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古丽扎娜客!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书会】第十五届全国民间读书年会-芷蘭齋

全部文章 admin 2018-04-06 167 次浏览
网站分享代码
【书会】第十五届全国民间读书年会-芷蘭齋
我最初是从徐雁先生那里得知有全国民间读书年会这样一个会。因为此会的第一届举办于南京,当时支持此会的主要力量乃是译林出版社社长蔡玉洗。蔡社长是个有情怀的出版人,他编了一份刊物名叫《开卷》,而该刊的实际编辑者乃是董宁文先生。后来蔡社长跟徐雁、薛冰、董宁文等人又共同办起了民间读书年会,此会第一届的开办时间是2003年11月底。从此之后,全国民间读书年会每年举办一届,并且每年换一个举办地,一直延续到了今日。

读书年会礼品之一
第三届读书年会的举办地是北京,此届的承办单位乃是北京朝阳区文化馆。有着地利的原因,我参加了这届年会。然而在开会之时,我方得知这种年会其实是民间自办刊物所举办者。他们在会上所谈的话题都跟办刊有关,而我并未自办有类似的刊物,故自此之后就再未参加过这样的年会。
几个月前,诸暨的周音莹女史给我来电话,请我去参加第十五届全国民间读书年会,因为本届年会是在她的争取下举办于诸暨。我感谢她的热心邀请,同时也直言自己确实没有办过民刊,虽然在前些年曾做《藏书家》执行主编有三年的时间,然而该刊的主办单位乃是山东齐鲁书社,从属性而言跟民刊一点不搭界。而周老师却告诉我说,现在的读书年会虽然有不少人办有民刊,但其性质已经有了转变,所以这样的会议更多者是读书人的一场聚会,在那里可以见到许多的新朋旧友。

读书年会会议手册
其实民间读书年会聚会主体的转变,前几年我已得知。有时也很想前去参会,以我的理解这样的会更为轻松自如,没有那么多的硬性指标,也用不着达成怎样的成果,与众位师友饕餮一番倒不失为一种休息的方式。因为近几年,我的写作速度明显加快,高强度的写作与寻访对我已经是超负荷。我时常劝自己能将步伐慢下来,但因惯性所致,心中始终有着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其实我也清楚,长时间的绷紧弓弦绝不是好办法,张弛有度才是一种佳境。既然我控制不了自己此刻的心态,倒不妨出外会会朋友。

崔文川先生设计的三款藏书票
这样矛盾心态我已持续了一段时间,恰在此时接到周音莹的邀请,终于给我的放松找到了借口。我知道举办一场聚会其费心费力的程度远超与会者的想象,周音莹弱肩挑重担,所承受的压力当然很大。我却将参与此会作为一种悠闲,把这样的话说出口,听来总是让人觉得冷血。但说实话,我的所言确实是参会前的一种心态:既然朋友费心张罗一场盛宴,我参与其中开怀痛饮,当然也最令主人开心。

藏书票式样
然而在开会前的几天,周音莹又告诉我,诸暨图书馆馆长想让我在读书年会期间到他们馆办个讲座。闻其所言,看来我的悠闲又打了折扣。近两年我的讲座办得太多,虽然这种做法在传播藏书文化方面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讲座从准备到讲述总要动一番脑筋,同时出外专门讲座在往返的旅途上也是一种耽误。故而今年下半年虽然我举办了几场讲座,但从受邀请的数量来看,我只讲了其中的三分之一左右。毕竟,太多的讲座会耽误我的写作进程。有不少的朋友劝谏我应当放慢写作的脚步,以便细水长流。我明白朋友所言当然在理,但经历过一场大的意外,让自己明白了生命的无常。故而总是感觉“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趁着年富力强多出成果,免得年老色衰时后悔。这也正是我减少讲座数量的主要心态。
但周音莹的邀请我却不能拒绝,因为这件事我对她有歉疚。一年前,她就邀请我前往诸暨图书馆举办讲座,因为她知道当时我正在浙江省图书馆搞活动,为这件事诸暨图书馆馆长还特意打电话给浙江省图书馆馆长徐晓军先生。朋友如此盛情,我当然不能推却。恰好赶上萧山古籍印务公司老板张国富先生的儿子结婚,我决定参加完婚礼后再前往诸暨。

精美的笔记本
但人算不如天算,我在萧山的当天天气大变,一股寒流横扫南方,而所有的电视和广播都发出了预警,称江南地区转天将会下冻雨,高速路全部封闭。这种状况显然无法成行,按照航空公司在延误时惯有的说法,这可以称之为“天气原因”或者叫“不可抗拒因素”。即便如此,我总要比航空公司礼貌一些,于是只好给周音莹打电话,为这个鬼天气向她表示歉意。周老师当然也听到了这样的预告,她对我的不能成行表示理解。而我却明确地称,为此事欠她一个情,今后一定还上。而此刻,真应了那句电影台词:“出来混迟早要还的。”看来到了还债的时刻,我当然立即应承下来前去办这个讲座。
答应下讲座的转天,我又接到了王振良先生的微信,王兄告诉我说,萧山图书馆准备召开来新夏逝世三周年纪念会。而此会的召开时间与全国民间读书年会报到日是同一天,因为萧山馆就是想借诸暨办会之便召开来新夏纪念会。在10月27日上午开完纪念会后,当天下午就会送与会代表前往诸暨。

