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古丽扎娜客!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乡土人文】你必须知道的安驾庄镇十位名人!-肥城市安驾庄镇张家安小学

全部文章 admin 2019-06-28 176 次浏览
网站分享代码
【乡土人文】你必须知道的安驾庄镇十位名人!-肥城市安驾庄镇张家安小学


你必须知道的安驾庄十位名人
安驾庄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英才辈出。良好的环境,造就了一代代朴实厚道、诚信善良、谦逊好学、追求真理的优秀儿女。
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推荐安驾庄十位名人,他们或在桑梓,或在异乡,行止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终生无怨无悔,奉献别无他求。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心血汗水,为国建功,为民谋利,展现了安驾庄人博大的精神抱负和深厚的文化禀赋。
1第一位骨灰安放八宝山的革命烈士——武圣域
武圣域(1900~1952),安驾庄镇北石沟村人。
1924年就读于北京朝阳大学,时值军阀混战。过境军队时常骚扰乡里。安驾庄乡乡长借机派粮派款,百姓苦不堪言,众求武任乡长,被群情所感动,欲回乡任职。因学业未成,便托族侄代其乡长。1927年暑假,武返家闻族侄贪污公款,深感有负众望,便决心弃学就任乡长。
1930年,武圣域被推选为泰安县新安区(后改为十区)区长。当时,安驾庄一带土匪猖獗,严重危害社会治安。武圣域和梁杰三组以10个乡的地方武装成立“十三联庄会”。防范打击土匪的抢劫破坏活动,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者长驱直入,武圣域看到大片国土沦于日寇,悲愤交加。在中共山东省委特派员远静沧帮助下,主持召开各乡乡长及各界代表会,号召人民走抗日救国之路,并建立了抗日救国组织,全区凑集400支步枪,建立一支500多人的抗日游击队,武圣域被推为总指挥。
1938年,国民党委派尹鼎祚任泰安县县长,同年3月来安驾庄,武圣域组织领导群众游行示威,掀起了驱尹活动,迫使尹离开安驾庄,斩断了国民党伸向安驾庄一带的魔爪。不久,带领十区抗日游击队到山东西区抗敌自卫团受训,正式接受共产党的领导。游击队扩大、整编入抗敌自卫团,组成十三、十四、十五三个大队,武圣域任总指挥,兼十五大队的队长。
1938年12月,日军到安驾庄一带扫荡,武圣域率队设伏于北石沟村外,予敌人以迎头痛击,击毙日军指挥官本田和日伪军20余人,缴获了大批战利品。
国民党军军长石友三,得知武原是国民政府的区长,又掌握地方武装,妄图诱武归顺于他,派其部下许武劝说,并许以高官厚禄。武圣域坚定地回应“抗日不是为了做官,更不是为了发财,不要忘记我们是炎黄子孙!”遂即下逐客令。
1938年冬,山东西区抗敌自卫团,改编为山东游击纵队第六支队,武圣域所率的三个大队,编为六支队所属的独立团,武圣域任团长。
1939年,东进支队挺进泰西,武领导的独立团和东进支队的686团合署办公,协同作战。并受罗荣桓政委的亲切关怀,被发展为中共特别党员。
1939年秋,武圣域被推选为泰安县各区联合办事处主任。同年10月10日,泰西县抗日政府成立,武被选为泰西县县长。
