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古丽扎娜客!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书海泛舟】江紫萱丨重思启蒙精神的现时代意义——读安东尼·帕戈登《启蒙运动为什么依然重要》-哲思驿站

全部文章 admin 2017-06-29 176 次浏览
网站分享代码
【书海泛舟】江紫萱丨重思启蒙精神的现时代意义——读安东尼·帕戈登《启蒙运动为什么依然重要》-哲思驿站
重思启蒙精神的现时代意义
——读安东尼·帕戈登《启蒙运动为什么依然重要》
启蒙精神是与现代性价值维度直接相关、能够决定人之何为、人之所思和人之所行的一套观念体系转世奇缘。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中,直面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带来的挑战尚品网,坚定和平发展、携手合作的共赢思维,坚持对外开放打开全新局面的信念超级同居时代,这应是当下需要把握的启蒙精神。把启蒙精神灌注到德、智、体、美、劳的各门学科之中,使中学生的心灵在多彩文明的相互调试中感受到科学文化及合理启蒙的全面熏陶,对塑造独立而又高尚的人格与全面发展的智识大有裨益。
一、启蒙运动仍具核心效用
《启蒙运动为什么依然重要》是帕戈登对启蒙运动真正精神遗产的“正名”。书中对启蒙运动时期的重要思想家如休谟、伏尔泰、狄德罗、孟德斯鸠和康德等人的观点做了全景式的扫描,指出启蒙运动超越了黑格尔式的“理性帝国”申长友,并宣扬以自然科学研究方式来解释人类和社会的科学力量。“我们把二战结束后所取得的大部分成果,都归功于启蒙运动的遗产。”①从欧洲思想史看,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不同,其核心是以未来的名义讨伐过去的时代。然而象征着文明的“世纪之光”在19世纪后期随着欧洲帝国的掠夺,以及随之而来的20世纪上半叶的巨大恐惧,演化为“从启蒙的假象到民族主义、帝国主义和伪科学的种族主义,再到科学社会主义的民众动员,最终无情地导致奥斯维辛集中营毒气室”(第40页)。这个观点最有力代表者是阿多诺和霍克海默。他们在《启蒙辩证法》中以“启蒙在为现实社会服务的过程中,逐步转变为对大众的彻头彻尾的欺骗”②为出发点,认为启蒙是泛指现代化过程中强调的理性至上和人对自然征服的思想解放运动孔令俊,却成为走向自己的反面、走向自我毁灭的悲剧。所以“启蒙辩证法”就是强调近代以来的启蒙如何在强调技术和理性为核心,并征服自然的进程中走向理性的自我毁灭和对人宰治的悲剧。
帕戈登认为这是对启蒙运动的过分指责,启蒙运动的确使人类生活各方面都服从于理性翻身道情,但这并不是启蒙的全部意义。重新审视人类社会性的起源,既要进行差异性研究也要进行相似性研究,尤其是对当下世界各民族所展现出的差异性。启蒙不仅是现代性的代名词,最早提出“后现代主义”说法的利奥塔也认为,整个西方思想史的困境是一种“元叙述”的启蒙影响,这并不是说理性凌驾于人类个性之上,而是创造出一种无法实现的普遍的人类身份认同和普遍的人类宿命观念,李彩烨即“世界主义”。这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巡礼中,习近平总书记发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强音见鬼十法。
二、以全球性视角突破社群主义
马志尼是意大利联盟智识的缔造者,他的终极目标是“国家和人类”的调和,尼采曾把他描述为那个时代名副其实的“超人”。他坚信拿破仑世界坍塌后,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新国家组成“代议制共和国”,有一天他们可能会联合成为一个“欧洲合众国”。这种联合在今天几乎变为现实,欧盟和许多其他类似的机构已经形成。然而在欧洲和美国出现一种与启蒙运动相对立的地方主义形式——“社群主义”。持有这种主张的代表人物麦金太尔在《追寻美德》中对现代以来的元伦理学、规范伦理学、情感伦理学等伦理学派进行了批判与反思,最终旨在回到亚里士多德的诸美德中重塑当代道德秩序许亮亮。