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古丽扎娜客!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书荐】《哦,拧劲树》超文本书写英雄传奇-看传媒

全部文章 admin 2018-10-25 181 次浏览
网站分享代码
【书荐】《哦,拧劲树》超文本书写英雄传奇-看传媒
导读:
《哦,拧劲树》是一部超文本传奇;一册多文体典范。西施、郑旦、康有为、梁启超、蔡锷、小凤仙、毛泽民、张秋人、杨靖宇、钱希钧、马思聪、司徒雷登、帕内塔、本·拉登……纵横千年,驰骋万里。从贵胄将帅、学人翘楚、英雄豪杰,到后妃巾帼、枭雄顽寇、村夫野老、义犬灵鸟,生离死别写惊雷,爱恨情仇书风云。广播剧、影视剧、戏剧,诸般文本搭一处别样的红氍毹。邀古今中外的生旦净末,搬天南海北的唱做念打,来一出文体的“大串烧”,演一场文学的“群英会”。
《哦,拧劲树》的缘起
有人说,2018年又是个中国“英雄元年”——国家为英雄出台了系列法规。我何其有幸,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捧出了一本不算薄的新书《哦,拧劲树》,礼赞英雄。
英雄属于民族,也属于人类,他们归属伟大人物一类琴欧洲。郁达夫说过:“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奉子相夫,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诚然,一个写作者从不为英雄放歌,也是他终生的缺憾。
编完了书稿《哦,拧劲树》,才吃惊地发现书名稀奇古怪,许多读者目光所及“拧劲树”三字,对这一物事想必云里雾里,不知所以97八神鬼步。
因此,对茣名的书名作必要解释的同时,顺带着也为写作本书的缘起做了交待,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其实,当年看过著名经典抗日电影《归心似箭》的观众,对片尾如燎原之火燃烧在白山黑水间的莽莽红树林,肯定记忆犹新。那些烧成了一蓬蓬火炬的奇树,就是拧劲树。不过,东北老乡更多时候称它为“拧劲子”或“拧筋槭”,口气里透着浓浓的亲热与敬意。
抗战胜利七十年的一个冬日,我孤身一人,顶着漫天飞雪,来到吉林蒙江三道葳子,寻访抗联英雄杨靖宇将军殉国的遗址。无意间瞥见了身后山坡上虬枝苍劲的几杆奇树,仿佛铁铸钢浇,任凭风雪刀砍剑剁也昂首向天。一种凛然不阿的铮铮气概扑面而来,我以为英雄已化作棵棵拧劲树,端着生前既有的风姿和作派,屹立在天地间。
也在这次朝圣般之旅中,我再次见识了拧劲树的拧巴与较劲脾性。山下有老乡在用拧劲树制作木器,无论拉锯、打锛、推刨,每道工序无不让这名手段了得的老木匠吃足了苦头,以至于不断停下活计,歇上一会儿,点上一支烟,摇头感叹一番……
从东北归来,带回了这一棵拧劲的英雄树。从此,它不仅出现在了描写杨靖宇将军的散文里,更多时候管狐哪里多,它所弥漫的精神与文化品质,深深地影响了我的写作,转化为一种塑造人物形象、提炼蕴含价值的自觉追求。
“拧劲树有它的归宿,更多的时候当柴火,煮饭烧菜暖炕头;更少的时候做梁柱,架屋顶户堪大用。该担当的时候担当起来了,这样的一棵拧劲树,也算一个英雄。”借杨靖宇之口,我对这种繁衍于东北林海的奇树,作过拟人化的精神扫描。
顶天立地,“两栖写作”
说到这里,又有一个疑惑会浮出水面:作为一个来自中国最小媒体的县级电台新闻工作者,浪迹天涯,四处走动根河吧,你的腿是否走得太远,你的手是否伸得太长?
