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古丽扎娜客!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乡风乡土】庄有禄作品-皖人春秋

全部文章 admin 2017-10-29 205 次浏览
网站分享代码
【乡风乡土】庄有禄作品-皖人春秋

【庄有禄散文专号】②

?庄有禄,男,1961年生,安徽省霍邱县人,大学文化,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协会员。先后在省内外30余家报刊发表作品数百篇、百余万字。
?【推荐人语】?童年,创作之井泉。总是,在想家时喷涌,在静思中流淌。庄有禄先生将其诉诸笔端,让每一个过来者,重拾那段青梅般的少小时光。
庄有禄散文(六篇)
庄有禄
晒 秋
白露已过,秋分将至,天气渐凉。九月十三至十五日,艳阳高照,白云飘飘,遵从县人大常委会安排,我随县人大主任赴乡下调研督查乡镇人大工作,有机会走村串户,尽情地领略古蓼大地乡村丰收的美景。
霍邱地处江淮之间,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盛产小麦、水稻和大豆、玉米、山芋、花生等五谷杂粮,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古时也有“江淮熟,天下足"之说。时值仲秋,正赶上收获时节,放眼万亩田畴之上,大小收割机在金灿灿的稻田里往来穿梭,把颗粒饱满的稻谷吃进肚内,经过一番过滤后,又从屁股后面吐出来。粮农们喜笑颜开地紧跟后面,双手撑开蛇皮袋子,快速将稻谷接收进去,扎紧袋口,放到车上,运回晒场,晾晒后,或出售,或归仓。

举目四望,座座村庄,星罗棋布,四周杂树参天,高低错落的楼房瓦舍,掩映其中,鳞次栉比,生机盎然。家家户户的门前,都留有一块坦荡如砥的平地,秋收时节作为晒场。晒场之上,男女老幼,手持木掀、扬叉、草扒子、大扫帚等农具,翻晒稻谷、稻草,忙得不亦乐乎。有的农户在向阳处的墙脚边,杵着一捆捆芝麻秆子,犹如列队伫立等待检阅的士兵,沐浴着艳阳的光辉。目睹眼前一幕幕激动人心的场景,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关于晒秋的一些景象来。
“晒秋"是个农俗现象,古已有之,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尤以山区为盛。随着时光的推移,江西婺源的晒秋一直沿袭至今,乡间不仅传唱《晒秋》的民歌,而且篁岭古村的晒秋,已成为农家喜庆丰收的盛典,被文化部评为“最美中国符号”。该村每年重阳节期间,均举办晒秋文化节,吸引国内外数十万游众前去赏秋观光拍摄采风。安徽歙县霞坑镇石潭村至今仍保留着“晒秋"的生产生活传统,每年霜降前后,秋阳杲杲,金风送爽,石潭农家的房前屋后、场院廊台等处,晾晒着玉米、南瓜、茱萸、辣椒、灯笼柿子等秋收果实,仿如一幅幅五色斑斓的水彩画,令人目不暇接,兴奋不已。
其实农家晾晒丰收果实,不仅仅局限于深秋,一年四季都可进行。婺源篁岭古村的居民,春晒脆嫩的山厥和水笋,夏晒玲珑的干菜和果蔬,秋晒眩目的辣椒和黄菊,冬晒醉人的果脯和乡俗……吸引了大批画家和摄影家,驻足流连,潜心体验,精心创作,锻造出一幅幅藏之名山、传之其人的艺术珍品。
我年少时生活在乡野,直到考上大学、走上工作岗位后,才离开了生我养我的那一方水土。每逢秋季,庄上家家户户门前院落,都摆满丰收的果实,一茬接一茬地晾晒不止。初秋收获开始了,父母亲既要忙地里的公家活计,也要忙家里的一些私事,一天到晚,起早贪黑,像个旋转不停的砣螺,忙得天昏地暗,浑身是劲。每当夜幕降临,繁星闪烁,百虫齐鸣之时,母亲便点亮光焰如豆的煤油灯,把清晨从菜园里采摘的葫芦、南瓜、生瓜拿到大桌之上,父亲就着光亮,放好砧板,操起菜刀,先将其劈成两半,再一刀一刀将其切成片子,放进菜篮子里,第天由母亲摊在庭院内支起的芦席上晾晒。父亲刀法娴熟,运斤成风,我看得如痴如醉,暗暗叫绝。