所得部分民刊
我与来先生交往有年,我从他那里得到了不少的教诲。他的纪念会我当然要去参加,只是没承想我原本想借读书年会换换脑筋的心态已经完全不能得逞。参加年会之前,我还有着自己的如意算盘,因为11月4日我将在宁波举办的浙江书展上办讲座,而5日则是在中国第一大藏书楼天一阁举办讲座。这些地点都在浙江,诸暨年会的举办时间是27日到30日,距宁波书会仅有四五天的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往返京浙显然更为劳顿。我本打算推迟到达诸暨的时间,在诸暨会后与绍兴的方俞明先生约定好,请他带我去寻访几处藏书楼遗址,而后再前往宁波,以这种方式来尽量缩短在外的时日。如今又要添加一场必须要参加的萧山会,这更让我的悠闲大打折扣。
王振良先生做事谨严,他张罗这样一场纪念会,肯定已考虑到方方面面的情形,但我估计他不太可能想到我此次参会的心态。既然如此,我不由就郑重其事起来,跟他爽快地说了一句“萧山见”。
前往萧山前的一天,浙图的徐晓军馆长给我来微信,他听说我前往萧山开会,便告诉我说,去年与我约定的前往富阳看纸之事可以成行。近些年来,我陆续地在考察手工纸作坊,同时浙江古籍保护中心也建立了专门的手工修复纸纸库。这样的共同爱好使得我从该中心那里打听到不少纸作坊的信息,而徐馆长也是位有心人,他在实地考察过程中,如果发现传统的造纸作坊遗迹等等都会将这个信息转告于我。这种成人之美的心态,当然令我很是感激。而今他又找到一处,并且带我前去探看,当然是我求之不得的事情。
但是,在萧山会和诸暨会期间,我已经安排得没有了空闲,于是我向徐馆汇报了这两个会的举办时间。他听闻我将前往诸暨,于是马上又说,他也要在转天前往诸暨参加一个重要会议,故带我考察完富阳纸作坊后,可一并前往诸暨。有着如此的便利,我当然不能放过这个机会。于是在萧山纪念会举办完毕后,当天下午我未曾跟书友们去参观方志馆,而是乘上徐馆的车驶入了富阳的山村。
纸作坊保留完整程度超过了我的想象,而富阳之行让我更大的收获是看到了抄纸簾子的制作方法,这让我对手工纸的制作有了进一步地了解。心满意足后与徐馆在当晚赶到了诸暨。

开会所住酒店
第十五届全国民间读书年会的举办地是诸暨市同方豪生大酒店,住宿地和开会地同在此酒店之中。在五星级的酒店举办三天的民间读书年会,这份豪奢似乎跟民间二字有些忤格。看来我的观念还停留在上个世纪,社会毕竟在进步,读书年会的规格也在与时俱进。在酒店大堂我遇到了方俞明先生,他把我带到了报到处。办完入住手续后,我陪徐馆长走入宴会大厅,本届年会的主办方正在这里请与会嘉宾就餐。

入口处的告示
宴会大厅内的热闹与酒店外的静悄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看到里面有十来个大圆桌,每个圆桌都坐满了人。众人的言谈热闹非凡,远没有官办会议的矜持。因为人太多,我来不及与朋友们一一打招呼,直接跟随方俞明坐到了其中一桌上。又一次见到了周音莹,经过她的介绍,我认识了诸暨市图书馆馆长郑永先生。郑馆一身的朝气,与其聊天方得知,他每日里都会锻炼身体。在郑馆的介绍下,我又认识了该馆的几位老师。
在本桌者还有绍兴市图书馆党委书记兼馆长王以俭先生,王馆儒雅知礼,一身的文人气息。虽然他话语不多,但他身上的这种气息却让人有着本能的舒服。周音莹又介绍我认识了诸暨市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兼台长陈仲明先生,我立即走上前感谢陈台长对本年会的辛勤付出。在此前,周音莹已告诉我,她之所以有勇气申办此会,主要就是有陈仲明先生的支持。周在申报之时,陈台长时任诸暨市文化局局长,未曾想到年会还未举行,陈局长已经转任了电视台台长。这个变化让周音莹颇感措手不及,然而陈台长却有着铁肩担道义的义气,他一如既往地支持年会,使得这次年会才得以顺利办成。
在酒桌上我结识了浙江古籍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寿勤泽先生。见到寿社长会我立即有了说辞,因为在前来诸暨的路上,我跟徐馆提及:《浙江文丛》中有一部点校本的《善本书史藏书志》,然而此书我却不知从哪里买得到,仅知该书乃是由浙江古籍社出版。徐馆说他也未看到此书。但没想到,一个小时后就见到了该社的社长。于是我立即向寿社长提出,购买此部书的请求。而寿社长立即安排该社魏晓丽副社长会议结束后给我办理此事。这件事瞬间让我感到了民间读书会的美好。
晚宴结束后,方俞明先生带我与徐晓军、王以俭两位馆长前去一家茶馆喝茶。我告诉他晚上自己尤其不敢喝茶,方兄却告诉我这个茶馆办有一个读书会,其名称为甘棠读书会。此会固定在每月18日活动,在当地颇具名气。同时诸暨还有一个浣纱文学读书会,此会办的时间更长而涉猎的话题也更广泛。今晚该会的核心人物玉兰儿也将前往这家茶馆与众人见面。既然有这么多爱书人在,我当然想听听他们的看法,而郑永馆长闻听后,也一同前往。三位馆长共同去参加一个民间读书会的茶聚,可见民间读书力量所带来的凝聚力。
甘棠茶馆办得很雅致,走进室内瞬间感受到了浓浓的书卷气。方俞明还邀请了励双杰和童银舫两位爱书人,又介绍我认识了绍兴的爱书人阮建根先生。阮先生言语不多,但他面对图书时的眼神,令我引以为同道。在这家茶馆内还见到了研究当地相关文献的何耕土先生,何老先生自称刚从国外回来,他感慨着自己的眷乡之情。给众人泡茶者乃是娴静的德玛小姐,她边泡茶边向我征询着一些看法,我也直言不讳地讲出自己的观点,这样的交流最让人有舒适感。
玉兰儿是典型的书女,她坦率地讲到了读到我几本书后的观感,同时她也提及诸暨当地在读书选择方面的偏好。玉兰儿直言:浣纱文学读书会的成员知道方俞明这个人,就是通过我所写之书。后来他们与方先生取得了联系,请他来参加读书会活动。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方俞明才把我等带到了这里。看来,爱书才是众人相识的纽带。
茶叙结束后,玉兰儿送我跟王以俭回酒店。在路上李晓红简历,玉兰儿仍然聊着她对一些书的看法,看来她的大多数心思都沉迷在了书中。诸暨当地能有这样的资深爱书人,真的令人感到温暖。

