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古丽扎娜客!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书讯】本溪县作者于文华长篇小说《仙路》杀青定稿-枫叶之乡

全部文章 admin 2017-12-11 155 次浏览
网站分享代码
【书讯】本溪县作者于文华长篇小说《仙路》杀青定稿-枫叶之乡

日前,我县作家于文华以小市镇柳沟王姑祠的传说为题材情醉莲花,经过三年多的潜心创作,长篇章回小说《仙路》(《王大仙姑传奇》)杀青定稿。全书共40回,23万字。
王大仙姑的传说作为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现象,几百年来,在民间影响广泛,素有燕东“妈祖”之誉。作者认为王大仙姑的凄美爱情,恰是东北的梁祝,是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但是,民间传说比较简单长春砍手门,王大仙姑从小自通医道,悬壶济世,只因与长工刘大私自恋爱,偷食禁果而有身孕,封建“礼法”不容而被活埋,仅此而已。
作者为了写好《仙路》这个悲剧故事,在遵循原有基本素材的前提下,努力追求文学性与故事性的统一,对故事情节及思想内涵进行了重新定位和设计,让情节更具有合理性和必然性。同时,把弘扬世间的慈悲情怀和良善精神作为贯穿全书的主基调,使王大仙姑的“神圣和灵验”成为有本之木,有源之水黄喉貂,那就是源于平常而普通的善念善为的不断积累,是量变到质变,有意无意修行的结果,客观上,这种良善民俗文化也会在劝喻调整民风民俗中起到辅助微调作用。作者在塑造王大仙姑这个人物时,力求从情节细微处见慈悲,从平常之中见善良,来呈现这个传奇故事的内在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
小说《仙路》以王大仙姑的前世今生为线索,穿越人神两界,写了她短暂坎坷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平生,以及她悲天悯人,护佑众生,有求必应,德泽普世的故事。为了使王大仙姑这个传奇人物能立得住,活起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她的非凡和传奇更具有合理性、可信性,更具有典型性人物的艺术真实。小说开启就预设了一个情节,王大仙姑前世是天宫道教教祖太上老君庭前的小仙童,名叫智乙,在老君炉前炼仙丹熬灵药,因偶一疏失,被贬谪到凡尘人间。为她自小懂医道会看万绍芬病,具备了可能性。小道童智乙被贬下凡投生在山东登州府王家庄王姓财主家里,降生临盆时响晴的天空,突现暴雨惊雷,呈异常之兆。因为王家女婴天生聪慧好看快乐西游,识记非凡。有仙灵之气,起名先生故取名灵芝(仙草之意)。王财主男尊女卑观念严重,她不曾上过学,她从小只是跟上私塾的哥哥“听蹭”学习识字。她竟神奇地读懂了一些古医书,小小年纪就能给邻人诊病下药方,不取分文,一时成为当地奇闻。(这与她前世在老君炉前弄药的道童身份是有关系的)但是,其父王财主生性顽固自私,对灵芝无偿给邻人看病又不收银两,极力反对。况且,灵芝出生之日天象异常,王财主自认为是不祥之兆,又有算命瞎子说灵芝与他命里相克,有妨人之相,刘特良导致他从心底厌恶女儿灵芝。(这也是导致结局的内在原因之一。)后来,王家因为官司,一家人夜走关东,来到上山城寨。
来到关东山的灵芝依然好善乐施超酷壁纸,无偿给邻居乡亲送医送药,却无意触碰了当地不良郎中马拐子的利益。马拐子怀恨在心,献计甲长吴大头娶灵芝给傻儿子当媳妇,被灵芝拒绝,进而引发吴王两家矛盾;也因此导致一系列矛盾冲突的发生和激化,这也是灵芝毁灭的外部原因。
书中“活埋”灵芝这一惨烈情节,“裂度”极大,是全书的关键章节,也是作者描写和烘托的重点。在这一过程中,作者始终在思考这样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是什么样的矛盾冲突,才能导致亲生父亲干出活埋亲生女儿这样泯灭人性的举动呢?如果回避或草率地一笔带过这个问题,就会使整部作品失去它应有的文学价值和它应有的份量,这是一个必须要回答、要交代明白的问题。这里既要有家庭内部的矛盾,也要有与社会恶势力的矛盾,既有先前积累的矛盾,也要有现场突发的矛盾,这些前后、内外矛盾的交织纠缠,才会使这个结果成为必然。