这样的疑问,我已经见怪不怪了。对于一名基层媒体人,我的种种行迹,既不容于现行的行规,又有悖于通常的做法。一种现行的行规,划地为牢,牢牢地把媒体人拴在属地的一亩三分小天地里;一种通常的做法,清规戒律,有不成文的要求让人在逼仄的空间里机械重复着耕作。显然,这种人为挖掘、抑止创造的雷池,已盛放不下我那颗焦躁不安的野心。因为,匍匐时间太久了,我要舒展一下筋骨,仰首张望,不甘心像自己父辈终生囚禁在一亩三分土地老去的念头愈发强烈,终于在某一天清晨背起行囊,迈动了双脚,去丈量生命的价值宽度。
从那天开始,叶云凤新闻采编之余,我见缝插针,四处跋涉,几乎没有停止过探寻文学艺术矿藏的脚步。雪域高原、戈壁大漠、中原腹地、西南边陲、大江南北,留下过或浅或深的足迹。令同行难以置信的是,一个来自小单位的媒体人成了不少省级市级的宣传部门、传媒单位的座上宾,规划题材、策划精品、采集素材、创作作品,一次次促成这些地方摘取“影视大奖”或“五个一工程”奖。人生畅意一杯酒——只有在大漠孤烟、水天一色的时候,命运自然会将这种独具的醇美馈赠于人。
有过这样一次次沉醉之乐的人,大概不会在乎他人对其写作取向的任何讥诮或指摘。
在这期间,也少不了有人斥我为不务正业。在这些人的眼里,我该自觉自愿地接受这种施加的约束与管理,老老实实呆在一亩三分土地里,用另一种桎梏重复着我父亲的过去灌南教育网,连作着叫做“新闻”的庄稼,即使品种退化、土壤板结也熟视无睹,表现出一种集体的沉默与麻木。
偏偏我有着一种自觉清醒。坦率地说,那些宣传图解式的文体在当下日趋式微和衰落教师颂诗歌,虚张声势和鲜活缺失正把它僵化成为一具“渐冻患者”。
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痛感于新闻在其一角落的沉沦,才迫使我走出沉闷,向文学艺术去借薪火。因此,在浪迹天涯的时间里,广播剧、影视、戏剧、诗歌、评书,我几乎无所不涉,孜孜矻矻,翻山越岭中希冀寻找到打通各个文体的门径。饶是因我禀赋愚钝,种种努力,种植一片,所获寥寥无几。
不过,我从没忘记自己的职业只是个媒体人。反哺新闻,注重以人性度量报道对象的文化身高,讲究以人文温情测量传播内容的精神密度,借用文艺表达技巧,密集选用鲜活细节,营造故事应有形态,作品在风貌上呈现出了“另类”而屡屡获奖的同时,也因同一原因频频招致质疑。集纳这些诟病,“新闻写得像文艺”大概是最集中的指责。
然而,正是这些人看似“专业”的指责朝鲜仁祖,也被我这个充满“非专业”探索欲望的人,有了“专业”向往,反而更坚定了自己的边缘行走。
边缘行走,让我操持的诸般文体也呈现出边缘行状。时下大力倡导的媒体融合,其实在较早的时候,已由我进行过了文本微观上糅合的先行实践,并被专家视为“超文本写作”。即使如此,在现行体制下的基层媒体,要做一个新闻与文艺的“两栖人”,不知要走多少里的磨历之路?
乡谚云,虱多不痒,债多不愁。不痒不愁,修持带来了回报:在新闻得不到的东西,想不到在文艺中得到,夫复何求!
人生半百,我多少练就了宠辱不惊的坦然。况且,在文艺创作的崎岖山道上摸爬,我也不乏同志道合的师友,如切如磋,相扶相将。收在本书的不少作品,就凝结着本邑诸多先生的心血;曾经也得到过省内外不少老师的悉心指点。目光触碰纸页,当时酝酿、合作、指教的往事历历骆吉,倍感温暖,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感恩中,我也不会忘怀当地宣传部、文联的抬爱,把本书列入文化精品工程进行扶持,得以付梓问世;感谢我的好友、作家顾旭明教授欣然赐序,给予热情推介。出版社编辑老师案头做得细致入微,感人至深。
这些师友无私又真诚,恍惚间其身形竟有拧劲树般的挺拔、伟岸,给我坚实的凭依感和安全感。
“拧劲树漫山遍野都有,人世间的英雄还会少吗?”在我的作品中,抗联勇士杨靖宇有着他独特的英雄观,竟是如此质朴而平实。影响所至,本书纵横千年,驰骋万里,从贵胄将帅、学人翘楚,到士兵小卒、村夫野老,乃至义犬灵鸟,写生离死别、爱恨情仇;匡护正义,兄弟情义,爱国大义,乍看林林总总,其实大书的无非就是“义薄云天,壮怀激烈”八个字的英雄气节,并且,一以贯之。
所以,书中所书写的人事与拧劲树所散发的韵致,有着惊人一致的灵魂本色。
英雄从来不在浅池和蓬芦。想听他们慷慨当歌,只有循着号角连天和金戈铁马,去远方寻找他们的精神营地……
我相信,走动的生命才有远方才有诗。
我坚信,只要还能走动,下一部关于英雄的诗篇,将会写得更好看。
(目前,超文本传奇《哦,拧劲树》已由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赵卫明,高级记者、作家,至今已有400多件新闻、广播剧、戏剧作品呈现在全国及省、市获奖,出版文学、新闻著作9部。系全国广播影视系统劳模、浙江省“飘萍奖”获得者。)
来源:高级记者、作家 赵卫明:《〈哦,拧劲树〉超文本书写英雄传奇》
文编:何苗
美编:师扬
责编: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