不知是何水果
10月28日早餐之后,邱小冬集体在大酒店门口合影,在合影地的侧旁有一棵大树,树上长着的青绿色果实我却不明是什么水果。我分别问过三人得到了三个答案,看来大家都是外地人。但分不清水果,并不影响与会者的热情。大家在认真探讨水果的同时,一并步入酒店内的会议室去参加正式的年会。

历届年会展板

驻足观看
走进会议室,立即感受到了举办者在这方面的用心,因为在入口位置一字排开十几个展板,每个展板上都有一张放大的集体合影,是第一届到第十四届的民间读书年会照片。照片的下方,详列出参会者的姓名,众人纷纷在上面寻找着自己的倩影。我却最为简单,因为只参加过第三届,果真在上面看到了十二年前的自己,当时的形象果真比如今有朝色。在看照片的过程中,北京的戴建华走到旁边,指着照片上的一位说:“看我当年也参加了此会,在十二年前咱俩就同框了。”

找到了年轻的自己
我在记人方面的确水平很差,只觉得自己是在几个月前刚刚认识戴先生的。当时我在海豚签字新书,同一天陈子善先生也在该社签字,因为陈先生签字数量巨大,他特意请戴建华来帮忙钤章。正是这个场合我见到了戴先生,当天晚上一同吃饭,在座者还有谢其章先生。其实第三届读书年会,我是跟谢先生共同参加的,却没能记住那场会上还有戴先生,而今通过这张照片得让“有图有真相”这句话再次应验。

展板下方有与会者名录
在展板的对面摆放着两个长桌,上面放着一摞摞的民间刊物,众人走上前纷纷取阅。这些刊物虽然从外观装帧上都很朴素,但每一份刊物都是编刊者的心血结晶。写书不容易,其实编书同样不容易。我在编《藏书家》的那些年,对此有着深切地体会:大多投来的稿质量都不高,而所约名家之稿则迟迟不能发来,几番催促几番解释,搞得自己颇为心烦。所以编此刊三年后,我坚决将其交回了齐鲁书社,因为我觉得编书远不如写书来得自在。也正因为如此,我对这些民刊的编者充满了敬意:如此的为他人做嫁衣裳,还能如此的坚忍不拔,这份精神足令人敬佩。

纷纷取阅民刊

边看边品评
众人就座之后,首先举行了开幕式,按照惯例当然首先是领导致辞。第一位讲话的人,是诸暨市委宣传部部长王孔羽女士。王部长首先吟诵了当地乡贤王冕的那句诗“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句诗出自王冕的《墨梅》,原本也是名句,然而能让这句诗响彻天下者乃是习大大。本届读书年会原本定的举办时期要比此时早10多天,因正赶上中共十九大召开刘国生,考虑交通方面颇不便利,特意推迟到了十九大会议结束后的几天。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大大所做报告的最后一句话就是王冕的这句诗。

