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古丽扎娜客!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书楼】榆次凤鸣书院:本城最大,常家襄助(下)-芷蘭齋

全部文章 admin 2018-05-01 204 次浏览
网站分享代码
【书楼】榆次凤鸣书院:本城最大,常家襄助(下)-芷蘭齋
榆次车辋村常氏乃是清中晚期山西地区的巨富,关于其家的情况,王瑛在《山西近代教育改革的先驱——常麟书》一文中写道:“相对于清朝统治的日趋衰落,此时的晋商各大家暂且处于稳定发展阶段,榆次常家迎来了经商的黄金时段‘三怀十秉’时代。‘三怀’指乾隆至道光年间北常第十世常怀玗、常怀玠、常怀珮,‘十秉’则是道咸年间第十一世的十位杰出经商者。在他们的带领下,常家的生意扩大到了国外走廊医生,尤以茶叶突出。据《山西通志·对外贸易志》记载:‘晚清,在恰克图从事对俄贸易的众多山西商号中,常家一门独占其四,堪称清代本省的外贸世家。’”
看来常家乃是早早走出国门做生意成功的一族,而当年中国人搞外贸最先发起来的一批主要是下南洋,为什么常氏要往北发展呢?曹月堂主编的《中国文化世家·三晋卷》中给出了这样的解读:“榆次县车辋村处于农业和手工业发达、商贸繁华的榆次、太谷、徐沟三县交界处,该村的常姓一门当年曾经是晋商望族之一。缘起其它商界名门,常家起步较晚,在南向的市场早已为同行占领后,迫使他们谋寻北进。大约在明朝末年,开始以布匹、茶叶等实货贸易起家,从张家口远涉沙漠和草原,向内、外蒙古开拓新的商途。经过数年的悉心经营,取得了迅速发展,到康熙末年已具有了较强的竞争实力,终于在恰克图建立起稳固的商业基地。”
正是这种特殊的思路,使得车辋常家迅速地发达了起来,随着生意的扩大,常家人不再做CEO只是作为股东继续经营着庞大的商业帝国。而其家人闲暇下来,把自己的精力用在了提高文化修养方面。姜桂成王瑛在其文中写道:“‘三怀十秉’时代为常家后代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常家在经历了道、咸两朝的‘东伙分离’后,商号经营的权力落到了管家经理手中,东家有了更多闲暇的时间做有兴趣的事情,比如在家藏的书籍中汲取知识,常麟书便是其中之一宝贝计画。”

边走边回望
由此可见,当年的常家大院中就有不少的藏书,而我到常家大院探访之时,不仅是在院落中看到了石芸轩书院,同时还看到了体量很大的藏书楼。而这个藏书楼的下方,就是常家人吟诗作赋之处。王瑛的文中有如下描写:
青年时期的常麟书经常与堂叔堂兄们“以史籍词章相砥砺”,光绪十三年(1887年),常麟书与族内堂兄弟成立了“韦华社”,取义前途美好。从随后越来越多的人陆续加入诗社,可以看出诗社在常家的影响逐渐扩大。诗社每月定期活动,每个人将自己写好诗的卷纸交给诗社年长者评析,并要评出等第。常麟书即使在国子监读书时也不忘诗社子弟们的学习生活,经常将自己在外所学的新知识写成信寄回家中,给诗社添加了新鲜元素。
常家子弟中只有常麟书考取了进士,能有这样的好成绩,当然跟其天资聪颖与后天的刻苦有很大的关系。冯建成在《凤鸣学堂的第一任堂长——常麟书》一文中写道:
常麟书,字绂章,号味经,又号约斋。清同治八年九月十四日(1869年10月18日)出生在榆次车辋村常氏书香之家。幼即聪颖过人,有“神童”之称。在家塾读书时,与堂叔立模,堂兄弟望春、赞春、旭春、肇春,胞弟麟图等结成“韦华社”,研究史事词章,常以诗词唱和。
这样一位神童,在以后的考试中,当然也能取得不错的成绩:“18岁开始应童试、府试共14场,有13次名列榜首。光绪十七年(1891)乡试中举。次年赴京参加会试未中,由户部尚书国子监祭酒翁同龢选送入国子监南学深造,攻读文艺、经学、史学,苦读七年,造诣日深。‘百日维新’失败后,遂返乡在家塾讲学。”
常麟书考中举人后,未能考中进士,他返回太原在新南门内关帝庙讲学,继续钻研经史词章,后来受山西巡抚岑春煊之请,前去出任山西大学堂中斋教习,他的主讲是政治经济学,而这也正是他家族中的拿手之学。到了光绪二十九年,常麟书再次入京参加科考,这次中了三甲第八十七名进士,被授为户部主事,后因丁艰而告归。

曲折之美
正是因为常麟书曾出任过山西大学堂的教习,使得他意识到教育对社会风气的转变有着何等重要的作用。于是他返回家乡创办了一系列的学校,许瑞凤在《晋中商人家族与近代新式教育》一文中简述道:“榆次车辋村常氏家族,是晋中商人家族中兴办近代教育较早的,尤以独家创办私立新式学校为其特色。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常氏家族中的十四世、清末进士常麟书将本族中各家的私塾合并,成立‘车辋村笃初小学堂’,并亲任教务。课程设置经、史、文、算四门,经学《诗经》,史学《史鉴节要》,算学数学,文由授课教师选录。这是榆次成立的第一所新式学校,省内也属较早者。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常氏家族中的十四世常沛春、常建春、常泽春共同发起,成立‘车辋村常氏知耻女学堂’,在榆次首开兴办女学之先河。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车辋村笃初小学堂’又增设中学部,呈报山西提学使审批立案,改名‘常氏私立中学兼高初两级小学堂’,课程依清定学堂章程授课,增聘英语、科学教师数人。这是榆次的第一所私立中学,也是全省唯一一所私立中学,常氏家族独家出资创办中学,在全省独一无二,属首创。”

