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古丽扎娜客!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书理画论】——“不执一法而无一非法”(2018年第30期)-书法报·书画天地

全部文章 admin 2017-09-22 153 次浏览
网站分享代码
【书理画论】——“不执一法而无一非法”(2018年第30期)-书法报·书画天地
【书理画论】

“不执一法而无一非法”
——刍议清·石梁《草字汇》的积极意义和不足之处
□徐生力
我手头有一部1995年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的《草字汇》,看到第二届岭南印学学术研讨会征稿启事里的内容,涉及明清时期的工具书方面的要求,之后沉浸于《草字汇》,从头至尾翻阅了无数遍,七八百页着实让我真正领略到这部浩瀚字汇里的真正内涵。
这部洋洋洒洒的《草字汇》由石梁编,集历代名家诸如王羲之、王献之、孙过庭、怀素、王铎、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等,共八十七位书法名家字帖的《草字汇》,收录草字单字5300余字,加上同一个字有重复的多达10470余字,依照梅膺祚所编《字汇》214偏旁部首,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部,以及字画多少前后排列,每字旁注小楷及草圣名号。有楹联云:“自汉以来幸祖祖宗宗道德功名昭彰简册共羡深源宏世泽;从今而后愿子子孙孙芝兰麟凤赫奕寰区争夸善继振家声。”可谓对长澜石氏之概括,也是对其刻印《草字汇》对后世所作出的贡献的奖掖。
石梁《后序》有云:“非前人书不可以为法……妙处正不在法。”笔者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磨,对这部法书总体有些感慨,以“不执一法而无一非法”为题,妄加议论如下。
一、石梁其人其艺其著
石梁,字竖庵,号镇南。生于清雍正丙午年(1726年)八月二十六日,卒于嘉庆丙辰年(1796年)八月初五日,工书画篆刻。诸暨长澜人(今浙江省诸暨市店口镇侠父村),乾隆中举人。石梁自幼聪颖,生性[扌为]谦,积学靡涯,五色蟠胸,有吟必就,犹如“百家”之在口。年届弱冠,早已文才展露,誉夸吐凤。特别是书法方面的擅长,更为人所服膺,受到当时名家如绍兴知府中宪大夫杜甲、浙江学政于敏中辈的夸赞。宣元钧《石竖庵先生行略》中对石梁于书法之嗜爱与对法帖的描摹临录,作了比较全面的反映。每当见到一本稀有珍贵的字帖,他就会千方百计、不惜重金购得。一生中笔不释手,砚常润墨。废寝忘食地以“健腕双钩”临写,又没日没夜地拓印碑帖。石梁“性本萧疏,胸多垒块”,除书法之外,他还有诸多种兴趣爱好。为人则“蔼若春风被拂,温如冬日受煦”,诚可谓博学儒雅之士也。当然,人生中总难免会遭遇变故,正是“刚欲分甘”,就“遽遭陨秀”了。他的两个儿子中,有一个不幸亡故。这时的石梁,“愁城莫破,苦海难离”,满腹的忧愁如何解脱呢?他觉得只有在“挥毫”中才会有所宣泄、有所缓解,于是便“切究临池,追维草圣”,沉浸在《草字汇》的编纂辑录、排比整理之中了。从此,“瓘筋靖骨,将集腋以成裘;度媚琼姿,似采花而酿蜜。爰分门以别类,亦并蓄而兼收”。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草字汇》手稿终具规模,一览之下,“恍睹建章宫殿之奇,千门万户;譬揽会稽山川之胜,万壑千岩”。这一壮举,无疑对当时书法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促进和推动。
二、“不执一法而无一非法”具有积极的意义