开幕式会场

开幕式正式开始
从那天开始,王冕的这首诗在各种媒体上大火,王冕又恰好是诸暨人,诸暨当地人民当然以有这位先贤为傲,而当地领导也当然会大力地宣讲王冕。其实,就名气而言,美女西施才真正的是家喻户晓,而西施也是诸暨人。虽然她没什么文化,但女子无才便是德,西施的名声要比王冕大的多。就文化而言,诸暨除了王冕还有杨铁崖和陈洪绶,这三位被合称为诸暨三贤。在大多数民众心中,恐怕这三贤加起来也难敌西施的影响力。显然王孔羽部长更看重文化的影响力,她在会中强调文化强则民族强。我把这句话理解为她对三贤的推崇,接下来转念细想,而今凡事都可加上文化二字,西施也同样如此,那王部长说得是西施呢还是三贤,我的纠结真是无聊。

坐在前面的王孔羽部长
领导讲话之后,第一位上台发言者是董宁文。让他第一个发言,当然很应该,毕竟他是第一届年会的创办人之一。因为蔡玉洗有恙,本届年会未能参加,董宁文便成了年会创始人的代表。他首先回顾了十四年来民间年会的历程,又说今天是重阳节,所以郑重地向与会的年长者祝以节日快乐。当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我迟疑了片刻不知该不该鼓掌,因为我到底算不算老人,至少在心理上还不确定。我觉得董宁文的讲话,有如行云流水,而他的为人却又那样的谦逊——刚才我在细看第三届年会合影时,无意中看到董宁文和蔡玉洗站在了合影人群的最后一排。

董宁文先生发言
接下来讲话者乃是甘肃张掖图书馆馆长黄岳年。我从资料上得知,第十四届读书年会的承办人就是黄岳年。他在讲话中称,张掖会结束后,他仍然看到当地的出租车上继续播放着读书年会的广告,这种做法使得年会的影响力更为扩散开来。
之后讲话者乃是浙江古籍社社长寿勤泽先生,他的讲话内容恰好提到了《浙江文丛》,他说为了编这部大书,费了很多的心力物力,他们甚至到海外去寻找相关资料。而今已经出版了129位浙江籍或者客居浙江文人的诗文著作,到如今《浙江文丛》已经出到了500册。寿勤泽老师在开幕式上受陈侃章先生委托,向读书年会、图书馆和西施文化研究中心赠书,一种是《古往今来说西施》,一种就是《浙江文丛》已出版的五百册。

周音莹上台示意性地领取赠书

黄岳年馆长发言
王稼句的讲话很有意思。他首先说,本届年会因为特殊的原因,有着人数上的限制,事先有很多人想来参加,但因为不在邀请名单之上,故使得一些人为此不高兴。他的这句话不知是否提高了在座者的荣耀感,至少让我有了瞬间的与有荣焉。而王稼句又接着强调,他参加过第一届年会,但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参加拍照,使得有些人不承认他是“黄埔一期”。这种质疑之声显然令稼句先生不爽,好在他有了新发现,郑重地跟大家说,近期找到了一张李传新给他在第一届年会上拍的一张照片,让他确定为“一大代表”。

王稼句先生讲话
稼句的讲话更让人感到民间年会有着无形的凝聚力,虽然它看似松散,然而却让一些人以参加此会为荣。这种年会的魅力究竟在哪里呢?这值得相关专家做一番深层探讨,而稼句先生讲述这个小故事,倒并非是为了夸耀他的先知先觉。因为他接下来强调:应该把每次年会的资料都汇编在一起。他说张掖和天津出版了相关的文集,这种做法大有必要。更为难得者,王振良还搜集到不少人所记的年会日记,经过对比,发现这些日记中所记的内容与事实都有差异。所以个人的视角总有偏差在,而这更加突显出了编纂文集的重要性。

主题研讨会
开幕式举办完毕后,有了二十分钟的茶歇,之后重回会场进行研讨会。本研讨会的主题是“读书民刊的审美价值及读书民刊与地方文化的相承”。主持者是上海巴金纪念馆常务副馆长周立民,周先生的主持颇具特色,在主持人席上宣布让大家随意上台发言,他不点名也不点评,只是坐在主席台的侧旁翻看手中的资料。他认为站到台上的发言方式已经很严肃,如果能让大家坐下来围成一圈,那会议的活泼程度将更高。看来让每位发言者都能无所顾及畅所欲言地发出自己的心声,乃是周立民主持会议的本持想法。

主题研讨会的主持人周立民馆长
这样的开会方式我还是第一次见到,但接下来的井然有序却让我对周立民的主持方式再三刮目。因为每位上台讲话之人既不用自告奋勇,也用不着自报家门,而是径直走上台说出自己的观点,说完之后转身走下,而接下来的一位又飞身登台。这个过程既无喧嚣也无争抢,形式上的自由不知是否能产生思想上的自由,但这样的形式显然比命题作文要真实许多。

投影一直放着这样的悬念
第一位上台发言者,是一位名为何泽的女子。她说自己就职于温州市图书馆,她是代表《温州读书报》主编卢礼阳来发言。何泽的讲话是念稿,似乎不易产生活跃的思想。而接下来的几位自由登台者,每人上来就讲,不做自我介绍,我却是第二次参加年会,故无法将讲话人与在座的名单一一对应。文中漏记之人应当不少,只能记录下一些自己熟识者的所言。

