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古丽扎娜客!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书山有路】浪漫沧桑-银浪之声

全部文章 admin 2017-11-17 148 次浏览
网站分享代码
【书山有路】浪漫沧桑-银浪之声
《浪漫沧桑》陶纯 著湖南文艺出版社
《浪漫沧桑》创作札记
陶纯
2017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作为一名军队的专业作家,我想在这个节日来临之际,出版一部革命战争题材的长篇小说,以此来纪念这个光辉的日子,于是从2016年春天起,我就开始动手写。我这么做,一是感觉自己有责任写这类题材的作品,二是还一个愿。
我这一生以文学创作为业,与三十多年前在山东乡下求学时,读了一批红色经典有极大的关系,比如《林海雪原》《铁道游击队》《红日》《苦菜花》《红旗谱》《敌后武工队》等等,正是在这些作品的熏陶之下,使我后来成长为一名军旅作家,一直在文学的森林里栉风沐雨。
我小时候读过的那些红色经典,影响了一两代人。中国当代作家中有不少也是受它们的影响,走上创作道路的,因之,很多人都怀有英雄情结。然而在进入新时期之后,革命战争题材的长篇小说创作却江河日下,与其它题材的创作相比,它所孕育的重要作家和作品不断衰减。个人认为,这是整个中国文学的一件憾事。
实际上,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的历史基本就是一部战争史,尤其是改朝换代的阶段,国家都是在战乱中浴火重生。文学是现实世界的艺术映照,所以历朝历代关于战争的作品层出不穷,中国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就是典型的军事文学。到了近现代中国,大规模的战争,更是谱写了中国战争史上宏大而惨烈的诗篇。如果从一九二七年八一南昌起义算起,到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这二十一年的革命战争,彻底改变了全体中国人的命运,也改变了世界格局;与此相对应的各类军事文学作品,亦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前十七年文学创作的主流形态。
为什么这类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在当下并不多?或者说当代作家为什么总想回避这个题材?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这类题材的创作难度大黄泽兰,若要正面强攻,前面有不少名篇,就仿佛一个个山峰,挡住了去路,想超越人家,很难;二是应该承认,当下仍有一些禁区束缚着作家和出版界的手脚,正统的党史、军史你难以突破,写作时放不开手脚,影响发挥;三是当代读者,尤其是一些年轻读者对半个多世纪前的革命战争缺乏热情,或者换句话说,这类题材对年轻读者没有吸引力。因此,愿意写革命战争的作家越来越少,造成了这类题材长篇小说创作的沉寂与落伍。
相比于小说创作,战争题材的电视剧这些年倒是热度不减。从表现手法上来说,电视剧比文学作品更适宜展现火爆刺激的战争场面王异无惨,娱乐性强,这是事实,问题是近几年那些大量出现的抗日雷剧,那些重复制作的所谓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那些花样百出的谍战剧,故事都编不圆,其胡编滥造、牵强附会的现象令人不齿。同时也反映出,缺乏厚实的文学作品所支撑的影视剧创作,恐怕难有精品佳构问世。
人们都知道,爱情和死亡是文学永恒的主题。而我们的前辈所经历的如此庞杂丰沛的战乱岁月,多层面、多角度地涵盖了这一永恒主题,按说是很值得作家们去开掘的。如果说前辈作家受当时政治风云的影响,摆脱不了政情世风的桎梏,拿出的作品有意无意贴上了所谓“左”的标签,其作品被岁月淘洗之后,已经不再吸引后来的读者,那么,社会发展到今天,当代作家再回头去深入历史,用新的创作手法拿出适合当代人阅读的长篇小说,写出它的当代性,丰富感,进而映照现实,我认为,是时候了。个人感觉,军事文学如果用心经营,也许更容易出现黄钟大吕般的作品。
话说回来,这类题材,别人不愿碰,自然有人家的道理。我一头扎进去,需要冒失败的风险。虽然动笔前有些担忧和畏惧,但我总感到,这个领域的长篇小说创作不应被忘却,尽管很难,但是你如果越过了,不就有了新高度吗?它值得你去迎难而上陈荣竣,攻隘闯关,值得冒一回险,因此,我不断地给自己鼓劲:你要争取写出真正配得上那个英雄时代的精品力作!