1942年,泰安县县委书记邹靖国叛变投敌,全县形势急剧恶化,驻安驾庄的日军队长宾野,欲诱降武圣域,下令日伪军,对武圣域家不许动一草一木。后见武置之不理,敌恼羞成怒,随令将武家房舍烧光,土地没收,并以杀害北石沟村村长相威胁。四处张贴通缉令,许以重赏捉拿武圣域。武风趣地说“日本鬼子帮了我大忙,房子烧光,财产没收,我却成了无产阶级,没有任何牵挂星鼻鼹鼠,抗日倒更铁心了。”武被调任冀、鲁、豫专署副专员。武的家乡北石沟村,春节期间,群众有“抬脏官”的兴俗。一次,武圣域回家过春节,自告奋勇扮演“脏官”,头戴破纱帽,身穿翻皮袄,由两个人抬着,串街过巷给群众拜年,惹得众人捧腹大笑。他却意味深长地说:“假如我以后为官不廉洁,你们就这样抬着我游街示众痴情司国语。”
1945年,日军投降后,武圣域调任泰运专署财政科科长,同年任专署副专员。
1946年,民主政府领导人民进行土地改革,武圣域先后三次回家帮助土改。第一次回家在北石沟村农民协会召开的群众大会上深情地说:“我家过去是地主,曾剥削过劳苦大众,这次来家向乡亲们认罪。我家的东西都要分给大家,物归原主嘛”!第二次回家,主动把酒店、油坊中的股份和多年储存的豆子交给村农会。最后一次回家,对土改小组的人说:“你们不要以为我是官,要秉公办事,该怎么办就怎么办,我家的200亩土地,要按土地政策规定分给群众。”村民对武圣域无比钦佩。
建国后,武圣域先后任平原省人民政府财政厅秘书主任,中央财政部预算司秘书兼党组书记等职。在财政部工作期间,带病赴西北检查工作,返京后病情严重,组织上曾多次动员住院治疗,他坚辞不从仍坚持工作,致使病情恶化,1952年12月17日病逝,终年52岁。武圣域的骨灰安放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为了纪念他的功绩,人民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2梁氏正骨创始人——梁瑞图
梁氏整骨,始于清乾隆年间,相传已历八代三百余年。创始人是安驾庄村梁氏十五代人梁瑞图。据《泰安县志》载:梁瑞图,监生,安庄人,精歧黄,并发明接骨。凡跌、打、车轧皮破、骨碎者,先接好,以膏药贴患处,再用竹、木逼挺,勿使错乱,不数日即结合在一起,愈后照常能负重,其效过西人,远近赖之。
安驾庄梁氏正骨手法特点体现稳、准、轻、快四个字。对各类骨折以祖传手法整复为主,小夹板固定为辅,外贴接骨膏药,内服祖传中药秘方,不开刀不见血,痛苦小,花钱少,康复快,其影响遍及全国,传承后世。梁氏膏药系祖传秘方,该药选用麝香、象皮、天麻、藏红花,血竭等近百种名贵地道中药材,严格配方,精心熬制而成,对各种骨折及骨病具有显著疗效。
后经梁氏子弟潜心研究祖传医学,吸取历代名家之长,结合现代医学的最新成果,已形成深具特色的传统正骨疗法。目前,梁氏正骨评创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3建安之乡的领路人——石元荣
石元荣(1912~1998),岳庄村人,肥城水暖安装业的领路人。
石元荣出身贫苦农家,1932年逃荒大连、沈阳一带,在日军驻沈阳胜本商会当水暖工,受尽日军的打骂污辱,历尽千辛万苦,学到一手熟练的水暖安装技术。1940年在北京和工友承包日本大使馆水暖扩建工程,在机具简陋的情况下,靠熟练的技术使铆制铸铁锅炉一次试压成功,一时轰动北京城。之后,安驾庄一带的农民纷纷投奔石元荣到北京、张家口、沈阳等地从事水暖安装。
1951年宣化炮兵学校从苏联进口6台K4型水暖锅炉,当时河北没人敢承担这项工程。石元荣自告奋勇,率一支80人的安装队,克服种种困难完成这一工程。1952年被张家口人民政府命名为二级水暖安装技术员科兴插班生。1953年元旦6台锅炉正常运行。1月3日聂荣臻元帅到炮校视察时接见了石元荣并给予高度赞扬。1962年石元荣响应国家号召回乡参加农业生产。1965年他在安驾庄公社建起19人水暖安装队,把水暖安装技术传给一代又一代的青年。1968年底,水暖安装队展到400余人。1984年,在此基础上成立肥城县安装设备工程公司。这支队伍走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创出不少优质工程,曾在内蒙古包头乌拉山发电厂组装410吨大型锅炉被主管部门和专家检验评为优质工程。