夏春锦先生讲话
夏春锦说,大家都认为他是桐乡人,因为他居住于桐乡又在当地办刊,但实际上他却是福建人。他强调办民刊不但要注意内在美,也要留意外在美。他介绍说自己编辑了几部文集,而后他总结出越是专题性的文集影响力越大。他对办刊之事心态很平和,夏春锦明言,刊物能出则出不能出则等,总之刊物要跟地方文化相结合,只有这样刊物才接地气。而后他谈到了几位桐乡名人,比如张履祥、吕留良、木心等。而这些年我看到夏春锦最下功夫的事情,就是对木心的研究与宣传。

王振良先生讲话
王振良的讲话也是谈到了自己在身份上的偏差,他实际是东北人,而业界都把他视之为天津人。所以说祖籍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者是每到一地要为当地的文化有所贡献。而我觉得振良兄的确做到了这一点。他讲述了天津问津书院的运作方式,同时也告诉大家《问津文库》已出版了六十二种。为了编这些书,几乎占用了他所有的业余时间。他的这句话更让我感到办刊的不容易。王振良又谈及他与《开卷》的合作,他明确地说出因为环境的变化,使得董宁文所主持的《开卷》在资金方面发生了问题。而王振良借助问津书院使得《开卷》得以延续至今。王振良同时说,他正在编一部小开本系列的《微天津》,希望大家踊跃投稿探秘时刻。
张元卿接续王振良的话,他讲到了《微南京》的编纂之事,他说此刊每期约五万字,而王振良的《微天津》仅及此之一半。张元卿说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已对《微南京》立项,同时他讲到了南京与金九的关系,他说当地确认的南京金九故居搞错了,因为那里是金九母亲的旧居。由此而说明,对乡贤文化的努力发掘,更能展现出一些历史史实的真面目,而这也正是《微南京》所追求的出版内容。
山西文联的刘涛我第一次见到,他说自己的专业乃是研究戏曲,已经办了几年的民刊,其中有《家谱》《故纸》等等。他说自己的藏书主要是收集一些老的杂字册,也就是古代的识字刻本。这样的书他已收集到了一百多种。经过比刊,他发现这些杂字册有很强的晋商文化,而这种文化其精神实旨乃是强调诚信,所以刘涛认为这样的书直到今天还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周音莹女史讲话
周音莹走上台介绍了《越览》的办刊情况,她特意感谢了陈仲明台长对本会的鼎力支持,同时她告诉大家,自己调到了西施文化研究中心工作。在此前,我曾看到她发过几篇文章都是在强调诸暨才是真正的西施故里。萧山在争这个名号,故她转发的文中列出许多史实,以证萧山的故里争抢没有道理。看来周音莹对自己的家乡有着挚爱,她的这份挚爱让我想起了艾青的名篇——《我爱这土地》。如今她又调到了专门研究西施文化的研究中心工作,可见她对西施之爱超过了艾青对家乡土地之爱。
陈仲明台长阐述了广播电视与民刊的暗合之处,因为这两者都强调内容为王。他举出了湖南卫视的例子,他说此台的成功不可复制。陈台长讲话思路缜密口才尚佳,他能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分析同一件事物的利与弊。他坦陈现在看电视的人比以前少了很多,但即便如此,因为长年的人气积累,电视台实力仍在,这样比较起来,民刊的困难则更多。陈台长强调,既于目前的状况,无论是电视台还是民刊都应当与时俱进地探索新的传播途径红伤骑士x。

阿滢先生讲话
阿滢讲述了他所主持的《琅環文库》,此文库已出十辑。阿滢称虽然该书基本是自费出版,但他却让很多作者借此实现了自己出书的梦想。

戴建华先生讲话
而戴建华则介绍了他新进出版的《论书绝句三百首》,他说此书原本是想赶在年会之前全部印出,以便拿此来赠送给参会的朋友。然而,因为赶上北京正在开重大会议,使得印刷厂停工,故该书无论如何也无法赶制出来。所以他想出了一个折衷的办法,那就是先装订出160册。因为这样的书属于非正式出版物,所以这160册书既没有印定价也没有印出版社,这样特别的书反而成了众人追逐的尤物爱已过界。然而戴先生却称因为书太重,他没带来几本,只能返回后再寄给需要的书友们。

冯传友先生讲话
冯传友以他那特有的高亢之音谈到了《包商时报》从创刊至今的方方面面,冯先生做过电台的主持人,所以他的讲话口齿清晰逻辑完整,并且不乏感情用事时的高潮。他说《包商时报》获得过多个一等奖,而该报中的“包商书生”副刊起到了巨大作用。虽然有着如此大的工作量,但该报其实仅两位工作人员,一位是助手而另一位则是冯先生自己。而他本人主要的任务则是向各地的朋友约稿,正当本报办得如日中天之时,在某位领导的要求下突然停刊了一年零五个月,后来因为更大的领导问到此报为何停刊,于是该刊迅速恢复。即便如此,冯先生也坦陈这份报纸至今未能恢复元气。以前该报寄赠者有一千份之多,但现在则为六百份。由他的阐述让我感觉到,很多事情经过一场挫折可能就会错过了黄金时期,即使后来的补救措施再完善也难以追上时代的步伐。但冯传友是位狂热的爱书人,以他那饱满的热情,以及脚踏实地的工作方式,我总觉得《包商时报》终究会有一天再现辉煌。