仲秋时节,庭院内主要晾晒稻谷、玉米、花生和棉花;季秋时节主要晾晒腊菜、山芋片子和辣萝卜片子。稻谷、玉米和山芋片子晒干后归仓贮藏,留作一家老小的口粮。腊菜和辣萝卜片子等晒干后,父亲将其倒入大红盆中,揉上粗盐,再放入坛内足紧封口慢慢腌制,留作冬季和来年春天全家老少就饭的主打菜肴。葫芦片、南瓜片、生瓜片和马齿苋等晒干后,母亲将其放入蔑篓子里,挂在室内阴凉通风处保存,一部分留着冬天和来春家人食用,一部分父亲于春节前夕将其拎到街市上出售,换一点小钱,或打油买盐,或贴补家用。
髫童时,目睹大人晒秋,觉得有滋有味;稍长时,喜欢参与晒秋,感觉情趣盎然。不过那时的参与和喜欢,完全出乎本能,不知晓“晒秋"这个词,更不了解“晒秋"是一种民俗,成为文人墨客追逐的景致。而今我已年届花甲,无数次经历和览阅晒秋,对其的认知也逐步深入。晒秋不仅代表着丰收、代表着喜悦、代表着希冀、代表着豪情,还代表着无限的慰藉和高雅的风致,代表着一个地方的文化符号和精神家园。晒秋已深深地植入我的灵魂,与我的血肉水乳交融丹尼斯理查兹,难解难分,浑然一体。
深秋时节,旷野上的果实大都被收割或采摘入户,显得寂静而肃杀,但当我看到家家户户庭前屋后晾晒着的五颜六色的累累硕果时,走起路来格外精神,内心犹如喝了一碗蜂蜜,感到无比香甜和惬意,无比喜悦和亢奋。
秋天的打谷场
时值孟秋,天气转凉。一天,正赶上周六,天高气爽,万里无云,我和老伴乘车回久别的乡下老家探亲。
汽车行驶在通往老家的公路上,我摁下车窗玻璃,两眼始终紧盯着窗外,精神百倍的欣赏着一闪而过的一幕幕五光十色的动人画卷。公路两侧,成行的杨柳,枝繁叶茂,直插半空,阵风吹来,飒飒作响,顿生凉意。岗坡之上,成片的经济林,郁郁葱葱,风姿绰约;一行行葡萄和猕猴桃,藤蔓舒展,硕果累累;间种的棉花、大豆、玉米和山芋等五谷杂粮,高低错落,五颜六色,宛如一幅幅光鲜迷人的水彩画,让人看得心醉。冲田和膀田之上,弥眼的稻谷低垂,刀斩斧齐地下影带,随风摇曳,冒出阵阵清香,沁人心脾,格外惹人怜爱。
当汽车行进到老家村庄西边的打谷场时,我被眼前的场景惊呆了。我急忙叫司机停车,打开车门下了车,双目不停的在打谷场四周搜寻。

打谷场被一条石子路从中间一穿而过,分成东西两半;它的西面和南面,被十几座高高低低的坟茔占据;它的上面,杂草萋萋,落叶乱飞,凸凹不平,显得十分零碎而萧索。我伫立良久,情不自禁的在脑海中极力翻捡着四十年前发生在打谷场上的一些往事来。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农村尚未分田到户,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一个生产队几十户人家,上百口人,共同耕作二三百亩土地。每个生产队都会挑选位置适中、地势平坦的旱地作为打谷场。到了秋收季节,只要天气晴好,从早到晚,打谷场上,人头攒动,往来穿梭,热闹非凡。体壮如牛的男子汉大丈夫,称为满劳力,他们用两根担绳、一根扁担和双肩,把成片的稻把子从旷野挑到打谷场上;妇女、老翁及半拉橛子,称为半劳力,他们在打谷场上干些抖抖稻把子、翻晒稻谷和稻草、打扫卫生之类的活计。当太阳西坠、傍晚时分,便将晒干的稻谷用刮板拢在一起,堆成小山丘;用草钗把晒干的稻草堆成垛,留到冬天作喂牛的饲料。
我当时只有十四五岁,身体比较瘦弱,干不了重活,只能干些轻松的手头活,如抖抖稻把子、翻晒稻谷和稻草、掌掌刮板之类。我和半劳力们先将稻把子抖开铺好后,几位使牛的大叔大爷们,便把牛梳头套在老水牛的脖子上,后面连着耕绳和石磙架子。使牛者一声吆喝,老水牛便拉着石磙,在铺平的稻秆子上打转转。使牛者一手拽着牛缰绳,一手紧握牛鞭子,赶着老水牛转圈圈,嘴里不停的哼着民间小调,和着石磙转动时发出的不徐不急、很有节奏的吱吱呀呀的响声,显得十分悠然自得,轻松愉悦。我一边翻着稻秆,一边欣赏着眼前的场景,早把劳累抛却脑后,感到有趣和快活。
每逢割稻旺季,吃过晚饭后,村庄上的男女老少,听到生产队长的一声哨响,便披星戴月,沐着凉风,迅速集中到打谷场上。大人们就着马灯的光亮,继续翻稻秆、打场、收稻谷。孩童们在打谷场上追逐嬉戏,尽情的玩耍各式各样的游戏,其乐融融。有时玩捉迷藏,有时玩斗鸡和翻筋斗,有时玩丢包和逮羊卖狗……孩童们个个玩得兴味盎然,浑身冒汗,心花怒放,直到大人收工呼叫几遍,方才依依不舍的各自归巢。

