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古丽扎娜客!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乡土情缘】朱新立:捞刀河,心中的河-乡土文学

全部文章 admin 2018-02-05 179 次浏览
网站分享代码
【乡土情缘】朱新立:捞刀河,心中的河-乡土文学


我家乡的河有个美丽传说。
当年关公战长沙,水陆并进。关公率部属乘船入湘江,船至江中时,一个巨浪滚来。关公不及提防,手中的青龙偃月刀滑入水中。宝刀上镶嵌的青龙,入水鲜活,带着宝刀逆水腾跃。周仓逆水追赶数里,才把宝刀捞上来。从此人们把这条河叫“捞刀河”。
我家离河只有三百米距离。听老一辈说,过去的捞刀河车购易,每到春夏涨水季节,河岸上的稻田一片汪洋。甲午年五月(1954)正是稻禾扬花时节,老天爷像故意把人们推向灾难深渊,连续几天大雨,河水猛涨,两岸河堤农田遭毁灭性破坏,一片废墟,我们村二百多户人家房屋全部倒塌,残垣断壁,满目狼籍。洪灾泛滥留下的是久久的心灵伤害。
然而,捞刀河留给我们的却是一段抹不掉的童年记忆低俗怪谈。小时候,河是伙伴们的乐园。夏天,每到放学,大家相约到河里游泳戏水。学校到河岸不足一百米,最怕老师发现。小伙伴就分散绕开猫着腰走。到了河滩,书包一甩,衣服脱个精光,赤身裸体在草地上打几个滚,来个前滚翻后滚翻。一声“喔嗬”鱼跃般地栽进水里。波光粼粼的河面顿时溅起层层浪花。遇到女同学到河里洗衣服,洗头发,非要把她浇湿不可。女同学哭哭哩哩跑到家里告状,免不了遭父母一顿打骂。
记忆最深的是同学“猛古佬”,真名叫孟跃进。五十年代父母给孩子取名,最喜欢什么“跃进”“建社”的。就像现在的年轻父母给孩子取“紫萱,佳妮,轩雅”一样,带有很强的时代烙印。跃进人聪明,讲义气,鬼点子也多。记得有一次,女同学艳芳站在河里洗头发,“猛古佬”一个闷水潜到艳芳脚下,双手一抱,艳芳滑到河里,全身浸过透湿。跃进老爸知道后,拖着跃进回家一顿狠打。最后还是艳芳爸跑过来劝道,跃进他爸才停住手。可艳芳就有点不让人,几天也不搭理跃进。还是“猛古佬”鬼点子多,削了一个“地雷公”(陀螺)送给她,才一笑泯恩仇。世间的事很多是缘分,跃进和艳芳就是缘分结为夫妻。现在他们开了一家很大的木业公司,当上了老总。前些年同学聚会大家还戏谑他俩是不打不相识。
“我跟他结婚呀,是鲜花插在牛粪上”,艳芳还是那快言快语不饶人。
“猛古佬”嘿嘿笑,我是”半缘修道半缘君”呀,把大家都逗乐啦。
每年五月端午节是我们河两岸最热闹的日子。节日期间举行龙舟比赛,方圆几里村都会派队参赛。过去大多以姓氏族组队,非常看重比赛输赢。赢的队敲锣打鼓望奎贴吧,鞭炮震响,那气氛就像是打了一场大胜仗。输了的队垂头不丧气,扬言明年一定狠狠报复,划赢对方。有一年李姓输给沈姓,袁姓两队。李姓的妇女和孩子们很不服气,编着顺口溜,蹬着脚使劲地喊:“袁家哩袁——划破船,沈家段划船冒人看”。好像这样他们也赢回了气势。沈.袁两姓的妇女孩子们,毫不示弱,结为联盟,联合作战,踩着锣鼓节点喊:“李家的李——输到底”。岸上看比赛的人群,也加入各自的阵容,噢嗬喧天,起哄助兴。到了第二年端午节,大家又相约友好比赛,一年前的输赢早已忘了无影无踪。现在家乡正在建设运动休闲特色小镇,龙舟比赛更是家乡一张名片,吸引了周边县市组队参加。去年广东清远还派队参赛呢。作为民间的传统体育活动,老百姓图的是节日欢乐和喜庆。
俗话说:“近水识鱼性,近山知鸟音”。家乡的河就是垂钓者的天然鱼场。一年四季河边的垂钓者成了一道让人忍俊不禁的风景线。撑着花伞,戴着草帽,光着膀子,穿着裤衩各种装束都有。他们无忌自己的穿戴,心中涌动的是快乐。手里握着鱼竿,上好鱼饵,一收一甩,静静地等待鱼儿上钩。有时候抽根烟,递个火也是使眼色,生怕惊跑了鱼儿。眼睛盯着浮标,丝线微微抖动,鱼儿在试探,他们不会收竿。好像是和鱼儿比耐心,玩智力游戏庞祖云。他们知道四季节,什么时候,那种鱼容易上钩,晴天,雨天鱼藏在那里。共同的爱好,他们成立了钓鱼协会,经常组织钓鱼比赛。詹雯婷协会中不乏钓鱼高手。常言说:“强中自有强中手”。晓老师就是强手中的高手。他熟悉鱼性,了解水域,高超的钓技让人心悦诚服点赞。不论什么时候,怎样的清浊水域,晓老师甩竿下钓普绪克,必有收获。协会中李老师钓鱼技术也是一流,很不服气,要与晓老师见过高低。今年暑假我回了老家一趟,正遇上他们钓鱼比赛。李老师要单挑晓老师,规则是输者请参赛选手吃饭。晓老师也许艺高胆大,要李老师挑选个搭档组合,与他2:1比赛。规定比赛两小时看谁钓得鱼多,而且鱼的个头大。比赛结果晓老师比他俩多钓一斤多。李老师口服心服地为选手中餐买单。
捞刀河发源于连云山脉。河床像一条从天而降的飘带镶嵌在家乡的土地上。垂柳依依,绿草茵茵的河堤带给乡亲们清新的享受。清晨,乡亲沿着堤岸跑步,做操锻炼,与鱼儿相视问候“早安”。夜晚,月亮高高地挂在树梢上。路灯下,群群结队的中老年妇女西辽帝国,聚集河边广犍为天气预报场,跳起多姿的广场舞。广场上的“博士墙”是家乡人们的骄傲。家乡有重视教育的传统。张家的孩子考上大学,李家包个红包赶来贺喜,赵家的姑娘读博士啦,钱家会带着孩子来拜师。五千多人口的秧田村走出38个博士,是远近闻名的博士村。中央电视台,省.市电台专题报道。博士事业成功又反哺家乡,良性循环,经久不衰。有道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捞刀河”滋润了家乡的土地,养育了父老乡亲,前人后辈。近些年,乡村旅游带动了家乡迅猛发展。沿河岸的“荷塘月色”,“茴香村落”,“桔子家园”……各种旅游产品,“农家乐”遍地开花。吸引了省会和相邻省.市的城市人观光旅游。远离城市的浮躁,亲近乡间的恬静,让游客流连忘返捞刀河畔。世世代代居住在河岸上的乡亲心中也荡漾着幸福的浪花。
捞刀河,心中的河。
2017.12.6日于昆明