张阿泉先生讲话
张阿泉先生是我十年未见的朋友,我曾在呼和浩特与他几次见面,就外形与气质而言,他应属民间读书会中的另类,十年前所见与今日完全没有走样,依旧是长发飘飘,透显着或隐或现的书卷气。他在台前说,自己主办过2.5届民间读书年会:第四届、第七届以及第八届的成都会也是他跟龚明德共同承办,这一届算是半届。如此说来,阿泉先生确实是至今为止承办民间读书年会最多的人。阿泉的发言颇为犀利,他说来参加年会的各位代表其实都很辛苦,大家跑这么远并不是为了听到一大堆的空话。他认为凡是与会的代表主持人都要一一做介绍,不应当仅仅介绍几位大佬。而在讲话时,都不要说一大堆官方语言,张先生认为民间读书不是一种身份而是一种姿态,其更强调自由。他告诫各位,不要鼓动别人读书,他认为这种方式很坏,因为读书使人清贫与不合时宜。故而不要提倡全民阅读,因为这样的提法就如同全民发财,是不现实的事情。张先生又说,各地所办民刊gugou,内容不错,但在装帧方面略显简陋,应当于此有所提高。
上午的发言结束之后,下午各位代表又回到了原会场,而此时的会议桌已经摆成了方程的模样。众人围坐四周,果真缺少了上午的庄重,而这种从善如流的做法也体现出了主办方对大家意见的尊重。

徐雁先生忙着刷屏
下午的发言由徐雁先生主持,他当场宣布下午的会议有三个主题:一是“西施文化之我见”;二是对《蠹鱼文丛》一套书的研讨;三则是申办下一届读书年会。对于第一个话题首先发言者为王稼句先生,他首先讲述了西施在苏州的遗迹,其实比在诸暨还要多。这位西施虽然仅仅是位美女,然而与她有关联的越王勾践、吴王夫差、文仲等人,虽然这些人都干出了轰轰烈烈的业绩,可是他们的影响力却都比不过西施。他举例说如果上街做随意的调查,恐怕十个人有九个人会知道西施,而这三位能了解者恐怕会少的多。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原因,稼句先生认为这是人们赋予西施太多的美德。

认真听讲
范笑我也讲到了嘉兴的西施遗迹,然而他却能冷静地一一道出这些遗迹其实都是附会。他的这番讲话让我想起几年前的一段事情,当时笑我先生带我在嘉兴地区寻访遗迹多处,其中之一就是到某个公园湖内,而该湖的湖边就立着一尊西施雕像。这尊雕像因为风吹日晒,望上去满目黑尘,当时我就笑称这是自己看到的最丑西施。笑我闻言只是笑笑未曾言语,但他却并没有告诉我,这位丑西施立在湖边是因为以讹传讹。笑我兄一贯对跟嘉兴有关的一草一木都有着本能的回护,而此刻他却能直言嘉兴的西施遗迹均不真实,这份客观冷静令我大感意外。

走到后方观察
周立民先生并未讲述对西施文化的看法,他提出了一个新的建议,那就是应当搜集历代与西施有关的图像,以此而编成一部书。他认为此书定会畅销,因为这是一个“重颜值”的时代。周先生语言幽默风趣,每当其讲话时我都会侧耳细听,因为他总能在不经意间说出一句包含着双解的话。而这样的话最能令人会心一笑,此刻他的发言果真引起了在座者的热议。大家纷纷从历代画像的真伪角度来谈论西施图像的搜集问题,这样的探讨虽然难以立即达成成果,但无意间创造一个有意思的话题,而这正是周先生的绝妙之处。