《辞海》(第六版)提及,《草字汇》为近代研究汉字草体的重要资料。赵思道《序》中言:“自汉唐迄近代,工草书者不下百二十余人。”几千年来,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众多书家,选取百二十余人中的50余人,可见其选字上的精益求精。《草字汇》被人誉为,是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是独特的艺术,简单而又混沌,具备一定的审美情趣——“不执一法而无一非法”,它是一部草字汇,还是一部书论、一部艺术作品,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第一,《草字汇》是草字法书集大成者。清著名学者俞樾有《书〈草字汇〉后》一文,赞扬该书“颇为精好”。《草字汇》是迄今为止为数不多的书法工具书之一。目录、例略、歌行、历代草圣、正文、后序和索引,一切都是按照传统辞书要求而为之。早溯汉代,晚至明朝,上至汉章帝、晋宣帝,下至明朝王铎、朱学古,一代名家,尽收辞书。中国古代十大草书家张芝、王羲之、王献之、孙过庭、张旭、怀素、黄庭坚、董其昌、王铎和傅山,除了傅山以外,其他九人均在选字之列。说明其选择基本符合历代书法法书遵循的习惯,没有因一人之恶,或一人之好,而有所偏颇。草圣张芝,天下第二、三行书书家颜真卿、苏东坡,均有不少的选字。张芝的草书影响了整个中国草书的发展,为书坛带来了无与伦比的生机。被誉为中国书圣的王羲之,中年就师承张芝,推崇张芝,自认为草书不如张芝。笔者粗略统计一下,《草字汇》里所选字数,孙过庭、王羲之、怀素和王铎分别为前四位,加上相同的字重复后,均超过1000个以上,孙过庭超过1800个字,遥居榜首。王羲之仅单字选入了960个之多,《兰亭集序》尽管有二十多个“之”字,让王羲之成就了“书圣”,但字汇里“之”字只选了3个,“王”字(“二王”)各选一个,可“羲”字一下选了37个。相同的一个字,不同的草法,足足占了两页半篇幅,可谓出尽了风头。石梁在字汇里旁注“以下三十七字皆右军书,神明变化愈出愈奇,真奇观也,故备集之”。所选王羲之例字,重复者较多,如重复达4次的有“粗”“果”“是”“所”“悬”“常”“验”“非”“观”“言”等字,重复达5次的有“优”“驰”等字,“此”字选了6个,“当”字选了8个,“无”字选了13个。对书圣的崇拜程度,由此可见。狂草大师怀素也自谓草书得于“二张”(张芝、张旭)。草书大家孙过庭称“张芝草圣,此乃专精一体,以致绝伦”,在其《书谱》中也多次提到他一生将张芝的草书作为蓝本。中国书法史告诉我们,“自汉末至中唐六七百年间,在草书领域里涌现了韦诞、卫瓘、索靖、卫恒等这些传于书坛的人物,更有王羲之、王献之、张旭、怀素四位光耀千古的大师,他们的师承都导源于中国书法史上第一位巨人——草圣张芝。这是历史的真实,也是客观的评价。
帝王选了唐太宗、晋元帝等10个。不过,真正选择他们的字数总计不过238个。而且,仅唐太宗就占去114字,几乎占了一半。其他几位帝王象征性地选择了几个十几个字罢了。且汉章帝,只出现在倒数第四页伴游天下网,一个“鳞”字而已。章草在石梁眼中,几乎不占地位。王铎,仅次于怀素,排在第四位,选字多达770多个单字。尤其是选他的草字头、走之底和三点水居多。石梁的书法受益于赵孟頫,赵字多达685个,仅次于王献之的778字,排在第六位。大约是爱屋及乌,偏爱所致吧。
以上充分说明石梁选择草书,一是不以位高权重来选字,正如他在《例略》中所述:“若无稍异,虽出二王亦割爱矣。”二是不论资排辈来选字,如张芝堪称一代草圣,也只选择了138字,而后来者,即距今较近的王铎远远超过了宗师。三是以古为徒的选字方法,正如蒋光越《序》中所言:“此古人之不能无憾于后人,而亦后人之比有望于古人者。”例字中分别有不知何来的古帖、古、唐无名和海外几项,选字多达153字。即使如颜真卿、柳公权等大家选字也不超过100个。
