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古丽扎娜客!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询君意绝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飘逸的天空

全部文章 admin 2020-05-09 174 次浏览
网站分享代码

绝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飘逸的天空

节选《偶遇庄子》

逍遥鹏蝶之间
庄子的超脱人生是其对人生的理想境界和实践方法的思考,是对精神本然状态的自我认识,从而达到一种超脱世俗、无任何约束的精神自由境界。古语曾有云:“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但庄子对此不以为然,他宁愿做自由自在的鱼,也不愿沾染名利,尽管其毕生贫困,在穷闾陋巷中以编草鞋为生,但仍不堕其志,致力于道学的 发展 ,并以乐观的心态追求至道,以求自身的逍遥。
所谓“无名”即破自我与非我的对立,洗刷内心中功名利禄的观念。为别人做了件好事,便觉得自己应该得到什么郑秋泓,这实际上是把自我与非我对立起来了,即使是以仁义之心爱人利人,庄子认为是求名利,因为强以仁义绳墨天下就把自我置于天下的对立一方。
所谓“无功”,即破非我与非我的对立,如日夜、寒暑、水火,本无所谓是,无所谓非,顺应了自然规律,无所不是;违反了自然规律,无所不非。询君意故要"乘物以游心",乘物即顺应自然,顺应规律;游。动即从观念上打破绝对分界,强调转化。懂得了日夜。寒暑、水火皆可为我所用的道理,人就活得更自由了。
所谓“无己”,即破自我与自我的对立。世人遭受"与接为搞,日以心斗的折磨,主要是因为有个“小我”在。”无己“就是破“小我”。“我”算个什么呢?"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我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生,时也;死,顺也。放养生的目的在以尽天年,不在长生不死。庄子齐死生,并不是说生死无差别,而是视死如归,客观地看待生死问题。所以,他既重视养生,又反对厚葬。齐死生是进入理想人生的最一步,过了生死关,便进入撄宁、大妙的境界。。

庄子追求精神无限和绝对自由的境界。他认为,达到以无限游于无穷(《逍遥游》),“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天下》)这种个人与宇宙合一的自由境界,人也就成为永恒的无限自由的存在。
庄子的哲学精神源于对现实的否定。由于对现实世界的否定,庄子生活在自己心造的理想中,以放达高逸的思想情趣,形成超越人间世的精神境界。
庄子以精神的超越来表现对现实的抗争。在庄子眼中,人世忧患太多,简直无法处之:山中之木因无用而得以存活,雁鹅却以不材而只能死亡,即令“处乎材与不材之间”,也仍然免不了忧患,“合则离,成则毁,廉则挫,尊则议,有为则亏,贤则谋,不肖则欺”。人只能在万般无奈下,去求一种精神的暂时解脱。
因此,在庄子超然物外,神游太虚的追求中,不时有苦闷的潜流。他感叹“士有道德而不能行”,“非遭时也”,并把这种情况比之如猿猴攀于高木而后羿无可奈何,跌入荆棘则只能战战兢兢,因为“处势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
庄子创造了一些理想人物——至人、真人、神人。他们都超然物外,独立自存于无始无终的逍遥之境,无所谓生死,也没有思虑,独往独来,与天地合一,与日月同光。他们的精神仪态是那么高远超迈,或“肌肤若冰雪,绰约如处子”,“绝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逍遥游》)。
或“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江而不能塞,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而不能惊”(齐物论》);或容貌肃寂,额头恢宏,神态巍峨而不畏缩,像春天一样温暖,像秋天一样冷肃,喜怒之态如春夏秋冬四时运行般自然,适应于任何事物而内心深不可测”(《大宗师》);或“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田子方》)。
庄子赞美那些“内保之而不外荡”的畸形之人,贬斥那蔽于形而不知德,以貌取人的价值观念。庄子并不认为畸形是美,甚至认为这类人“以恶骇天下”,但他认为形体丑恶的人,只要具备内在的精神力量,就能使人折服。庄子描写的这些畸形人,外形奇丑和内心完美恰成反比,表现了庄子对精神美的高度重视和追求,对世俗价值观念的否定。
德国现代哲学家海德格尔的理想是: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其实,早于海德格尔若干个世纪,中国的庄子就在《逍遥游》中描绘了“诗意地栖居”:如果有一棵大树,你担心它“无用”,何不把它种在“无何有之乡,广漠之野”?悠悠闲闲地在它身旁徜徉,逍遥自在寝卧在它的浓荫之下。这样,它就不会夭折于斧锯,也不会遭到什么伤害。无所可用,也就没有任何困苦了!我们知道,这其实不是树的需要,而是人的向往。
“与世浮沉”是一种屈辱的生活方式,他要求一个人隐藏自己,摒弃自己的个性,和环境达成无条件的妥协,在这样的生活状态中,快乐、满足都无从谈起,但在一个与己对立的环境中,这不失为一种权宜之计,这可以称为“保命”哲学。
“无是无非”是一种超脱的人生哲学,他要求我们有一颗平常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把自我安慰的功夫练好,甚至混淆是非,颠倒黑白也无所谓,找到能够找到的所有理由证明自己的生活状态是最好的,高兴就好。
“无欲无求”是一种最理想的生存状态,也是“无是无非”的前提和补充。自给自足是这种生活状态的精髓。因为一个人能够自给自足,满足了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他的生活质量本来就是令人满意的了,根本不需要再羡慕他人,找借口来求得自己的心理平衡。有思维的闲暇,没有衣食之忧,夫复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