寿勤泽社长讲话
《蠹鱼文丛》乃是夏春锦、周音莹等人共同策划的一套小丛书,该书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发行。寿勤泽社长介绍了此套丛书的成书过程,由此而显现出该社对该丛书的重视。因为这是夏春锦等人正式编辑出版的第一套丛书,所以他们在方方面面都下了很大的功夫。而这份认真,也让寿社长为之感动,但寿社长也提及此套丛书原本有5册,但其中1册因故未能印出。
而后夏春锦介绍了该出的编辑思想,上午开会结束时,夏春锦曾私下跟我聊天,他说正在着手组稿《蠹鱼文丛》的第二辑,希望我能参与其中。该套丛书在报道之时,每位与会者都得到了一套。虽然我还未来得及细细翻看,但也了解到了大致的内容:这套书都是与浙江有关者。而夏春锦也明言,他的这套丛书一是主要收对浙江人物历史的研究,二者则是浙江籍的作者。然而他的这两个要求我却都做不到,因为我既不是浙江人,也没有专门写过一本跟浙江有关的书完璧归赵造句,所以我对他的盛情只能表未歉意。而此刻夏春锦在介绍该套丛书时仍然强调了这一点,寿社长接着他的话又做了相应的解释。寿社长直言,他在编辑此书时,曾经劝夏春锦不要拘囿于这样的范围,更多者应强调书稿的质量。而夏春锦坚持自己的初衷。
其实对于夏春锦的坚持,我倒是能够理解,因为他是本书的主编。古人有“选学”之说,收哪些不收哪些,也是一种学问。夏春锦有着这样的选择,当然有其坚持的道理。而接下来周音莹对夏春锦的讲述进行了补充,通过她的所言,更让人体味到编一套书是何等之不易,但正因为他们的齐心努力,使得该书很快具有了影响力。
接下来则是《蠹鱼文丛》第一辑相关作者的讲话,其中的叶瑜荪讲述了许多丰子恺的轶闻。有一段最为感人:在特殊的年代桐乡当地请丰子恺给某个剧场写匾额,丰先生写出了很大的字并且以此为荣。叶瑜荪在多个史料中看到丰子恺谈及这件事,然而由于身份的原因,这些字实际并没有被正式使用。这番讲述令在座者大为感慨。
陈子善先生写了一本《浙江籍》,同时也纳入了《蠹鱼文丛》。这几日他十分地忙乱,昨天他在萧山参加了来新夏逝世三周年的会议,而后立即赶回上海去参加一个不可推托的重要会议,转天他又乘高铁赶来参加此会。由此也可看出,子善先生对于本会是何等之支持。而下午的会议开到一半时,他方匆忙赶到,主持人徐雁立即命其讲话。陈老师摸不着头脑,他歇息一会儿后,寿社长则提出希望在座的各位不要仅夸本丛书之好,他也希望在座者能够提出一些批评意见,以便在此后的几辑中能有所提高。
子善先生闻听此言,他立即接话说,虽然该书编辑的不错,他却对裸脊装一向反感。他的所言立即受到了周晨先生的“商榷”,周晨认为裸脊装有其好处在,比如这种装帧形式可以将书页全部平摊开来,而其他的方式却难以做到这一点。在此前周晨已经讲述了在国际上图书流行的主流做法悍妾当家,虽然中国近些年的书籍出版在装帧方面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与国外的同类书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就很容易发现两者之间的差距。
周晨先生近几年所设计之书,在国际上连续获了几个大奖,他的所言当然在理。而子善老师则是从图书馆的使用角度论述了裸脊装的弊端,他以香港大学图书馆为例,称该馆的藏书无论是裸脊装还是平装都会一律改为精装,哪怕是薄薄的小册也要进行改装。因为只有如此,才会使得藏书长期保存和利用,而裸脊装之书在插架过程中,连续抽插几回就会使封皮脱落,一旦脱落后这本书将无法查找。
我仔细听完周晨先生和子善先生的所言都有道理,只是他们两者的着眼点略有差异。周先生是装帧设计家,他希望中国书籍的装帧水准逐渐追赶上国际先进水平。而子善先生则是著名的学者,他长期在大学内任教职,在教学的过程中,他能够看到书籍在使用和流通过程中所发生的弊端。我真希望能够多有这样的碰撞性探讨,以便使得书籍既美观大方又结实耐用。不知道这种心态算不算是鱼和熊掌的兼得。
我对于《蠹鱼文丛》既未参与也未了解,故在现场并未言语,然而子善先生突然点名让我讲话。我只好借着寿社长的话题,对该书提供一点自己的意见。我是从书名角度来讲出了自己的态度:这套书名为《蠹鱼文丛》,望文生意这套丛书所收应当是关于研究书的书,虽然没有这样的规定,但显然已经达成了业界共识。然而本丛书所收的四部书却没有一本是关于书的书,所以我倒觉得要想做到文题相符,不如另换一个丛书名。虽然说“浙江文丛”这个名称已经被占有,但完全可以想出一个近似的丛书名称。比如“浙江文存”“浙江文苑”诸如此类。
在座的各位还有多人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对该书的看法,因为有些在座者我不知如何称呼,故无法在此一一列出他们的高见。因为时间关系,讨论无法继续下去,主持人徐雁宣布进入第三个环节,也就是申办下一届读书年会。本次申办者总计有三家:哈尔滨、郑州、苏州。
哈尔滨的申办者是黑龙江省图书馆萧红文学馆馆长章海宁先生魔霸天王,章先生说读书年会从来没有在东三省举办过。而当地有着良好的读书氛围,尤其在暑假三伏天,很多人到哈尔滨去避暑,如果在这个阶段于哈尔滨召开年会最为适宜。
第二位申办者乃是郑州的马国兴先生,马先生介绍说他自办刊物《我》长达二十多年。而他的申办也得到了当地文化部门的支持,他特意请来了郑州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张文书先生,以及该局的陆炳旭处长。马国兴的讲述颇长,他首先从郑州的地理环境讲起,而后提及也当地的人文历史,接下来又讲到了当地的读书环境。他认为这些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加在一起,而政府部门也予以鼎力支持,因为张文书副局长就是在本市负责全民阅读推广。
第三个申办地苏州让我略感意外,因为本市的申办人乃是苏眉和吴眉眉两位女史,她们的申报被与会者戏称为“双眉齐发”。在几天的接触中,两位女史也未曾提及要有着这样的申办。而苏眉用简洁的语言陈述了苏州所能承诺的申办条件。
三家的申报引起了在座者热烈的讨论,究竟花落谁家,显然难以达成共识。然而很快到了主办方所定下的吃饭时间,晚饭之后与会者将集体前往诸暨大剧院去观看演出,故会议无法延迟。徐雁与子善先生交换意见后,正式宣布:现场不确定哪家征得了承办权,这个结果留待明天讲座之后再正式宣布。
简单的晚餐之后,众人乘大巴前往诸暨剧院,专门听诗朗诵于我而言还是第一次。此剧院外型前卫,能够感到刚建成不久。而听此朗诵的听众在门口却排起了长队,能有这么多人喜欢这样的读书形式,这真的令人很欣慰。节目开始后,不同的朗诵者均饱含深情朗诵着不同的诗篇与散文,然其内容都是歌咏浙江或者诸暨人文之美和自然之美。这些人的朗诵技巧是否高明我不清楚,因为我无法做出比较,但节目的编排却有着意外的惊喜。
节目进行到后半部分时,主持人突然讲到了第十五届民间读书年会在诸暨举办的事情,把这种声音传导到民众之中,这确实是一种巧妙地结合。而接下来徐雁先生走到了舞台当中,以他那特有的声音朗诵出一段优美的散文。而后的一个节目则是张阿泉和周音莹共同走到台上,他两人每人一段地穿插朗诵,很有舞台风范。尤其张阿泉那一头的长发,极具舞台效果,而周音莹的着装也与张阿泉的服饰有着完美的搭配。他们的朗诵引起了读书年会的参会者热烈的掌声。会后周音莹在群内所发的微信开玩笑,按照原本的设计他两人最后要拉手,可能因为紧张,却忘了这个重要的动作。众人在群中纷纷调侃,认为后补拉手也不迟。我注意到,徐雁先生的脸上竟也涂抹了不少脂粉,真可谓“八卦之心人皆有之”。