《乡土文学》投稿用稿规定
1、《乡土文学》选入稿园地为原创作品投稿选稿群,凡投稿请一定注明作者和日期,以便编辑选稿发稿,否则一律不用。
2、作者如果自己有公众号,想借《乡土文学》推介,必须先投稿本平台,待《乡土文学》发表后再在自己的平台发表,否则不予受理。
3、本平台不定期推出个人专辑,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主动提出申请,提供:个人简介2000字以下,照片3到5张,诗文总计20篇首(字数2万字以内)。本平台将适时编辑个人专辑,重点推介。
(1)填表注册,缴纳会费100元,微信红包发damo359880941成为“乡土文学社”正式会员
(2)直接联系管理人员damo359880941,缴纳100元推介费。
(3)在《乡土文学》平台发表的作品打赏钱超过100元。
4、编辑人员和投稿邮箱 
 
主编邮箱359880941@qq.com
小说组长 
李长洲2210199792@qq,com
责任编辑
李乾生575908262@qq.com
王战云1079250137@qq.com
诗歌组长 
林晚同421207470@qq.com 
责任编辑 
史寿林shshl2005@126.com
散文组长 
龚军辉1378435115@qq.com 
责任编辑
刘燕宏475240815@qq.com
 《乡土文学》编辑部
2017年10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