稻谷收割完毕,田野显得空旷而萧瑟。大人们便将晒干的稻谷和稻草堆放在打谷场上,等待卖给国家和分配到户。期间,每到夜晚,都安排人手到打谷场上值班看守,防止被人偷盗。我时常随外公看场。吃罢晚饭,天刚刚擦黑,月明星稀,凉风习习,百虫齐鸣,外公夹着蚊帐和芦席,带上我,向打谷场走去。我一蹦三跳的跟在外公屁股后面,不到一袋烟功夫,便来到打谷场。外公扯一捆稻草,在打谷场上选择一块合适的地方摊开,将芦席铺上,再把草钗、木锨和扬锨把的一头用稻草绳子捆住,另一头叉开,斜立于地面之上,纹丝不动,然后将蚊帐撑开支起。此时,我便随着外公钻进蚊帐,或坐或卧,开始聚神会神的聆听外公讲述三国、水浒、说唐、西游记、封神榜、三侠五义中的那些勾魂摄魄的精彩故事。我听得如醉如痴,毫无睡意。直到夜阑人静之时,外公说得口干舌燥,才收起话匣子,我方才迷迷糊糊进入梦乡。
“老伴,别发愣了!天不早了,快去大哥家看看!”妻子的喊话,猛然把我从深深的回忆中拉回。目睹此情此景,再也找不回当年打谷场的模样了,心中感到无限怅然。一阵摇首叹息之后,我和老伴重新坐上车,向村庄大哥家驶去。
重拾飘逝的年俗
随着岁月奔驰、年轮的增长,沿淮人民祖祖辈辈因袭的年俗渐行渐远。
我至而立之年时,从乡下小镇的一所中学,搬迁至小县城居住,转瞬近三十春秋。其间,父母健在时,每年都携妻将子,赶回老家过年,尽情享受一把全家老少其乐融融的温情,心里无比兴奋和快慰。随着父母相继驾鹤西去,近些年,我和老伴、儿子、儿媳,均赶到省城合肥陪泰山泰水过年,失却了沿淮乡下老家过年风俗的土壤与环境,年味越来越淡,不禁有些侘傺。
少小时在乡下老家十分期盼过年,不仅可以吃香的,喝辣的,还可焚香放炮,给老人辞岁,去叔父、舅舅、姑父、表叔家拜年,欢天喜地,自由轻松,趣味盎然。

过了腊八,年味日渐浓郁。年成好的话,家里开始杀年猪,买面粉,磨汤圆。到了腊月二十三,即小年,也叫祭灶。清晨,父母便早早起床,在灶台上点燃一炷香,祭拜老灶爷。中午烧几道荤菜,供一家老少享用,叫着过小年。送走小年,父亲便提篮上集购置年货。主要有粉丝、豆腐、豆皮、挂面、生姜、大茴、醤油、食盐、瓜子、花生、糖果等;还有中堂、年画和门对子;以及焟烛、煤油、鞭炮、烟花和檀香之类,满载而归。
腊月二十八、九,年更加临近,父母忙得像个陀螺,从早到晚,得不到歇息。既要和十斤面粉,蒸一大笆斗馒头,又要煮一铁锅糯米干饭,酿一大红盆酒糟;既要杀鸡宰鸭,上街割几斤鲜猪肉,买两条活鲤鱼,还要为堂屋和厨房除尘,清清爽爽过大年,也昭示着新年要有新气象。
腊月二十九日下午,父母先把腊鹅、腊鸡、腊鸭、腊肉、腊肫爪、腊香肠等烀好,再炖鲜老母鸡和鲜猪蹄。黄橙橙的腊汤留着下粉丝、烩豆腐、豆皮和青菜;白浓浓的鲜汤留着年三十早上和中午下挂面、打鲜米汤,物尽其用,各得其所。烀腊物时,整个厨房和院落弥漫着穿胸透肺的馨香,馋得我口水直流,恨不得趴上灶台,猛咬几口,才称心如意。
年三十大清早,父母起床后,先洒扫庭除,接着在堂屋门前焚上一炷香,再下厨房,母亲坐在锅门前烧火,父亲搓汤圆,下挂面,马不停蹄地准备一大家子的早饭。年三十中午,母亲用头天炖过的鲜汤,打一大铁锅鲜米汤,当做全家人的午餐。鲜米汤用料比较讲究。除炖过的鲜汤外,里面还放入豌豆粉或红芋粉,还有切碎的鲜肉、鸡蛋皮、豆腐丁、生姜和葱花等,最后放入适量的食盐,用不温不急的火烧开,一锅清香四溢、色泽鲜亮的鲜米汤便大功告成。全家老少每人盛上两碗,或坐或站,喝得津津有味,额头冒汗,心满意足。

