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古丽扎娜客!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乡贤名臣下篇】赣南最早出使国外的使臣,你知道是谁吗?-微宁都

全部文章 admin 2019-03-10 136 次浏览
网站分享代码
【乡贤名臣下篇】赣南最早出使国外的使臣,你知道是谁吗?-微宁都

宁都
宁都古隶“百越”,夏、商为扬州域,春秋属吴国,战国初属越,楚灭越后属楚,秦属九江郡,西汉属豫章郡,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属雩都县,三国(吴)嘉禾五年(236)分雩都县东北陂阳乡置阳都县,为宁都设县之始。有史记载,宁都贤能可追溯到秦汉末初。
2018/8/24
乡贤名臣下篇
郑獬(1022——1072)
字毅夫,一作义夫,县城西门人,寓居湖北安陆,宋皇祐五年(1053)状元及第。历任陈州通判、知制诰、开封知府等。熙宁五年,郑獬在安州病逝。因家贫,儿子又还小,郑獬的棺木在庙中一直停放十多年。直到郑獬的生前好友周守滕到安州任知府,才为郑獬安葬。后来,郑獬的儿子郑宜义迁回宁都,将郑獬以上三代骸骨带归,葬县城西郊蔚背岭与祖坟同茔。著有《郧溪集》三十卷(入《四库全书》)等著作。其生平事略(中国人名大辞典》、《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宋史·列传》均有载。
此图为会同乡鹧鸪村“状元故里”牌坊(郑獬幼年时期跟随
母亲在会同乡鹧鸪村生活)
《郧溪集》
黄谅(1200年前后在世)
号南阳,字进卿,嘉泰甲子(1204),田头镇璜山人。他曾在朝廷任职,后辞官返回故里隐居牛石山寺,创“牛石山房”书院,四方学者纷至査来,人称南阳先生。状元谢元龙和进土曾逢龙、何東之、廖应和、胡三杰都是他的学生。他的儿子黄仲振(号梦得)和孙子黄文彬(号子荐)、黄大同都考中举人。他逝世后葬于长胜水枞灌河坝牛脑石上:有南阳集)传世。
谢元龙(1209——1279)
名继,字晋卿,县城人,南宋景定壬戊年(1262)状元及第,历任修职郎、隆兴府(今南昌)教授、翰林院学士、湖北运干权留守司公事。
谢元龙从小拜黄谅为师纯金贵公子,就读于田头牛石山房,绍定戊子(1228)考取举人。此后,多次参加朝廷考试失利,于是他一边在牛石山房教书,一边自学,到54岁时考中特科状元,这时已到了南宋末年了。1279年初,南宋王朝宜告灭亡。这年二月初一日辰时,谢元龙辞世,享年71岁,葬源头村背塅(今茶园里),地肖旗形,乙山辛向
因为战乱,谢元龙所著诗文几乎全部失散,前不久发现他的《为湛溪宋氏二修谱序》。此文结构严谨,行文简洁马梓豪念慈,评述得体,语言精当,尽显状元之才。
崔与之(1158——1239)
字正子,一字正之,号菊坡,谥清献,宁都白鹿营(今黄石镇营底村)人,幼年随父寓居广东增城,南宋绍熙四年进士,政治家,军事家,抗金功臣。
从政后,历任浔州司法参军,淮西提刑司检法官,建昌与新城知县,邕州通判,淮东安服饰玩赚乐,秘书兼太子侍讲,工部侍郎,焕章阁待制、学士,成都、潭州、兴隆知府,江西安抚使,四川路安抚制置使,广东经略安抚使兼知广州等职;召为吏部尚书、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均极力辞谢。嘉熙三年以观文殿大学土提举洞宵宮致仕,累封至南海郡公。著有《菊坡集》行于世。其生平事略《中国人名大辞典》、《宋史?列传》均有记载。
宰相诗人崔与之雕像
陈继周(?——1276)