要说起来雍正小老婆,这部作品的构思,其实早在十年前就开始了,它影影绰绰的在我脑子里,不时地闪现几个细节,当时想好的题目叫《浪漫与沧瑞利数桑》,书稿完成后交给湖南文艺出版社,责任编辑杨晓澜建议去掉一个字,改为《浪漫沧桑》,他认为《浪漫与沧桑》像散文,《浪漫沧桑》像小说。我接受了。2016年动笔之前,我仅仅粗略想好了开头部分,三个主要人物出场:余立贞(参加革命后改名为李兰贞)、汪默涵和申之剑,其它人物都是模糊的。另外我还打算故事从一九三六年开始,到解放初结束,主人公经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至于现在书中所呈现的故事走向、人物交集、事件冲突,以及大量的细节,动笔之前是不曾考虑好的。随着写作的进行,一些主、次要人物和场景渐渐的清晰起来,与我的写作同步生长,最后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浪漫沧桑》主要通过女主人公李兰贞与汪默涵、申之剑、罗金堂、龚黑柱这四个男人的关系展开,这是错综复杂的一条主线,另一条线是把她一家在战乱年代的兴衰沉浮、巨大变迁紧密地交织在一起。正面写战争,往往吃力不讨好,所以在本书中,我有意虚写战争,实写爱情,力求通过李兰贞复杂的情爱与命运,展示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写出她的希望、忧伤、追求、痛楚和悲怆。
谁都知道,写小说主要是塑造人物,越是写出新鲜的、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越是成功的标志。我想让每一个人物都有不同的性格,每一个人物争取都新奇夺目,不是苦情,不要矫情,而是真性情,余华东并且区别于前辈作家笔下的人物。所以,作品中的余立贞(李兰贞)、汪默涵、申之剑、余乃谦、江山、罗金堂、龚黑柱、冷长水、韩素君等等,在你读过之后吉大燕子,如果能感觉到一点点新意,那么我就算没有白忙活。
在李兰贞这个人物身上,可以说倾注了我全部的心血。小说一开始,她为了追求浪漫的爱情,放弃了去美国,从而一头扎进革命阵营,阴差阳错走上一条充满荆棘的人生道路。十几年的革命生涯,她得到的是无尽的沧桑,心头伤痕累累,一直受命运摆布。你可以说这是她为革命做出的牺牲和奉献,也可以说,这是大时代里她坎坷命运和人生际遇的必然结果。她美丽柔弱、天真烂漫,缺乏心计,日常革命工作有时她不愿做,更不像其它人那样勇敢坚定,她似乎是革命队伍里的一个另类。她一生追求爱,却没有得到真正的爱情。似乎她什么都得不到,当年一同入伍的女伴都嫁给了我军高级干部,她最后只嫁给一个级别很低的残废军人,革命半生,最后竟然连个党员都不是。如此看来,她似乎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人生的失败者。
但是,她又是真善美的化身,是爱的化身。看似她没有信仰,实则她的爱,她对国家与人民、土地的爱,就是她的信仰,最终她对身边的所有人都实现了超越。解放后她放弃城市生活,回到她革命的出发地当一名小学老师,是为了不忘记“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新中国成立快七十年了,老百姓的日子与过去相比,早已有天壤之别,但是我们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与那时比圣光使者,仍是一样的存在。她就像一面镜子,今天的每个干部,都应该从中照见自己的影子。
黑格尔说:“历史给我们的教训,就是我们根本没有从历史中领受到教训。”我们不能忘了来时的路,我们更不能不清楚我们要去往何方。
浪漫、沧桑这两个词,我感觉既能够代表战争年代人们的生命状态,也是人生的一种普遍状态。我们总是幻想浪漫,我们又总是遍体鳞伤;沧桑岁月,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感慨和忧伤。文学本质上是一曲挽歌,是对过往岁月感时伤怀的记忆。小时候读过的那些红色经典,数十年来总是萦绕于我心头——我时常想,何时我也写一部那样的作品?现在,我终于完成了,心间一块石头落了地。这部《浪漫沧桑》,也就算是我还一个愿吧。
这部作品故事性强,节奏快,不拖沓,不沉闷,适合各个年龄段的读者阅读。
最后我想说,中国的革命战争史,是一个巨大的“因”。我相信有因就有果——但愿我这部长篇小说,是一个小小的“果”。明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一个十分重要的时间节点,期待有更大的战争文学果实出现,来映照往昔的峥嵘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