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古丽扎娜客!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乡土文学】老丁--远去的五月五,清晰的童年记忆-甘谷网事

全部文章 admin 2017-12-30 154 次浏览
网站分享代码
【乡土文学】老丁||远去的五月五,清晰的童年记忆-甘谷网事


【伯约酒】网购 端午直惠
买一有折 买二返现
过节 宴请 送礼 千里乡情
伯约最真情
长按二维码进店下单
爱生活 爱阅读 爱写作的人都喜欢我们
欢迎您点击上面蓝色字体“甘谷网事”加入我们
让我们一起为宣传家乡文化而努力
在我的家乡甘谷县谢家湾乡,农历五月初五不叫“端午节”,翟山鹰而叫“五月五”。这个日子与爱国诗人屈原好像也没有半毛钱关系,我们不吃粽子,不赛龙舟,不喝雄黄酒,额头上也不画“王”字……况且,我们这里的老年人,知道从前有人叫“屈原”的也没几个;从出生到现在也没有见过粽子;没有水,也就不考虑赛龙舟的事;至于雄黄酒和额头“王”都是屁眼上抹胡子,错得远的事儿了。
倒是几乎每年的这一天,恰恰是银岗山白马大王圣诞吉日,所以往往要请了师公子来为白马大王祝寿。十二个师公打的那是全醮,烈烈阳光之下,羊皮鼓捶得震天价响,帽辫子抡得嘟噜噜转。老百姓手头活计消停的,也掐着麦秆,噙着旱烟,躲在草帽儿底下,来凑个红火。少了愿心的不远万里来白马大王大殿还愿,结果呢,白马大王领了鸡羊的魂,信心弟子则吃了鸡羊的肉——除此而外,当下的五月五恐怕就没有其它内容了……
猛想起童年时候的五月五,如梦如幻,色彩斑斓,当时情景若老电影一般又浮现在眼前。虽说是已经过去了三四十年,但那一串串玛瑙般的故事好似被一根闪闪发光的银线串起,它竟然是如此这般地珍贵啊!
贫穷的年代,柳树是家家有的,不光庭院周围,道路两旁,到处是亭亭玉立的柳树。天麻麻亮,夜不能寐的后生便摸黑爬上柳树,抖落一地的露水绯流琥,一阵阵折上一抱嫩嫩的柳枝,门顶格、老窝咀、门关子上别满了柳条,到处散发着缕缕柳香。


再穷的家庭,都要在这一天吃上妈妈烙的“谷角儿”(其实与今天的锅盔大同小异)。为了实现这个梦寐以求的愿望,我和妹妹老早就端了半簸箕麦子,去亲房家磨坊里推磨了。想想即将到口的谷角儿,推起磨来也如风驰电掣,磨子周围惊起一阵阵土雾,呛得人干咳嗽陈柏瑜。
推好的面粉较粗,母亲还要用细马尾箩儿筛过,箩片儿上面的留下平时擀饭,箩片儿下面的才可以起面烙谷角儿。起好的面在案子上擂匀,擀成圆盘形,母亲先用铁刀在上面均匀地画上菱形块,再用顶针儿在菱形块中间拓上圆圈,这样烙出来的锅盔才称得上是“谷角儿”,因为它集绘画美和建筑美于一身,不论从视觉和味觉上都刺激着我们的食欲啊!

烙熟的谷角儿拿到学堂里还要提防贼娃子,因为稍一疏忽,便有被人叼走的危险。那时候啊,吃不上谷角儿的娃娃多的是。


棋颗儿却是另一种美味,也不知道母亲在其中做了什么文章,脆香酥爽,我会在口腔里反复咀嚼回味,舍不得咽下去。


五月五的谷角儿吃罢,一直要等到新麦子下来樊翛彤,才有的白面馍馍吃,所以虽然是一两个月的时间,却漫长地好似几百年……
五月五前几天,康家滩乡半屲村的呼郎儿客老汉便不失时机地游走于四邻八乡。“头发换针咧——”这一声吼叫从赵家岘梁上随风飘过,整个丁家湾都听见了。这就意味着再过一半天时间呼郎儿客即将到达我们西庄村了。
“头发换针换线咧——”这声音分明是从上庄里喇嘛房儿底下传来!母亲闻声,便忙不迭地从各个墙口子里扣出来一团团她平时梳头梳下来的头发,整个儿攥在手心里,怀里还揣了几颗鸡蛋,我们兄妹几个便跟着母亲去换花线。呼郎儿客把母亲递过去的乱头发在指头上缠紧,然后轻松地掐在三根指头中间,头发一时给人的感觉是少得可怜:“你这么些头发,只能换三尺花线!”母亲还口:“割上四尺吧,三个娃娃呢,不够绑!”呼郎儿客不肯改口爱多康,没办法,母亲从怀里摸出一颗鸡蛋,放在手心了抹了几遍:“给你一颗鸡蛋,割六尺吧!”“顶多割五尺!”我说:“我要响响儿呢……”母亲说:“五尺就五尺,搭个响响儿第九突击队!”“唉唉唉!那我就赔本了。”口里说着,手里已经去量花线,临完还搭一个响响!——泥做的,很响,母亲说不能在屋里吹的,它会惹老鼠。

五月五的早上,等我从睡梦中醒来,半睁着惺忪的眼睛,惊喜地看见自己的手腕脚脖子上都绑上了五色花线,于是兴奋地瞬间蹦起三丈高八丈远!要知道五月五的花线也不是人人脚脖子上都有,我得赶紧洗脸,然后好去同伴们那里炫耀——就像现在的贵妇人时髦胳膊肘挂个名牌包包一样。




母亲必须赶在五月五先一天,给我们兄妹三人灌爆仗、绌(甘谷方言“缝制”之意)香包儿。
所谓爆仗,其实是挑一根较粗的竹棍,然后截取两公分多长的竹筒,再用各色花线穿插编织成各种图案,最后系上吊穗和挂带骆驼蜘蛛,佩戴于胸前第二个纽扣之上。据说和花线做的手款儿一样能够辟邪。
香包儿的做法更为考究复杂费时间。母亲把她的针线包和破布头头全部抖落在炕上,精心挑选出好几种互相搭配的颜色,剪成大小不等的菱形块,在煤油灯下一针一线地往一起缝。她把绣花针时不时地伸向发际,来回摩擦几下……看着看着简光洲,不知什么时候我就睡着了。
爆仗和香包是妹妹的最爱,不知什么原因我却不大喜欢——尽管也有很多男孩子也佩戴它们。



最令人难忘的是五月五追节抹丈人。
已经定了娃娃亲的男孩,必须在那天穿上新衣服,提上藏笼——里面装着谷角儿和三尺条绒——去丈人家追节。这也是双方彼此了解,沟通联络感情的绝佳机会。
小男孩和小女孩其实最怕追节了,因为他们年龄太小玳瑁猫,还非常害羞,场面上只是大人们自顾自的说话,俩小孩吓得连面都不敢见,有的女孩甚至为此要偷偷溜出家门,在外躲避半日。
当时我也幼稚地想过这个问题,万一给咱也说个亲事,那羞人的怎么出门见人啊?!幸亏咱家穷屁打得炕响,直到二十岁上还没有人敢出面为我保媒。