同样看不到游客
常麟书在教育方面,开创了那么多先河之事,而他把很多心思都通过教育传播开来。尤其其家族所创造的女学,在当地最引起轰动。《晋商史料全览·晋中卷》中称:“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常家还由常沛春、常建春、常泽春发起,开办了‘知耻女子学堂’,目的是让常家的小姐、夫人们走出深宅大院,接受新式教育,是为山西省第一所私立女子学堂。学堂由常浴春任庶务,族中学者任教员孙叔敖纳言,常立仁的妻子范氏任监舍,常立敬的妻子孙氏、常立信的妻子曹氏等任劝稚舍监。功课以文学、算术、修身为主举杯吧朋友。1925年,并入笃初学堂(其间曾停办数年)。”
这座女校的开办,在当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当时有位叫刘大鹏的人在其《退想斋日记》中写道:“有人言:此村之北八里许车辋村,前月设立女学堂一所许仙楼,女学生不一,有女、有妇,几十余人,年皆十七八岁,教习为某孝廉、某生员,皆未三十岁,所教皆效洋人之法杨玉瑶,衣服亦效洋人装饰,人多羡慕其所为,而不以为非。”
看来,这所女校采取的是西式教学之法,而入学之女生也都要求穿西式服装。这种作法使得当地的社会风气得以开放,而对于常麟书在教育方面所作出的贡献,许瑞凤在其文中给出了很高的评价:“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时任凤鸣学堂堂长的常麟书为了解决新式学堂师资困难,又创办了榆次速成师范学校,并亲任校长兼总教务,选拔榆次风鸣学堂毕业生中年龄较大、学习成绩较优者入校学习,这是榆次最早的一所师范学校,为普及国民教育培养了一批师资。而常麟书,作为榆次近代新式教育事业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对榆次乃至晋中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回到了正门
关于凤鸣书院的营运资金,郭三娟在其所著《晋商五百年·崇儒重教》一书中称:
据同治《榆次县志》记载,榆次当时的书院有凤鸣书院、源池书院、魏榆书舍、涂川书院、凤翔书舍等。其中,影响最大的凤鸣书院的经费来源,就是邑令文光督士民捐资一万两,生息以为膏火。即是将士民捐资的一万两白银存入商行生息以供书院使用。后来,凤鸣书院在维持和运行的过程中,又受到了榆次常氏族人在经济上的支持。道光十七年(1837),常氏家族的十三世常维城,得知榆次凤鸣书院重新修建,慨然捐资二百金,为诸生膏火金。在《常氏家乘》中有关常维城的记载也说:“邑中凤鸣书院渐颓废,议重兴。公捐膏火资二百金,无难色天上的恋人。”为此,常家还受到当时榆次知县文光的褒奖:“道光十七年,以助榆次书院经费,由知县文公光给匾‘崇文尚义’。”
看来凤鸣书院的日常费用也有常家人的捐助,为此常家人受到了有关部门的表彰。而常麟书在任凤鸣书堂堂长时,也对该书堂的课程设置作了系统地调整。吴瑞新在其文中称:“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书院改称学堂,由常麟书任堂长。随着科举考试的停止,凤鸣学堂的科程更作了重大调整,学科设修身、经学、历史、地理、国文、算术、图画、体操等,分班教授;废除‘时文’,规定每月八日,仍考试作议论文字。可见学校已以新学为主,这在当时为榆次各校之先声。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由于榆次在省城就读的学生和当地要求凤鸣书院在领导体制上改革,于是由董事经手将南门内公立初等小学堂并入凤鸣学堂,在凤鸣学堂里又另设师范科,从原凤鸣书院学生中择优入师范科学习。”
常家人对榆次教育的贡献不仅是常麟书一位,常赞春同样对当地的教育部门有捐书之助,冯建成在《榆次县劝学所首任所长——常赞春》一文中写道:“光绪三十二(1906),榆次县设立劝学所,首任所长职,劝导地方人土兴办学堂,推行新教育,业绩颇著。次年,鉴于县立凤呜高等小学堂设备简陋,藏书无多,毅然将家藏《十三经注疏》《二十四史》《二十二子集》《昭明文选》《朱子全书》等珍贵书籍捐赠,赢得社会各界人士称颂,誉满晋中。”

空旷的院落
对于常赞春捐书之助,《榆次市志·人物传》中也同样有记载:“他一生从事教育多年,重视办学育人,务本求实。早在光绪三十一年(1905),在车辋曾创办常氏知耻女学堂,三十三年(1907),因榆次高等小学校无存书,捐赠家藏的《十三经注疏》《昭明文选》《朱子全书》和《二十四史》《二十二子集注》等珍贵书籍,获巡抚‘士诵清芳’和县颁‘分惠士林’、‘教人务本’三方奖匾。他在执教期间,勤于发现人才,如政界、学界名流赵尔录、牛佩琮、宋邵文、裴丽生、郝树侯、刘永德、吴连城等均受知于他。临终前嘱子凤铭将文庙私藏书两千余套捐赠国家。”
常赞春不但给学校捐书,同时他在文庙内也有个人的藏书,在其去世前同样将这些藏书捐出。由此也可见,常家子弟有不少都有藏书之好。看来,榆次文庙内的尊经阁不但有公共藏书,也有私家藏书寄存在那里。可惜的是,我在参观完大成殿后,原本想去探看尊经阁,而后面的那个院落却上着锁,致使我未能看到尊经阁的情况。
微信号:zhilanzhaiweili
藏书家韦力的古书之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