喝罢鲜米汤,父母便忙着准备年三十晚上的大餐。父亲系上围裙,摆开驾势,手持菜刀,先剁腊鹅、腊鸡、腊鸭,再切腊肉、肫爪和香肠。大哥和小哥忙着打浆糊,挂中堂、贴年画和门对子。我领着小花狗,在村庄里来回转悠,一蹦三跳,好不快活。太阳西坠,晚霞烧红了半边天。鸡鸭鹅已上圈入眠。父母把烧好的菜肴,摆满全桌,有红烧肉、红烧鱼、红烧老公鸡、糖醋鱼、清烩老母鸡、腊鹅、腊肫爪、腊香肠、炒肉丝、糯米圆子、腊汤下粉丝、炕豆腐,一共十二碗,荤素搭配,红白相间,色香味俱佳。父亲煨热一壶散装白酒,大哥摆齐碗筷酒杯和汤勺,兵马炮齐。此时,父亲点亮供桌上的焟烛,在门楼外和堂屋门前均点燃一炷香。我操起竹竿,挂上鞭炮。小哥点着一支香烟,对着炮芯子燃放。我双手高举竹竿,伸得老远,头偏向一方,深怕炮仗炸到身上。待鞭炮响完后,一家老少便依次入座,推杯换盏,互致问候,尽情享用丰盛的年夜大餐。吃年夜饭时也有讲究。大人小孩不许说脏话和不吉利的话;每个人都要吃鱼和圆子,预示着来年有余,一家人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每个人都要盛一碗米饭,且不能吃完,必须留下小半碗,预示着来年有吃不尽的陈粮。
吃罢年夜饭,洗刷完毕,我便跪到父母面前磕头辞岁,父母便赏一把糖果和瓜子。我笑逐颜开,急忙接住,塞进兜里,撒欢向外跑去,继续为祖父、大伯、三叔小叔等辞岁。父母亲继续忙活石洋子,开始和面,擀面皮,炒馅子,包饺子。祖父和外公,围坐在红通通的火盆边,怀里抱着大烟袋,边烤火取暖,边嗑瓜子,抽一口旱烟,慢悠悠地重温昨天的故事,怡然自乐。孩童们或在庭院放烟花,或串门辞岁,或听广播、玩游戏,口里含着糖果,个个喜上眉梢,兴味十足,浑身上下无一处不舒坦。
大年初一,首先要放开门炮,继续焚香;打扫的垃圾不能倒到屋外,叫着财气不外散;女人们三天之内不许碰针剪,做针线活,否则有凶灾,不吉利;三天之内,小孩再玩皮,大人也不打骂,为的是躲避灾星,让孩子快快活活过大年。

近些年,在省城合肥过年,不许燃放烟花爆竹,一家老少在酒店里吃个团圆饭,大人少却了购买烹饪洗刷的劳碌,简单轻松了许多。可这样一来,年味却淡去了,年俗也跑没了,总觉得有些怅然若失,像丢了魂似的,打不起精神。无可奈何之下,世代相传的年俗,只能于记忆的长河里寻觅了。
童年的快乐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中期,我由童年过渡到少年。那时乡下没通电,晚黑不可能靠看电视打发漫漫长夜,也不可能像城里人那样三五成群去影剧院过把瘾。虽说乡下娃不能和城里娃比享受和时髦的乐趣,但乡下娃也有其土得掉渣的欢娱。
老家住在霍邱县汲河西岸的一个中等村落,庄上住着十几户人家,和我年纪不相上下的小伙伴有十来个。每当夜幕降临,月宫里的嫦娥将清辉洒向大地,知了高唱,蟋蟀低吟,青蛙打鼓,齐心演奏柔美的交响曲;风婆婆心情舒畅,大发慈悲,松开口袋,放出阵阵凉风。毛蛋、黄毛、二黑、老虎、小丫、狗子、铁柱等一群小伙伴,便不约而同地集中起来,玩各式各样的游戏,或丢包,或斗鸡,或捉迷藏,或逮羊卖狗,或跑老伙接……每样游戏都有各自玩法,情趣横生,令人沉醉。

捉迷藏时,小伙伴们往往分成两组,一组扮着老猫到处躲藏,一组分头四处寻找。草堆垛、猪圈棚、竹园窠、屋拐角、墙头边,只要有藏身之处,便大胆悄悄进入,选择合适的地方藏起来,屏住呼吸,鸦雀无声,等待捉猫人找寻。当时间过去十几分钟后,找不到应捉的猫咪时,捉猫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便连声叫喊扮老猫者“叽”一声,好发现线索,便于及时找到;否则时间久了,找不到老猫,便失去了兴致。捉猫人一旦捉到了猫咪,心情无比畅快,拍着小手,一蹦三跳,庆祝胜利。随后,捉猫人便去找地方躲藏起来,让被捉者四处寻找。如此循环三五次,待夜阑人静时,便四散回家。
玩丢包游戏时,小伙伴们在一块空地上蹲成圆圈,临时指定一位小伙伴手里捉着一个草包(实际是草疙瘩),顺着小伙伴们蹲成的圆圈后面转悠,转着转着,便把草包悄悄丢在某个小伙伴的屁股下面,然后加快脚步跑一圈兵兵退热贴。这时蹲着的小伙伴个个竖起耳朵,十分惊慌地警觉起来,看看自己屁股后面有无草包,如有便立马拾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追赶丢包之人。若一圈内追上并抓住丢包人,则丢包人需表演一个节目,或唱一支歌,或学几声猫叫狗吠,或划拉几招拳脚……往往逗得小伙伴们笑得前仰后合,乱成一团。若追赶之人一圈内未逮住丢包人或自己被丢包人逮住,则被丢包人需表演一个节目。如此一轮过后,接着玩下一轮,直到大人呼喊回家睡觉,方才依依不舍地散去。
做逮羊游戏时,先指定一名身强体壮的小伙伴,作为领头羊,站立在队伍的最前头,其他扮成羊群的小伙伴,两手紧紧拽住身前小羊的后褂襟子,依次排成纵队。再挑选一名个大能跑的伙伴,扮成逮羊人,依次去逮纵队里的小羊。逮羊时,逮羊人首先得躲闪领头羊的阻拦,使出九牛二虎之力,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左冲右突,拼命追赶,直到把小羊一个一个逮完,方才鸣金收兵。

