灵,八·二五精神永存。

大美群, 流光溢彩, 精彩纷呈。
美家乡, 弘扬正气, 说古论今。
群员高, 社会贤达, 文化精英。
好作品, 诗词文章, 烙画摄影。
(大美群员:周子瑜)

--第375期--
图文编辑:杨芳
大美准格尔! 美在心里。
大美准格尔! 接在地气。
大美准格尔! 旺在人气。
声明:本文系原创作品,图片来自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