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古丽扎娜客!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书家文辑】漆居斋(外两篇) ■吴川淮-书法报

全部文章 admin 2018-05-06 165 次浏览
网站分享代码
【书家文辑】漆居斋(外两篇) ■吴川淮-书法报


吴川淮 1963年出生于陕西铜川。现为中国新闻出版书协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报》活动策划部主任,陕西省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陕西金石书画院副院长,陕西省书协理事。著有《漆居斋读书记》《以书为道》《书法名作欣赏》《朦胧诗赏析》《川云集》《涵蕴无语》等。
漆居斋(外两篇)
■吴川淮
“漆居斋”是我给自己书房取的新斋号,并请书家赵熊先生治了一印。以前我的斋号叫“一水斋”,取“天一生水”之意。
漆居斋何意?我道有这种原因,北京历练八年,偌大之城也没有自己购买的房子,只能租不大的房屋,在堆满书籍的空间中,做着我的读书之梦。栖(漆)居京华,我自逍遥,忙也匆匆,惟道是从。所以我的书房曰“漆居斋”。其意深与,其乐得与?
身在漆居斋,所体验的有三个境界:
一者,自况,北漂京华,栖(漆)居一室之内,神在八隅之外,徜徉古今中外,写我一家文章。虽栖居如此,心连万象,写书写诗写字为乐,天一生水,居于小而得于大。
二者,吾生于陕西铜川,铜川是矿区,五湖四海的人移居于此,誉为“渭北明珠”,所居在漆水河之畔,一河之水,伴我长大。黄河沿岸、渭北高原,曾经在《诗经》中不断地吟唱,我对这条不长的河充满着一种《诗经》般的留恋,曾与友人追溯河的源头,并在河的源头用古调表达我的感情:
漆河之水浑兮,可以生杂草。
漆河之水清兮,可以洗我笔。
漆河之水干兮,家之在何方?
漆河之水荡兮,远离人思乡!
年轻时曾经写过漆水河系列的散文,如今在北京,我在梦里,还时时地听到漆水河哗哗的河声,穿透夜空,走进幽远……
三者,羡慕庄子,好读庄子之文,好发庄子之想。庄子者,漆园吏也,漆园者为何,不知也北辰一刀流。但得一个“漆”字,便有了一种通感,所思所念,以庄子之论而道幽通邃,自乐自持,可为也,可不为也。
庄子曰:“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我读书,但求能所乐所悟,不求甚解,其道逍遥,其光澄明。庄子曰:“以卮(zhī)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我所作文者,卮言、重言、寓言三者浑融,得庄子道乎?
人已过五十而知天命,天命者自知也,吾一生所求者,书也,一生所爱者,书也,惟书解惑而知广大,惟书能抗寂寞周玉书,惟书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居京八年,漆居斋所存者,书也;所搬运者,书也;所咏读者,书也;笔墨酣畅处,书也!一年所买、所受赠、所淘来之书,盈屋而无落脚之地。无法,只好将书运至西安,积于朱雀门外王长随所经营的公司,建造我在西安的漆居斋。在铜川,我的书还是无处落脚,藏于铜川王新建兄长的药王谷内,新建兄问我,是否治一大印?刻四字:川淮藏书。
朗朗乾坤之内,可筑我漆居斋乎?故漆居斋亦名:川淮藏书楼。邵华泽先生已经题了,挂在何处?
希望在不远的将来,能在某一地方,实现将“漆居斋”筑之成“斋”,实现我的“中国梦”。
(本文系《漆居斋读书记》自序)
每日读书
读了这么多的书,体会积存在心头,尤其是当时所读之时的多重感受,如果没有记录,将永远地消失。我时常给临帖的人说,你临帖一定要写体会,我在我所临的帖上记录了很多感受,如果有机会,我一定会把它整理出来。我所写的书法理论中3377事件,同样有很多是来自体会,深刻的体会总是和心灵发生着联系、发生着关系。我读书,愈发感受到很多的难以言表的体会一定要记下来,有多少没有记下来,就有多少的遗憾……
手机在改变着世界,玩微信,玩着玩着简单地发图已经没有什么意思了,就写诗,感受到了,舞之叹之乃至歌之写之。从写一堆不是诗的诗中忽然写起了书。每日不读书黄安仪,便觉得面目可憎,每日不写字,便觉得手脚不灵。于是就开始以“漆居砦(zhài)每日读书”的形式在这个自媒体上发布,总会有三五道友点赞给予鼓励,写来一月有余,除特别忙之外,这样每日记来,如果正常,一年可以大约地读上二三百本书了。有人说,你这些书难道都通读了?怎么能通读完呢!只要在某些章节,甚至某些段落上有所体会、有所感想就可。孙犁《书衣文录》记了不少的杂事、余事,几乎很多和这本书没有任何的联系,也可成文了。我读书时尽量地把书很快翻阅完,对自己有所感受的、有所兴趣的就多读几遍。当然,这里也有一些皮相之论,仅仅只是感觉,并没有沉淀,思考更深。
四五十天之间,也写了有三十多篇。这些感受很多是在地铁里写的黄河颂原文,有时候写得上劲,把到的地点都误了才发现,然后再回头坐,如此反反复复,有那么几次。车上逢一老者,看我说,看你都老大不小了,还这么认真。
书话写给自己,让自己对自己说,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这样写来,也逼着自己思考,也可以作为自己日常的练笔。把它们整理出来,尽量地保持原状,也算是对读者、对自己的交代。
(本文写于2014年9月)
每日一札