暨阳学院的大门
第二天一早,主办方用两辆大巴将与会者带到了诸暨图书馆。此前徐晓军馆长已给我讲述过诸暨图书馆的特殊性:该馆乃是办在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内。一家市籍的图书馆何以办在学校内,此前我却未曾听闻过。徐馆长解释说新选组血风录,这是当地为了提升教育影响力,以免费提供校园的形式,招一些名校来本地。但是建造这么一所学院成本高昂,这个过程中消耗了当地不少的财政积蓄,致使无法短期内创建新的图书馆馆址,故只好将图书馆搬在了学院的大楼内。

宽阔的校区
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处在诸暨市的郊区,走入校园之内瞬间感到占地面积很巨大,从入校门起走到图书馆就有着长长的一段路。而讲座的举办地乃是该馆的一楼报告大厅,在大厅内再一次见到了诸暨市图书馆馆长郑永先生,我感谢他为这个讲座所付出的辛劳。

高大的图书馆

图书馆大堂
关于讲座题目我事先征求了周音莹的意见,因为时间匆忙,我来不及设计新的讲座,于是将现有的几个讲座题目发给她。她选择了《明代版本琐谈》,当时我就好奇她何以选这个题目。本想到达诸暨后了解她的想法,但诸暨会议期间安排得太满,无暇谈及这些闲话。赶往会场之后,我又想起了这个细节,可惜周音莹坐得太远,我没办法与之闲谈。

新书区
我的讲座有王稼句先生主持,他在开场白中热情洋溢地表扬了我,而后我以PPT的形式讲述了明代版本的分期及其时代特点。接下来的提问环节颇为踊跃,这些提问尤其以张掖图书馆馆长黄岳年先生的所提最为专业。

善本室内黄色的灯光

无紫外线灯管
讲座完毕后,接下来是签字环节,我想到了众人所关心的下一届举办地的结果,于是立即走出会议厅,坐在外面给各位师友签字。等我签完后,众师友纷纷告诉我,郑州取得了下一届读书年会的举办权。但这个结果是如何产生的,因我未在现场,故无法描述。

善本室内的珍藏

每部书都有题签
签字完毕后,郑馆带我参观图书馆。首先观览了图书馆的各方面设施,因为是新馆的原因,该馆的硬件设施确实不错。而后参观了古籍部,因为古籍部内使用的是无紫外线灯管,故拍出的照片均呈现一片橙黄色。为此郑馆特意让工作人员拿出几本善本,让我到阅览室观看。这些书各具特色,从内容角度来说,则大多是与诸暨有关者。看来该馆仍然是在走以乡邦文献为特色藏品的收书思路。

专用设备

整齐地排列
之后主办方宴请众位代表,按照既定的安排,下午周音莹等人将带与会者前去参观诸暨的历史遗迹。此次来诸暨前,我也做过相应的功课,当地有几座藏书楼遗址在。当时周音莹告诉我,她将请陈仲明台长带我去访这些遗迹。可是到达诸暨后,因为日程安排得紧凑,我完全没有时间单独行动。故到此时,我只好向周音莹表达歉意,告诉她我不再跟大部队一同去参观,而是请方俞明等几位师友带我去寻访藏书楼。周老师表示理解,于是我跟在座的各位一一话别。由此而结束了我的第十五届全国民间读书年会之旅,转而踏上了历史遗迹寻踪之路。
微信号:zhilanzhaiweili
藏书家韦力的古书之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