做卖狗游戏时,先安排一个个大的扮着卖狗人,再选定一人扮成买狗的老板,其他的伙伴便扮着狗,排成纵队,后边的狗扯住前面狗的后褂襟子,依次站在卖狗人的屁股后面。卖狗人摇头晃脑地唱道:“好大月亮好卖狗,卖个铜钱打烧酒,走一步越南乳瓜,喝一口,俺问老板要不要狗。”买狗老板急忙摆动双手答道:“今年生意不好,没钱买,不要!”卖狗人失意地接着唱道:“扭下屁股俺就走。”便带着狗队在场地上转一圈,再返回到买狗老板的面前。如此循环往复,至到把狗卖完,才吹灯拔蜡,各自归家。
遇上炎热的夜晚,树叶纹丝不动,旷野没有一丝点风。屋内热浪滚涌,难以入眠。这时小伙伴们便跟在大人身后纳凉,听肚子里喝有墨水的长者摆龙门阵,说大鼓书,虽说听得似懂非懂,但仍感津津有味,久久不愿离去。
有时小伙伴们热急了,便脱得一丝不挂,一头扎进圩沟里或水塘中,或打水仗,或打水鼓,或打扑通……兴致高昂,笑逐颜开,玩得十分惬意。
有时小伙伴们站成一排,两手上举,面朝夜空,齐声呼喊:“风婆婆,放风来,给你麻线扎口袋,扎不住,刮一路,扎不紧,刮断埂!”小伙伴们叫得声嘶力竭,浑身冒汗,风婆婆仍不发慈悲,不放出一丝风来,让小伙伴们垂头丧气,大失所望。偶或小伙伴们的喊声也能感动风婆婆,突然放出阵阵凉风。小伙伴们仿若久旱逢甘霖,在沙漠中见到绿洲,面朝风口,欢呼雀跃,心花怒放,痛快之至。
乡野的舞台无穷无尽,小伙伴们时常变换玩耍的花样,钱今凡让夏夜充满无限情趣。有时,晚饭后,小伙伴们便取出提前准备好的大篾筐、柳篮子、虾网子等,里面放些死鱼或蚌蛤肉之类,丢进圩沟里钓大虾。每过十分钟左右,便蹑手蹑脚地去验收一下战果。每次都有收获——几只晶莹剔透的大虾,鲜活乱蹦,十分可人,急忙捉住,放入事先准备好的水盆里养着。一两个小时下来,一般都能钓到一两斤大虾,心里像喝了蜂蜜似的无比快活,走起路来,神采飞扬。第二天中午由父母烧成美味下肚,或一大早由父亲拿到街市上卖掉,买回些油盐,可谓一石多鸟。

岁月奔驰,转瞬间我已年近花甲,儿时的趣事早已尘封为记忆。而当下,我耳闻目睹现今孩童们为升学跳龙门、挤独木桥,被多如牛毛的作业和五花八门的补习培训班压得直不起腰来的时候,说什么都乐不起来,只能默默地为孩子们呼吁呐喊,那些大人们应尽快改变褫夺孩子们追求欢乐天性的做法,归还他们有滋有味的童年,使他们的身心得到无限快乐,让他们健康成长、少留缺憾!
大枣树之殇
未成年时,老家门前长着一棵大枣树,听父亲说,它是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初由曾祖父所栽,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在风霜雪雨中走过了将近七十个春秋。我从四五岁记事起,便喜欢上了这棵枣树。
在我幼小的心灵中,大枣树始终是个粗壮挺拔的伟丈夫,豪情万丈,笑对风雨。树径有三尺多长,大人一抱搂不过来。树干有一丈五尺多高,上面分出三枝桠杈,大桠杈之上,再分出若干虬枝,纵横交错,宛若几十双手臂,奋力地伸向天空。站在一里路开外,都能看到它威武的雄姿。父辈们便将它视为镇庄之树,是小楼子这个村庄的文化符号和精神象征。南来北往的行人,只要路过小楼子,都会情不自禁地望几眼矗立于我家门前的大枣树。走访十里八乡的大人们,一提起小楼子,差不多都知道庄上长着一棵大枣树,特别惹眼,让人难以忘怀。