我的每日一札是从2015年5月开始的,以手札的形式写日记,每天一札,除特殊情况,基本保持了下来。每晚十点左右,找来几张小纸,开始写,快了不到十分钟,慢也不超过二十分钟,随心情,随手性,效果不一。写完,拍照超人之死,发微信,与朋友们交流。微信这个东西好,以前是单兵作战,你读什么看什么,根本无法与人交流。而现在有了微信,随时随地可以和朋友互动。
写日记对我来说,是一个习惯。以前在日记本上记,后来在电脑上记。今年忽想,既然喜爱书法,就用毛笔来记如何。开始是尝试性的,觉着有一种接近古人的感觉。现在已经把它当成了每日的功课,笔不停辍。
日记所记者,有当日的事情,或见人,或思考,或考证,或议论,行迹于文,湛然以明。这些日记手札都是写给自己的,所以没有像创作那样刻板认真。快一年了,看着一大叠日记,颇有感慨,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是一个坚持,坚持住了就成了习惯。写日记手札,面对的是一个真实的自己,不虚作,不夸饰,冷讽刺,亦自嘲。
为了写日记手札,我专备一瓶小墨汁,上飞机可以过安检,一杆毛笔、几张裁好的宣纸是旅行箱里的必备,到了宾馆没有毛毡,就铺着报纸写。有时就用宾馆的便签写医念霜华,因为没有约束,便签效果却还不错。为此,我到哪个酒店,都喜欢要上几张便签,当天书写,以备记忆。
写手札,如果天天都用一种纸,就会生厌,为此我喜欢在不同的纸上来写,宣纸信笺用不同材质的纸,还有牛皮纸,新型的轻型纸,已经印刷好的线装宣传书拆开变成散页,展览的介绍书等等,不同材质的纸都变成了手札,几个月下来,花花绿绿一厚叠,还颇有一点成就感。
写日记手札的好处,自己怎么想就怎么写,不择笔,不择纸,劈头就写,有时候不假思索,随情而至。内容是主体,不去考虑浓淡干湿的布局,不考虑每一笔应该怎样变化,生活就是流水,一丘一壑,胸次有之,无意于佳乃佳。在这种自然的状态里,有些信札,自己就感觉写得很好,很顺畅,很自适,比创作大件作品还激动。当然也有的写得并不如意。这种书写,常有意外,书法的适情如意,书写状态的原始回归,在书写的过程中都是惬意的。
在这些既是作品又不是作品的书写中,我体会书法还是应该在这种自然的蕴藉里达到一种自觉的创作状态。写手札最能看见人的真性情、真状态,学问文章之气,酒色财气之俗坂本辰马,郁郁芊芊全现笔墨中。每日手札,好像回到了年轻的状态,有时愤青,有时嫉俗,有时抒情,有时打趣,姿态不一,情从字出。
完全这样随意地写也不行,放任自流,会愈写愈是自己,必须与传统保持一种自然的联系。为了丰富自己的书写,我采取两种办法,一个是有时间就读帖临帖,有什么写什么,见碑写碑,见帖写帖。看到朋友处有一张清拓《散氏盘》,爱不释手,拍下来看,买了不同版本的《散氏盘》研究,似有所悟。朋友说我笔下的篆籀之气,似从此来。一个是大量看古人手札,不是粗看,而是细读。不认识的字,抄下来,查词典,询问名师。保利、嘉德的古人信札拍卖展,我流连忘返,因为路近,两天内去了四次。文物出版社20世纪70年代出版的《鲁迅手稿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小莽苍苍斋藏清代学者书札》《复堂师友手札菁华》,更是我常读常新的案头书。学书不学名家书,寻向偏僻得真如。清时有味是无能,缱绻滋味笔中收。手札式的书写,自然没有书法大作品那样夺人眼目,但它确实是养身心、养感觉、养文章。
颜真卿《祭侄稿》《争座位稿》,我临了十几年,打下了基本功,两帖中每一个字都印在心上了,章慕良要说我写手札的功底,主要是颜。颜可以化解、可以转向、可以解构、可以变通,最后怎么写还是颜。写王易飘,写颜易实,手札的书写,在颜与王之间,在碑和帖之间。另一个重要的人物是王世镗,其墨迹虽不多,但给人印象太深,片纸数字,我都好好琢磨。
每天写手札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心情情绪的好坏会引起书写的细微变化,毛笔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心情好不一定写得好中体网,心情差有时也能出好作品,手札的好处是忠实于自己,忠实于这种自然的书写状态。历代文人都是每天这样应酬往来,都把笔墨当作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与自己的生命完全地融合。现代社会割裂了这种关系,作为书法家,如何恢复和建立这种关系?我们不需要担当什么高尚的义务,但需要从自己做起,从生活的最实际的地方贴紧传统,回归一种文人化的生活传统,在看似慢节奏的生活方式中,获得精神上的自由与散逸极客数学帮。每天的手札是这种方式最为实用也最为便捷的一种,它把我的思考、我对碑帖的认识化在这种日常的书写之中。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的形式。有的人喜欢作诗,作各种古体诗,只要去作当然是好的,但是现在的书法家所作的古体诗,百分之九十都不能入眼,简单地把白话以古体排列的形式来表现就算完成了,这算哪门子诗啊!我作古体诗,作得不好,所以很少拿出来。相反我每天都抽出时间读古诗,甚至喜欢以集句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已经集了几百首,以古人诗句的集句,来锻炼自己的文思与想象,也是通向古典传统的一种方式。

吴川淮书迹


微商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