字硕卿,宁都人,抗金功臣。宋嘉熙四年(1240)乡试解元,任过廉州司法官、衡阳郡守,调任江东提点刑狱,因兵乱未去职,寓居南昌。时朝廷诏征勤王,文天祥守赣州,登门造访继周,继州说起乡里的豪杰之士及起兵的方略,于是文天祥授之以江西安抚司职。文天祥去临安,继州与长子逢父、次子榘以率领义士欧阳冠候等23家一起跟随。到了临安,继周任江浙制置司,逢父率部夜袭元兵于南栅门,杀敌甚多。后文天祥出使北营,有旨罢兵、继周带领部下回江西,这时江西已经被元兵占领。继周带兵潜伏农村,准备抗元。端宗赵罡即位(1276-1278)以继周为南安军知军。不料被元兵突袭,继州与逢父被俘就义。其次子榘,跟随文天祥转战江岭间数年,死于潮阳。《宋史》、《中国人名大辞典》均有载。
尹玉(宋末至元初)
宁都人,从小习武,长大参军,骁勇善战,屡立战功,授以赣州三寨巡检。后随文天祥抗元,到平江(今湖南平江县)时,元兵已经攻占南京、常州。朝廷命令张全率领准兵前去抗击,文天祥派尹玉、朱华和麻士龙带领三千士兵一起去。至虞桥,麻土龙战死,朱华率领广军与元兵激战于五木而溃败。晚上兰希黎,元兵从后山绕道袭击赣军,宋营诸将逃跑,张全隔岸一箭不发,按兵不动。唯独尹玉以五百残军阻挡元兵,一夜间,亲手杀敌七、八十人,身中数箭,如同刺猬,战之力尽,被元兵击杀。尹玉五百军士,直至战死,无一人投降,仅幸存四人。李爱静后文天祥过五木,哭悼尹玉,诗云:“首赴勤王役,成功事则天。富平名委地,好水泪成川。我作招魂想,谁为掩骼缘?中兴须再举,寄语慰重泉。”《宋史》、《中国人名大辞典》有载。
民族英雄文天祥画像
蔡五九(?——1315)
宁都会同乡人,元代宁都农民起义军首领。其远祖居长安,先祖蔡九承士五代时为虔州教授,于是定居宁都。五九武艺高强,胆识过人,因不满元朝残酷统治,于元延祐二年(1315)四月,在宁都会同兔子寮五王庙起义,很快占领了宁都、瑞金、石城和福建汀州府所属各县城,震感全国三国杀刘协。元统治者急令赣、浙、闽、苏诸省合力围剿,起义军被击败。九月五日,五九在木麻坑(今宁都湛田乡境内)被擒就义。参加这次起义的幸存者和许多家族逃往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避难,今贵州省部分地区尚有起义者的后裔。
会同乡南田风光
陈勉(1381——1453)
字希进,宁都县东山坝镇双源村人,明永乐四年(1406)进士,政治家,抗倭英雄。历任南京大理寺卿、广东道监察御史、浙江道巡按、左副都御史、南京左都御史。
景泰三年(1452)陈勉卸任南京左都御史,告老返乡。次年,寿终东山坝双源村。代宗皇帝朱祁钰赐葬并赐以祭文。
陈勉在浙江道巡按任上,平定沿海倭患,建立了功勋。之前,倭寇经常在中国东南沿海一带抢夺财富,居系居民,严重地区“积骸为陵,流血成川”。朝延多次派兵进剿,屡剿屡患,平而又发。陈勉奉旨出征后,发现倭寇之所以能入侵,一是岸上有汉奸,外攻内应;二是民众没有组织势单力薄超级搜鬼仪,敢怒不敢抗;三是官兵胜利后便撤走,民众没有抵御能力。于是,他创造性地采用“御外清内,兵民一统”的方针,在沿海“量地远近,置卫筑城,水陆设防,各司地段”,一处有事,群起攻之,陷倭寇于刀丛剑林的包围之中。他还采取“还械于民?的做法,武装地方民众。对倭寇进行分化瓦解,实行“杀大,悔中,释从卒”的政策。陈勉在浙江任职期间,浙江倭寇基本销声匿迹。
董越(1430——1502)
字尚矩,号圭峰,宁都田头璜坊人,是明朝中叶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文学家。祖籍河南光州,其先祖于北宋宣和七年(公元1125)迁来宁都。董越年少时家里贫穷,以教书为业竭力侍奉母亲。成化己丑(公元1469),董越考取探花,被授予翰林编修的官职。乙未(公元1475)、戊戌(公元1478),两次奉旨参与选拔科考人才,被称为办事得力,能够识别优秀人才。后为太子讲读九年,充任经史讲官。他讲课经常联系实际进行陈述,使太子多有感悟。明孝宗登基(公元1488)后,董越以太子侍从官的身份出使朝鲜,是赣南最早出使国外的使臣。董越在朝鲜七十天,除了向朝鲜的国王和群臣宜传明帝的德政,参与各种国事庆典外,还沿途认真地考察山川物产、风土民俗,回国后整理资料,写出了《朝鲜赋),记录其山川、风土、人情;而所作的题咏更是很多,被国人出版传阅。回国时,朝鲜赠给他个人的物品,他连一件都没有收。