第二,序跋犹如《书谱》般的具备论书宏通之津要。《草字汇》卷首收有赵思道《序》、蒋光越《序》及寿逵一《长澜行》,卷末有石梁自作《后序》,组成了该字汇的正文以外的前言、跋语、附录系统。透过字汇斯人的文字,除了出版字汇的目的意义、选字范围等说明外,我们看到了《草字汇》具有一定的书论成分。赵思道《序》言:“字以类分,体由人别。不拘章法,而自然成章;不规一体,而诸体皆备。形似神似,不失奔蛇走虺之势,披览之下,奚翅亲睹伯英濡墨,怀素挥毫?右军依然书家之龙,鲁公依然书家之象,视前代中书官郭湛所辑《草韵辨体》一书微同,而体制似欲过之,洵霞舒云卷、璧合珠联,可不谓集草书之大成嘉麟纪事,而为艺林巨观哉?”其中,“不拘章法”“不规一体”“书家之龙”“书家之象”,等等要言,不言书论,实则字字珠玑,为世代学书之人顶礼膜拜。蒋光越《序》言:“张长史见担夫争路而得草书之法东环影城,学长史书,岂得日向担夫求之?此古人之不能无憾于后人,而亦后人之必有望于古人者也。”“夫百技原于‘道’,惟‘致一’则精,复神化是役也,几使吃桃花者能悟古德之悟、求担夫者亦得法长史之法焉。”《说文解字》,序曰作字:“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正如许慎的儿子在《上说文解字表》里面所说:“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鸟兽,昆虫、杂物,奇怪,王制,礼仪,世间人事,莫不毕载。”我们查阅、临摹《草字汇》,等同“亲睹伯英濡墨,怀素挥毫”。然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岂得日向担夫求之”的死搬硬套“学长史书”?唯有原于“道”,惟“致一”,复神化,方能学到古人真正学书的真谛。寿逵一《长澜行》:“挥毫落纸如云烟,二篆八分兼章草;秦碑汉碣晋人帖,唐宋元明边搜讨。临摹神似非形似,韩蔡赑屃近天造……即今复有开雕役,网罗古今草圣贤;各穷怪变存真迹,宛若手书在当年。或如纤纤孤月上,或如落落众星悬;或如飒飒秋风起,或如濯濯春柳眠。或如怒猊恣抉石,或如渴骥驶奔泉;或如神女凌波立,或如闲鸥戏海旋。历拟不尽形容致,令我观之喜欲颠,喜欲颠。”纤纤孤月、落落众星、飒飒秋风、濯濯春柳,怒猊抉石、渴骥奔泉、神女凌波、闲鸥戏海,等等,既是对姿态各异的草圣选字的礼赞,也是对草书美学的高论。石梁《后序》言:“非前人书不可以为法,顾前人有法,妙处正不在法,往往一字而数人书之,彼此各不相袭,即一人书一字,前后叠见,亦必稍稍变换。”“非前人书不可以为法”是说法必须以古为法;“前人法妙处不在法”是说古人之法的妙处不拘一格,不被一法所桎梏。毕竟,所选《草字汇》里的书家都是“历代草圣”,他们个个不是等闲之辈。
第三,《草字汇》是一部洋洋洒洒的汇聚草圣的书法册页。册页里面呈现出来的信息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草书夹杂着小楷。选字为历代草圣的草字,加上编著者精到的小楷说明,呈现给读者的不仅仅是各家草书,还有石梁的小楷。《序》里赵思道的行草、蒋光越的行书和寿逵一《长澜行》的隶书,都是各体书法的楷模。二是有行无列,大小错落有致。字汇里的草书字汇没有一页大小相同的。字汇里,大的更大,小者更小。大的一页只安排五六个字,小者则18字之多。小楷,字体一致,按部首、字汇和草圣三种规格,依次缩小,以示区别。其实,石梁一人书写的小楷也蛮有情趣的,如576页的“赂”字,左右两半重心向下,尤其右半部分的“各”憨态可掬。字汇里东坡的字所选不多,只有214个,但安排在一页里独领风骚的大字多达75字,为草圣之最。东坡居士讲自己书法时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我则心目手俱得之矣。”