以马基雅维利、霍布斯和埃尔维修等人代表的利己主义伦理学,从人的利己本性角度论证人自由地追求自己的利益是人的天赋权利,并且通过告诫人们在追求个人利益过程中不能损害他人利益作为伦理原则;以洛克、哈奇森、巴特勒、休谟和斯密等为代表的情感主义伦理学,力图以作为人的本性的天然善良情感为基础引申出社会的道德原则和构建社会的道德体系;以边沁、密尔为代表的功利主义伦理学则在利己主义者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人们应当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追求个人与他人的利益共赢,行为所及的最大多数人带来最大的幸福。启蒙以来的伦理学已经呈现出多元异质的趋势,麦金太尔将其视为一种伦理话语支离破碎的“不可公度性”
帕戈登认为麦金太尔及其拥护者的观点是极端的,任何社群生活最核心的方面在于:正义和法律。这两方面如果无法在超越社群的成员之间达成协议——“正义不可能是全球的”(第450页)。所谓正义也不仅是美德伦理的呼唤,启蒙运动并没有失败,正是启蒙运动使当代人超越出生的狭小世界进行全球性的思考,让经济领先的国家为弱势人民提供大量的经济援助,重塑一个更有吸引力、更少教条的人类社会。
三、以“人的科学”缔造启蒙精神的图景
“人的科学”是了解作为一个物种的人类,最好的研究方式是通过对人类“行为”“习俗”“民情”进行详细考察。维科的《新科学》在某种意义上是一部描述“人的科学”的历史。维科经历了哲学史上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的争论,也经历了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他认为启蒙运动致力于知识的普及与传播,但其缺陷是忽视对社会历史的研究。人们根本不需要像笛卡尔一样去借助“我思”来确立存在,更不会由此滑向怀疑主义的泥潭,过去和现在为了生存进行的创造性活动是根本不用怀疑的,人类本身就是现实的历史和历史的存在。所以人在世界中生活,就是知识的标准,人的认识能力也是一种客观性的存在,是一种清楚明白的存在。要构建“新科学”就是运用社会历史的知识,它的现实基础就是人能够认识自己创造的东西,对历史的认识才是真正的科学。只有通过研究这个世界,才能够理解人类思维,这才是启蒙运动以来基于调查研究和系统观察建构的“人的科学”。狄德罗所塑造的“人类自然和实验历史”也是作为“人的科学”的众多版本之一。“人的科学”关注的核心是如何理解和掌控一个文明化进程。虽然在贸易的驱使下多个国家互相依赖鸽子血纹身,但有没有一种科学、实用又普遍的法律能够使所有理性的人类都能接受?普芬道夫从1672年就开始解决这个问题,之后沃尔夫和法特尔继续他的工作,这也是“人的科学”的最后主题。沃尔夫对中国文化中尤其是孔子式的普遍道德权威大加赞美,这种普遍道德来自普遍人性并非神的旨意;法特尔也描绘了由贸易关系维系在一起的普遍和谐的世界秩序。如帕戈登在文中强调“启蒙运动试图为人的科学提供前所未有的土壤,去创造一个所有人都独立、自主青山光司,无须听从谁的命令,拥有自我认知,而且相互依赖生存的全球文明。”(第420页)
启蒙运动的遗产正是缔造出“人的科学”的图景,展现出理性和进步的信念、科学研究的价值,试图化解不同文化间的鸿沟,并永久改变了世界思想的进程。我国文化曾对欧洲启蒙运动产生深刻影响,中外之间的文化碰撞也从未中断,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由此可见,启蒙精神在现时代依然焕发着生机和活力。

注释:
①安东尼·帕戈登:《启蒙运动为什么依然重要》,王丽惠、郑念、杨蕴真译,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8页。文中凡出此书不再注释,仅在引文后标注页码。
②霍克海默、阿多诺:《启蒙辩证法》,渠敬东、曹卫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40页。

原文选自《思想政治课教学》2018年第7期
原文作者:江紫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
驿站小编:刘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