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董越负责京都附近南片地区的考察,以客观、公正闻名。弘治四年(公元1491年),董越编撰成《宪宗实录》,提升为太常寺少卿兼侍读学土。公元1492年,升为日讲官,不久又升为南京礼部右侍郎,然后又任南京工部尚书。在尚书任内,就当时的施政弊端多次提出“除宿弊,倡节俭"的主张,可情由于权臣的搁置,没有实现。
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董越逝世,葬于宁都县城梅江东岸,享年七十二岁。朝廷以太子少保的銜头、谥文僖。文渊阁大学士、礼部尚书李东阳为董越写了墓志铭。
董越一生著作颇丰,主要有《使东日录》、《朝鲜赋》、《圭峰文集》、《董文僖公集》等行于世。其生平事略,《中国人名大辞典》、《中国文学大辞典》均有载。

田头镇璜坊风光
温国奇(1577——1648)
又名宗宁,字仲庸,号澄虚贝蓝品,县城人。自小家贫,勤奋苦学,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中举,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及第,并入朝为官。后授广东惠州推官,“政声甚卓”,升江南巡按御使,又调任甘肃巡按御使。因参与反对魏忠贤,贬为苏州知府,再降为同知。后平反东宫之主,崇祯三年(1630)提拔为云南道应天监察御使。任满告归时国奇带头捐献千金,倡建宁都新城,自崇祯五年起历时九年而竣工,州城扩大近两倍。明亡,国奇领兵抗清,清顺治五年三月十一日殉节于赣州。
谢士章(1616年前后在世)
字含之,号石渠,东山坝璜泽村人,明万历丙辰(1616)科进士。历任广东增城知县,广东副使,云南临源道参政。士章每到一处任职,都努力兴办学校,发展生产,储存粮食,置田产、设会讲,修建城隍寺庙。先是籍隶普安陈姓,登第后疏请恢复谢姓。书法专于真、草、篆、隶。有文集行于世。
邱一鹏(1600前后在世)
字万程,号抟南,河东塘角村人。历任广东乐昌县令,惠州防海同知等。在乐昌任上,有人送给一具假山盆景。久之,盆景油漆剥落,原是一座金山,一鹏令人送还原主。被人称之为不受“贿赂金山”的清廉名臣。
谢于教(1600前后在世)
字觉甫,号青莲,生活在明代后期,宁都县城人,万历成子(1588)举人,历官滁除州知州。
于教在滁州任职期间,奸相魏忠贤的养子、“五虎”之首、时任兵部尚书左都御史的崔呈秀视察南京,崔派人到滁州笼络他,要他归附阉党。于教严正说:我决不加入阉党,要罚要降,悉听尊便。后来,阉党采用明升暗降的办法,调于教去湖州府任副职。于是,于教决然辞官不做,回到宁都家乡。崇年间、朝廷要于教出任理学师儒贝齐库尔,于教拒绝担任,隐居县城南螺石背。
于教将孙女谢秀荪培养成一代才女,许配给明末清初的大散文家魏禧为妻。
李宜清(1711——1790)
字荆山,东韶乡琳池村人。少时就读于濛山“竹坞山房”,雍正七年(1736)中拔贡,乾隆元年(1736)中进士。历任户部主事、江南监察御史、光禄寺卿等职。乾隆二十八年,宜清奉旨巡察台湾,政绩斐然。离台时、百姓依依不舍,送石狮一对(今置琳池村委会门口)。
濛山
临池古石狮
谢云彪(?——1857)
別号福兰,黄陂杨依人,宁都农民起义军首领。云彪生于道光年间、家贫,从小做长工,喜习武。成丰五年(1855)冬,与李永秀等人在洛口林岭脑组织农民起义,名为“千刀会”,高举“灭清朝、均贫富”的旗帜,队伍很快发展到数千人。次年,与太平军取得联系,并肩作战范修芳,声势浩大。咸丰七年(1857)二月攻占宁都县城。同年六月下旬,被清军配合地方团练击败,云彪被擒,英勇就义。

黄陂杨依
来源:宁都旅游
综合:微宁都
免责声明: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