1984年,石元荣退休,1988年2月病逝,享年86岁。
4泰山南天门的缔造者——张志纯
张志纯(1220~1316),字布山,号天倪子,张家安村人。元朝著名道人,有张炼师之称。
张志纯自幼聪明,6岁能朗诵五经,12岁学道,精通道务。元世祖忽必烈赐号“崇真保法大师”、“天倪子”,授紫服。元初王奕斐在赠送张志纯的诗中赞誉其“赤松宗世远,岳地作神仙”。1262年(元中统三年),张志纯被宣授为东岳提点监修官。在建修南天门工程中,张志纯亲自构图设计,率匠施工,于1264年(元中统五年)竣工。门外西侧立有石碑一块,上刻元代杜仁杰撰“天门铭”,记述了南天门的建修经过。
张志纯一生乐于为百姓排忧解难,深得百姓爱戴。其升霞后,张家安一带村庄的百姓,自愿解囊为其修庙、塑像,四季祀之。现存颠仙祠,其业绩至今传为佳话。
5最早取得“抗日援朝”胜利的民族英雄——萧大亨
萧大亨(1532~1612),谱名应文,字夏卿,号岳峰。今南夏辉村人。明代后期重臣。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中进士,初授山西榆次知县。时值榆次连年灾荒,民众饥寒,流离失所。萧大亨张榜招抚流民,呈请发仓赈济。并力除时弊,改革赋税,百姓拥戴。
明万历八年(1580年),任宁夏巡抚。翌年改任宣府巡抚。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明廷为其加兵部右侍郎。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擢升右都御史,总督宣府、大同、山西三镇。次年,鞑靼发生“洮河之变”。萧大亨在朝廷力排众议,反对妄开边衅,召会鞑靼酋长(明所封顺义王),责其背德之罪,顺义谢罪请归,还所掠洮河人口。
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宁夏将领勾结鞑靼反叛,为明军击破。萧大亨平叛有功,升任兵部尚书太子太保。是年,明朝廷亦增其祖父萧胜、其父萧贤为兵部尚书,并在泰安建坊旌表。
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就任刑部尚书,掌天下刑狱。其时,日本侵犯朝鲜,朝廷对日本战、和争执不决,遂引发御史曹学程、兵部尚书石星两大狱案狗十三 电影,交刑部定罪。萧大亨为曹学程讼冤解救,为此而受处罚。萧虽与石星长期政见相左,亦能秉公处之,为明神宗所迁怒。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在刑部任上兼理兵部事务。在日军侵朝战争中,率军击溃日军。
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授任兵部尚书,仍署刑部事务。倭寇南侵福建沿海,萧大亨严令闽省予以缉捕,擒斩甚众。后又多次平息西南边陲兵端,安定西南。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罢刑部兼署,专掌兵部。


6中国第一位留美博士、毛泽东恩师——王长平
王长平(1889~1962),字鸿猷,安驾庄村人,出身基督教会家庭。1909年北京汇文学堂毕业,同年考取清末首批庚子赔款留美学生,入美国密歇根大学教育系,修习教育心理学,1914年获哲学博士学位,是中国第一位留美博士。