他的书法,用笔多取侧势,结体扁平稍肥。其结字亦奇,或大或小,或疏或密,有轻有重,有宽有窄,参差错落,恣肆奇崛,变化万千。黄庭坚在《山谷集》里说,“本朝善书者,自当推(苏)为第一”。所以,后人赞誉颇高。如643页,苏东坡“游”“还”两个字将一篇占满,其他8个字在左右两边填空,这是大字夺人眼球之处。小字精微,如315页的“极”几乎与小楷大小相差无几,与上面大于几十倍的“桥”“柳”“棘”等大字,相互和谐,互相协调。三是俯仰倾侧,顾盼生姿。顾盼者,633页下部鲁公“造”字与青莲“通”字背靠背,精彩之笔均在下面一笔上,一个向右折回,一个向上,犹如舞鹤翔天,游龙戏水。倾侧者,680页中间一行的第三个“飡”字两点与“食”隔得很开,“食”向右上仰,与同行的最下边的“饥”字向左下倾斜,揖让有神,顾盼生姿丽人爸爸。如490页,左边一行“与”字最上一个向右,第二第三个左倾,后两个居正,中间三个线条浓黑,上下两个纤细,一行相同的字,左右穿插,如同一幅作品巧妙布置。四是标注草圣的小楷与字汇的草书纠缠,相映成辉。比如363页,“猜”字右半边“青”最后一笔如青藤一样,“青莲”二字犹如欲飞的夏蝉趴在上面;如417页,中间一行最后一个“秋”字,右边“火”下落,将“素”放在一竖上面,如同蜻蜓点水,动静成趣。此外,标注草书名号的小楷见缝插针,随遇而安。五是选字精美,善选险字。美者,如544页,右下角选张旭一个“华”字,如同盛开的一兜兰花,枝叶、花瓣昂扬着向上伸展。566、567页王羲之草书“识”字,一笔书或两笔书,完成得十分干净利落,美不胜收。险者,如453页怀素的“绮”字,右边“奇”从绞丝旁延伸过来的一条细线,权当“奇”的一横画,其余一俯点一仰点,再一点左挽下去。不看左半部分,无法识读究竟是什么,非常神奇。535页怀素的“衣”字,一横一撇左上,右下上提一点和下撇一点,撇得很开,制造奇迹,险象环生。六是知白守黑,疏密有间。飞白者,如569页有的“变”字,收尾一笔扭转飞白,有如不经意而为之。疏密者,如473页四个“耳”字、三个“耶”字,即使小字旁注,20来字,留白居多,而483、484页济济一堂18字之多,加上小字旁注60字,也不觉得闭塞拥挤。571页11个“岂”字,几乎将整幅占满,或立或卧,或左或右,富于变化,异彩纷呈。七是端庄大方,满纸云烟。端庄者,如590页苏东坡一个“轼”字,端庄大方稳定。608页王羲之“远”字最为抢眼,压舱石一般沉稳。665页满页“静”字,677页满页“风”字,各呈仪态。标注详实,如582页“足”字一行8个全是王羲之的,为了方便起见,而且硬揍一个近于楷的“足”字,并注明“下皆仝”字样。87页“啓”字注明“同启”。232页“揷”字注明“同插”。317页,“残”字东坡下面注明“东坡得意书似杨少师,少师正谓此残字所以倒笔书”。标注详实,这在大字典里难得一见。
三、《草字汇》编辑不足之处
为了让家藏的珍贵法帖,“破壁”而飞出“私之秘箧”,因此,石梁决心将《草字汇》“付以开雕”,公之同好。一人之力,承千秋之业;一己之私,为万世之楷,阅历、识见、眼力、能力稍显不足,错谬自然在所难免。《草字汇》有辞书之严谨,笔者从鸡蛋里挑骨头,这里仅举其大概。
一是毕竟是私藏法帖,接触世传法帖自然不够宽泛三代响马,所选字汇较为单薄。萧衍在《古今书人优劣评》言:“钟繇书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行间茂密,实亦难过。”虽有专论《观钟繇书法十二意》,但不见有钟繇的草字入选。中国古代十大草书家,张芝、张旭、黄庭坚、董其昌选字不多,而且傅山没有一字。反而不在十大草书大家之列的苏东坡占据不少,这恐受其藏品不富所限。此外常用字,有遗落的,竹字头里“篙”字,“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习书之人如同上溯,没有惯常的“篙”字,不退千寻,岂不怪哉?字汇里给人挑选的字例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就一种草法,比例较多,容易造成千人一面的草书群体。因此,对其所选87人的“历代草圣”定位缺乏权威性,令人生疑。