春天来了,蛇虫青蛙们睡醒了,大枣树的春心也开始萌动了。仿佛一夜之间,枝头上趴满了密密麻麻的叶苞,不几天,便冒出簇簇米粒般的新芽,黄黄的,油油的,嫩嫩的,着实让人怜爱。再过几天,嫩芽缓缓地撑开了腰姿,随风摇曳,犹如情人约会,窃窃私语,互话衷肠。金色的阳光洒在枣树叶之上,无比鲜亮,迷醉了人们的双眼。伫立于枣树之下,举首仰望缕缕阳光从树叶缝中静静地筛下来,十分曼妙朦胧。叶的倩影烙在院落的空地之上,宛若神笔马良恣意涂雅的漫画,清新可人,阅之心动。
季春时节,大枣树周身被繁盛的枝叶覆盖,枝头顶着粒粒金黄细碎的花蕾,散发出阵阵透人心脾的清香。整个院落,浓荫蔽日,香气浮动,充满诗情画意。我常常站立于庭院中央,痴痴地仰望大枣树,心旌摇荡,思绪万千。不知大枣树吸纳了多少天地精华,才长得如此粗壮挺拔,枝叶繁茂,硕果满枝;大枣树的生命力为什么如此顽强,不惧风吹雨打,不怕霜冻雪压,春来发芽长叶,夏来开花结果,秋来硕果累累,给家人带来许多口福和无限的欢乐。我暗暗地祈求老天爷保佑它青春常驻,始终与家人、与村庄、与天地为伴。
每到夏季,大枣树都用稠密的枝叶为家人遮挡烈日,送来无穷无尽的清凉。我天天眼巴巴地望着枣子由小变大,由青变黄,馋得涎水直流。内心盼望着大枣快快成熟,便于乘机偷摘几颗,尝鲜解馋。

秋天来了,雁阵声寒,田野里的庄稼大都收割归仓,显得十分空旷寂寥。我家门前大枣树上挂的果实也由黄变成暗红,似珍珠,似碧玉,似玛瑙,挨挨挤挤,十分诱人。乘大人下地干活之机,我操起一根长竹竿,做贼似地敲打大枣树下方枝头上的红枣。几竿子打下来,枝头上的红枣哗哗坠地,连蹦带跳,滚出十几米开外。我急忙扔下竹竿,撅着屁股,将其一个一个拣起,圆溜溜,滑叽叽,亮光光,让人爱不释手。我边拣边把红枣在袿襟上擦拭几下,不停地往嘴里塞。牙齿已咬,脆生生,香喷喷,甜丝丝,感觉像孙悟空偷吃了人参果,浑身无一处不畅快。
大枣树也是鸟儿们的乐园和栖息的天堂。入冬了,大雪纷飞,村庄和田野到处白茫茫一片,喜鹊在树梢上筑就的老巢里恬然入眠。白天在枝头上盘旋颉颃,喳喳乱叫,呼朋引伴;有时飞到旷野里撒欢觅食,活动筋骨;夜幕降临时,便飞入老巢,安然歇息。成群的麻雀,登满枝头,好像召开什么会议,有的扇动双翅,跃跃欲飞;有的摇头晃脑,叽叽喳喳;有的交头接耳,互诉爱意;有的窜上跳下,忙个不停……看上去热闹非凡,情趣横生,激动不已。
时令到了春夏秋季,树梢上除了喜鹊和麻雀经常光顾之外,有时还停着成双成对的小燕子,勾肩搭背,倾心交谈;有时踞着几只斑鸠或斑鸠公子,睁着黑豆般的双目,四处乱瞅,好似寻求什么宝物;有时飞来一阵灰喜鹊或喳叭郎子,上下翻飞,玩耍嬉戏,叽哩哇啦,引吭高歌,何等快活。