1902年,庚子之乱平息后,安驾庄教堂重建。13岁的王长平被教会保送入北京汇文学堂预科就读7年,毕业后,北京汇文大学堂与通州协和大学合并为“燕京大学”。 清宣统元年至宣统三年(1909~1911),清廷“游美学务处”利用美国政府退还的庚子赔款,经严格考试分两批招收117名学子赴美留学。其中山东籍6名,王长平是第一批留美生中唯一山东人。胡适也在此首批之中。
清末宣统元年(1909年),第一批留美生(47名)于11月12日(农历十月初一)抵达美国三藩市(今旧金山)。王长平9人,直接进入唯士米安高等学校。第二年,王长平转入密歇根大学修教育心理学,1914年获哲学博士学位,是清末中国第一个留美博士。
1915年,王长平由美回国后,历任湖南商专、湖南第一师范、雅礼大学、南京金陵大学、山东第一师范、河北大学、北京大学、齐鲁大学等校教授。在湖南第一师范时,毛润芝(毛泽东)在此就读,王长平成为湖南第一师范的老师。毛润芝最初并非湖南第一师范的学生。1913年春,毛润芝考入湖南第四师范预科,不久第四师范被湖南总督汤芗铭解散,其三个班的学生并入第一师范,毛润芝随同并入,翌年被编入本科八班,伦理修身、教育心理学教师是杨昌济(怀中),教育学教师徐特立。1917年底,杨昌济应邀赴北大任教。毛润芝尚未毕业,杨昌济继任者是王长平。1918年秋,毛润芝就读五年半毕业,其同学白喻(台湾),在上世纪60年代曾回忆道:“有关教育那一套课程,杨怀忠先生去北大后,教育部介绍山东王长平博士来教。”徐特立是毛泽东的老师,是世人皆知的,但王长平也曾是毛泽东之师,这恐怕就很少人知晓了。
7最著名的回族英雄——米英俊
米英俊(1917~1943),升庄村人,回族,生于一个武术世家。9岁入陈家埠私塾,聪慧好学,尤喜武术。祖父米廉,父亲米兆其皆是武术教师。米英俊耳濡目染,自幼习武,练就一身少林武功,13岁即参加山东省举行的省级武术比赛,并荣获一等奖。1935年初中毕业后,被聘为泰安县国术馆教师。
1937年,“七·七”事变后,大批平津流亡学生云集泰安。在车站、街头散发传单,发表演讲,进行抗日救亡宣传。米英俊被学生的爱国热情所感动,辞去教师职务,返回家乡进行抗日活动。他首先在本村召集幼时挚友李兆臣、王宝恒、樊长友等,利用家乡“玩故事”的形式,自制文娱活动用具自编、自唱,宣传抗日救亡道理,唤醒民众起来抗日。每次演出悬挂米英俊书写的“睡狮猛醒”四个遒劲大字。边舞边唱自编的秧歌:“日本鬼子别逞能,宋笠娜鱼鳖虾蟹成不了精。睡狮猛醒抖威风,把日本鬼一齐赶到东海中。”通过宣传发动,家乡一些热血青年行动起来,自制刀、枪,搜集土炮,组成18人的抗日游击小组。1938年7月的一天,日军在村前路过,米英俊率游击小组埋伏在青纱帐,用土枪土炮伏击了敌人。对敌杀伤不大给桃子的信。认识到光凭热情、拼劲不行,必须有武器才能战胜敌人。游击小组经过商议,米英俊卖掉家中八百斤小麦,樊长友卖掉自家的骡子,买了一支“七九”式步枪和一支“驳壳”枪。
抗日游击小组在米英俊的带领下,不断发展壮大。到1938年底,发展到100多人。尔后,被泰西抗敌自卫团编为独立团下辖的“回民连”,米英俊任连长。
1939年春,八路军东进支队到泰西,进驻升家庄一带,先遣队民运部长范鹏飞,给回民连补充了枪支、弹药,加强了回民连的装备,增强了战斗力。范鹏飞赠送给米英俊毛泽东《论持久战》等著作,米英俊除自己学习外,并组织回民连战士学习。这年3月,米英俊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0年春,回民连调冀、鲁、豫军区整训。米英俊多次接受司令员杨勇和政委黄敬等军区领导的接见。整训后,米英俊率部返回泰西,投入“反蚕食”斗争。同年7月,回民连受命攻打东平县苍邱敌据点。米英俊身先士卒,一手握枪,一手持刀,首先攻入敌寨大门,和敌人展开了肉搏,全歼了守敌。从此,回民连声名大震。
1941年春,米英俊率回民连围攻长清县孙庄据点,该据点工事坚固,武器精良。米英俊率战士强攻两次未克,激战一天。米英俊认为硬拼不行,随停止进攻,佯作撤退,待深夜敌人麻痹,出敌不意地攻克了孙庄据点。受到了上级的嘉奖,并授回民连“夜老虎连”称号。