二是雕刻印刷时采取双钩描红法,容易造成笔画走样,不能真实反映墨迹的起始、使转和变化。第一,整体感觉是,有线条的流动,没有墨色的变化。失去提按顿挫的凝重,节奏感就不强烈。第二,叶竟生飞白有做作痕迹,缺乏自然流露的情趣,容易让学习参考者误入歧途。如301页“欢”字的左半部分飞白,只见笔画留“白”,但不见它是如何“飞”出来的。
三是浩繁的工作量,因疲劳、重复工作等原因,容易出现纰漏。《草字汇》上万个字的工程,耗时费力,容易审美疲劳,导致个别地方纰漏在所难免。(1)有个别草法有误的字,如:386页“画”字,其中右军、东坡各一字,有同“尽”草法相混之嫌。629页“貌”第一个字草法不太标准。(2)有书家名字前后不一致的厉承先。最典型的是唐太宗名字,几次出现不一致的地方。如127页“堂”字“太宗”,此前标注的是“唐太宗”。189页“寤”字、190页“对”字“崇”字、192页“庭”字“太宗”,遗落了“唐”朝。202页“悦”字下又是“唐太宗”。257页“冯”字开始省去“唐”朝。263页“且”字改为唐太宗。313页“朔”字“太宗”。319页“水”字又恢复了“唐太宗”。369页“涌”字又为“太宗”。374页“珍”字为“唐太宗”。429页“皆”字是“太宗”。454页“绪”字为“唐太宗”。626页“语”字“太宗”。679页“飞”字“唐太宗”。此后几个字又是“太宗”。“唐太宗”来“太宗”去,来来回回倒腾,好在帝王草圣就选一个太宗是唐太宗,不然我也不敢轻易断定“太宗”就是“唐太宗”了。(3)遗落字汇标注。如187页草书“守”字有“世南”草圣,但没有“守”字的小楷标注。(4)遗落草圣名字的。如460页“缶”字一连三字、“罍”字“罟”字,510页“荚”字“莪”字,521页“姜”字,548页“西”字,573页“猪”字“豳”字,580页“赬”字,584页第三个“跳”字,623页“邦”字,617页第四第五“鄙”字,“邺”字“鄹”字富贵锦绣,三个“郦”字,635页第二个“郭”字,644页四个“凿”字,657页“雏”字,669页“韬”字“韫”字“韡”字,699页第四第八“体”字,702页“閙”字“鬨”字,703页鬲部三个字,717页第二个“点”字、第二个“党”字,719页第二个“鼓”字,“鼕”字,720页“鼯”字,721页第三个“斋”字,齿部至下一页共有8个字,724页龠部5个字,均没有注明草圣名号,不知是何者所书。此外,还有其他标注不明的地方,393至394页之间隔了一个字,但用“仝”不妥。524页一个“蘖”字小楷连续标注两次,有画蛇添足之嫌。(5)有个别地方标注不清或模糊的。如有标注“古”的,是“古帖”还是“朱学古”,叫后人存疑。
四是字汇里没有选自草圣哪一部经典法帖,附录也没有注明,对于后学者查找原法帖造成困难。据笔者猜测,古时学书秘籍一般不轻易示人,石梁能够将自己所藏,无私奉献给后者,已非易事。此外,既然叫《草字汇》,但没有入选一个章草,只有大草和小草,不能全面展示草书内涵。还有,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部之后均有补字部分,一方面说明编辑的严肃认真,另一方面给人率性而为的诟病。总之,瑕不掩瑜,生于信息原始年代的石梁,毕竟为我们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里笔者拿当今的看法度古人之心,小人之见,请方家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