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古丽扎娜客!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书院·推荐】书院文化流淌在历史长河中-明圆书院

全部文章 admin 2018-12-06 142 次浏览
网站分享代码
【书院·推荐】书院文化流淌在历史长河中-明圆书院


自唐宋以来,书院文化崛起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阵地。尤其到了宋代以后,渐渐由开始时期的民间性质过渡到官办性质王成阳,星罗棋布地分布在各地山林湖边幽静之地的一个个书院,纷纷走出山林的幽静,走到文化发展与普及的前台无事献殷勤。一直到明清时代,书院始终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脊梁,是中华文明书香漫溢的地方。
书院是高等教育机构

确切地说,书院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唐末至五代期间,战乱频繁浜虎,官学衰败,许多读书人避居山林,模仿佛教禅林讲经制度创立书院,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佳苗瑠华。书院是实施藏书、教学与研究三结合的高等教育机构。书院制度萌芽于唐,完备于宋,废止于清,前后千余年的历史,对中国封建社会教育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宋代学者王应麟的《玉海》曾经对书院作过解释:“院者,垣也。”书院是指用一圈矮墙将建筑物围起来而形成的藏书之所,似乎就是古代的图书馆,今人常将“图书馆”三个字缩写成一个方框,里面填个“书”字,可能就是沿用此意。
书院的历史发展过程
书院的萌芽可以追溯到汉代,与汉代的“精舍”、“精庐”有一定的承继关系。“精舍”与“精庐”为汉代聚集生徒、私家讲学之所。《后汉书·包咸传》载:包咸“少为诸生,受业长安,师事博士右师细君,习《鲁诗》、《论语》。后住东海,立精舍讲授”。《后汉书·儒林传论》载:“精庐暂建北邮教务,赢粮动有千百。”不过汉代的“精舍”、“精庐”,私家讲学皆由口授,限于当时的出版技术水平,尚不具备藏书条件,将它们当作书院的前身未尝不可,但还不能算作真正的书院。

北宋初期,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国力渐趋强盛,士子们有了就学读书的要求。而朝廷忙于武功,一时顾不上文教,更缺乏财力兴办足够多的学校满足各地士子的要求。因此,各地名儒、学者和地方官吏,纷纷兴建书院,以培育人才。宋代书院的兴起是始于范仲淹执掌南都府学,特别是庆历新政之后更盛极一时。这时候出现了著名的四大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善化的岳麓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和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
这个时期,书院的藏书达到了极盛曹操跑腿。这时,雕版印刷术的推广和以后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为公私藏书创造了便利条件。各书院的主持人和地方官吏努力经营书院,聚集藏书,北宋王朝也给一些书院颁赐了大量图书。这时书院藏书很丰富。四大书院之一的应天府书院,成立时就“建学舍百五十间,聚书千卷”。鹤山书院“堂之后为阁,家故一藏书,又得秘书之付而传录焉,与访寻于公私所板行者,凡得十万卷”。这个藏书量已超过了当时国家书库。
南宋时随理学的发展,书院逐渐成为学派活动的场所墨西哥跳豆。书院大多是自筹经费,建造校舍。教学采取自学、共同讲习和教师指导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以自学为主。它的特点就是为了教育、培养人的学问和德性,而不是为了应试获取功名。这个时期的书院,各延大儒主持,成为理学书院。
蒙古人入主中原以后的元朝时代,元世祖首次下令广设书院,民间有自愿出钱出粮赞助建学的,也立为书院。后多次颁布法令保护书院和庙学石井萌萌果,并将书院等视为官学,书院山长也定为学官,是书院官学化的开始。
明朝初年书院转衰。单联丽明朝曾先后4次毁禁书院,然而书院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多次毁而不绝,在严酷的政治压迫下,书院师生宁死不屈。
清朝对书院所保存的元气犹有余悸,大力抑制书院。雍正十一年,正式明令各省建书院,改采鼓励态度,书院渐兴;惟不分官办私立,皆受政府监督孙语晨,不复宋元时的讲学自由。清代书院两千余所,但官学化也达到了极点,大部分书院与官学无异。到了光绪二十七年诏令各省的书院改为大学堂,各府、厅、直隶州的书院改为中学堂,各州县的书院改为小学堂。至此,书院退出了历史舞台。直到戊戌变法,中国的书院全部消失。
历代书院都重视藏书

书院既以拥书讲学为务,无书即不成书院。因而历代书院都比较重视藏书,无不以藏书浩富为荣,只是限于环境和条件,在藏书规模上有大小的差别而已。
限于书籍制作的艰难,古代的藏书不可能达到很大的规模。在书院中,往往用楼、堂、舍、阁等表述个体建筑的名词来称呼藏书之所。在书院建筑布局中,由于它是整个建筑群中少有的阁楼式的建筑,甚至可能是书院唯一较高大的楼阁,为了显示其重要性,藏书楼多建在中轴线上,或在讲堂之后的突出位置。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在建筑之始就“开讲堂,揭以书楼”。明代的正学书院“建楼广收书籍,以资诸生通览”。湖北问津书院于乾隆八年设藏书馆。安徽敬敷书院经正阁贮经史典籍,为数很多,到光绪元年,书院得以大加修建,又有官员提倡捐经史书籍存院,藏书更加丰富。沈阳萃升书院文昌阁收藏案卷图书,藏经史子集四部书132种,共10929卷。上海求志书院,有楼房50余间,分置经学、史学、掌故、算学、舆地、辞章等六斋,为此置备的书籍有268种。藏书楼建设成为历代书院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经千年的中国书院文化,是中华文明经久不衰的精神血脉,它们的存在与发展,超越了血雨腥风的朝代更替,让中华大地始终弥漫着迷人的书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