1942年,在军分区一团的指挥下,米英俊回民连转战鲁西平原,连续攻克了野鹊窝、杨圈集、中心集、姜家庄等多处日寇据点,使敌人闻风丧胆。
米英俊不仅是个战斗英雄,优秀的军事指挥员,而且是位爱民模范。他每到一地,总是热情地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深入群众访贫问苦,为群众排忧解难。同时严格要求战士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讲回、汉团结。他每离开所驻村庄,群众皆依依不舍。
1943年7月,米英俊调任肥城县县大队副大队长。同年10月,在长清县五峰山口被敌包围,情势危急,米英俊沉着指挥,率队突围,在突围中,冲锋在前,猛打猛扑,不幸壮烈牺牲,时年26岁。
1944年,军分区、地委、专员公署在平阴县杨柳村,为米英俊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张艺媛,会上广大人民群众和指战员沉痛悼念这位回族抗日英雄,缅怀他的功绩,并将他生前率领的回民支队,命名为“米英俊支队”。
8最年轻的革命女烈士——梁春连
梁春连(1927~1948),女,中江庄村人。出生于一个进步家庭。胞兄梁子玉是抗日战争初期的老共产党员。叔伯兄梁子海、梁子元、梁超等,都是老干部、老党员。在革命环境的熏陶下,梁春连从小向往革命。
1945年,仅18岁的梁春连投入革命洪流。在解放战争中他毫不畏惧,灵活机智地传送情报、掩护革命干部、积极地发动妇女给部队做军鞋,辗米磨面支援前线,出色的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不久调其为泰西二区任区妇委委员,开展妇女工作。与结识的革命干部刘安,结为伴侣。婚后,二人互相鼓励,并肩作战,不畏艰险,忘我工作。
1947年秋,国民党新五军侵占泰肥地区。年轻的梁春连不顾刚分娩的身体,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发动广大群众一手拿枪,一手分田,参与土改复查,动员广大青年参军参战。夜以继日地走村、串户进行工作。由于过度疲劳,夜间熟睡之后,将刚出生的孩子压死在的胸前。组织决定其回家休养。梁春连执意不从,孩子死后第二天,照样工作。
“夫妻恩情重,为国抛恋情”。1948年秋,淮海战役前夕,正值梁春连临产和病危之际,丈夫刘安奉命任泰西县一区、二区民工团团长,带领民工赶赴前线。刘安看到身体虚弱又将临产的妻子,思绪万千,踌躇不决。梁春连看看为难的丈夫,平静的说:“我们要以革命第一,支前为重,不要牵挂我,带好支前民工,完成任务。”刘安在妻子的劝说下,毅然奔赴前线,在支前工作中夺得了“千里冰雪,完成任务”的锦旗。获得了“模范民工团”的光荣称号。
丈夫走后,积劳成疾,身体过度虚弱的梁春连病倒了。虽经组织关怀,多方医治,仍未能挽救其生命。她弥留之际,口中断断续续地念叨:“告诉刘安,要南下……要解放全中国……要革命到底!”时年21岁东方星莲船。去世后,政府追认她为革命烈士。
9妙医圣手、名动京城的医者仁心——梁桂荣
梁桂荣(1873~1925)祖嘉泽,安驾庄村人,梁氏接骨的第四代传人。梁桂荣生于世医之家,自幼习医,研究过《本草纲目》、《伤寒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等医学名著。经其父梁胜泉指教,年甫弱冠对名医著之医理皆通,尤精整骨术。
