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古丽扎娜客!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书院·专题】卫方正《论语解读》2·23-太原文瀛书院

全部文章 admin 2017-08-04 161 次浏览
网站分享代码
【书院·专题】卫方正《论语解读》2·23-太原文瀛书院
点击「太原文瀛书院」可快速关注

2·23子张问:“十世①可知也?”子曰:“殷②因③于夏④礼,所损益⑤可知也;周⑥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徐砺寒
注释
①世:古时称三十年为一世。
②殷:殷朝,即商朝。
③因:因袭:沿用、继承。
④夏:夏朝。
⑤损益:减少和增加,即优化、变动之义。
⑥周:周朝,指西周。

此前我们讲过,子张对政治特别感兴趣集思吧。他所认为的政治,不是权谋或者功利,而是儒家的修齐治平之道,是关于天下、关于历史的大政治、大眼光。
比如本章,他向孔子提出一个关系到历史潮流和历史规律的问题:“十世可知也?”一世三十年,十世就是三百年。三百年以后的事,能知道么?
三百年后的什么事呢?肯定不是战事。因为孔子是一个和平主义者,这在《论语》中有多处体现。
子张所问的,是礼,即礼仪制度,社会文明程度。这是孔门师生的兴趣和志向所在。
“让历史告诉未来那海兰珠。”未来是历史和现在的延续,历史是现在和未来的源头。人类的一部历史,是连续的。完全可以察今以知古,鉴往而知来。
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孔子告诉子张,三百年之后的礼仪制度、社会文明程度,是可以知道的。之前我们有两个朝代,夏朝和商朝,现在我们处于周朝时期。未来,可以根据这三朝之间嬗递演变的规律来进行推断。商朝继承了夏朝的礼仪制度,并对夏朝的礼仪制度进行了加减损益;周朝又继承了商朝爱在华师大,同时也对商朝的礼仪制度进行了加减损益。无论是商朝对夏朝,还是周朝对商朝,他们加的什么,减的什么,我们都可以看到。在历史前进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哪些东西越来越多地被加进去,哪些东西被越来越多地被删减掉。凡是被加入的东西都是符合历史潮流,符合天道和人道的;凡是被减掉的都是违背历史潮流,违背天道和人道的。根据这个规律,别说三百年之后,即使三千年之后的事情,也可以推断出来。
孔子在这里,以自信而乐观的口吻说出了一种规律,在以时间为轴线的人类历史上龚韦华,总是由落后到进步,由野蛮到文明,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无论多少年之后,人类历史会按照这个规律发展。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历史可能在某个时期是曲折甚至倒退的,但就其大势与全局而言,绝对是向前发展的。“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我们要有这种长远眼光、广阔胸怀。
——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闲话
许多人以为,商朝的甲骨文在漫长的历史中全部埋入了地下,而夏朝没有文字。但孔子的这一段话告诉我们,他是见过“夏礼”、“殷礼”的高义山,而且对其相当清楚。这说明孔子肯定见过商朝和夏朝的文献资料。也就是说,商朝的文献资料毒蛛网,除了被埋入地下的甲骨文外,应当还有相当一部分至少流传到了春秋末期,而夏朝也是有文字的。
延伸阅读
《汉书·董仲舒传》
思考题
1.历史潮流与时代潮流的关系是什么?
2.老百姓有句话:“早知三日事,富贵一千年。”其中的道理在哪里?

每周日上午10:00“方正国学”《论语》公益课,听卫方正老师深入浅出讲解《论语》,欢迎大家参加。
地址:太原市文庙(五一路上官巷)



地址:太原市长治路新城市花园7号楼2单元2301
联系电话:0351—806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