大枣树成了我的心头肉。我时常拥抱它的躯干,及时清理附着其身上的死皮和灰尘,使之保持清洁和光鲜。有时将耳朵贴近树干,静静地聆听它潜滋暗长的声音;有时饶有兴致地欣赏鸟儿在其枝头上尽情的欢唱;有时笑逐颜开地采摘其枝头上缀满的香甜果实;有时十分惬意地在其浓荫下纳凉或看小人书;有时在村庄外驻足欣赏其盎然的生机和绰约的风姿……大枣树俨然成了我知冷知热的挚友和情趣相投的恋人,大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味道。
一九七四年春天的一个中午,我放学行进到距村庄五百多米之处,远眺村庄之上,发现空旷异常,突然发现看不到与我朝夕相守的大枣树的身影了。我顿感不妙,心脏好像被人掏空了一样,既紧张,又难受。我急忙加快步伐,向村庄奔去。走到院门口,眼前的景象让我目瞪口呆,大枣树的躯干斜躺在庭院中央,枝桠被大解八块,枝条横七竖八地堆满一地,父亲和大哥正用力地刨挖枣树的根须。我的眼泪簌簌地掉落下来,不禁哇的一声痛哭起来。我急忙跑过去质问父亲,为什么把我心爱的大枣树锯掉了!父亲说,今年秋天家里准备翻盖住房,大枣树长的不是地方,正好挡住了新建房屋的出路,所以叫木匠把它锯掉了。听完父亲的一席话,我除了丧心难过之外,别无他法,只能独自跑到墙脚边默默地啜泣。我越想越侘傺,越想越悽怆。从今往后,再也看不到大枣树的婆娑身姿了,再也见不到大枣树上面静穆的鸟窝了,再也听不到大枣树上面清脆的鸟鸣了,再也乘不到大枣树洒下的清爽阴凉了,再也吃不到大枣树奉献的香甜果实了。
永诀了,我的心尖尖!永诀了,我的亲密伙伴!你的柔情蜜意和绰约风姿,永远驻留我的心坎!
愿天下人都能增强保护古树意识,不再让大枣树之殇的悲剧重演!
逮鱼之乐
我的故乡位于大别山北麓向两淮平原过度地带,岗冲相间,大小池塘星罗棋布,支渠毛渠纵横交错,是鱼鳖虾蟹繁殖生长的天然场所。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我降生在紧挨众(兴)夏(店)干渠之阴的一座中等村落。庄子上住着十几户同姓人家,几十间草房,高低错落,由南向北,有序摆列;四周被二三十米宽的圩沟包裹着,在东南西三个方向各筑一条土坝,与庄外的田畴紧紧相连。每当春夏秋之际,圩沟两岸,杨柳婆娑,芦荻依依;圩沟内长满芊芊菱角和田田荷叶,清香四溢,沁人心脾;沟水清澈,游鱼嬉戏,鹅鸭欢唱;庭前屋后,杂木参天,花果飘香,令人心醉。村庄的东北角为竹园,一年四季,竹叶青青,百鸟齐鸣;村庄的西北角为菜园,一年四季,郁郁葱葱,瓜果流香。整座村落充满诗情画意,显得十分祥和而又静谧。我生于斯,长于斯,直到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才依依不舍地告别故乡,脑海中烙下了永不褪色的记忆。
我童年和少年时期,家乡的沟沟坎坎、池塘堰坝,都留下了我的足迹和欢声笑语,尤其是逮鱼之乐,随着时光的推移,始终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在淮河岸边长大的外公冰山毒娃娃,由颍上县迁到南乡,和我们一家老小一起生活。外公心灵手巧,十分勤劳。每逢农闲时节,他都千方百计筹备原材料,或编织鱼网,或编筐打篓,留给我家兄弟三个捕鱼和盛鱼之用。

外公先买回一捆线绳,再用毛竹片子削制好织网的梭子,便开始聚精会神编织各式各样的鱼网。圆形的叫旋网,方形的叫罾网,长方形的叫拉网,三角形的叫撮网,月牙形的叫挑网,半圆形的叫虾网……凡此种种,不一而足。鱼网织好后,先在猪血中浸泡,再用桐油蒸煮,晒干后方可使用。除拉网需要两个人同时操作外,其它的鱼网一个人操作即可。
旋网是用一根较粗较长的绳索连接起鱼网,在网口装上网爵子,捕鱼时用力将网向外撒出,散开成圆形,由水面罩入水底,然后两手拽住绳索缓缓收起。拉网的两端分别绑在竹竿或木棍上,捕鱼时两个捕鱼者分别操起一端的竹竿或木棍,齐步向前合围一段距离后,同时用力将网操出水面。挑网两端分别系在两根同样粗长的竹竿上,竹竿的另一端安上把手,便于操作。捕鱼时将两根竹竿紧紧握住,用力将网撒向水面,待网沉入水底后,将竹竿交叉着在水面敲打几下,再用力将网挑起。罾网的四角需选用韧性较强的竹子、柳条或铁丝等固定住,做成弓形,再用一根长竹竿与弓背绑在一起,捕鱼时,将罾网轻轻放入水中,过一段时间后将其捞起。撮网的前端要用一根短竹竿固定,竹竿中间安上一个木槽,再将一根长竹竿的大头削扁插进凹槽,将撮网两边的绳索拉紧赵锡成,绑在长竹竿上,捕鱼者便可操起它,选择合适的水域捕鱼。捕鱼时用力向前撮至最远距离后,才将其收回,挑出水面。虾网的网口为半圆形,用木条或粗铁丝将网口撑起,再将一根竹竿的大头绑牢网口的上方,捕鱼时将网尽力向前抛出,沉入水底后,再用力快速拉回。
俗话说,十网打鱼九网空,网网都有鱼的可能性不大。当收网时,一旦发现有鱼入网,尤其是大鱼,便喜出望外,格外小心谨慎,稳稳地将网收起放到岸上,美滋滋地走上前去,把鱼紧紧按住,牢牢抓在手中,放进鱼篓,仔细把玩,感到心潮澎湃,乐不可支。