梁桂荣继承先人经验,几经精研,使医术得以升华,又通过临床验证,所用药草达47味的膏药正式定型。梁桂荣又博采众家之长,融会贯通顶新国际集团,取《医学金鉴整骨法》要旨,创托举、折顶、屈曲、牵抖等14法,适用于闭合性四肢骨折和开放性、粉碎性骨折。经过深研细琢,梁桂荣的整骨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动作娴熟轻巧唐史并不如烟。梁桂荣行医名播遐迩,慕名求医者,近遍山东各地,远达东北三省。
梁桂荣行医,不仅医术高超,而又崇尚医德,能做到扶危济困,薄利厚德。对无力付资者,施术舍药,深得众望。乡里誉其药店为“德兴堂”。并以“济人好义”、“乐善好施”等牌匾相赠。1924年,泰安县满庄镇肖家林村吴宝常,粉碎性骨折,前来诊治。吴家境贫穷,梁桂荣不仅施术、用药分文不取,还供给食宿,病愈后,还以资相赠,送其回家。吴深感其德,后两家互相往来,异常亲密。
梁桂荣行医之余,认真整理临床经验,潜心著述。其著有《梁氏骨伤科辑要》、《内科辨览》等。
1925年,北京政府段祺瑞曾遣专人来安驾庄村请梁桂荣进京为其诊病,愈后以厚礼相赠,并留其在政府从医,为众官僚治病。梁坚辞不就,仍返桑梓。同年9月,梁桂荣病逝,时年52岁。
10誓死不当亡国奴的钢铁战士——李耀华
李耀华(1921~1943),原名李树岩,南赵庄村人。
“七·七”事变后,日寇侵入山东,李耀华辍学回家。他目睹日寇的残暴,人民的悲惨,加之受其父积极抗日的影响,毅然投入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初,党组织送他参加泰安县举办的干部训练班,结业后,分配到十区做民运工作,同年秋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9年6月,日军在安驾庄安设据点,建立维持会、新民会、汉奸队、警察所、特务队,形成了完整的伪敌权体系,实行强化治安。安驾庄一带出现了敌伪勾结,特务横行的局面,广大人民整日提心吊胆,日不聊生。这时年轻的李耀华迎难而上,团结人民群众,组建精干的对敌斗争小组,同敌人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先后处决了死心塌地投靠敌人的维持会长房照辉,伪区长王路传,又巧妙地枪杀了铁杆汉奸王立田。镇压了制造“杀我抗日家属多人的赵家颜子惨案”的坏分子,震慑了伪敌人员,大煞了特务汉奸的嚣张气焰。
1937年11月,李耀华任十区西五乡宣传委员。1940年1月,任西分区区委书记。1941年,改任一区区委书记兼二区区委书记。此时泰安县县委书记邹靖国叛变投敌,泰西地区的党、政、群、团组织遭到严重破坏,革命形势陷入低谷。为保存革命力量,泰西区尚存的少数干部暂撤到黄河西。李耀华到黄河西后认为泰西一带不能沦为敌手,要从敌人手中把阵地夺回来。随置个人安危于不顾,请求上级批准后,从黄河西返回,肩负起泰西一、二区的领导重任,着手恢复一、二区的党、政、群、团组织,昼伏夜出和敌人周旋,开展斗争,使革命重现生机。同年10月,李耀华在边院镇北李家庄开会,由于叛徒出卖与会人员被敌人包围。在生死攸关时刻,他想到的是革命、是工作、是别人而不是自己,指令其他同志携卷跳窗外冲,自己正面吸引敌人。终因寡不敌众,弹绝落入敌手。
李耀华被捕后,在敌人监狱中表现了一个革命者的凛然正气。敌人先是劝降,利诱,并令变节投敌的原县委书记邹靖国出面,遭到他的驳斥和责骂。敌人看到软的不行,又施以酷刑,日酋宾野亲自出马企图用重刑逼使李耀华就范,李耀华虽被折磨得死去活来。仍坚定回答:“当亡国奴!不干!不干!就是不干!”敌人无计可施,于1943年2月13日,将其杀害在安驾庄北门外。他在刑场上,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壮烈就义,时年22岁。


长按二维码关注,查看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