再一个要交代明白的问题,就是在封建礼教壁垒森严的情况下,灵芝为什么出现未婚先孕的情况?灵芝不是轻浮,不是淫乱,而是特定的家庭环境造成的。这里,作者为了成功地塑造灵芝这个典型性人物,营造典型性环境,运用排除法,使保护灵芝的力量在消减,毁灭的力量在增加,让灵芝娘去世,兄长出走山东,王财主续娶刁蛮的二寡妇吴腊月,努力突显灵芝失去家庭的温暖和依赖,空前的压抑和孤独导致了青春期的她与长工刘大同病相怜,惺惺相惜,这似乎是一个必然的情感出口。又经过一个“采草药灵芝坠深谷空中蛇灾,伏雨夜刘大入巫山”的偶然事件,才导致灵芝怀孕。其父王财主本来就是嫌贫爱富之人,恼羞成怒,扬言要把灵芝“剁吧剁吧垫猪圈”,也决不能嫁给长工刘大。但是又不能把灵芝留在家里了,要尽快把她嫁出去。歹毒的后妈二寡妇早想尽快把灵芝从这个家挤出去,这正好是个机会。王家急着嫁,还图钱图势,吴家急着娶,有钱有势,二寡妇极力撮合把灵芝嫁给甲长吴大头的傻儿子。吴家抓住王财主贪财的弱点,灵芝怀有身孕劣势状况,火中取栗,不惜下重聘,企图替傻儿子把灵芝娶回家,给吴家传宗接代。王财主和吴大头原来的冤家对头,此时似乎意外地站到了一起,一拍即合,共同成为毁灭灵芝的凶手宝宝百岁照。为了让灵芝死心,他们打死了长工刘大草埋山中。怎奈得灵芝忠贞爱情,不计贫穷,一心要嫁给刘大,当她得知刘大已死的真相时,宁死不屈,决意以死抗争到底,最后,恶人们“为虎伥谣诼菩萨女”,灵芝“守忠贞不惜土埋头”。
长眉李大仙念及灵芝生前悬壶济世,广结善缘,故点化其母女成仙,飞升天台,赐名王大仙姑。灵芝成仙后,依旧体恤生灵百姓,降妖驱邪,福佑一方,惟民间百姓所信奉。
全书情节起伏跌宕,故事曲折离奇,扣人心弦,且生动有趣。同时,适当揉入我们本地的风土人情,民间习俗,季节农事,情节充盈,信息丰富。
通篇阅读这部长篇力作,让我们看到了作者为发掘、丰富和传承乡土民俗文化的良苦用心和责任意识。也希望读者能够共鸣和关注我们本土作家这部《仙路》对乡土文化的贡献和意义。
从文人责任的角度说。作为本溪这块土地养育的作家,应该像一棵棵树木,要尽量多结出几片叶子,使脚下的这块文化土地能越来越肥沃起来。这是一种天然的责任,这不是别人强加的。本溪文化的繁荣离不开一代代文人点滴积累,挖掘王大仙姑传说,创作文学作品,对丰富和繁荣地域文化,弘扬传承良善民俗文化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从弘扬善文化的角度说。包括宗教旅游在内的所有乡土文化,对人都应该有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其核心都劝人向善,王大仙姑传奇本身就是这样,强调因果关系,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倡导人们追求真善美。但是,这种文化过往是零散的,碎片化的,是需要有人俯下身子严健军,耗灯油,熬心血,来把这些东西穿珠成串,著书立说,留给后人,使之更具体化,完整化,系统化,丰富其内涵,充实其体量亭房道。使其成为这块土地上的文化财富和发展资源。
从信奉神灵的角度说。信众虔诚地信奉王大仙姑,称颂她的慈悲怜悯之心,佑护众生的担当,有求必应的功德,其中的核心意义就是要光大她的德善之功,流传她的美名,使她成为一种良善文化的符号。使民间信众感悟到信奉王大仙姑的真谛,就是与人为善。从因果关系来说,都是功德,都是会有福报的。“人为善,福虽未至,祸自远矣。”
从打造旅游文化品牌的角度说。做实做大王大仙姑民俗文化品牌,是宣传促销的重要前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多少耕耘,多少收获,从外地的经验看,王大仙姑文化是具有旅游品牌文化属性的,如果宣传到位,开发到位,它的市场潜力和经济附加值是巨大的,是长久的,是一劳永逸的,旅游文化产业是朝阳产业,成功的事例比比皆是。远说台湾的“妈祖”文化,近说北镇的歪脖老母文化品牌都做得极好,一业兴,则百业兴,可带动一系列产业的兴起。
这就是文化的力量,文化是有附加值的。过往信众尊崇膜拜王大仙姑,是隐约的,随意的,对王大仙姑是一知半解的,通过文学作品把仙人具体化了,生活化了,完整化了,从而拉近了神与人的距离,会使王大仙姑文化聚像化,走进更多域内外人心里。无论是从信众对王大仙姑的崇拜也好,还是从打造民俗文化品牌发展产业经济也好,《仙路》都是我们乡土文化软实力的体现。
作者简介:
于文华,男,1958年9月生人。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市第四届文学艺术学科带头人,县作协副主席。作品发表于省内外刊物,出版文集《静赏孤云》、《五味杂陈》,创作长篇小说《北在哪儿》,发表作品百万字以上。小说《爹》获中国写作学会、《写作》全国征文大赛一等奖;小说《地殇》获全国政协“爱我中华”生态文学大赛三等奖;小说《冻土》获《中国作家》“绵山杯”全国征文大赛二等奖;话剧《深山里的棒槌花》获本溪市文学征文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