最让我兴奋和充满乐趣的当属徒手逮鱼。夏日响午头,烈日当空,知了齐鸣,村庄和原野格外寂静。我约上三五个伙伴,悄悄地遛到小河或沟塘里,一边泡澡戏水,一边在水草丛中摸鱼,既消除了暑气炎热,又愉悦了身心,真是两全其美。摸鱼时,很难捉住腰条子、石广皮、马古愣和鲢鱼之类,因这类鱼常浮在水面,比较机灵。鲢鱼身上太滑,一般情况下,很难徒手将其擒获。捉住最多的是鲫鱼、鲤鱼、红眼马郎之流,这类鱼喜欢沉入水底和草窠,游动的速度不快,往往容易被捉住。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在庄后小河湾洗澡时,我徒手捉住了一条半斤多重的鲤鱼和几条红眼马郎,高兴得犹如打了大胜仗,凯旋而归。
在花水沟和小河湾放鹅鸭时,少不了逮鱼摸虾。小伙伴们一旦发现花水沟里有鱼出没,便用双手挖泥巴块子,将花水沟拦腰砌住两头,再用双手将水沟里的水戽出一半左右,接着手足并用,把水沟里剩下的水搅混,便开始徒手捉鱼。小伙伴们个个猫着腰,两眼紧紧盯住水面,一旦发现有鱼在游动,立马扑上去,争着捕捉。到了最后,往往都是个子高劲头大手艺好的小伙伴捉的鱼最多。因我徒手捉鱼的技艺较高,每每半天下来,都能捉到三五斤杂鱼,主要有腰条子、石广皮、马古愣、鲫鱼、鲢鱼、格丫等,将其暂时放入水凼里养着,等到太阳西坠、晚霞满天的时候,从田埂上掐一截蒿杆,把“战利品”串成长串,一手持竿撵着鹅鸭,一手拎着一长串杂鱼,一蹦三跳往村庄进发。回到家里,父母亲再夸上两句,高兴得分不清东南西北,连走路也飘飘然不上线了。
15岁时,我读初中二年级。一天,从集头上买回几把鱼钩和几条尼龙绳,再从竹园里砍几根竹子做钓竿,系上尼龙绳,钓鱼的工具便做成了。利用早晚时间,在庄上圩沟边垂钓。圩沟里生长有鲫鱼、鲢鱼、黑鱼、腰条子、马古愣、石广皮等杂鱼,适宜垂钓。把鱼钩穿上蛐蟮,选一块僻静处,撒一把米糠或饭粒子,便开始垂钓。不一会,便有鱼咬钩。有时腰条子等用嘴拱一下鱼钓上的蛐蟮,不是真吃钩。此时若将鱼钩提出水面,十有八九空欢喜一场。凡鱼漂和鱼钩突然下沉,在水中被拽走几米远时,往往有大鱼上钩了。此时用力将鱼钩提起,一条鲜活乱动的大鱼便露出水面。赶紧将其甩到岸上,上前一把捉住,去掉鱼钩,放入事先准备好的水桶里养着,或上街卖钱,或留着家里改善伙食。

有一次,一条足足有3斤重的黑鱼咬上了鱼钩,我十分欣喜,急忙将其拉到岸边,提起放到岸上。这时黑鱼突然脱钩,在地上乱蹦,我连按数下,均未按住,直愣愣地看着一头到手的猎物重新跳回沟里,捶胸顿足,后悔不迭。霎那间,我由惊喜到惋惜,仅仅几秒钟之间,心情犹如坐上过山车,大起大落,无比刺激。
时光进入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参加工作,离开了村庄,此后,再也没有体验过捉鱼的乐趣。我唯一的儿子在小镇上出生,七八岁时随父母迁居小县城,没有了捉鱼的环境和条件,无法感受捉鱼的无限快乐和难以忘怀的情趣。我时常感到内疚,觉得欠了儿子一笔债务,无从偿还。
而今,儿子早已长大成人,成家立业,很少返回故乡探亲。一次,我突发奇想,假若时光能够倒流,我一定挤时间带儿子返回故乡,重新享受一把逮鱼之乐,弥补上对儿子的愧欠。
注:图片来自网络。

微信联系:ytytapohol欢迎来邮!
《皖人春秋》
一个寂静、纯粹的文学公众号,一个雅致、兼容的文学公众号,一个追求高端、拒绝平庸的文学公众号,一个文学至上、脱离功利的文学公众号。
栏目设置
以散文为主,以编发作家专号(合刊)为主
【邂逅大家】邂逅大家,快乐读写。【微观大师】微观大师,小中见大。【大皖作家】大皖作家,大腕笔力。【皖地之履】皖地之履,行知安徽。【散文高地】散文高地,艺高一筹。【这个散文】这个散文,非同一般。【千字文】千字文,真文字。【大散文】大散文,大情怀。【人物安徽】人物安徽,安徽人物。【皖人小趣】皖人小趣,趣话皖人。【文学皖风】文学皖风,风润江淮。【教育文荟】教育文荟,群英荟萃。【民间文艺】民间文艺,乡风民情。(以上栏目,仅供参考。好稿,均在欢迎之列。编者在不损害原文前提下,可适当修改;如不同意,敬请来稿时注明。稿件较多,赐稿者请稍候,见谅!)
投稿邮箱:3252281753@qq.com
来稿者,请一次用投寄作品多篇(用一个文件发到指定邮箱之中),供选用;并附简介和生活照。投稿者,请加编者微信:ytytapohol)以便联系。作品编发后,请作家(作者)积极转发!
欢迎惠赐佳作!
鼓励原创;友情推送;文责自负。
尊重劳动,尊重原创。欢迎微信转发。
欢迎报刊选载!若刊,请与编者或作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